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五)试题
九年级历史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共计24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表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 无为而治 B. 依法治国 C. 关注民生 D. 提倡节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可知关注民众的切身利益;由“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可知提倡节约,关注人民负担。因此孔子与墨子的主张共同之处是关注民生,C项正确;无为而治与道家学派相关,与孔子与墨子的主张不符,排除A项;依法治国,与法家思想相关,与孔子与墨子的主张不符,排除B项;提倡节俭,与墨子相关,与孔子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从图一到图四,反映出(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 监察力度不断强化 B.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 地方机构逐步精简 D.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图二三省六部分割宰相权力,三省相互制衡,集体对皇帝负责,皇权高高在上;图三明朝内阁废除宰相,成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图四清朝军机处设立,进一步加强皇权。因此从左图到右图,本质上反映了整个过程中宰相权力不断削弱直至废除,而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项正确;题干中只有御史大夫行使监察权,不能全面概括四幅图信息,排除A项;题干主旨是反映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未涉及行政效率问题,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都是中央政权机构,未涉及地方,排除C项。故选D项。
3. 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繁荣与开放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时间轴和所学可知,②处907年到1368年是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为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下列材料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材料 历史事件
① 公使驻北京,增开十一口,火烧圆明园,割地九龙司。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抬棺西征、名震天山。 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④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义和团英勇作战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和题干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公使驻北京,增开十一口,火烧圆明园,割地九龙司”;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抬棺西征、名震天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综上所述可知,①②③对应正确,D项正确;“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就义时的豪言壮语,与历史事件“义和团英勇作战”不符,故④对应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5. 在清末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应分别出自( )
A. 《时务报》、《申报》 B. 《时务报》、《民报》
C. 《天演论》、《民报》 D. 《国闻报》、《申报》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和所学知识可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是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应该出自《时务报》。材料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的信息体现的是三民主义思想,应该出自《民报》,B项正确;《申报》原名《申江新报》,是1872年英商美查同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合资创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与题意不符,排除AD项;《天演论》是英国赫胥黎原著,严复翻译的政论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6.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 )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 国共关系从合作走向对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可知,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打士豪,分田地,建立了革命政权,开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料据”的局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所以中国共产党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项正确;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排除B项;国共关系从合作走向对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
7. 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可见,这两大事件推动(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认可 B. 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
C. 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 D.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的事件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的事件是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A项;抗美援朝不能反映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排除B项;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8.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是一部从“小兔到大象”的历史。下图中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是由于( )
A. 改革开放成功拉开序幕 B. 深圳经济特区设立
C.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表可知,新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开始于2001年之后,而2001年正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由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D项正确;改革开放拉开序幕的标志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A项;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排除B项;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的时间是1990年,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 下图是古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关于古罗马不同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③凯撒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
B. 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⑤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
C. ③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④在奥斯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D. ②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④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D项正确;“小国寡民”是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排除A项;公元前73年,罗马共和国时期,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排除B项;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
10. 下侧地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 拉美人民捍卫主权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地图上的文字信息“非洲17国独立”“万隆会议召开”“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可知,反映了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一系列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或民族解放,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土崩瓦解,由此可知主题应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B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而非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排除AD项;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反映了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但是题干还涉及到亚非国家,选项比较片面,排除C项。故选B项。
11. 下面一组图示反映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按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和所学,可知①反映的是二战期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于1940年正式结成法西斯轴心国集团,②反映的是二战后初期随着1949年北约成立和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③反映的是一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形成了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和德意奥组成的同盟国集团,④反映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因此按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②④。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项。
12.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 苏联模式的确立 D. 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知,前期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有很小的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了,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小比例,它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表明实行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和私人企业的存在,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没有成功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图B 图C
(1)材料一图A器物的铸造技术采用了“_____”(技术),其铭文记述了武王伐纣的过程;宋代战争中,大量使用爆炸性武器,元朝用金属做筒,发明了图B中的_____ (武器);图C所示书籍意在表达“贵五谷而贱金玉”的理念,对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_____”;阿拉伯人改造了_____ (国家)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要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说明宋元时期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并概括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答案】(1) ①. 泥范铸造法 ②. 元代火铳 ③.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④. 古印度
(2)史实: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代制成指南针,并广泛用于航海;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原因: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国家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3)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科技创新。
【解析】
【小问1详解】
填空:根据材料一图片和所学可知,材料一图A器物的铸造技术采用了“泥范铸造法”(技术),其铭文记述了武王伐纣的过程;宋代战争中,大量使用爆炸性武器,元朝用金属做筒,发明了图B中的元代火铳 (武器);图C所示书籍意在表达“贵五谷而贱金玉”的理念,对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 (国家)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小问2详解】
史实: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远航创造了条件;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以上史实说明了宋元时期科技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原因:据材料 “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可知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是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国家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小问3详解】
认识:综合上述材料,使我们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科技创新。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后一些欧洲老牌殖民帝国对其虎视眈眈,想尽办法阻碍美国的发展。并且美国需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经济,因此孤立主义外交就体现在美国初期的对外政策………在这一政策下,美国领土得到了扩张,国家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尽管1861—1865年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但由于孤立主义外交的实施,欧洲包括英国未能干涉美国内战。
——摘编自苗蓓蕾《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根源及其启示》
图A《独立宣言》书影
(1)图A宣言为什么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后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对美国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扩张主义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独立后的荧国通过购买、战争威胁、夺取等方式扩大领土,到19世纪中叶,其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时期 阶段
1775—1897 美洲扩张时期
1898—1945 ①海外扩张时期
1946—1991 ②全球称霸时期
图B
(2)依据材料二图B,结合所学知识,请选取①或②任意一个阶段(用序号表示),指出这一阶段美国典型的外交政策,并围绕这一外交政策说明美国有哪些扩张活动。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美国推行扩张主义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是美国霸权的时代。其间三次国际秩序建设的诉求都与美国霸权目标直接相关。…联合国的创立,以此为基础的国际制度体系将美国推上了西方世界霸权的宝座。…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美国“当前单边主义难以奏效”。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外交政策制定与国际局势的关系。
【答案】(1)原因:《独立宣言》比《人权宣言》发表的时间早,《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如天赋人权学说、自由平等学说、主权在民学说等。
问题:独立之初的美国受到英法等国的敌视和封锁;地方权力大,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等。
作用:使美国的领土得到了扩张,促进了美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孤立主义的实施防止了英国干涉美国的内政。
(2)选①,美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政策,在该政策的指引下,发动美西战争,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夺得古巴、菲律宾;选②,美国推行遏制政策,主要侵略扩张活动有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任选一个即可)
原因: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美国早期扩张的历史传统影响;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刺激其扩张野心。
(3)原因: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关系:外交政策与国际局势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和影响国际局势,而且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结合《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和体现的人权原则,并与《人权宣言》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得出原因。《独立宣言》比《人权宣言》发表的时间早,《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如天赋人权学说、自由平等学说、主权在民学说等。
问题:根据材料一“美国独立后一些欧洲老牌殖民帝国对其虎视眈眈,想尽办法阻碍美国的发展”可得出独立之初的美国受到英法等国的敌视和封锁;再结合所学美国独立后国内政局的相关信息,当时实行的邦联体制,地方权力大,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等。
作用:根据材料一“在这一政策下,美国领土得到了扩张,国家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可得出孤立主义政策的实施,使美国的领土得到了扩张,促进了美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根据材料一“尽管1861—1865年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但由于孤立主义外交的实施,欧洲包括英国未能干涉美国内战”可得出孤立主义的实施防止了英国干涉美国的内政。
【小问2详解】
结合美国建立后外交政策发展变化以及实行该政策对外的主要表现进行分析,例如选①,海外殖民扩张时期,美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政策,在该政策的指引下,发动美西战争,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夺得古巴、菲律宾;例如选②,全球争霸时期,美国推行遏制政策,主要侵略扩张活动有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任选一个即可)
原因:根据材料二“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从资本主义的本性分析,得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据材料二“美洲扩张时期、海外殖民扩张时期、全球称霸时期”,得出美国早期扩张的历史传统影响;从美国的经济实力分析,得出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刺激其扩张野心。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三“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可知,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再结合当前世界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力量进行分析,可知原因还有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关系:本题应该从外交政策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和国际局势变化对外交政策制定的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上述材料涉及的美国近现代外交政策变化可得知,外交政策与国际局势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和影响国际局势,而且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应该立足于国际社会的大局,制定出符合国际道义和推动国际合作的战略,以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和谐稳定。
15. 东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缩影,不同时期的东北折射着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步多艰篇】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刘新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中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图A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任意两个角度分析“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这一说法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局势的形成是以哪一事件为契机,并分析该事件的实质。
【爱国义举篇】
材料二
歌曲名称 歌词节选 创作背景
《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作者目睹了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作者以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战斗事迹为原型、以其誓词和军歌为素材、以其体现的民族大义为精魂创作。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励下,列举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实现全民族抗战所作出的努力。请根据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归纳时代主题。
【蒸蒸日上篇】
材料三 在国家安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地区占56项。…例如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核心的长春汽车城、以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为中心的机械加工城,还有鞍山钢都、沈阳飞机城等。通过“一五”计划,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机器和设备。
——摘编自赵传军《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
图B 三线地区主要建设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云谲波诡的国际局势,出于对国内工业布局不平衡的担忧,中共中央在分析时局之后作出了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三线建设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其调整改造一直到21世纪初才结束,对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布局、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与城市化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依据图B,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崛起振兴篇】
材料四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图C
(4)依据图C,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经济总体发展的趋势。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国家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战略意义。
【答案】(1)角度分析: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事件:《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实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2)历史影响: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努力: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时代主题:抗日救国。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发展;
变化:工业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和西部迁移;
原因:工业分布极不平衡,旧中国的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4)趋势:缓慢发展。
战略意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
【解析】
【小问1详解】
角度分析:依据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所以说“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实质: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小问2详解】
历史影响: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安事变和抗日民资统一战线等角度进行分析,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实现全民族抗战所作出的努力有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时代主题:根据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归纳的时代主题为抗日救国。
【小问3详解】
特点: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发展;
变化:依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工业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和西部迁移;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分布极不平衡,旧中国的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小问4详解】
趋势:依据图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经济总体发展的趋势是缓慢发展。
战略意义: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代国家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战略意义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2024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五)试题
九年级历史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共计24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表人物主张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 无为而治 B. 依法治国 C. 关注民生 D. 提倡节俭
2. 从图一到图四,反映出(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 监察力度不断强化 B.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 地方机构逐步精简 D.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3. 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是( )
A. 繁荣与开放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4. 下列材料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材料 历史事件
① 公使驻北京,增开十一口,火烧圆明园,割地九龙司。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抬棺西征、名震天山。 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④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义和团英勇作战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应分别出自( )
A. 《时务报》、《申报》 B. 《时务报》、《民报》
C. 《天演论》、《民报》 D. 《国闻报》、《申报》
6.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 )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 国共关系从合作走向对立
7. 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可见,这两大事件推动(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认可 B. 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
C. 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 D.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8.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是一部从“小兔到大象”的历史。下图中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是由于( )
A. 改革开放成功拉开序幕 B.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C.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 下图是古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关于古罗马不同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③凯撒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
B. 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最高权力机关 ⑤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
C. ③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④在奥斯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D. ②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④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10. 下侧地图反映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 拉美人民捍卫主权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11. 下面一组图示反映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按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12.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 苏联模式的确立 D. 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图B 图C
(1)材料一图A器物的铸造技术采用了“_____”(技术),其铭文记述了武王伐纣的过程;宋代战争中,大量使用爆炸性武器,元朝用金属做筒,发明了图B中的_____ (武器);图C所示书籍意在表达“贵五谷而贱金玉”的理念,对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_____”;阿拉伯人改造了_____ (国家)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要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说明宋元时期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并概括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后一些欧洲老牌殖民帝国对其虎视眈眈,想尽办法阻碍美国的发展。并且美国需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经济,因此孤立主义外交就体现在美国初期的对外政策………在这一政策下,美国领土得到了扩张,国家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尽管1861—1865年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但由于孤立主义外交的实施,欧洲包括英国未能干涉美国内战。
——摘编自苗蓓蕾《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根源及其启示》
图A《独立宣言》书影
(1)图A宣言为什么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后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对美国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扩张主义是贯穿整个美国对外政策史的主线,也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英国商业资本扩张的产物,……独立后的荧国通过购买、战争威胁、夺取等方式扩大领土,到19世纪中叶,其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时期 阶段
1775—1897 美洲扩张时期
1898—1945 ①海外扩张时期
1946—1991 ②全球称霸时期
图B
(2)依据材料二图B,结合所学知识,请选取①或②任意一个阶段(用序号表示),指出这一阶段美国典型的外交政策,并围绕这一外交政策说明美国有哪些扩张活动。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美国推行扩张主义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是美国霸权的时代。其间三次国际秩序建设的诉求都与美国霸权目标直接相关。…联合国的创立,以此为基础的国际制度体系将美国推上了西方世界霸权的宝座。…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美国“当前单边主义难以奏效”。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外交政策制定与国际局势的关系。
15. 东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缩影,不同时期的东北折射着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步多艰篇】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刘新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中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图A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任意两个角度分析“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这一说法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局势的形成是以哪一事件为契机,并分析该事件的实质。
【爱国义举篇】
材料二
歌曲名称 歌词节选 创作背景
《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作者目睹了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作者以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战斗事迹为原型、以其誓词和军歌为素材、以其体现的民族大义为精魂创作。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励下,列举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实现全民族抗战所作出的努力。请根据两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归纳时代主题。
【蒸蒸日上篇】
材料三 在国家安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地区占56项。…例如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核心的长春汽车城、以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为中心的机械加工城,还有鞍山钢都、沈阳飞机城等。通过“一五”计划,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机器和设备。
——摘编自赵传军《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
图B 三线地区主要建设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云谲波诡的国际局势,出于对国内工业布局不平衡的担忧,中共中央在分析时局之后作出了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三线建设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其调整改造一直到21世纪初才结束,对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布局、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与城市化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依据图B,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崛起振兴篇】
材料四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图C
(4)依据图C,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经济总体发展的趋势。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国家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战略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