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有传统观点认为“中国水稻是由南亚传来的”。1979年考古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湖南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出土了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驳斥了这一观点,并丰富了对世界稻作农业历史的研究。这说明( )
A. 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B. 黄河中上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C. 中国原始农业水平领先其他文明 D. 考古发现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传统观点认为“中国水稻是由南亚传来的”,但中国考古发现的水稻田驳斥了这一观点,它丰富了对世界稻作农业历史的研究,这说明考古发现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D项正确;原始社会没有出现精耕细作农业技术,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湖南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长江流域,“黄河中上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文明的比较,不能得出“中国原始农业水平领先其他文明”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2. 表1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部分区域的人口统计。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西汉末期( )
区域 户数(户) 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数 辖县数(个)
京兆尹(辖长安) 195702 682468 3.5 12
交趾郡(岭南最大郡) 92440 746237 81 10
关中诸郡(含长安) 1519857 6682602 4.4 132
岭南诸郡(含今越南一带) 215448 1372290 6.4 55
A.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岭南人口激增 B. 关中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岭南
C. 岭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关中 D. 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关中地区做为政治中心,其人口户数和人口数是全国最高的,据此可判断,关中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岭南,B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在此时尚未开始,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人口对比信息,无法判定岭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否低于关中,排除C 项;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是在秦朝,排除D项。故选B项。
3. 北宋司马光说:“今世俗之贪卑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同时代的郑至道也说:“今之世俗,将娶妇惟问资装之厚薄,而不问其女之贤否。”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 B. 程朱理学受官方尊崇
C. 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D. 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出现婚姻论财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传统的婚姻观念,C项正确;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与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无关,排除A项;南宋时期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未受到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4.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对当时的农具做了详尽介绍。比如在翻土整地方面,人们创造出适合不同需要的铁犁,还创制了畜拉的耙耢和水田用的耖,用来碎土和耱平土地。在播种工具方面,劳动人民又对耧车作了重大的改进。这一介绍( )
A. 反映了农具发生革命性变化 B. 显示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 突出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D. 体现了生产工具初具专业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对当时的农具做了详尽介绍,生产工具的完善促进农业的发展,也显示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工具的不断完善,而非革命性变化,排除A项;元朝是农业依然是小农经济,农业生产方式没有改变,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工具的完善和改进,没有体现专业化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5. 明朝万历皇帝接受了利玛窦“入贡的方物”,并允许他以“西洋陪臣”的身份留在北京,看重的是西器的玩赏性,以及他恭敬谦逊的态度。近两百年后,马戛尔尼则因送礼形式不合朝贡礼仪而备受乾隆皇帝冷待,并对其带来的先进科技产品也置若罔闻。这反映出( )
A. 西方科技水平远落后于中国 B. 明朝统治者对西方科技非常重视
C. 天朝上国观念制约中西交流 D. “西学东渐”的主流是传播科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利玛窦因其恭敬谦逊的态度和所贡西器的玩赏性而被允许留京,但马戛尔尼则因送礼形式不合朝贡礼仪而备受皇帝冷待,这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制约中西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东西方科技比较,无法得出“西方科技水平远落后于中国”的结论,排除A项;明朝万历皇帝看重的是西器的玩赏性,不代表明朝统治者对西方科技非常重视,排除B项;材料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制约中西交流,未体现“西学东渐”的主流是传播科技,排除D项。故选C项。
6. 天津这座城市,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而记录下这段历史的,除了文献资料,还有众多的近代历史建筑。其中,租界建筑在数量上占据了大多数。尤以五大道地区数量最多、工艺最精、风格最自由,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这说明,当时天津( )
A. 社会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B. 建筑文化受政局影响有限
C. 建筑行业已经被列强控制 D. 人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近代天津见证了中国的百年风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说明当时的天津受到多国文化的影响,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元特征,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政局影响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建筑行业是否被列强控制,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近代天津的文化多元化,而人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 1932年初,蔡畅被党组织调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长兼组织部长。当时,江西农村有一种迷信说法:“妇女犁田耙地,要遭雷公打的”。蔡畅于是亲自示范,带动妇女犁田耙地,打破迷信,各县迅速组织起妇女耕田队、劳动互助组、犁田合作社等生产组织。此类行动( )
A. 增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B. 使妇女彻底摆脱了封建束缚
C. 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 D. 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土地革命时期,蔡畅带动妇女犁田耙地,打破迷信,各县迅速组织起妇女耕田队、劳动互助组、犁田合作社等生产组织,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D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彻底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持久抗战是在抗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图是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宣传( )
A. 全民卫生健康意识得到强化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成效显著
C. 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D. 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体系完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宣传画中,提出开展卫生运动,保证国家建设顺利进行,其目的是促进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建设热情,C项正确;全民卫生健康意识得到强化,不是宣传的目的,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而1953年三大改造刚开始,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体系完备,排除D项。故选C项。
9. 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广告,反对者认为机床厂的做法背离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1985年上海“国际饭店”顶楼,竖起“东芝”的巨幅霓虹灯广告,被部分市民形容为“鬼子进村”。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 B.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 D. 旧思想观念束缚改革开放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材料可知,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思想以及固有思维,在改革开放后仍长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改革开放进程,D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是在1992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全面展开,排除C项。故选D项。
10.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 )
A. 积极融入区域经济集团化 B. 开始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 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 为全球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可知,我国积极倡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为全球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D项正确;材料充分表明我国为全球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积极融入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开始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说法不符合史实,早在材料时间之前就已经参与,排除B项;“一带一路”沿线也包括发达国家,“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说法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下图为公元5~6世纪中亚嚈哒一一阿尔雄政权发行的两枚钱币,其在形制、内容、重量等方面仍带有希腊化元素,与早期丝路贸易中通用的希腊化钱币形制相符。据此可推知,这些货币( )
A. 奠定了早期通用钱币的形制 B. 体现了“希腊化”认同
C. 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 D. 便利了世界的贸易往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说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题时间信息可知住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可知,中亚地区货币其在形制、内容、重量等方面仍带有希腊化元素,体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即体现了希腊化的特点,B项正确;无法通过材料判断早期货币产生的时间,排除A项;材料中是传播到中亚地区,并非东移,排除C项;该货币并非全球通用货币,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否认时间之外存在先验的永恒,认为时间的价值在于对古典文艺的研究、追求知识的程度上。意大利商人开始把时间和金钱联系起来,清教徒则明确提出时间就是金钱。他们的时间观( )
A.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求 B. 得益于科学革命的发生
C. 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D. 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代。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把时间和金钱联系起来,清教徒则明确提出时间就是金钱,说明当时时间观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科学革命尚未开始,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时间观与金钱的联系,没有描述时间观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影响,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 美国人谢里尔·马丁和马可·瓦塞尔曼所著的《拉丁美洲史》中写到,“人并非参与欧洲入侵的唯一生物,殖民者带来的植物和动物,以及隐藏在横渡大西洋船舶上看不见的微生物,导致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自然环境变化。”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物种交换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 B. 殖民者对美洲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C. 疫病传播改变了旧世界的社会结构 D. 美洲旧世界开始遭到外来生物入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据材料可知,殖民者带来的植物和动物,以及隐藏在横渡大西洋船舶上看不见的微生物,导致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自然环境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疫病在美洲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世界的社会结构,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而非生物多样性,排除B项;美洲旧世界开始遭到外来生物入侵,“开始”一词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802年英国通过的《工厂法》明确规定:“每个学徒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 教育普及提升文化水平 B. 经济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C. 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D. 初等教育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对工人的技能和教育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推动教育的变革,B项正确;教育普及提升文化水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实施初等教育,而非国民教育体系形成,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对比信息,无法判定初等教育水平是否世界领先,排除D项。故选B项。
15. 1800年,外来商品大约只有9%通过纽约港进入美国。随着1825年伊利运河的竣工,到1860年,这个比例已经跃升到了62%。1820年,波士顿的出口额还能和纽约比肩,后来便被纽约远远甩在身后,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这表明( )
A. 水上运输增强了城乡联系 B. 交通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C. 交通便利平衡了区域经济 D. 美国对外贸易严重依赖水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年至1860年(美国)。根据材料“随着1825年伊利运河的竣工,到1860年,这个比例已经跃升到了62%。1820年,波士顿的出口额还能和纽约比肩,后来便被纽约远远甩在身后,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B项正确;伊利运河的修建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材料未涉及城乡联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交通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未体现交通便利平衡了区域经济,排除C项;材料强调交通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美国对外贸易严重依赖水运”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6. 据统计,21世纪初德国高技术产品产值占GDP比重不足10%,而美国占1/3。21世纪以来,德国先后在2006年和2010年启动高科技发展战略。2013年,又提出七大“领导市场”的概念,强调政府的高科技战略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 )
A. 科学技术与市场开始紧密结合 B. 高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
C. 科技革命取决于政府强力干预 D. 高科技的战略地位显著上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德国)。据材料可知,21世纪以来,德国启动高科技发展战略,将高科技战略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使德国的高科技战略地位显著上升,D项正确;科学技术与市场开始紧密结合,“开始”一词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远远落后”一词说法无法判定,排除B项;科技革命取决于政府强力干预,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此类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
一一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元代以大都为中心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驿站每60里左右设一站,过往使臣或王公贵族需持有圣旨令牌或铺马圣旨,同时有官府出具的证明文书,方可在驿站换乘铺马,并享用政府提供的首思(按例分到的食物)。驿站也设有水站,东南亚、印度的香抖,西洋的布匹等各种物品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到元朝港口,再经驿站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一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1)据材料一,概括波斯帝国驿站建设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驿站制度发达的原因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答案】(1)特点:分布广泛;功能齐全;具有行政职能。
(2)原因:快速传递信息;地域广大;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作用:快速传递消息;兼具行政管理职能,有利于国家政权巩固和稳定;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因素: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财力的支撑。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波斯帝国时期。
特点: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可知,分布广泛;根据材料“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可知,功能齐全;根据材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可知,具有行政职能。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
原因:根据材料“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可知,快速传递信息;根据材料“驿站每60里左右设一站,过往使臣或王公贵族需持有圣旨令牌或铺马圣旨,同时有官府出具的证明文书,方可在驿站换乘铺马,并享用政府提供的首思(按例分到的食物)。”可知,地域广大;根据材料“驿站也设有水站,东南亚、印度的香抖,西洋的布匹等各种物品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到元朝港口,再经驿站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知,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作用:根据材料“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可知,快速传递消息;根据材料“驿站每60里左右设一站,过往使臣或王公贵族需持有圣旨令牌或铺马圣旨,同时有官府出具的证明文书,方可在驿站换乘铺马,并享用政府提供的首思(按例分到的食物)。”可知,兼具行政管理职能,有利于国家政权巩固和稳定;根据材料“驿站也设有水站,东南亚、印度的香抖,西洋的布匹等各种物品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到元朝港口,再经驿站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知,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
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影响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可以从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财力的支撑等角度进行说明。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医历史悠久且成就斐然,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近代中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理论的封闭性、家传师授的传承方式以及政府的管理缺失等使其失去了社会基础。鸦片战争后,西医逐渐取得了在华传播的特权。甲午以来,部分开明士大夫提出“医学救国”口号,掀起以西医“保种强身”救中国于水火的思潮,不少有志之士选择到由医学走向近代化的日本习医。留日医学生的种种经历加剧了对中医的不满,进而围绕中医是否科学、是否应被加入教育系统、是否应被废止等问题,与中医人士展开激烈争论。随着中西医论争的发展,参与争论的中医人数及团体数量皆呈增长趋势。部分中医学者逐渐认识到西医的长处,进而提出“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口号,倡导中西医融合发展。“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后,部分中医主张仿照西医教育体系,创办中医院校、编写中医教材。1925年内务部吸取中医人士建议颁布《中医医士管理规则》,对中医从业资格管理进一步细化。近代中西医学争论突出反映了中西交流之门大开后中外文化碰撞、融合与发展。
一一摘编自胡振宇《博弈与发展:“废医派”留日医学生与中医近代化研究》
(1)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西医论争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西医论争。
【答案】(1)开明知识分子从医救国中对中医的质疑批判;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的冲击;近代中医社会基础薄弱。
(2)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门被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冲击。近代关于中医存废的争论恰是中外文明碰撞、融合与发展的突出表现。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伴随着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医学传入中国,西医留学生群体扩大。他们提出“医学救国”的口号,以西方科学的眼光审视中医,对中医的非科学性进行系统批判。部分中医人士为保护中医传统,驳斥“废医派”的观点,同时,他们引入西方科学知识,对中医理论进行重新定义。中医存废之争对中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境,但它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西医相互了解与发展,推动了中医近代化。
总之,中西文明虽然异质,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只存在冲突与碰撞。中医存废之争既体现了中西文明的冲突与碰撞,又体现了其交融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中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理论的封闭性、家传师授的传承方式以及政府的管理缺失等使其失去了社会基础。”得出近代中医社会基础薄弱;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西医逐渐取得了在华传播的特权。甲午以来,部分开明士大夫提出‘医学救国’口号,掀起以西医‘保种强身’救中国于水火的思潮,不少有志之士选择到由医学走向近代化的日本习医。留日医学生的种种经历加剧了对中医的不满,进而围绕中医是否科学、是否应被加入教育系统、是否应被废止等问题,与中医人士展开激烈争论。”得出开明知识分子从医救国中对中医的质疑批判,以及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的冲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部分中医学者逐渐认识到西医的长处,进而提出“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口号,倡导中西医融合发展。“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后,部分中医主张仿照西医教育体系,创办中医院校、编写中医教材。1925年内务部吸取中医人士建议颁布《中医医士管理规则》,对中医从业资格管理进一步细化。近代中西医学争论突出反映了中西交流之门大开后中外文化碰撞、融合与发展。得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门被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冲击。近代关于中医存废的争论恰是中外文明碰撞、融合与发展的突出表现。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伴随着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医学传入中国,西医留学生群体扩大。他们提出“医学救国”的口号,以西方科学的眼光审视中医,对中医的非科学性进行系统批判。部分中医人士为保护中医传统,驳斥“废医派”的观点,同时,他们引入西方科学知识,对中医理论进行重新定义。中医存废之争对中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境,但它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西医相互了解与发展,推动了中医近代化。
总之,中西文明虽然异质,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只存在冲突与碰撞。中医存废之争既体现了中西文明的冲突与碰撞,又体现了其交融发展。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一二月十八日)
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改革开放还要讲,不要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闭关自守不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
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一一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主题: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激活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今,仍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外贸易上,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当代中国。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
首先,确定主题,根据材料“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改革开放还要讲,不要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可知,国家支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提炼主题为: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
其次,围绕提炼的主题“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改革开放的影响、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要求等角度进行详细的说明,如: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激活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今,仍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外贸易上,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最后,总结升华,如:综上所述,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700年之后的一个半世纪里,英国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到1850年,英国人口数量增加了两倍多。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大幅提高,达到45%。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在要求员工守时守纪的大企业工作。他们在国内出行时乘坐火车,人们航海时对帆船的依赖越来越小。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发生了变化,与邻居及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早在1700年,市场已经无处不在:到了1850年,市场已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选择棉质衣服,而不是羊毛或亚麻材质的衣服。
材料二 英国1784年至1846年对外贸易组成(不包括爱尔兰)
1784—1786 1814—1816 1844—1846
进口 原材料(%) 9585(47.0%) 36408(56.2%) 51033(62.2%)
食品(%) 8657(42.5%) 27602(42.6%) 27386(33.4%)
工业品(%) 2144(10.5%) 731(1.1%) 3544(4.3%)
总额 20386(100%) 64741(100%) 81963(100%)
出口 原材料(%) 867(6.8%) 1460(3.3%) 5177(8.9%)
食品(%) 1165(92%) 4995(11.2%) 1809(3.1%)
工业品(%) 10658(100%) 38019(85.5%) 51434(88.0%)
总额 12690(100%) 44474(100%) 58420(100%)
一一以上材料摘编自(英)乔尔·默克儿《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1700年后一个半世纪里英国经济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1784一1846年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1)变化: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占比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棉纺织业等工业部门崛起;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改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特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英国出口以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英国逐渐实现了贸易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英国对外贸易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进口中原材料的比重逐渐上升,而出口中工业品的比重也逐渐上升。
(3)因素: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业化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为其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圈地运动也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政治稳定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00年以后(英国)。据材料一“到1850年,英国人口数量增加了两倍多”可知,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材料一“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大幅提高,达到45%”可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占比大幅提高;据材料一“他们选择棉质衣服,而不是羊毛或亚麻材质的衣服”并结合所学可知,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棉纺织业等工业部门崛起;据材料一“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发生了变化,与邻居及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在要求员工守时守纪的大企业工作。他们在国内出行时乘坐火车,人们航海时对帆船的依赖越来越小”可知,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改变。据材料一“早在1700年,市场已经无处不在:到了1850年,市场已占据主导地位”可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84一1846年(英国)。据材料二中进出口数据的增长可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据材料二中进口和出口产品的类型可知,英国出口以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据材料二中的进出口数值的对比可知,英国逐渐实现了贸易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据材料二中英国进出口外贸结构的变化可知,英国对外贸易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进口中原材料的比重逐渐上升,而出口中工业品的比重也逐渐上升。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19世纪(英国)。据材料一“到了1850年,市场已占据主导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业化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为其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据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可知,圈地运动也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政治稳定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有传统观点认为“中国水稻是由南亚传来的”。1979年考古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湖南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出土了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驳斥了这一观点,并丰富了对世界稻作农业历史的研究。这说明( )
A. 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B. 黄河中上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C. 中国原始农业水平领先其他文明 D. 考古发现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2. 表1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部分区域的人口统计。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西汉末期( )
区域 户数(户) 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数 辖县数(个)
京兆尹(辖长安) 195702 682468 3.5 12
交趾郡(岭南最大的郡) 92440 746237 8.1 10
关中诸郡(含长安) 1519857 6682602 4.4 132
岭南诸郡(含今越南一带) 215448 1372290 6.4 55
A.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岭南人口激增 B. 关中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岭南
C. 岭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关中 D. 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3. 北宋司马光说:“今世俗之贪卑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同时代的郑至道也说:“今之世俗,将娶妇惟问资装之厚薄,而不问其女之贤否。”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 B. 程朱理学受官方尊崇
C. 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D. 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
4.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对当时的农具做了详尽介绍。比如在翻土整地方面,人们创造出适合不同需要的铁犁,还创制了畜拉的耙耢和水田用的耖,用来碎土和耱平土地。在播种工具方面,劳动人民又对耧车作了重大的改进。这一介绍( )
A. 反映了农具发生革命性变化 B. 显示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 突出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D. 体现了生产工具初具专业化
5. 明朝万历皇帝接受了利玛窦“入贡的方物”,并允许他以“西洋陪臣”的身份留在北京,看重的是西器的玩赏性,以及他恭敬谦逊的态度。近两百年后,马戛尔尼则因送礼形式不合朝贡礼仪而备受乾隆皇帝冷待,并对其带来的先进科技产品也置若罔闻。这反映出( )
A. 西方科技水平远落后于中国 B. 明朝统治者对西方科技非常重视
C. 天朝上国观念制约中西交流 D. “西学东渐”的主流是传播科技
6. 天津这座城市,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而记录下这段历史的,除了文献资料,还有众多的近代历史建筑。其中,租界建筑在数量上占据了大多数。尤以五大道地区数量最多、工艺最精、风格最自由,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这说明,当时天津( )
A. 社会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B. 建筑文化受政局影响有限
C. 建筑行业已经被列强控制 D. 人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7. 1932年初,蔡畅被党组织调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长兼组织部长。当时,江西农村有一种迷信说法:“妇女犁田耙地,要遭雷公打的”。蔡畅于是亲自示范,带动妇女犁田耙地,打破迷信,各县迅速组织起妇女耕田队、劳动互助组、犁田合作社等生产组织。此类行动( )
A. 增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B. 使妇女彻底摆脱了封建束缚
C. 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 D. 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8. 下图是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宣传( )
A. 全民卫生健康意识得到强化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成效显著
C. 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D. 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体系完备
9. 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广告,反对者认为机床厂的做法背离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1985年上海“国际饭店”顶楼,竖起“东芝”的巨幅霓虹灯广告,被部分市民形容为“鬼子进村”。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 B.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 D. 旧思想观念束缚改革开放进程
10.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 )
A. 积极融入区域经济集团化 B. 开始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 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 为全球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
11. 下图为公元5~6世纪中亚嚈哒一一阿尔雄政权发行的两枚钱币,其在形制、内容、重量等方面仍带有希腊化元素,与早期丝路贸易中通用的希腊化钱币形制相符。据此可推知,这些货币( )
A. 奠定了早期通用钱币的形制 B. 体现了“希腊化”认同
C. 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 D. 便利了世界的贸易往来
12. 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否认时间之外存在先验的永恒,认为时间的价值在于对古典文艺的研究、追求知识的程度上。意大利商人开始把时间和金钱联系起来,清教徒则明确提出时间就是金钱。他们的时间观( )
A.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B. 得益于科学革命的发生
C. 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D. 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13. 美国人谢里尔·马丁和马可·瓦塞尔曼所著的《拉丁美洲史》中写到,“人并非参与欧洲入侵的唯一生物,殖民者带来的植物和动物,以及隐藏在横渡大西洋船舶上看不见的微生物,导致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自然环境变化。”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物种交换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 B. 殖民者对美洲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C. 疫病传播改变了旧世界的社会结构 D. 美洲旧世界开始遭到外来生物入侵
14. 1802年英国通过的《工厂法》明确规定:“每个学徒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 教育普及提升文化水平 B. 经济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C. 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D. 初等教育水平世界领先
15. 1800年,外来商品大约只有9%通过纽约港进入美国。随着1825年伊利运河的竣工,到1860年,这个比例已经跃升到了62%。1820年,波士顿的出口额还能和纽约比肩,后来便被纽约远远甩在身后,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这表明( )
A. 水上运输增强了城乡联系 B. 交通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C. 交通便利平衡了区域经济 D. 美国对外贸易严重依赖水运
16. 据统计,21世纪初德国高技术产品产值占GDP比重不足10%,而美国占1/3。21世纪以来,德国先后在2006年和2010年启动高科技发展战略。2013年,又提出七大“领导市场”的概念,强调政府的高科技战略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 )
A. 科学技术与市场开始紧密结合 B. 高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
C. 科技革命取决于政府强力干预 D. 高科技战略地位显著上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从东部边陲到西南边境的广袤地区都被不同的道路以及分布在沿途的驿站所连接。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备有马匹并提供基本的补给。据现代学者估计,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依靠波斯帝国的中继系统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并维护道路与驿站,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
一一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元代以大都为中心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驿站每60里左右设一站,过往使臣或王公贵族需持有圣旨令牌或铺马圣旨,同时有官府出具的证明文书,方可在驿站换乘铺马,并享用政府提供的首思(按例分到的食物)。驿站也设有水站,东南亚、印度的香抖,西洋的布匹等各种物品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到元朝港口,再经驿站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元代的海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一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1)据材料一,概括波斯帝国驿站建设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驿站制度发达的原因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医历史悠久且成就斐然,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近代中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理论的封闭性、家传师授的传承方式以及政府的管理缺失等使其失去了社会基础。鸦片战争后,西医逐渐取得了在华传播的特权。甲午以来,部分开明士大夫提出“医学救国”口号,掀起以西医“保种强身”救中国于水火的思潮,不少有志之士选择到由医学走向近代化的日本习医。留日医学生的种种经历加剧了对中医的不满,进而围绕中医是否科学、是否应被加入教育系统、是否应被废止等问题,与中医人士展开激烈争论。随着中西医论争的发展,参与争论的中医人数及团体数量皆呈增长趋势。部分中医学者逐渐认识到西医的长处,进而提出“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口号,倡导中西医融合发展。“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后,部分中医主张仿照西医教育体系,创办中医院校、编写中医教材。1925年内务部吸取中医人士建议颁布《中医医士管理规则》,对中医从业资格管理进一步细化。近代中西医学争论突出反映了中西交流之门大开后中外文化碰撞、融合与发展。
一一摘编自胡振宇《博弈与发展:“废医派”留日医学生与中医近代化研究》
(1)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西医论争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西医论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一二月十八日)
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改革开放还要讲,不要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闭关自守不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
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一一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700年之后的一个半世纪里,英国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到1850年,英国人口数量增加了两倍多。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大幅提高,达到45%。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在要求员工守时守纪的大企业工作。他们在国内出行时乘坐火车,人们航海时对帆船的依赖越来越小。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发生了变化,与邻居及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早在1700年,市场已经无处不在:到了1850年,市场已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选择棉质衣服,而不是羊毛或亚麻材质的衣服。
材料二 英国1784年至1846年对外贸易组成(不包括爱尔兰)
1784—1786 1814—1816 1844—1846
进口 原材料(%) 9585(47.0%) 36408(56.2%) 51033(62.2%)
食品(%) 8657(42.5%) 27602(42.6%) 27386(33.4%)
工业品(%) 2144(10.5%) 731(1.1%) 3544(43%)
总额 20386(100%) 64741(100%) 81963(100%)
出口 原材料(%) 867(6.8%) 1460(3.3%) 5177(8.9%)
食品(%) 1165(9.2%) 4995(11.2%) 1809(3.1%)
工业品(%) 10658(100%) 38019(85.5%) 51434(880%)
总额 12690(100%) 44474(100%) 58420(100%)
一一以上材料摘编自(英)乔尔·默克儿《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指出1700年后一个半世纪里英国经济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1784一1846年英国对外贸易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