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下)九年级历史第三次学情调查
(注:全卷共两个大题,开卷考试满分50分;与道法共用9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古蜀文明代表——三星堆出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明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明的典型器具。这三种文化因素集合到同一件器物上,据此可推测( )
A.三星堆是古蜀文明发展的巅峰 B.中原文明与古蜀文明相互隔绝
C.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加发达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
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
C.农业技术的进步 D.赋税负担的繁重
3.唐代科举制具有选拔范围广泛、选拔标准全面等优势,但也存在选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视道德等问题。由此可见( )
A.科举制不适应唐代的发展 B.科举制是唐代唯一的选才方式
C.唐代的科举制度需要不断的完善 D.科举制阻碍了唐代的发展
4.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利益于
A.民族关系的和谐
B.社会的急剧转型
C.西方科技的传入
D.国家力量的支持
5.五四运动期间,包括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各族各阶级人民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在斗争和实践中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完成了从“民族”到“中华民族”的转变,材料体现了( )
①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各民族开始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②马克思主义取代了传统民族观念,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概念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各民族斗争实践相结合
④五四运动期间,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列内容是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四渡赤水河 ②渡过湘江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雪山、草地 ⑤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③②④
7.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8.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几亿人口的大国,完成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同时也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该材料提到的历史事件( )
A.消灭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B.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C.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
D.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9.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图名称应为( )

A.中国农民与地主阶级占有土地数量统计图
B.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统计图
C.中国农业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统计图
D.中国外资企业产值与内资企业产值统计图
10.下图为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该图( )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A.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 B.显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
C.体现了因地制宜进行开放的层次性 D.反映了由北向南逐步开放的渐进性
11.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12.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表述完整的是( )
A.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建立
B.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3.1947年,丘吉尔把欧洲描绘成“一堆碎石,一片废墟,一处瘟疫和仇恨的滋生地”。但是处于废墟中的欧洲在20世纪50-70年代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欧洲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的影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欧洲逐渐走向联合 D.欧洲联盟的成立
14.《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随着时代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兴盛起来,因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
C.冲击了西方传统文化 D.思想体系已逐渐僵化
15.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古希腊在的民主制度为现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C.鸦片战争后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4分,17题15分,18题6分,共35分。
16.光辉奋斗路,青春正当时。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材料一 ……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三 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并开始建设新社会的实际探索。这个事实有力地表明:凡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尽管最初力量很小,尽管在成长进程中,难以避免种种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一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任何陈腐力量阻挡不住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简表(部分)
时期 青年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 左权、赵尚志、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
解放战争时期 董存瑞、刘胡兰、江竹筠(江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从材料中,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
(4)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A“狼牙山五壮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年英雄。
B解放战争时期的青年英雄有左权等人。
C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
(5)材料四中所列举的青年英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6)综合上述材料,青春正当时的我们,可以用哪些实际行动来传承青年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17.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九年级某班同学将开展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曾经先后六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以下是其中的一次:
1954年3月10日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摘编自龚群《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材料四 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要求打造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的正是中国这个具有原创性古老文明国家把发展自己与发展人类文明和谐的统一起来,惠济天下的大国胸怀和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创新是他的整体思维,不仅超越了西方选举驱动的政党政治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观,而且还具有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合力,而中国将现阶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更是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的全方位的战略发展。
——摘编自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会议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
B会议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华盛顿会议中针对中国的问题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3)材料二发表一年后,周恩来为了解决“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了一项重要的外交思想,此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该外交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分析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当今多极化的发展。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最大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6)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在上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结合所学,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6页,共7页
1.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可知,三星堆的青铜文明和中原的青铜文明既具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这说明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多元一体,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三星堆的青铜器与中原的青铜器可以相互拼接成果,风格既相似又别具特色,无法反映三星堆是古蜀文明发展的巅峰,排除A项;中原文明与古蜀文明相互隔绝不符合题干,排除B项;题干无法反映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加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可知,商代有了粮仓、有田间水沟,还为农田施肥,这反映出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商代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私有观念的产生,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赋税负担的繁重,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中“唐代科举制具有选拔范围广泛、选拔标准全面等优势,但也存在选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视道德等问题”,可知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存在优势,但也存在问题,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需不断改革完善,C项正确;科举制是唐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科举制是唐代主要的选官制度,但不是唯一的选官方式,排除B项;科举制促进了唐朝文化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本草纲木》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知,国家力量的支持,可以成就大的工程,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关系的和谐、社会的急剧转型、西方科技的传入,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B
【详解】由题干关键信息“五四运动期间,包括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各族各阶级人民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在斗争和实践中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可以看出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崛起,中国各民族开始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①正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各民族斗争实践相结合,③正确,①③正确,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并未取代传统民族观念,②错误,排除AC项;材料只提到五四运动期间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各族各阶级人民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无法说明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7.A
【详解】根据材料“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有新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也有人力车、马车和骡马大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从而说明1932年的北京城的交通工具提出出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可以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但是传统交通工具占比更大,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自由平等是对社会发展的评价,交通工具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是北平交通工具数量,D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完成消灭私有制”“社会变革”和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D项正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实行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黑色柱体代表的是工业,白色柱体代表农业,工业和农业持续增长,在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工业大幅增长超过农业,C项正确;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地主阶级被消灭,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而题中图片显示农民与地主阶级土地占有持续上升,这与题中图片内容不符,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以1956年之前不会存在社会主义,排除B项;中国引进外资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题干地图可知,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1980年选择交通便利、靠近国际市场的“城市村镇”设立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选择我国地理位置特殊的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可见,题干地图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具有多层次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地图中并未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如1992年相继开放的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等在地图中没有标识,排除A项;我国对外并不具有“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排除B项;我国对外开放是自东南沿海向整个东部地区再向内地开放,并不是“由北向南逐步开放”,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可得出多措并举,增进澳门民众归属感认同感,D项正确;“九二共识”是大陆与台湾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排除A项;材料与经贸联系、澳门的高度自治权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要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史事的时间和空间需要表述完整,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符合题意,D项正确;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建立,缺失史事的空间,排除A项;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缺失史事的空间,排除B项;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缺失史事的空间,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47年”处于废中的欧洲却数次出现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欧洲走向联合。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1951年4月,法德等6国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迈出了欧洲从经济上联合的第一步;1958年,6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进一步扩大了联合的领域;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洲联合的进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多欧洲国家加入;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欧盟建立。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走向了政治和军事领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项正确;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并不能让欧洲经济快速发展,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93年欧盟才成立,与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4.B
【详解】由题干材料“但随着时代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兴盛起来,因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知,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西方传统文化,排除C项;思想体系僵化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历史结论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总结性认识,主要包括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做的总结,古希腊在的民主制度为现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总结,属于历史结论,A项正确;BCD是对具体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1)原因:在五四运动中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 量。
积极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 幕。
(2)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 产主义(或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 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建立一个独立、民主、 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4)A:正确;B:错误;C:未涉及。
(5)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意思接近 即可)。
(6) 必须立足实际,迎难而上,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原因:据材料一“.……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 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可知,当时的部分学生领袖在五四运动中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所以到“民间去”。
积极影响:据材料一“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可知,这一大批觉醒的先进青年参与的五四运动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变化:据材料二“……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 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 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 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可知,与 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变化表现为: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 与;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
性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归纳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根据材料三“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 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 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 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 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所以“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或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 由、富强的新中国)。
(4)据材料四表格信息可知“左权、赵尚志、彭雪 枫、‘狼牙山五壮士’”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年英雄, 故A应为“正确”;左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年英雄,故B 应为“错误”;材料四表格信息未涉及刘伯承、邓小平千里 跃进大别山,故C应为“未涉及”。
(5)本题有一定开放性,紧扣材料和问题有针对性回 答即可,如: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青年英雄,他们身上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本题属开放性问题,紧扣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如:今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青少年必须立足实际,迎难而 上,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 人,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符合题意即可)。
17.(1)A错误;B正确。
(2)条约:《九国公约》。
(3)名称:万隆会议。
内容:“求同存异”。
(4)特点:在曲折中发展。
措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多边主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等。
国际组织:联合国。
(5)背景:人类面临共同的挑战,民族国家无法单独解决;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人类面临共同的发展机遇等。
(6)启示: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的综合国力的对比;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详解】(1)A:根据材料一“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可得出涉及的是华盛顿会议。而“会议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是巴黎和会期间的决定,因此A错误。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期间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B正确。
(2)条约:结合所学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可知针对中国问题签署的条约是《九国公约》。
(3)名称: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材料二发表一年后是指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内容:结合所学万隆会议的知识,分析可得出是“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
(4)特点:根据材料三“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分析可得出当今世界多极化的特点是在曲折中发展。
措施:结合所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知,中国采取的措施有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多边主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等。
国际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5)背景:根据材料二“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而中国将现阶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更是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的全方位的战略发展”并从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例如人类面临共同的挑战,民族国家无法单独解决;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人类面临共同的发展机遇等。
(6)启示: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万隆会议、联合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启示是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的综合国力的对比;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18.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即可)
【详解】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理论结合。根据题目要求“在上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如:选择“活字印刷术”和“发现青蒿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观点,运用这两个历史事实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述,可从活字印刷术和青蒿素对世界的影响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如: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