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平遥县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试题(卷)
八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A.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关于颁布《土地改革法》
2.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地。2020年9月27日,两架护航战机低空拉烟通场(拉烟是向烈士致敬),从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起飞的中国专机平稳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当年,这些志愿军战士,被誉为
A.和平卫士 B.钢铁卫士 C.党的好战士 D.最可爱的人
3.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4.“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 D.巩固新中国政权措施
5.纪录片《百炼成钢》中说道:“1953到1957年,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一五”计划的实施( )
A.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使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公私合营 B.独立经营 C.投资国外 D.股份制经营
7.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 D.改革开放
8.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对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历史的变迁相关联。以下对联中,最能反映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状况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摈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1.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货易总额增长数据统计图。图中反映的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2.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材料说明( )
A.政府的经济政策在不断调整 B.中国的对内改革在不断深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D.市场经济已取代了计划经济
13.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确立 D.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下列思想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5.同学们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下面是他们拟定的调查项目,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 )
山西省测绘工程院——“中国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项目 山西农业大学——“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项目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是——“煤矸石自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项目
A.绿色发展 B.产业协调 C.科技进步 D.环境治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6分)
16.捍卫民族利益,铸就民族脊梁,实现民族振兴。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民族利益】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民族脊梁】

【民族振兴】
(1)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下图是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指出纪念碑碑文中划线部分所指的时期。
(2)伟大人物推动国家发展。请你从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两方面,分别解读上面歌曲。
(3)大国重器彰显综合国力。任选图中A(长春)、B(沈阳)、C(武汉)三地中的两处,列举其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7.民主与法制是我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21日至30日召开。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第十二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2024年全国两会上,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就业、医疗、养老等话题热度持续走高,“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新型消费”、“美丽中国先行区”等新词热词备受关注。这些“热辣滚烫”的新词热词、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新式方策。
——摘自宣讲家网
(1)材料一中《共同纲领》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目的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包含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第一部宪法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24年“两会”聚焦点在哪些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
1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使得我国的农业茁壮成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衣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摘自历史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民陈友汉家生活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说出土地改革后,农村和国家存在什么困难?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农民心里乐开了花与哪一政策有关?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四、探究题(本大题22分)
19.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八年级同学以“回望荆棘路,致敬改革人”为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读图片——定道路自信】
(1)一组同学搜集到了以下图片,请你分析深圳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这个变化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精神。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深圳特区拓荒牛
任务二【阅读书籍——坚定理论自信】
(2)如何理解“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013年,美国学者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出版。全书着力描画作者所强调的“邓小平时代”,并认为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邓小平一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傅高义看来,邓小平留给中国最大的财富,是给中国指明了一条道路。 ——摘编《傅高义:越来越感觉邓小平有了不起的智慧与品质》
任务三【大事年表——方向决定道路】
(3)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选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
时间 事件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WTO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20年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完全胜利
试卷第6页,共7页
1.B
【详解】根据材料“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可知,这篇文章评价的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故B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国的百年耻辱,当时的政府是国民党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故排除B项;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外交,题目考查的是内政,故排除C项;《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使我国的土地改革开始进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故选B。
【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本题的关键词语是“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根据这一用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3.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实行土地承包,体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改革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还要向地主交租”说法错误,排除B项;加入农业合作社,体现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依据题干“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农民翻身获得解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三者都是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D项正确;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排除A项;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对应的是解放战争,排除B项;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但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与此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1953到1957年,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1953-1057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项正确;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使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均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AB项;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是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公私合营。材料中的白家“百草厅”在建国初期的发展道路是公私合营。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不可能投资国外,也不可能建立股份制经营,排除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改造形式是建立互助合作社,互助和合作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故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把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是一场战争,与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后,名字不再具有时代特征,而是有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科学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故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A项正确;改革开放,继往开来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政权巩固,社会过渡指的是1949年到1956年的阶段特征,C项不合题意,排除C项;“左“倾泛滥,国家内乱指的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解放了人民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它们的共同之处是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项正确;深化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排除C项;关于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邓小平南方谈话则没有,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自主权”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责任制” 则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项正确;“食堂” “公社”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A项;“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指的是土地改革,排除B项;“摈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指的是重庆谈判,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起步,1980年首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加强了对外经贸往来,因此出现了题干中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的现象,B项正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干中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的现象无关,排除C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199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知,这反映了市场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变化,说明了中国的对内改革在不断深化,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其后改革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并不是不断调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反映出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势在必行”的说法不正确,排除C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等同于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A项正确;经上述分析,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思想武装全党,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分别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无法直接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排除BD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确立”的说法,与题干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C正确;毛泽东思想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均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项目”“‘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项目”等可知,这些都属于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探索,其关注点为“科技进步”,C项正确;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产业低碳能效,环境保护等,与题干中科技的项目无关,排除A项;产业协调主要体现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行业协调发展,与题干“‘中国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项目”不符,排除B项;环境治理与材料中的“‘中国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项目”“‘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项目”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历史意义:体现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
(2)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历史价值: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精神内涵:体现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等抗美援朝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历史价值:号召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反映雷锋同志的精神;精神内涵:歌曲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3)
成就: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沈阳第一机床厂
【详解】(1)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体现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追溯到一千四八年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时期。
(2)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历史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激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精神内涵: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等抗美援朝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历史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历史价值是号召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反映雷锋同志的精神;精神内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雷锋同志是解放军好战士,歌曲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3)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农业,在工业和交通各方面取得重要成果: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 B:沈阳第一机床厂;C:武汉长江大桥。还有青藏、川藏、新藏铁路,宝成、鹰厦铁路等。
17.(1)作用:临时宪法的作用
目的: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历史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准备条件,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时代背景:新中国政权建立并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着手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对政治民主化要求日益强烈。
(3)方面: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就业、医疗、养老
认识:“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两会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详解】(1)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21日至30日召开。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因此《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起目的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成立新中国。
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准备条件,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基本原则: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包含了人民主权原则。
时代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新中国已经建立,并且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已经实施,因此时代背景是:新中国政权建立并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着手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对政治民主化要求日益强烈。
(3)方面:根据材料“2024年全国两会上,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就业、医疗、养老等话题热度持续走高,“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新型消费”、“美丽中国先行区”等新词热词备受关注。”可知,“两会”聚焦点在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就业、医疗、养老等。
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两会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8.(1)变化:分到了土地,粮食产量增加,生活改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困难: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
变化: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很大提高。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衣具齐全,全年有米吃。”可知,陈友汉家分到了土地,粮食产量增加,生活改善。
法律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到了土地,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困难:根据材料“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可知,农村和国家面临的困难是,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三大改造,引导分散的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政策:根据材料“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所以,体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很大提高。
19.(1)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人才和技术等。
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2)理解: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具有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领导能力,他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改革进程,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战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道路。
(3)观点: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阐述: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先是设立经济特区,再到建立浦东开发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入 WTO 等。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系列事件都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深圳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主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为深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人才,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深圳的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此外,深圳还积极吸引人才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深圳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巨大的变化。
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在深圳变化的背后,蕴含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圳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探索新领域,不断突破旧有的观念和体制束缚。他们艰苦奋斗,不畏艰难,为深圳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这种精神是深圳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支撑,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2)理解:邓小平之所以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原因在于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他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进程,使中国得以走出僵化的思维模式和体制束缚,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次,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政策和战略,如“一国两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这些政策和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后,他为中国指明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上所述,邓小平的智慧和领导能力,使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观点及说明:从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建立浦东开发区,再到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每一步都体现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行动。这些事件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继续引领中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一观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发展趋势的,也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