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出正确选项并填在答卷上。共25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1分)
1.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2.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人民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3.邮票,于方寸之间见证辉煌历史。下列对下图邮票所纪念的重要会议的“辉煌”瞬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③为建立新中国做了大量筹备工作 ④通过了全面建设时期的总路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新冠肺类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抗“疫”,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也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下列哪些人物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英雄(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①② B.① ③ C.②③ D.③④
5.照片是历史的定格,口号是时代的呐喊。若为如图的历史照片配上口号,你认为哪句最合适(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6.腾讯视频节目《真正男子汉》挑选了一批明星演员,深入部队“黄继光连”训练,“黄继光连”的命名最早源自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7.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与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 ( )
A.端午节、中秋节 B.青年节、建军节 C.建党节、国庆节 D.青年节、国庆节
8.“耕者有其田”是中国世代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农民这一愿望的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9.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10.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11.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工业化的起步 D.“大跃进 ”
12.“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便于使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具
C.保护瓣分土地的耕作和生产 D.提高农业生产力,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15.创建于1669年的中药品牌老店同仁堂,伴随着 1954 年的公私合营,工人们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生产、销售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 )
A.变资本家所有制为工人和资本家共有 B.变资本家所有制为工人所有制
C.变资本家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变手工劳动为机器生产
16.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下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 )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7.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有( )
①开展“大跃进”
②大庆油田建成
③修建了兰新、包兰等铁路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21.以下历史人物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科技战线的前沿人物 B.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
C.建设社会主义的楷模 D.乐于助人的人民战士
22.作家莫言的小说《蛙》中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土地,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1958年“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提高
D.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了生产
23.如下图所示,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的伟大作用在于( )
A.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B.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C.解放了人们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
D.解放了人们思想,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观察下面时间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26.图片记录着历史。下列图片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筹备到成立再到巩固的历程。请仔细阅读图片,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一所示文件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制定于哪一次会议?
(2)图二所示事件发生于何时?成为中国哪一节日的来历?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3)图三中“协议”的签订反映的是我国1951年发生的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7.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
【成就瞩目】
材料二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基本任务是什么?
(2)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请写出它的历史意义。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大会是1956年召开的什么会议?大会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你能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吗?
试卷第8页,共8页
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因此春联“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B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1933年土地革命时中共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排除;C项“千家饭”“公社”反映了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一切生产生活资料归公社所有,排除;D项“储米十余担”“存款上千元’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收入迅速增长,排除。故选B。
2.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49年,“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才会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C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排除A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的,与政协会议无关,①错误;1949年的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制定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国旗、国歌等等问题,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②③正确;总路线通过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与政协会议无关,④错误;综上,B项正确;ACD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故选B。
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 ,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涌现英雄人物,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枣宜会战为国捐躯,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趁朝鲜内战之机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我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并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的口号,排除A项;“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口号,排除B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区军民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开始了,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地堡枪眼,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597.9高地,壮烈牺牲,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事件中与黄继光这一人物不符;故选D。
7.D
【详解】根据题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校的学生走上街头,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月4日被称为青年节。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0月1日被称为国庆节。因此,与前一个“天安门”和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青年节、国庆节,D项正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设立的节日,排除A项;建军节是南昌起义设立的节日,排除B项;建党节是为中国共产党诞生设立的节日,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公有制经济,BC不符合题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属于农业方面,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9.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B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反映的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B项正确;“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排除A项;“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排除C项;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与上海浦东开放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评】
11.C
【详解】根据材料“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工业的发展。1957年,我国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工业落后的面貌,向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工商业领域,不是工业领域,排除A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排除BD项。故选C项。
【点睛】
12.D
【详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是,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颁布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提高农业生产力,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故选D。
【点睛】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其目的和意义。
14.A
【详解】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实行赎买政策,这不仅缓和了民族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抵制和反抗,而且调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因素,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故A符合题意,成立生产合作社对应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不符合题意。建立人民公社始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题干中公私合营后,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企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表明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变资本家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故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D符合题意;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A不符合题意;1956年之前,我国的经济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大庆油田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在此期间修建了兰新、包兰等铁路,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大跃进不属于成就;1971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上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挫折,所以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②③④,D项正确;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不属于失误,排除含有①的AB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图片中的玉米和萝卜严重脱离实际,这是“大跃进”运动时期农业生产中严重浮夸的表现,A项正确;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1949年到195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指的是1966—1976年,而“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BC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思想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0.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均发生在1978年及1978年后,排除;B项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后,四个全面提出在21世纪初期,公私合营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排除;D项深圳特区建立于1980年,排除。故选C。
21.C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助人为乐的雷锋,他们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楷模,C符合题意;图片人物没有涉及科技方面的,A排除;雷锋、焦裕禄与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不符,B排除;乐于助人的人民战士只符合雷锋,D排除。故此题选择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图片人物及其贡献。
22.D
【详解】根据题干“1962年”“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等,联系所学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959—1961年农业生产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从1962年起,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农民获得土地,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指的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不符,排除B项;“1958年“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提高”是浮夸风盛行、虚报产量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
23.B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B项正确;粉碎“四人帮”发生在197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排除C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4.C
【详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①③符合题意。②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评价;④是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的,②④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AB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2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的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个人的崇拜,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26.(1)临时宪法;一届政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详解】(1)根据图一所示文件《共同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因此图一所示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制定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根据图二所示事件“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这一天成为中国国庆日的来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根据图三“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标志西藏和平解放。因此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7.(1)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工业化水平很低;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历史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详解】(1)依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水平很低,基础薄弱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等等。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2)依据所学可知,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1)会议:中共八大。主要任务: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人物:邓小平。
(3)工作中心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详解】(1)会议:根据材料一“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56年中共八大,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根据材料一“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可知,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时间、地点: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
人物:根据所学可知,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工作中心转变: 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因此,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历史意义: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2023-2024八年级3月随堂练习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