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广东二模历史试卷解析(包含选择题解析综合题答案)(PPT格式)高中历史 统编版

(共30张PPT)
广东二模历史解析
1.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朔月才能食用羊。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A.耕作方式发生变革 B.社会等级结构瓦解
C.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D.商品经济趋于繁荣
答案:A
A选项耕作方式指的是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与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各种肉食种类产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丰富起来。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也促使分封制宗法制开始瓦解,周代礼制开始受到挑战,故低等级的阶层可食用的原先只有天子和诸侯才能食用的肉类。
B选项战国时期的社会等级结构才“开始”瓦解,排除;
C选项“已经”过于绝对,排除;
D 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不能用“繁荣”来形容,排除
2.汉武帝去世后,继位的昭帝年仅8岁,外戚霍光以大将军身份秉政,领尚书事。西汉后期如外戚王莽等,也都是以大将军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身份执掌中央大权。上述现象反映出
A.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朝政 B.汉匈之间战争绵延不绝
C.中央行政中枢权力调整 D.外戚宦官交替执掌政权
2.答案:C
C选项,西汉时期,皇帝多选用心腹作为尚书,是为中朝,外戚霍光,王莽都是皇帝近亲,且为军功阶层,本来的权力也比较大。皇帝年幼时,重用手握军权的外戚为尚书,以此加强对朝政的维护。体现的就是中枢权力的调整,即中外朝制度。
A选项西汉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军功阶层无法长期把持朝政,排除;
B选项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匈奴问题对西汉已不足为惧,排除;
D选项没有提到宦官,且外戚宦官交替执政是东汉时期的特征,排除
3.前秦都城长安与前凉都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东晋襄阳之间均有贸易往来。活跃其间的“互市人”不仅有汉商,还有为数众多的来自中亚地区的商人。据此可知
A.丝绸之路贸易恢复发展 B.城市经济功能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矛盾呈现加剧倾向 D.前秦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
答案 :A
A选项材料中陕西长安与甘肃武威市有着经济往来,这些城市位于丝绸之路的所在路途上,而且交易的商人还有来自中亚地区的商人,即丝绸之路所通的西域。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因此选择A选项。
B选项城市经济功能占主导地位应与其政治功能或者军事功能做比较,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其他功能。
C选项魏晋南北朝的确民族矛盾有加剧的倾向,但材料中体系的是丝绸之路上各城市的友好往来,与“民族矛盾”无关
D选项中前秦致力于国家统一与材料中的经济往来无关。
4.在唐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离开本县本州,无论是投亲访友或行医治病,还是经营生计,都必须持刑部所制定的纸质文件“过所”才能通过朝廷设置的关卡。这一措施
A.构建起全国性道路网络 B.推动三省六部制完善
C.促使中外交往走向活跃 D.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D
D选项对百姓人员流动,必须有政府的文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盗贼等扰乱治安的人员的随意聚集与流动,因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A选项中全国的性的道路网络是材料的条件,不能用“构建起”,应该用得益于。
B选项三省六部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变化,材料中是政府的基层管理,排除。
C选项中 材料无体现与外国的交往,排除c选项;
5.相比前代,宋代农民的识字率和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如岳飞虽出身佃农,却从小就有机会读书识字。福建建州地区“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地区“皆聚徒教授”。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农村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门第观念的淡化 D.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D
.D选项材料中主要讲的是农民,佃农,能有读书的机会,根本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产效率与经济水平得到提高,能有多余的资金与时间去读书识字。
A 材料中讲的是农业,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的发展。
B选项,宋朝的确租佃关系的盛行,材料中也有讲到岳飞是出身佃农,但是佃农有的读书是因为总体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地主和佃农之间的关系无关。
C选项门第观念的淡化与科举制有关,应表现在寒门地位由低到高的变化,材料中没有涉及到。
6.有学者对《明史·儒林传》与《清史稿·儒林传》进行对比,指出前者多收录“敦品立行”之贤,后者则多收录专重考据之辈。两书“儒林传”收录对象的变化反映出
A.选官制度发生显著变化 B.官方思想出现新变动
C.西学东渐丰富儒学内涵 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答案:D
D选项中明清君主进一步强化,对思想的控制非常严密,因此文人只能偏向考据,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而政府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也偏向树立考据人物典型。本质是政府为了加强君权,维护统治。因此选D
A 选项明清两代的选官制度仍然为科举制,没有变动,排除A。
B选项官方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为主流,没有出现新变动,排除B
C 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西学

7.1860年,面对内外交困的时局,清廷上下一致要求“速为议抚”,权臣桂良主张将原本用于筹备海防的费用“移而为抚局赔偿之用”。方针既定,原本北上京津地区勤王的“御夷”之兵纷纷被要求原地不动或折回“剿逆”防地。据此可知
A.洋务派主张遭顽固派抵制 B.太平天国将面临更大压力
C.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 D.民间舆论左右政府的决策
答案:B
B选项中1860年,内外交困的时局指的是太平天国与列强的威胁。清廷上下一致要求“速为议抚”,即镇压太平天国。“御夷”之兵,原本是用于抵御外敌,即列强。被要求原地不动或折回“剿逆”防地,即军队更多被用于镇压太平天国。所以太平天国面临更大的压力。
A选项,材料中“清廷上下一致”可知,没有不同派别的意见。1860,洋务运动尚未开始,没有洋务派。
C选项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项。
D选项民间舆论不可能左右政府的决策 ,D项错误。

8.20世纪20年代,汕头市政当局计划修建整齐划_的马路。商民提议马路沿线许建骑楼的方案被采纳后,沿街业主借助充足的侨汇资金建成令人瞩目的骑楼街区。据此可见
A.近代城市发展呈现基层自治趋势 B.政府与民众合力形塑城市新风貌
C.政治革命推动近代市政体制建立 D.民族资产阶级慷慨捐资建设家乡
答案:B选项
B选项材料中政府计划修建整齐划的马路,商民提议方案,华侨提供充足的资金,沿街业主建成骑楼街区,既有政府的计划又有民众的配合,体现了政府与民众合力形塑城市新风貌。
A选项基层自治更多体现在城市街道或农村内民众的自主管理,材料中是政府与民众的配合。C选项,材料中未提到政治革命,排除C选项。
D选项指的是华侨提供充足的资金,华侨不一定是民族资产阶级。排除D选项

9.据相关统计,1938—1941年,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志愿队联合作战,共击落、击毁日机400余架,有效打击了日军在华的制空权。据此可知
A.正面战场得到有力的支持 B.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C.飞虎队来华助力中国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
答案:A
A选项,1938—1941 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有效打击了日军在华的制空权,使地面战场一定程度上免受日本空军的威胁,支持了地面的抗日军队,包含了正面战场。故选A选项。
B选项 当时中国孩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抗日战争也不是社会主义运动,因此不是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国际联合,排除B选项。
C选项飞虎队是美国空军,不是苏联空军。排除
D选项,世界反法西斯1942年才成立,材料中是1941年,排除
10.1950年,中国共产党将解放石家庄时接管的大兴纱厂正式发还给原资方自营,经政府与资方协调,发还方案从公私合营调整为完全私营。这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
A.学习苏联工业化模式 B.践行新民主主义政策
C.关注金融秩序的稳定 D.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B
B选项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进一步完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材料中在1950年采取私营方式发还给大兴纱厂正式原资方自营,正是保护
民族工商业,践行新民主主义政策。故选B项。
A选项,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没有提到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排除。
C选项是金融秩序应指银行或者货币,证券等,材料中是轻工业中,工厂的经营问题。
D选项过渡时期总路线是1953年提出,内容是一化三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排除D选项。
11.公元前5—6世纪,戏剧表演逐渐成为雅典城邦的重要活动,通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要求全体公民积极参与,戏剧的评审员从普通公民中挑选。戏剧中的所有角色,无论男女,一概由男性扮演。这反映当时
A.文化生活深受民主制度影响 B.戏剧表演形式逐渐完善
C.文化政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D.公民文化素养明显提升
答案 :A
A选项公元前5-6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雅典的文化艺术也随着发展起来,包含戏剧在内。全体公民被要求积极参与戏剧演出。因此选A
B选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表演方式的变化,也就没有体现完善。
C选项,雅典的民主政治仅限于本邦公民,不包括外邦人,文化政策也仅针对雅典公民,因此并没有体现开放性
D.戏剧表演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但不代表文化素养一定会有明显提升,太过绝对,排除D选项。
12.1263年,法国颁布法令规定:封建领主的货币只能在领地内流通,国王的货币则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因为国王的货币比封建领主的货币更可靠,所以封建领主的货币流通受限。此举
A.导致了庄园经济崩溃 B.促进了专制王权的进一步强化
C.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D.打破了国王与领主的契约关系
12.答案:C
C选项,材料的时间是1263年,正处于欧洲的中世纪末期,法国君主将土地授予封建领主,以换取他们的军事支持和忠诚,不同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各自领地的政治和军事权力,这使得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变得困难。材料中封建领主的货币流通受限后,封建领主的经济实力遭到削弱,即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故选C,
A选项庄园经济的崩溃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
B选项,材料中讲的是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中央集权的加强,不是王权的加强。故排除B项。
D选项国王与领主的契约关系是君主将土地授予封建领主,以换取他们的军事支持和忠诚。由国王授予的土地决定的,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土地问题。故排除D选项。
13.1404年,意大利某学者在其著作《论贵族性格与青年人的文科学习》中将教学活动中的历史学、伦理学、诗学等定义为“文科”,称它们是“对一个自由人有价值的学科”,并将其解释为比制造物品的“技艺”更有价值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
A.贵族阶层垄断教育权利 B.教育摆脱天主教会束缚
C.新兴思潮影响人才培养 D.近代科技深化文艺复兴
答案:C
C选项根据材料15世纪的意大利判断背景是文艺复兴,材料中在教学活动中认为“文科”比“技艺”更有价值,那么在培养人才方面可能会更偏向文科,因此,文艺复兴这股新兴的思潮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故选择C。
A选项,材料中没有提到贵族阶层,故排除
B选项,文艺复兴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用摆脱过于绝对。
D选项 材料中提到“技艺”但未提到技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且近代科技发展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
14.16世纪末,巴西的糖厂不少于120家,总资本接近200万英镑,但是,拥有最好土地的糖厂主却不种植粮食作物,他们从海外进口所需粮食——和奴隶、食盐一样。这反映出
A.工业化促进国际产业分工 B.巴西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
C.全球化改善巴西民众生活 D.当地的经济呈现畸形发展
答案:D
D选项材料是16世纪末,结合所学知识,这时候的巴西还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还没有独立的政治经济主权。殖民者在巴西发展种植园经济,主要糖厂不少于120家,,即手工业的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不种植粮食作物,满足基本需要的粮食依靠进口,即农业异常落后。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以及劳动力是从非洲购买,是罪恶的黑奴贸易,并不是正常的经济的发展,即当地经济呈现畸形发展。因此选D
A选项工业化促进国际分工,材料主要讲手工业,工业化19世纪,16世纪末巴西还未工业化。
B选项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材料中巴西依赖于国际进口的粮食,并不是资本与市场。排除.
C选项中没有提到巴西民众生活从恶劣,如吃不上饭,到有粮食吃的改善过程。排除.
15.18世纪时,大西洋两岸的政治思想都含有以下观念:凡依赖于他人的人必然缺乏自我意志,因而没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政治自由必须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这表明当时
A.政论焦点在于追求经济平等 B.政治思想受到进化论的影响
C.政治权利带有明显阶级属性 D.启蒙思潮影响国际治理体系
答案:C
C 选项18世纪的大西洋两岸指的是欧美国家。其政治思想受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以及启蒙思想的影响,材料中政治自由必须以经济独立为前提,而此时的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所对应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因此材料中的政治思想是为资产阶级所服务的。故选择C
A选项,欧美的政治思想中蕴含的反封建思想,更多的是追求政治上的平等,即资产阶级不应该被封建阶级所统治。但要追求政治平等的前提是经济的独立,即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A选项。
B选项进化论是1859年诞生的,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排除B。
D选项中启蒙思潮影响欧美的政治思想,但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国际治理体系。故排除D。
16.图1是一张反映1923年德国街头的照片,
照片中卖报的小贩用洗衣篮子装收到的纸币。
该照片可作为史料用于论证
16.答案:A
A选项材料的时间为1923年的德国,即一战后,欧洲包括德国遭受极大的灾难,加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宰割战败国德国,因此德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下降。照片中的小贩用洗衣篮子装收到的纸币非常多,但结合所学知识,这并不代表小贩所赚的财富多,相反,有可能出现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情况。故选择A选项。
B选项的工业化时间是19世纪末20初,并不是一战后,时间不符,排除B。
C选项大萧条是192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
D选项中,虽然卖报纸有涉及到大众传媒,但无法体现快速发展。故排除D。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由于简牍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乡吏具体负责户籍的编造,县吏主要起监督、审核作用,户籍的正本放乡,副本呈县。由于乡吏是郡县任命,俸禄微薄,工作上经常有私派加征、盘剥百姓的行为。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魏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户籍转由县廷编造,并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隋唐则彻底废除乡吏,继续强化以县廷为中心的治民方式。
——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户籍编造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变化:由乡吏改为县吏(或:由乡到县)。(2分)
原因:①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技术的进步得1分);②乡里体制存在弊端,吏治腐败;
③传统户籍制度遭到破坏(或:社会动荡,原有户籍制度不适应社会变化);
④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照抄材料不得分)
材料二
宋代,主户“均为五等”,施行五等分户制,并据户等征收赋役。客户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良人身份,在户籍管理上有自己的专属户籍,并未附籍于主户。此外,州县还编制丁籍,对象涵盖主、客户,以全体男性为统计范围,登记姓名、年龄,不计财产,主要是为了征发夫役和科派身丁钱。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未成年男性已经不再承担徭役。当发生饥荒时,朝廷也会依据丁籍存恤百姓。
——摘编自戴建国《宋代籍账制度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的作用。(6分)
作用:
①便于朝廷征发赋役;②为赈灾提供依据;推动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③客观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⑤(或:有利于基层管理)。(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8.教育实践的成功离不开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表1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
年份 教育方针
1934年 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
1937年 洛川会议提出:“实行……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
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道:“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材料一中三条教育方针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1)1934年: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1957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团结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或:一化三改的进行)
材料二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0)
(2)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在1957年和1990年制定的教育方针的关系,并简述1990年教育方针的意义。(8分)
(2)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分)
意义: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②培养了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③提升了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④增强了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⑤推动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表2 1600—1800年世界十大城市的变迁(根据当时估算人口排序)
年份 世界十大城市
1600年 君士坦丁堡、北京、巴黎、东京、大阪、伦敦、杭州、京都、艾哈迈达巴德(印度)、伊斯法罕(伊朗)
1700年 北京、伦敦、东京、君士坦丁堡、巴黎、广州、大阪、京都、杭州、那不勒斯
1800年 伦敦、纽约、巴黎、柏林、东京、芝加哥、维也纳、圣彼得堡、曼彻斯特、费城
——摘编自[美]钱德勒《三千年来的城市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0—1800年世界十大城市中,中国城市所占席位最终减少的原因。(4分)
(1)原因:中国的原因:经济:小农经济长期占据压倒性优势;政治: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闭关白守政策的实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西方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西方城市化快速发展;钱德勒占有的史料不够充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材料二
表3 1500—1900年欧洲的城市化率
国家或地区 城市化率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800年 1900年
法国 4.2% 5.9% 9.2% 8.8% 25.9%
德国 3.2% 4.1% 4.8% 5.5% 28.2%
意大利 14.9% 16.8% 14.7% 18.3% 21.2%
英格兰和威尔士 3.1% 5.8% 13.3% 20.3% 61.9%
西班牙 6.1% 11.4% 9.0% 11.1% 26.8%
全西欧 6.1% 7.8% 9.9% 10.6% 31.3%
备注:数据为居民在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占本国(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
——摘编自刘景华《工业化以来西欧的“乡村城市化”》
(2)示例1:英格兰和威尔士。
情况:1500年以后,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化率不断上升,1700年以后增速显著。
(2分)
原因分析:从15世纪开始,英国“圈地运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加速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促使自由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厂制度普遍实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技术革命改善了交通条件,加速了社会流动。(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示例2:意大利。
情况:1500—1800年,意大利的城市化率在西欧居于领先地位,1900年开始落后
于西欧其他主要国家。(2分)
原因分析:
领先的原因:意大利在东西方贸易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产生;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等城市高度繁荣。(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落后的原因:意大利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870年才实现国家统一;工业化水平与英、法等国相比较为落后。(任答一点得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认为“现代革命”是指过去1000年里,特别是过去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的更迅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关于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动力存在的多种解释,如表4。
表4
解释视角 基本观点
地理论 “偶然”的地理因素,如煤的埋藏、距离的远近,可以解释特定国家或区域创新速度的加快。
观念论 思维方式和思维态度的深刻变迁,刺激了新的商业和技术方法的产生。
商业论 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巧程度和判断力的进一步完善,源于相互贸易。
社会结构论 每一种“生产方式”都会形成一种社会类型,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与一定的社会结构是相互关联的。
人口论 现代世界所特有的人口增长率的突然提高是创新增长的主要刺激力量。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200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于经济领域“现代革命”的动力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赞同或修正材料中某一观点,也可以综合多种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示例1:
我认为,观念因素是促使特定国家或区域在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重要动力。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人们对财富的认知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银行等金融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这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代起了重要的作用,欧洲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冲击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强化了市场因素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助推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因此,观念因素对经济革新的影响非常深远,经济革新的深度、广度,与观念的革新情况息息相关。
示例2
我认为,特定国家或区域在经济领域发生迅速的变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加之国内“圈地运动”的影响,英国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这些都直接刺激了新技术的涌现,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逐渐进入“蒸汽时代”。启蒙运动时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明确提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这种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成为当时英国经济领域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
因此,特定国家或区域在经济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动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往往是商业、观念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合力所致。
示例3:
我认为,地理因素是特定国家或区域在经济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动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将其认定为唯一因素。
15世纪末起,西班牙、葡萄牙引领了新航路开辟的浪潮,开启了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的时代。这与西、葡两国临海、多港口的地理条件是密不可分的,但具有类似地理条件的国家很多,西、葡两国的地理因素只能理解为有助于他们进行海外探索,而不能认定为唯一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石油成为日益重要的能源。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家凭借海湾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在20世纪60—80年代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但这些国家并未因此出现引领风潮的“现代革命”。
因此,地理因素可能成为特定国家或区域在经济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动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将其作为唯一因素,仅以地理因素对经济领域的革命性变动进行解释是不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广东二模历史试卷解析(包含选择题解析综合题答案)(PPT格式)高中历史 统编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