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湖北省 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二)(教师版 学生版)


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由此可知华夏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  )
A.存华去夷 B.多元一体 C.来源单一 D.因地制宜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根据材料“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认为华夏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多族合一,B项正确;
华夏族是各民族交融的结果,而不是存华去夷,排除A项;
华夏族来源是多样,而不是单一,排除C项;
华夏族的形成是多元一体,并未说明因地制宜,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华夏族形成的认识。
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十分活跃。下表中人物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孟子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A.尊崇儒术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关注民生
【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可知,孔子关注民情;由题干信息“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关注人民生活。因此孔子与孟子的主张共同之处是关注民生,D项正确;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排除A项;
以法治国,与法家思想相关,与孔子与孟子的主张不符,排除B项;
无为而治与道家学派相关,与孔子和孟子的主张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孔子和孟子思想主张的认识。
3.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秦汉王朝采取了“用险制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
A.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B.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凿灵渠
C.联络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D.北伐匈奴、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答案】A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为防御匈奴南下,秦始皇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其对于保护中原文化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用险制塞”是指长城的修筑;汉武帝为反击匈奴,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使汉朝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在张骞开辟的通往西域道路的基础上,形成了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A项正确;
“用险制塞”的隔绝固守是指修筑长城,不是修建驿道,不是联络月氏,不是北伐匈奴,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汉相关制度的认识。
4.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代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薨,阡陌如秀”,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据此可知当时(  )
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 B.南方战祸频发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根据题干“一派田美土肥之象”和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D项正确;
题干体现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得到发展,看不出水平超过北方,且不符合事实,排除A项;
题干中没有提到南方战争情况,排除B项;
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认识。
5.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 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
A.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答案】A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根据“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可知,唐代的女性地位高,根据“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可知,唐代的社会风气的开放。
A项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不符合题意;
D项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是在宋朝时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6.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在位期间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A.三位帝王成就了 “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由材料“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并结合所学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他们晚年都犯了一些错误,这说明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A项三位帝王成就了 “贞观之治"认识错误,成就了“贞观之治”的是唐太宗,不符合题意;
B项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认识错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说的是武则天,不符合题意;
C项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认识正确,符合题意;
D项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过于片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帝王。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帝王及其事迹。
7. 史书记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上。”材料中达成和议的两个政权是(  )
A.北宋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南宋和西夏 D.南宋和金
【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 由材料“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上。”可知,反映的是宋金和议。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南北对峙,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上。”为切入点,考查宋金议和的相关知识。
8.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刺史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明朝的建立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在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收敛性,故②正确;清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在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收敛性,故③正确;明清实行海禁政策,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在经济上体现出收敛性,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宋朝重文轻武,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①错误,ABD三项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著名史学家黄仁宇的话语为依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和闭关政策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9.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段话表明明太祖罢丞相主要原因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使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
C.相权威胁皇权,加强专制统治 D.加强经济管理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段话表明明太祖罢丞相主要原因是相权威胁皇权,加强专制统治。为了加强加强君主专制,明朝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秦汉以来丞相制度从此废除,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0.皇帝的一切命令直接由军机处发出,不再经过兵部。公文和密折由军机处直接送到皇帝手里,不再经过内阁和议政王大臣的处理。军机要员的权限实质上是依葫芦画瓢。这表明军机处的设立(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控制了人们思想
C.完善了选官制度 D.强化了贵族特权
【答案】A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成立以后,内阁成为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都由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 权,成为真正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由皇帝临时交办,所以军机大臣只是奉旨办事罢了,“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充分说明 军机处是皇帝的御用工具,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排除B项;
科举制度完善了选官制度,排除C项;
军机处没有强化贵族特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1.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始国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是变化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变化,排除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是变化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变化,排除B;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变化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变化,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鸦片战争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官僚衙门的作风,人员的“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0%,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由此可见,洋务企业难以发展,最主要受制于(  )
A.政府的财政实力 B.西方技术的封锁
C.落后的封建体制工馆国中会 D.管理人才的缺乏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根据题干“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官僚衙门的作风,人员的'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0%,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可知,洋务企业难以发展,最主要受制于我们落后的封建体制,C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反映制约洋务企业发展的原因是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官僚衙门的作风,与政府的财政实力不符,排除A;
题干没有涉及西方的技术封锁,排除B;
题干材料反映制约洋务企业发展的原因是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官僚衙门的作风,不是缺乏管理人才,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该类试题作答重在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需要着重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13.“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挚马列引国航。”下列是对这首诗所指的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它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从此中国革命的形势转危为安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根据题干“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挚马列引国航。”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破坏,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
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的形势转危为安,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汪新、王相坤所著的《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真实地记录了西安事变的始末。“历史在这里拐弯”的含义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36年,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日本的侵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D符合题意;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故A不符合题意;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故B不符合题意;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西安事变: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目的:逼蒋抗日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的第二个“天安门”指(  )
A.开国大典举行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香港回归
【答案】A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从天安门广场开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
C.抗美援朝胜利,不符合题意;
D.香港回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理解。
1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④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成就有,建成鞍山大型轧钢厂,生产出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和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这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①②③正确,B项正确;
二五计划期间,发现并开始建设大庆油田,排除④,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17.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入联公投”
【答案】B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武力解决,不符合题意;
C.民族区域自治,不符合题意;
D.“入联公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8.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中国代表出席万隆会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中美建交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A.中国代表出席万隆会议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与题目所给的时间"1971年"不吻合,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根据材料"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可知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故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该选项符合题意,故B正确;
C.中日关系正常化发生于1972年的田中角荣,与题目所时间"1971年"不吻合,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中美建交发生于1979年1月1日,与题目所给的时间"1971年”不吻合,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中共八大后的十年,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是(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邓稼先 ⑥袁隆平 ⑦焦裕禄
A.②④⑤⑦ B.①②⑥⑦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两弹一星”
【解析】①项黄继光是1950~1952年的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不符合题意; ②项王进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符合题意;③项孔繁森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援藏干部,不符合题意; ④项雷锋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符合题意;⑤项邓稼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符合题意;⑥项袁隆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科学家; ⑦项焦裕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
20.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向高级种姓之女求婚的低级种姓之男,应受体刑”。材料揭示了该制度(  )
A.政治特权世代相袭 B.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C.抑制贪欲形成共识 D.一切财产皆属国王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向高级种姓之女求婚的低级种姓之男,应受体刑”可知,这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材料揭示了该制度等级制度贵贱分明,故B符合题意;
政治特权世代相袭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
抑制贪欲形成共识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等级森严,排除C;
一切财产皆属国王说法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姓制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各等级间高低贵贱有别。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1.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B.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C.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D.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可知,这说明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故选项C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达;没有涉及迷信色彩才浓厚;故排除AB项;
神话不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22.13 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的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 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完全摆脱教会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中叶”“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可知,中世纪大学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
文艺复兴兴起在14世纪中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中世纪大学仍然受到基督教会和国王的影响,排除B项;
城市居民常用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取得城市的一定的自治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大学兴起的认识。
23.法国史学系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传播了人文主义 B.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奠定基础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发现了美洲大陆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人"被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二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奠定了基础B项。
文艺复兴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A项。
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24.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直接反映出(  )
A.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可以看出,传统的工匠和纺织工被机器代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蒸汽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5.“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可见,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历史学家爱德华·拉什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望着过去”是为了维护俄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B.“望着未来”指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改革维护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D.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A. “望着过去”是为了维护俄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不符合题意;
B. “望着未来”指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农奴制,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是这份土地需要农民出钱赎买,这实质上是维护地主的利益,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来识记回答,这类题目,既要识记,更要注意理解。
27.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一铁路工人一计算机教师一网络工程师
B.火车司机一电力工人—网络工程师一石油工人
C.石油工人一宇航员一轮船修理工—生物专家
D.火车司机一汽车司机一飞行员—网络工程师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了新式的交通工具火车,火车司机由此诞生,人类跨入铁路时代,铁路工人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以电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发明了新式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等,由此汽车司机、轮船修理工和飞行员诞生,还产生了新的能源石油,由此石油工人产生;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生物工程领域、航空航天领域飞速发展,由此产生了网络工程师、生物专家和宇航员等职业。根据以上所述,D组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工程师顺序正确,D项正确;
因汽车司机诞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铁路工人诞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A组排序错误,排除A项;
因石油工人诞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网络工程师产生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B组排序错误,排除B项;
因轮船修理工诞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宇航员产生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C组排序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8.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在“拷打世界”过程中的转折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A.凡尔登战役,不符合题意;
B.莫斯科战役,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在“拷打世界”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柏林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其中的事件,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
29.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发展时期。某校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请你共同完成。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群雄割据,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鼎立并存。北方的少数民族大规模进入中原并建立政权,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的高潮。
——摘编自张玉林《论历史上民族迁徙主要原因及社会作用》
材料二:
(太和)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违者免所居官。……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三: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请在答题卡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并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3分)
【答案】(1)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内迁);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南迁)。
(2)迁都洛阳;在朝廷中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说汉语);穿汉服。
(3)特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不同领域广泛交融;交流的规模大,交流频繁,使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原文化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1)特点:据材料“北方的少数民族大规模进入中原并建立政权,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的高潮”可知,北方的少数民族大规模进入中原,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南迁。
(2)措施:据材料“北魏迁都示意图”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迁都洛阳;据材料“(太和)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违者免所居官”可知,强调鲜卑人说汉话;据材料“……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穿汉服。
(3)特点:据材料“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北方传入的少数民族坐具……”可知,材料反映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是互相学习,多方面交流。意义: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据材料“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特点:北方的少数民族大规模进入中原;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南迁。
(2)主要措施:说汉话;穿汉服;迁都洛阳。
(3)特点:互相学习,多方面交流。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时期时期人口迁徙特点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认识。
30.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对外交流、科技文化领域都取得了
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最早的纸币和商标
材料二 :关于北宋都城的描述:它是当时全国的第一大城市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北宋时期是它最辉煌的阶段。
材料三: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 美国罗兹 · 墨菲的《亚洲史》
(1)写出材料一中“世界最早的纸币”的名称,它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的什么地方?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 材料二中的北宋最大商业城市名称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宋代城市有哪些发展?(3分)
(3)列举三项宋代的科技成就。选一个说出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分)
【答案】(1)交子,北宋、四川,商业发展促进了货币交易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2)开封,早市、夜市
(3)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传播、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促进了军事的大变革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1)依据题干中“世界最早的纸币和商标 ”可得出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的情况下,在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2)依据已学可知,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为开封,并在城市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3)依据已学可知,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宋代科技的重大成就,再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传播、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促进了军事的大变革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宋代的经济、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能够熟知并运用。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三幅漫画
材料三 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费正清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中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3分)
(2)材料二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关于中国向近代转型,费正清与徐中约的观点分别是什么?(3分)
(4)选取其中一个观点,用史实加以论述,写成一篇小短文。(要求:80字左右;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表述完整,逻辑清楚)(3分)
【答案】(1)人物:林则徐;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3)费正清的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
徐中约的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主动求变。
(4)范文:
观点1: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我国,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开始沦为半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人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观点2:中国走向近代是主动求变的。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陆军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根据所学可知,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遣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根据材料二“漫画一道光朝之辱”,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道光统治年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材料二“漫画二甲午大海战,致远号”,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中日海军在黄海大战,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二“漫画三道洋人的朝”,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朝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洋人的提线木偶,成为洋人的朝廷。综上信息可知,近代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腐朽无能,屡屡战败,丧权辱国,说明 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三“费正清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中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由此得出,费正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根据材料三“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由此可知,徐中约认为“中国走向近代是主动求变”。
(4)本小题是观点论述题,答题要求选材料四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表述完整,逻辑清楚,言之成理。实例:
观点1: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
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我国,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开始沦为半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人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观点2:中国走向近代是主动求变的。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陆军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
(1)人物:林则徐;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3)费正清的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
徐中约的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主动求变。
(4)范文:
观点1: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我国,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开始沦为半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人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观点2:中国走向近代是主动求变的。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陆军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虎门销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近代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4)本小题是观点论述题,答题要求选材料四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表述完整,逻辑清楚,言之成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图1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材料一中的图2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怎样的转变?(3分)
(3)我国是如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3分)
(4)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意义?(2分)
【答案】(1)土地改革;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公私合营;赎买。
(4)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解析】(1)从图示“土地改革法”可以看出,这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也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根据图二“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
(3)根据所学知识,在三大改造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采用“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
(4)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思维导图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 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法]保罗 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三: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 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1)在学习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后,九年级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 “欧洲资本主义 兴起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A、B补充完整。(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称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的原因?就材料二所说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请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3)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3分)
【答案】(1)A.手工工场;B.资本主义
(2)原因: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 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这场运动采取复古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举例:
文学: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或者《哈姆雷特》;
艺术: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或者《最后的晚餐》。
(3)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因素:思想的解放、世界的发现、对市场和原料的追求、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等等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文艺复兴、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共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 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这场运动采取复古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因此称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成就有: 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或者《哈姆雷特》; 艺术成就有: 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或者《最后的晚餐》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 思想的解放、世界的发现、对市场和原料的追求、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等等 ;
故答案为:(1) A.手工工场;B.资本主义
(2)原因: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 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这场运动采取复古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举例:
文学: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或者《哈姆雷特》;
艺术: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或者《最后的晚餐》。
(3)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因素:思想的解放、世界的发现、对市场和原料的追求、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等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新航路开辟,再结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理解识记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看这些材料从哪些方面显示出来的。
34.欧洲曾是世界的中心,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近现代历史,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展现了人类社会前行的足迹。
【兴起的欧洲】
材料一:研究世界历史,欧洲的命题无法绕过也不能绕过。欧洲大约兴起于哥伦布开创航海时代的1500年,从地处西欧的小小一隅伊比利亚半岛开始,欧洲突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全球横冲直闯……
——摘自《欧洲兴衰500年》
【领先的欧洲】
材料二:
【衰落的欧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浪潮席卷了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殖民统治。到20世纪中叶,随着苏美的崛起,世界变成了两极格局,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联合的欧洲】
材料四:面对二战后的形势,西欧国家利用美国的拨款和贷款,促进了经济的复苏。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维护自身安全、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如今,欧盟作为世界上的重要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航海时代的开创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2)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上图中①②③处的相关内容。(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衰落的原因。(2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目的。(3分)
(5)欧洲从繁荣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答案】(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2)①文艺复兴;②君主立宪;③电气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美苏的崛起。
(4)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5)启示: 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要发展科学技术;要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知识点】文艺复兴;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航海时代的开创,使各大洲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西欧国家对亚、非、美洲国家或地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2)根据材料一思维导图结合所学可知,思维导图描述的是领先的欧洲(14-19世纪)。包含三个部分。思想引领、制度确立、科技创新。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的启蒙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共和制政体。随着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必须发明和使用机器,改进技术,这就是18世纪60年代最先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作为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①文艺复兴;②君主立宪;③电气。
(3)根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浪潮席卷了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殖民统治。到20世纪中叶,随着美苏的崛起,世界变成了两极格局,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可知,西欧国家经济遭到二战的破坏、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美苏的崛起。
(4)根据材料四“面对二战后的形势,西欧国家利用美国的拨款和贷款,促进了经济的复苏。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维护自身安全、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如今,欧盟作为世界上的重要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是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目的是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发展经济、自强。
(5)根据欧洲从繁荣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历程,大国崛起的因素有思想解放、先进的制度、科技创新、远离战争、和平发展、加强国际间合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盟、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等知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由此可知华夏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  )
A.存华去夷 B.多元一体 C.来源单一 D.因地制宜
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十分活跃。下表中人物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孔子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孟子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A.尊崇儒术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关注民生
3.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秦汉王朝采取了“用险制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
A.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B.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凿灵渠
C.联络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D.北伐匈奴、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4.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代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薨,阡陌如秀”,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据此可知当时(  )
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 B.南方战祸频发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5.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 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
A.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6.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在位期间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A.三位帝王成就了 “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7. 史书记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上。”材料中达成和议的两个政权是(  )
A.北宋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南宋和西夏 D.南宋和金
8.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刺史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段话表明明太祖罢丞相主要原因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使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
C.相权威胁皇权,加强专制统治 D.加强经济管理
10.皇帝的一切命令直接由军机处发出,不再经过兵部。公文和密折由军机处直接送到皇帝手里,不再经过内阁和议政王大臣的处理。军机要员的权限实质上是依葫芦画瓢。这表明军机处的设立(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控制了人们思想
C.完善了选官制度 D.强化了贵族特权
11.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始国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2.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官僚衙门的作风,人员的“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0%,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由此可见,洋务企业难以发展,最主要受制于(  )
A.政府的财政实力 B.西方技术的封锁
C.落后的封建体制工馆国中会 D.管理人才的缺乏
13.“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挚马列引国航。”下列是对这首诗所指的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它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从此中国革命的形势转危为安
14.汪新、王相坤所著的《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真实地记录了西安事变的始末。“历史在这里拐弯”的含义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的第二个“天安门”指(  )
A.开国大典举行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香港回归
1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④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入联公投”
18.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中国代表出席万隆会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中美建交
19.中共八大后的十年,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是(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邓稼先 ⑥袁隆平 ⑦焦裕禄
A.②④⑤⑦ B.①②⑥⑦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20.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向高级种姓之女求婚的低级种姓之男,应受体刑”。材料揭示了该制度(  )
A.政治特权世代相袭 B.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C.抑制贪欲形成共识 D.一切财产皆属国王
21.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B.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C.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D.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22.13 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的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 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完全摆脱教会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23.法国史学系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传播了人文主义 B.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奠定基础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发现了美洲大陆
24.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直接反映出(  )
A.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25.“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26.历史学家爱德华·拉什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望着过去”是为了维护俄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B.“望着未来”指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改革维护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D.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27.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一铁路工人一计算机教师一网络工程师
B.火车司机一电力工人—网络工程师一石油工人
C.石油工人一宇航员一轮船修理工—生物专家
D.火车司机一汽车司机一飞行员—网络工程师
28.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在“拷打世界”过程中的转折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
29.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发展时期。某校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请你共同完成。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群雄割据,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鼎立并存。北方的少数民族大规模进入中原并建立政权,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的高潮。
——摘编自张玉林《论历史上民族迁徙主要原因及社会作用》
材料二:
(太和)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违者免所居官。……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三: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请在答题卡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点。并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3分)
30.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对外交流、科技文化领域都取得了
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最早的纸币和商标
材料二 :关于北宋都城的描述:它是当时全国的第一大城市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北宋时期是它最辉煌的阶段。
材料三: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 美国罗兹 · 墨菲的《亚洲史》
(1)写出材料一中“世界最早的纸币”的名称,它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的什么地方?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 材料二中的北宋最大商业城市名称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宋代城市有哪些发展?(3分)
(3)列举三项宋代的科技成就。选一个说出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分)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三幅漫画
材料三 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费正清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中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3分)
(2)材料二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关于中国向近代转型,费正清与徐中约的观点分别是什么?(3分)
(4)选取其中一个观点,用史实加以论述,写成一篇小短文。(要求:80字左右;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表述完整,逻辑清楚)(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图1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材料一中的图2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怎样的转变?(3分)
(3)我国是如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3分)
(4)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意义?(2分)
3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思维导图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 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法]保罗 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三: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 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1)在学习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后,九年级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 “欧洲资本主义 兴起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A、B补充完整。(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称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的原因?就材料二所说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请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3)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3分)
34.欧洲曾是世界的中心,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近现代历史,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展现了人类社会前行的足迹。
【兴起的欧洲】
材料一:研究世界历史,欧洲的命题无法绕过也不能绕过。欧洲大约兴起于哥伦布开创航海时代的1500年,从地处西欧的小小一隅伊比利亚半岛开始,欧洲突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全球横冲直闯……
——摘自《欧洲兴衰500年》
【领先的欧洲】
材料二:
【衰落的欧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浪潮席卷了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殖民统治。到20世纪中叶,随着苏美的崛起,世界变成了两极格局,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联合的欧洲】
材料四:面对二战后的形势,西欧国家利用美国的拨款和贷款,促进了经济的复苏。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维护自身安全、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如今,欧盟作为世界上的重要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航海时代的开创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2)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上图中①②③处的相关内容。(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衰落的原因。(2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目的。(3分)
(5)欧洲从繁荣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湖北省 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二)(教师版 学生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