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4页,40个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4页,4个非选择题,共40分。
2.所有题目的答案都必须填涂和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每题1分,共40分)
1.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文中记载了记者对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受访的市民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是指(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实现了全境解放 D.完成了统一大业
2.宋庆龄曾感叹:“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这表明
A.新生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 B.人民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新中国已获得世界各国认可
3.1951年,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 )
A.西藏和平解放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海南岛获得解放 D.渡江战役的胜利
4.1950年8月,泰州人柳溥庆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钞厂接到印制“国家名片”的紧急任务,在没有相应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改造印制机器,创新工艺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因此,他当年获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劳模。这一事件折射出( )
A.新政权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顺应民心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利实施
5.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引发国防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西藏的需要 B.“一五”计划对国防的重视
C.科技强军战略的提出 D.抗美援朝的需要
6.朝鲜内战爆发后不久,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由此推断我国出兵朝鲜主要是为了( )
A.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 B.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C.改变世界冷战的格局 D.实现国家独立和解放
7.黄继光在写给家里的信中有这样一段:“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信中的字里行间最能透射出( )
A.开天辟地的创新意识 B.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
C.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D.心系家国的笃厚情怀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这里的“冒险”( )
①是指抗美援朝
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热播历史正剧《觉醒年代》最后一集中李大钊问陈独秀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陈独秀悲恸的说我为了他们能像人一样的活着,拥有人的权力、人的快乐,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下列哪部法律文献,使得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快乐(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土地问题决议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0.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1.毛泽东评价土地改革时说,这“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场“决战”的影响是( )
A.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D.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3.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是指( )
A.南京长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上海浦东大桥 D.钱塘江大桥
14.“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与1952年相比,增长了128.5%,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材料说明我国( )
A.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已经完成了生产资料的改造
15.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国举行了涉及5.7亿人口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6.1953 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
A.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B.土地革命初见成效
C.公私合营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17.《共产党宣言》提出了两个“最彻底决裂”的“共产主义革命”基本原理,其中,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决裂”,是经济领域对私有制的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这种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现最底决裂”的表现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18.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我国在公私合营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赎买政策 B.廉价收购 C.无偿没收 D.按劳分配
19.比较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共同作用有( )
①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 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其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D.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22.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曾出现“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等典型代表,他们分别是( )
A.王进喜、吴孟超、丁晓兵 B.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C.王进喜、焦裕禄、吴孟超 D.黄继光、任长霞、雷锋
23.“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该民谣与下列选项中的口号反映了同一历史事件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24.右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法律实行土地改革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果展示(1956—1976)”,他们准备的以下资料中适合采用的有(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③宝成、鹰厦铁路通车
④大庆油田
⑤“辽宁舰”交接入列
⑥“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A.②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
26.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多快好省” 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27.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
28.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29.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经济特区的建立
30.下图为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该变革( )

A.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C.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31.1982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一时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优越 B.工业基础良好 C.自然资源丰富 D.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32.1978年,一些厂矿的负责人提出:每次权力下放,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企业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3.1986年11月1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访华,邓小平会见他时特意赠送了一张新中国的股票——飞乐股票。如今,这张股票仍然陈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橱窗内。飞乐股票可以用来佐证中国( )
A.农村改革全面进行 B.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34.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5.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36.下列理论、思想先后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37.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改革 人民、发展、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38.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的要求,要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防止出现贫困“死角”,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表明党中央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 B.绿色 C.共享 D.开放
40.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进博会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进博会的举办体现了我国( )
A.拉动国内内需 B.优化出口结构 C.扩大对外开放 D.深化对内改革
第Ⅱ卷(非选择题四大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
41.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制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方面简述我国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背景。为此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
材料二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在城市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2)根据材料二回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完成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据统计,在1953—1957年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了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五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21世纪初,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显著的价格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据《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5)据材料五、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重点有何变化。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中能得到哪些感悟与认识?
42.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在探索中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名人士徐铸成在参加过某次会议后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
(1)根据材料,分析这次会议的目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中颁布了哪一重要文件?
材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2)有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根据材料二、分析上述结论的理由。结合所学,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
材料三 陈伯达、江青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他们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3)从民主法治建设的角度分析,材料三的描述说明了什么?改革开放后冤假错案得到全面纠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平反了哪一起冤案?
材料四 2013—2014年,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查处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党心民心……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根据材料四、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5)综上所述,你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感悟与认识?
4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2)概括材料二中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摘自陶一桃《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窗”和“中国道路”各自的具体内涵。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四 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4)指出材料四中,中国为解决世界稳定发展提出的方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44.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寻找道路,奔向梦想,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制定的“新的革命策略”。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制定“新的革命策略”的依据。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同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移植嫁接他国的道路和模式。中国特色之“特”,……在于守正创新。在坚持发展道路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国情世情、感知时代脉搏;在战略决断上,以不变应万变;在策略方法上,以不断自我革命应对新的挑战。
——习近平《坚定道路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3)综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你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有何认识?请你以“国家制度与发展道路”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富有文采。
试卷第10页,共11页
1.B
【详解】由题中“1949”“十月一日”等关键词可知,大喜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独立,B项正确;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排除A项;在1949年,全境解放还没有实现,排除C项;1949年,祖国还没有完成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依据“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当家作主,因此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B项正确;题干的主旨不是新生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而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是新中国成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使得人民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或世界各国认可新中国,排除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据题干“1951年,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和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A项正确;开国大典的举行是1949年10月1日,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的胜利是1949年6月2日,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据题干“1950年8月”“在没有相应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改造印制机器,创新工艺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可知,泰州人柳溥庆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钞厂克服困难,完成了国家紧急任务,体现了柳溥庆对新政权的拥护和认可,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1956年,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于1956年,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据材料“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可知,材料中建国初期国防费用高涨的主要原因是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A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可知,我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世界形势的影响,排除BC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我国已经实现了国家独立和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表明黄继光的爱国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透射出其心系家国的笃厚情怀,D项正确;建党精神反映了开天辟地的创新意识,排除A项;白求恩精神是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体现的精神,与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是指抗美援朝。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和平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A项正确;B项①③④,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是指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B项;C项②③④,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是指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C项;D项①②③④,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是指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下列哪部法律文献,使得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故排除A;《土地问题决议案》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颁布的土地决议,故排除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1986年国家为加强土地管理而颁布的法律文件,未涉及农民土地所有制,故排除D。
10.D
【详解】据题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说明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题干重在强调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与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无关,排除AB项;三大改造后,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评价土地改革时说,这‘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结合所学可知,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人民政权,因此属于“决战”,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抗美援朝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为此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13.B
【详解】据所学可知,“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词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堑”的意思是交通的沟。出自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大堑变通途。形象地描述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B项正确;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上海浦东大桥即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工程,也是洋山深水港与上海陆域的唯一通道,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据题干中的时间“1957年”和取得的成就“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53年到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一五计划完成后的工业布局,且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并不是很合理,排除B项;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而不是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C项;三大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国举行了涉及5.7亿人口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在1949年召开,排除A项;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53年春”“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团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因此题干内容说明了当时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A项正确;土地革命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公私合营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C项;包产到户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土地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7.C
【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在过渡时期实现这种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现最彻底决裂”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传统所有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国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与材料“传统所有制关系实现最彻底决裂”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仍然属于私有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53年开始实施的一五计划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其主要是发展生产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据所学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A项正确;廉价收购、无偿没收均与史实不符,排除BC项;按劳分配属于分配制度,与公私合营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个过程并没有确立土地公有制,是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0.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事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BCD和中共八大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21.C
【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 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和所学可知,大寨在艰苦条件下努力奋斗,自力更生,不怕困难,积极向上,体现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C项正确;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之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项正确;吴孟超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丁晓兵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西总队政委,排除AC项;黄继光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任长霞是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长、中国警察界先进人物,排除D项。故选B项。
23.A
【详解】根据题干“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首民谣过分夸大了玉米的产量,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党和政府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建设的规律,是“大跃进”时期话语,故A项符合题意;“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这一口号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这一口号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这一口号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均与题干民谣(“大跃进”运动)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1965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比1960年相比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从1959至1960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了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1950年开始开始落实法律实行土地改革,排除A项;1958年提出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B项;1958年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果展示(1956—197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1959年9月,我国勘探发现松辽盆地第一个油田,征式命名为大庆油田,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被培育出来的,②④⑥正确,C项正确;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鹰厦铁路属于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2012年9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①③⑤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6.D
【详解】①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②是1966年开始的“文革”,③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是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①③②④正确,D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7.A
【详解】据题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因为这篇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1月10日开始的中央工作会议,真理标准问题成为一个热点。与会者结合实际,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指名道姓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A项正确;姓“资”姓“社”问题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排除B项;党的工作中心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排除C项;平反冤假错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2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C项正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A项;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排除B项;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29.C
【详解】根据题干“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可知,各大报刊的经济新闻报道成为重点,并且报道的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C项正确;国企改革1984年开始,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198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0.D
【详解】据题干“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中的信息可知,土地的使用权归农户,作物收成除了定额上交国家,剩下的归农户所有。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到农户经营),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D项正确;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与土地的所用权归国家集体不符,排除A项;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都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的农副业生产,统一由社管理和经营,与题干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3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深圳便是其中之一,1982年“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出现的,D项正确;深圳的地理位置的确很优越,但国家没有兴办经济特区前深圳一直是个小渔村,所以地理位置优越并不是深圳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深圳之前就是一个小渔村,工业基础并不好,自然资源也不丰富,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32.C
【详解】据题干“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因此题干中负责人的主要诉求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项正确;企业要求的是经营自主权,不是变更企业的所有权,排除A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一直占主体地位,排除B项;我国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
33.C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股票作为资本运作的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当做资本主义的产物而取缔,改革开放后股票的出现表明了邓小平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认知,打破了姓资姓社的壁垒,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C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农村改革,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对外开放的步伐,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开展”,不是“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34.D
【详解】观察图示可知,2001年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将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从而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大幅度提升,D项正确;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城市,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均与题干特指“2001年之后”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3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人们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排除D项。故选B项。
3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指导思想,因此排序应为①③④②,本题选D。根据上面所述,ABC均不符合题意。
3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四个时期,均有人民,这体现出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民,不是客观经济规律、改革开放、经济手段,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8.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知材料体现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D项正确;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与题干信息“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不符,排除A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题干信息“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不符,排除B项;全面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与题干信息“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9.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发展理念中,共享是增进人民福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就是在增进人民福祉,因此,是共享,C项正确;籼型杂交水稻体现的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的是绿色,一带一路体现的是开放,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0.C
【详解】根据题“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进博会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干可知,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C项正确;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拉动国内内需,但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而没有涉及拉动国内内需,排除A项;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优化进口结构,而不是出口结构,排除B项;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而不是深化对内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41.(1)背景:国民经济实现了恢复和发展,但工农业发展水平落后。
计划:一五计划
(2)措施:三大改造
历史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
(4)问题:“大跃进”
(5)变化:从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
感悟:工业化发展要立足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工业政策调整要与时俱进。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的“现在我们能制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开始工业化建设的背景是国民经济实现了恢复和发展,但工农业发展水平落后。
计划: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措施:根据材料“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我国采取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公私合营的三大改造。
历史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工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特点:根据材料“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体现了我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
(4) 问题:根据材料“快马加鞭,不到十五年,就要超过英国”,体现了当时浮夸风为特点的“大跃进”问题。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困难。
(5)变化: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从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
感悟: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到“大跃进”和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可知,工业化发展要立足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工业政策调整要与时俱进。
42.(1)目的:筹备建国;
名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文件:《共同纲领》
(2)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说明:民主法治受到破坏。
冤案: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4)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认识:坚持民主平等原则(人人平等);拓宽民主渠道体现民主广泛性;完善民主与法律制度;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可归纳出目的是筹备建国。
名称及文件:根据材料“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上颁布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2)理由: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归纳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根据“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可归纳出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性质:根据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说明:根据材料三“……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可知,材料反映民主法治受到破坏。
冤案: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后平凡的冤假错案可知,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4)总目标:根据材料四“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归纳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材料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可知坚持民主平等原则(人人平等);拓宽民主渠道体现民主广泛性;完善民主与法律制度;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
43.(1)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策:改革开放
(2)趋势: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3)“窗”:经济特区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认识:改革开放要以国情为依据;改革是强国之路;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详解】(1)事件:据材料一“……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渊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举措: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趋势:分析图表“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可知,从1980年到1982年凤阳县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增加。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内涵:“窗”:据材料二“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道路:根据材料二“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试验田。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道路”指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方案:据材料四“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为解决世界稳定发展提出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认识:开放题,可从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对改革开放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举措,促进了我国的发展。改革开放要以国情为依据;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44.(1)新的革命策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依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贫农占农村人口的70%。
(2)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认识: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才富有生命力,并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经办;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受本国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对本国甚至世界产生影响。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在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国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同时,还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为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述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比如在经济领域,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跟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实现社会长期稳定。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能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详解】(1)新的革命策略:根据材料一“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制定的“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依据:根据材料一“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可知,毛泽东制定“新的革命策略”的依据是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
(2)影响: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标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认识: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才富有生命力,并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经办;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受本国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对本国甚至世界产生影响。
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主题:根据“国家制度与发展道路”为主题,并结合材料“ 中国特色之‘特’,……在于守正创新。在坚持发展道路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国情世情、感知时代脉搏;在战略决断上,以不变应万变;在策略方法上,以不断自我革命应对新的挑战。”可得出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南方谈话促使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论述可以表述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在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国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同时,还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为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述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比如在经济领域,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跟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实现社会长期稳定。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能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答案第14页,共15页
答案第15页,共15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