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
人物 观点
老子 “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孙子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孟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都主张( )
A.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B.以德治国,恢复礼制
C.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D.顺其自然,尊重规律
2.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
政权 律令内容
曹魏 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 子不孝父母,子弃市
北魏 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 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
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 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
3.公元1704年,罗马教皇克莱芒十一向中国的教会与信徒发布了七条禁约,内容包括禁止教堂悬挂带有“敬天”字样的隔额,禁止基督徒祀孔、祭祖,禁止教徒家中供奉牌位等。这些禁约
A.传播了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 B.折射出中西文化冲突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阻断了东西方的交流
4.在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很多佛像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而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佛教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当时( )
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绘画技术快速发展
C.政治权力干预明显 D.儒家思想产生影响
5.唐代怀素以“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来书写草书,以“澄明静彻”的心境来诠释书法的本义。影响其书法风格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书法技术进步
C.佛教思想传播 D.理学思想提出
6.明代徐光启认为战争要靠实力决胜,重视西洋火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他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期间,曾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这( )
A.反映出边防形势异常严峻 B.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C.折射出经世致用理念盛行 D.实践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7.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
A.重视官员道德品质 B.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削弱士族政治影响
8.清朝学者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提到: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了该学者( )
A.具有开明进步的文化观 B.以“经世致用”为宗旨
C.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D.已抛弃传统儒学的影响
9.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这些论述都意在强调教育应( )
A.适应国际局势变化 B.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C.配合科教兴国战略 D.为改革开放提供人才支撑
10.西方某学者指出:“希腊化的过程在托勒密埃及的土著人民中似乎是很小的……在底层,僧侣以外的埃及人企图学希腊语而发迹,在某些情况下,借着采用希腊名字并且变成希腊人,但那不是企图在文化上同化埃及人民。”该学者强调( )
A.外来文化被北非文化同化 B.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C.北非本土文化影响力深刻 D.希腊文化中心的逐渐东移
11.市民文学是中世纪欧洲迥异于骑士文学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嬉笑怒骂、蔑视崇高为讽刺手法,将高雅与粗俗倒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道德的失范和审美观的变异。这反映出市民文学( )
A.具有明显世俗化特征 B.加剧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C.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D.导致了骑士文学走向衰落
12.如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据此推断( )
年份 事件
1840 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
1849 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
1862 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
1898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
1899 清光绪帝颁布《伤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A.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
B.创办图书馆是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
C.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
D.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
13.美国早期的清教徒恪守“内心苦行”原则,把严格自律的生活与勤勉的工作,视为对神圣职责和信仰的检验;把征服新大陆“一片荒凉”的胜利,看成是上帝偏爱他们的明证。据此可知,美国早期清教教义( )
A.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形成 B.为宪政民主奠定了基础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深入 D.为西进运动提供了动力
14.下表是北美人口统计(单位:万人)。该地区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欧洲人在美洲大陆分布越来越广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美洲原住居民遭到大量屠杀 D.外来疾病导致原住民大量死亡
15.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这体现了对文物古迹保护要遵循的原则是
A.完整性 B.合理利用 C.原真性 D.慎重重建
二、材料分析题
16.唐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长安城内胡商经营活动集中在西市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外来移民
材料一 19世纪初~20世纪初美国外来移民统计
时期 数量 来源地 职业
1820~1860年 500万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尤其是德意志和爱尔兰,东欧、南欧移民开始出现 农民、工人
1861~1880年 500万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东、南欧移民逐渐增多 农民、工人
1881~1920年 2350万 东欧、南欧及东南欧移民数量大大超过西欧、北欧,成为主要移民来源地 农民、工人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根据表格,概括出这一时期美国外来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881年至1920年,外来移民达到高峰最主要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觉醒下的近代中国文物保护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王韬参观大英博物馆时提出,“纵令士庶往观,所以佐读书之不逮而广其识也”。
19世纪80年代 康有为提出,“博物院等项,当令其属之于公,勿据为一己之私,于是任其制度之新奇,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并倡导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
1905年 张謇奏请建设帝宣博览馆,并仿效日本“尽出其历代内府所藏,以公于国人”。同年创办南通博物苑,是国人创办的具有近代意义的首个公共博物馆,由通州师范学校管理,发挥其辅助教育的功能。
1907年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以40块马蹄银换取了完整的敦煌文书3000卷,文书及零碎残篇6000多件和五箱佛画,并偷运出境。
1916年 民国政府认为文物“非但供考古之研究,实关乎国粹之保存”,颁布《保存古物暂行办法》,扩大文物保护范围,责任愈加具体。
1925年 故宫博物院开放,文物由皇室独享到全民共享,实现了文物公有。
1927年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拟用飞机将所得之材料运往外国”,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
1930年 政府出台《古物保存法》,将文物国有原则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
1933年 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中国文物保护的演变进行历史阐释。
19.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从图中选取一组人口迁移路线,概括指出其路线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材料中老子认为顺应自然而不敢为,孟子认为人道应该遵循天道,孙子强调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荀子认为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是强调顺应自然规律,D项正确;“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属于道家主张,排除A项;道家并不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民贵君轻,实行仁政”是儒家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据材料曹魏“贼斗杀人”,子弟可依照“古义”追杀贼人;西晋规定“子不孝父母”,将会被社会抛弃;北魏规定“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儒家礼制对法律的影响、礼法结合的特色,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的规定,与社会动荡无关,A错误;法律制度儒家化应该是汉代时期,B错误;材料体现的法律的制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未涉及严刑峻法的理念,故C错误。
3.B
【详解】“敬天”、“祀孔”、“祭祖”和供奉牌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而这些都被罗马教皇所禁止,由此可知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故选B;这些禁约不是在传播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排除A;这些禁约并没有动摇儒家思想和阻断东西方的交流,排除CD。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在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很多佛像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佛教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及所学可知,佛教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在与中原儒家思想的交融过程中,佛像逐渐改变了衣衫单薄、表情生动的形象,形成了与儒家信仰相适应的造像特征。所以时代较晚的佛像具有表情庄严、服饰整齐的特征,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影响佛教造像改变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绘画技术的发展与佛教造像的改变关系不大,排除B项;佛教造像的改变与政治权力的干预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澄明静彻”可得出这些都与佛教的教义有一定的关系,反映出佛教思想传播对唐朝书法的影响,C项正确;AB项不是主要原因,与材料不符合,排除;理学出现于宋代,排除D。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明代徐光启认为战争要靠实力决胜,……曾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可知,明代徐光启为了提高军队的御敌能力,采用了西方的火器军械,这说明西方军事技术对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明代边防形势异常严峻的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其理念并未得到广泛传播,排除C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可知,汉初时期,具体政务的委任仍然注重专业的吏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具体政务官员的专业性,非注重道德品质,排除A项;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排除B项;士族政治产生主要源于九品中正制,材料与士族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赵翼高度评价西洋自鸣钟和时辰表,认为其“更胜”中国传统方法,肯定中国以外其它文明的先进之处,反映了该学者具有开明进步的文化观,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经世致用”,排除B项;“师夷”“制夷”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已抛弃传统儒学的影响与赵翼认为伏羲、轩辕等为“开创之圣人”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可得出,材料中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与人才政策,都是为改革开放服务的,适应了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D项正确;材料强调人才为国内服务,而不是受国际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而不是个人发展而服务,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才提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希腊化时期的非洲。材料“希腊化的过程在托勒密埃及的土著人民中似乎是很小的”体现的是北非本土文化影响力深刻,希腊化过程对其影响较小,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影响较小,并非外来文化被北非文化同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方文化,排除B项;北非并未在希腊的东面,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它以嬉笑怒骂、蔑视崇高为讽刺手法,将高雅与粗俗倒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道德的失范和审美观的变异。”可得出材料反映出中世纪的西欧的文学不再以宗教主题为主,而是反映日常的生活,反映出民众的日常情绪,体现出世俗化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排除B项;当时的市民文学虽然出现,但并不是主流,排除C项;市民文学的出现并不是致骑士文学走向衰落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及表格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说明随着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西方人的投资兴办、政治运动的开展,图书馆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C项正确;西方图书馆并不源于中国的“书馆”,排除A项;材料缺少对比信息,“主要手段”无法得出,排除B项;书院适应的是传统教育,图书馆适应的是近代教育,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把征服新大陆‘一片荒凉’的胜利,看成是上帝偏爱他们的明证”并结合所学可知,“征服新大陆‘一片荒凉’的胜利”指的是美国西进运动,由此可知,美国早期清教教义为西进运动提供了精神动力,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多种不同的文化,不能体现“多元文化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清教教义促进西进运动,而不是为民主奠定基础,也不是推动宗教改革深入,排除B、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从数据可得出,美洲土著人减少,白种人,黑人增加,这主要是受到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对当地土著的屠杀与黑奴贸易而导致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分布广泛,排除A;CD项只是土著减少的原因,不全面,排除CD。
1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真性是指坚持真实和完整,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改动。根据材料“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可知,材料体现了原真性的原则,所以C正确;AB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ABD错误。
16.(1)长安城实行坊市分区制度,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西市的胡商店铺比东市密集;受政府政策影响,胡商聚居区在西市附近;丝路畅通,西市可以就近接受来自西北乃至更远的商队和货物。
(2)图1中各坊、城门、宫殿名称以及城市布局,反映了城市建设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光明寺、青龙寺、放生池,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入;图2中卖胡琴者、胡姬酒肆、波斯邸等,反映了异域文化伴随商贸发展而传入。
总之,长安城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布局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原因可从当时的市坊制度、政府政策及丝绸之路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如长安城实行坊市分区制度,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西市的胡商店铺比东市密集;受政府政策影响,胡商聚居区在西市附近;丝路畅通,西市可以就近接受来自西北乃至更远的商队和货物。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材料中的布局和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各坊、城门、宫殿名称以及城市布局,反映了城市建设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结合材料中的建筑来看,光明寺、青龙寺、放生池,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入;结合材料中的娱乐活动来看,图2中卖胡琴者、胡姬酒肆、波斯邸等,反映了异域文化伴随商贸发展而传入。总之,长安城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17.(1)特点:数量不断增多;主要源自欧洲,西欧、北欧移民逐渐减少,东、南欧移民逐渐增多;移民主要来自社会下层。原因:美国此时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2)影响:为美国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美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西部的开发;推动了美国城市化;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影响了美国民族性格。(任意答出3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特点:根据材料中移民的数量来看,数量不断增多;根据材料中的移民来源来看,主要源自欧洲,西欧、北欧移民逐渐减少,东、南欧移民逐渐增多;根据材料中移民的职业来看,移民主要来自社会下层。原因: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此时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影响:综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从助推美国经济发展、推动西部开发角度进行说明,如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此外,外来移民还助推城市化、多元文化的形成及民族性格的形成。
18.阐释: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有识之士受西方文物保护观念影响,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文物保护主体由民间自发逐渐上升为国家行为;文物保护意识由淡漠到重视;文物保护手段由单一到多样;文物属性由皇室独享的私藏形式到全民共享的公有形式;文物保护范围逐渐扩大;文物保护与国家主权相结合。
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是民族危机背景下有识之士抗争探索的反映,推动了文物事业近代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了公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素养;促进了民族觉醒,利于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民族觉醒下的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及所学可可知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由材料“博物院等项,当令其属之于公,勿据为一己之私,于是任其制度之新奇,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及所学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有识之士受西方文物保护观念影响,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由材料“同年创办南通博物苑,是国人创办的具有近代意义的首个公共博物馆”“民国政府认为文物‘非但供考古之研究,实关乎国粹之保存’,颁布《保存古物暂行办法》扩大文物保护范围,责任愈加具体。”可得出文物保护主体由民间自发逐渐上升为国家行为;文物保护意识由淡漠到重视;文物保护范围逐渐扩大;由材料“故宫博物院开放,文物由皇室独享到全民共享,实现了文物公有。”可得出文物属性由皇室独享的私藏形式到全民共享的公有形式;由材料“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拟用飞机将所得之材料运往外国’,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可得出文物保护与国家主权相结合。最后,由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是民族危机背景下有识之士抗争探索的反映,推动了文物事业近代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了公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素养;促进了民族觉醒,利于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19.(1)欧洲(第1、2、3条路线):西欧人向南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迁移。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欧洲革命、战争导致政局的动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追求财富思想的推动;交通的进步,促使欧洲人口向美洲和大洋洲、南非、北亚不断迁移。
欧洲移民改变了南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人口格局;有利于文明的交融,推动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引起动植物的世界大交流;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欧洲移民伴随着殖民掠夺,增加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给美洲和非洲带来了灾难,也给移民国家带来了文化认同的新挑战。
(2)中国(第6条路线):向东南亚、美洲、大洋洲迁移。
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农耕经济发展,人地矛盾突出。受郑和下西洋影响,民众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19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招募华工。民众为生活所迫或被绑架欺骗,成为华工劳力,被迫前往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
中国移民促进了东南亚、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国文化,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多元发展。
(3)非洲(第4条路线):非洲人向美洲迁移。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在美洲奴役屠杀印第安人,美洲人口大量减少,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奴隶贸易兴起。
非洲移民为美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加剧了非洲的贫困落后。
(4)印度(第5条路线):向非洲南部和东部海岸、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迁移。
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法美等国先后废除了奴隶法令,为了弥补劳动力的紧缺,印度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被迫移民到英国殖民地。
印度移民刺激了英国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给英国带来了财富,重构了当地的文化结构。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详解】根据地图信息,可选取非洲人口迁移路线,即第4条路线:非洲人向美洲迁移。阐释:结合所学,从黑人奴隶贸易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可从新航路的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在美洲奴役屠杀印第安人,美洲人口大量减少,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奴隶贸易兴起;非洲移民为美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加剧了非洲的贫困落后等进行说明。(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