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养猪、狗等家畜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用磨制农具石斧
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陶器,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燧人氏 B.炎帝 C.轩辕氏 D.伏羲氏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5.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6.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7.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楚汉之争
8.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9.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0.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1.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是湖北枣阳人,他的名字是( )
A.刘备 B.刘彻 C.刘邦 D.刘秀
1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1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顾恺之-《洛神赋图》
14.下列几位历史人物,改进造纸术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二、综合题
15.【秦朝的统治】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图中①②③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三、简答题
16.看图回答问题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17.【汉朝的统治】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试归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
四、综合题
18.材料一 “屯田数载教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材料二 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住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 科书
(1)材料一中“官渡一战”奠定了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曹操完成局部统一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哪战役奠定了材料二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在哪里建立了政权?
(3)根据材料,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
19.【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能够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1)结合材料一孝文帝都实行的哪些汉化措施?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A。
2.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栏式房屋不是半地穴式房屋,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栏式房屋,种植水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家畜,即饲养猪、狗等家畜,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使用磨制农具石斧,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陶器,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教会了人民开垦耕种,B项正确;燧人氏主要教会人们钻木取火,排除A项;轩辕氏是黄帝,主要是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弓箭等,排除C项;伏羲氏主要是创造太极八卦、文字、渔猎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图中所示为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所以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本题答案为A。
5.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在陕西关中地区,排除;C项是秦朝修建,沟通湘江和漓江,排除;D项不属于水利工程,排除。故选B。
6.B
【详解】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为“仁”即“爱人”,包含一切美德。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中正仁和”意思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这正是儒家思想核心。故选B。
7.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有关。楚汉之争是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在垓下自刎。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可知不经过四川。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都与丝绸之路相关,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孙思邈生活在唐朝、李时珍生活在明朝,关羽、张仲景和华佗生活在东汉,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要做手术应该是外科手术,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神医”华佗,因为华佗擅长外科手术。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
10.C
【详解】依据题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C项符合题意;尚书》是)由伏生传下来,A项不符合题意;《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的著作,B项不符合题意;《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他是襄阳枣阳人,D项正确;刘备建立蜀汉,排除A项;汉武帝刘彻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排除B项;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据材料“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结合所学可知,208年曹操为统一天下,率领大军南下,与孙刘联军激战于赤壁,最终曹军失败,A项正确;200年的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B项不符题意,排除B项;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称帝,C项不符题意,排除C项;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而《神灭论》是南朝范缜的代表作品,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洛神赋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绘画作品,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广泛使用成为可能,不仅推动了中国也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张衡在天文学上有很大成就,排除A项;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排除B项;祖冲之圆周率理论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排除D项。故选C项。
15.(1)①皇帝②丞相③地方政府
(2)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实行暴政。地位: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详解】(1)仔细观察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①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②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③地方政府。
(2)主要原因:由题干材料“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并结合所学可知,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实行暴政;地位:由题干“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16.(1)张骞出使西域。(2)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经济,文化交流。(3)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同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图片内容,图一展示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二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内容,而且丝绸之路的路线是在张骞出使西域的行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两幅图片实际上都反映了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事件。
(2)作用:根据所学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使中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3)官职:根据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因此官职为西域都护府;标志:结合所学西汉对西域的管理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天新疆地区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同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17.①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③经济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五铢钱,抑商;
④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⑤外交上:张骞出使西域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经济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五铢钱,抑商;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外交上:张骞出使西域。
18.(1)曹魏政权;措施: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
(2)赤壁之战;建业。
(3)
【详解】(1)由材料一“屯田数载教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曹操,材料一中“官渡一战”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最终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从而就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定都建业。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220年建立,建立者曹丕,定都洛阳;蜀,221年建立,建立者刘备,定都成都;吴,222年建立,建立者孙权(称王)定都建业,这样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9.(1)迁都洛阳、改汉姓等;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巩固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可知,材料反映的改革措施为改汉姓,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还有迁都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与汉族联姻等。
目的:结合所学可知,鲜卑族崛起于阴山地区,内迁时间较晚,虽然在439年统一了北方地区,但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却困难重重。因此,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进行一系列汉化改革。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改革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国情、推动社会的进步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顺应了当时民族交融的历史发展潮流,这启示我们,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仅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这启示我们,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