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押题卷(北京卷)
(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下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2.《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互相排斥 B.相互影响 C.趋于一致 D.独立发展
3.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4.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
5.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 )
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
6.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 )
A.铁农具 B.耧车 C.曲辕犁 D.秧马
7.下图中不同朝代经济分布的变化说明( )
汉代经济分布区 唐后期经济分布 宋代经济分布
A.统一市场形成 B.中央集权强化 C.国家版图扩展 D.经济重心南移
8.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要购进500匹上等绸缎,使用最便捷的货币是( )
A.刀币 B.五铢钱 C.“交子” D.“会子”
9.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结论的是( )
A.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最大时有船200多艘
B.郑和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和精美瓷器等各类物品
C.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远航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0.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下列组合搭配准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协定关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允许设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增开天津商埠
11.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12.在历史课上,教师播放了《开天辟地》电影片段“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以下可能在电影中出现的是( )
A.会议地点因故发生了转移 B.单枪匹马遭遇革命的挫折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D.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13.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D.已成为工业化强国
15.196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而1971年他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常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6.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的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创作了如下漫画,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 )
A.古代雅典的工商业经济 B.西欧庄园的对外交换
C.阿拉伯商人的致富路径 D.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17.下图是某班同学绘制历史板报时拟定的各板块题目。由此判断板报的主题是( )
A.封建时代亚洲文明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8.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③《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④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下图示意图反映的是( )
A.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美苏冷战的对峙局面 D.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20.下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整理的单元知识框架,其主题拟定最恰当的是( )
主题 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7分)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步伐从未停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3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1)阅读材料一,写出一例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古代阿拉伯文学成就。(1分)
(2)列举两例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2分)
材料二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我们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23年)
(3)解读材料二,写出中国—中亚峰会选择在西安举行的历史渊源。(2分)
(4)分析两则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有何共同作用?(2分)
22.(11分)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多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多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星期天,天气晴朗。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从下午1时许,陆续有学生以学校为单位来到天安门前集会。昔日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央政府机关,成了新知识分子们表达政治意愿的场所。
材料二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这些代表大多数与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关系密切,有的是创建人,有的是参与者。
材料三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中青年指挥员占66%,战斗连队中青年达到80%以上,基层官兵大部分是青年团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材料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梦很快就成为广大青年关注的“第一热词”。“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成为鼓舞当代青年奋力前行的最强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献忠《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1919—201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反映青年学生“政治意愿”的口号。(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3分)
(3)据材料三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2分)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青年运动100多年来不变的主题是什么。(2分)
23.(11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订立的契约”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订立契约,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材料二 傅高义先生的著作《邓小平时代》该书对邓小平一生和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形式上类似传记。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写一个人,而是要写一个时代。全书以1978—1992年这14年作为重点,着力描画了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称之为“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石广生口述的《中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回顾》2001年11月,石广生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以下是其部分口述内容: “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1983年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申请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战略……当然,那时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也是我们加速谈判的一个重要动因。”
(1)材料一中的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哪一改革举措?(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书把1978—1992年称为“邓小平时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请结合史实阐释说明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至少两例史实)(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决定加快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主要原因。(2分)
(4)史料按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原始资料)和二手史料(间接资料)。请据此标准将三则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写材料序号)(3分)
24.(11分)全球化是人类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并日益普遍化和紧密化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险时代】(1500—1750年)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堪称探险时代全球化历史进程的核心环节。地理大发现让地区性的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将新大陆、非洲和亚洲都卷入欧洲资本主义扩散的范围。
【殖民时代】(1750—1870 年)
材料二 18 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的世界市场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确立起来。
【帝国时代】(1870—1945年)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进而向全面现代化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为帝国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股份公司不断涌现,资本和生产日益集中,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操纵政府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
【网络时代】(1945年—)
材料四 作为当前世界系统中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_________已经成为国际外交活动的最重要舞台,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WTO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两者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先“发现”美洲的是哪一位航海家。(1分)
(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哪一国家发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得益于第几次工业革命。(1分)据材料三,指出垄断组织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_____”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1分)并指出WTO是哪一国际组织的简称。(1分)
(5)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倾向,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2分)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押题卷(北京卷)
(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下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如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北京人遗址,A项正确;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排除B项;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排除C项;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排除D项。故选A项。
2.《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互相排斥 B.相互影响 C.趋于一致 D.独立发展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影响,B项正确;互相排斥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趋于一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独立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千古一帝”“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和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秦始皇,秦的统一是中国统一封建王朝的开始,并以此奠定大一统的根基,A项正确;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短期内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限制人民思想,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排除B项;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多,本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4.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
【答案】C
【详解】据图示“郡守、县令、地方政府”及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秦始皇创制了皇帝制度,其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5.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 )
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D项正确;洛阳、成都、开封都是大陆城市,与题干的“夷洲(台湾)”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6.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 )
A.铁农具 B.耧车 C.曲辕犁 D.秧马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C项正确;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农具,排除B项;“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北宋开始大量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
7.下图中不同朝代经济分布的变化说明( )
汉代经济分布区 唐后期经济分布 宋代经济分布
A.统一市场形成 B.中央集权强化 C.国家版图扩展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汉代时期主要的经济区位于北方黄河流域,唐后期主要经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宋代时期主要经济区位于东南地区,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信息,D项正确;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朝代经济分布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未涉及统一市场、中央集权强化和国家版图扩展的相关信息,排除ABC项; 故选D项。
8.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要购进500匹上等绸缎,使用最便捷的货币是( )
A.刀币 B.五铢钱 C.“交子” D.“会子”
【答案】C
【详解】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携带方便,C项正确;刀币是齐国货币,排除A项;五铢钱是汉武帝发行的货币,排除B项;会子是南宋发行的纸币,排除D项。故选C项。
9.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结论的是( )
A.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最大时有船200多艘
B.郑和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和精美瓷器等各类物品
C.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远航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郑和远航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是对郑和下西洋影响的评价,属于结论,D项正确;“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最大时有船200多艘”是对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的客观描述,属于史实,排除A项;“郑和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和精美瓷器等各类物”是对郑和下西洋船队所载货物的客观描述,属于史实,排除B项;“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对郑和下西洋船队航程的客观描述,属于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0.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下列组合搭配准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协定关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允许设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增开天津商埠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排除A项;《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排除B项;增开天津商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1.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革命,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主张革命,B项正确;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改良,《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排除A项;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不赞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2.在历史课上,教师播放了《开天辟地》电影片段“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以下可能在电影中出现的是( )
A.会议地点因故发生了转移 B.单枪匹马遭遇革命的挫折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D.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之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A项正确;单枪匹马遭遇革命的挫折在中共一大后,排除B项;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排除C项;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贵州遵义位于②处,B项正确;①是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地方,排除A项;③是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排除C项;④是吴起镇,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排除D项。故选B项
14.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D.已成为工业化强国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重工业占得比例多,这表明当时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不是一五计划期间,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各项目占比差距大,“均衡发展”说法错误,排除C项;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而不是已成为工业化强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5.196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而1971年他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常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答案】D
【详解】由材料“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和“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等信息体现美国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态度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变化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D项正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排除A项;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排除B项;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6.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的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创作了如下漫画,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 )
A.古代雅典的工商业经济 B.西欧庄园的对外交换
C.阿拉伯商人的致富路径 D.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前几个月我刚从美洲做生意回来”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欧洲人从美洲得到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所以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D项正确;古代雅典时欧洲人还没有发现美洲,排除A项;题干图片信息没有涉及西欧庄园的信息,排除B项;阿拉伯商人不是欧洲人,排除C项。故选D项。
17.下图是某班同学绘制历史板报时拟定的各板块题目。由此判断板报的主题是( )
A.封建时代亚洲文明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因此板报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项正确;英法美都不是亚洲国家,排除A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共产党宣言》相关,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指的是19世纪世界上很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和革命,还有就是统一之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8.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③《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④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 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可知②③对应正确,C项正确;①不正确,因为萨拉热窝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④不正确,因为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的是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下图示意图反映的是( )
A.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美苏冷战的对峙局面D.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答案】D
【详解】据题干示意图“时间顺序”“欧洲煤钢共同体”“欧盟”等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的力量被彻底削弱,而随着美国、苏联冷战的展开,为了提高国际地位,欧洲走向了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欧洲六国成立煤钢共同体,1958年又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故题干示意图体现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D项正确;亚非拉广大地区国家纷纷独立,反映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A项;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才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排除B项;示意图中没有提及“美国”“苏联”,不能反映美苏冷战对峙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20.下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整理的单元知识框架,其主题拟定最恰当的是( )
主题 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答案】D
【详解】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这种形势下,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共同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以,这些史实的主题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遇到的问题和付出的努力,是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世界的走向,D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排除A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排除B项;冷战与世界格局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7分)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步伐从未停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3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1)阅读材料一,写出一例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古代阿拉伯文学成就。(1分)
(2)列举两例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2分)
材料二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我们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23年)
(3)解读材料二,写出中国—中亚峰会选择在西安举行的历史渊源。(2分)
(4)分析两则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有何共同作用?(2分)
【答案】(7分)
(1)例:《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1分)
(2)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到阿拉伯,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分)阿拉伯数字在中国被广泛应用等。(1分)
(3)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2分)
(4)作用:都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2分)
【详解】(1)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2)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到阿拉伯,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数字在中国被广泛应用等体现了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3)历史渊源:根据材料二“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可知,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
(4)作用:根据材料二“我们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都促进了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22.(11分)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多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多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星期天,天气晴朗。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从下午1时许,陆续有学生以学校为单位来到天安门前集会。昔日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央政府机关,成了新知识分子们表达政治意愿的场所。
材料二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这些代表大多数与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关系密切,有的是创建人,有的是参与者。
材料三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中青年指挥员占66%,战斗连队中青年达到80%以上,基层官兵大部分是青年团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材料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梦很快就成为广大青年关注的“第一热词”。“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成为鼓舞当代青年奋力前行的最强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献忠《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1919—201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反映青年学生“政治意愿”的口号。(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3分)
(3)据材料三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2分)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青年运动100多年来不变的主题是什么。(2分)
【答案】(11分)
(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或“暂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分)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分)
(3)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2分)
(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分)
(5)爱国主义(2分)
【详解】(1)口号:根据材料一“1919年5月4日,星期天,天气晴朗。正午时分,烈日当空。从下午1时许,陆续有学生以学校为单位来到天安门前集会。昔日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央政府机关,成了新知识分子们表达政治意愿的场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任举一例)
(2)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背景:根据材料三“1935年,日本政府加紧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华民族的危机更加严重。12月9日上午10时许,北平的街头依旧冰冷。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领导下,在学生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北平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可知,一二·九运动是在日本政府加紧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华民族的危机更加严重的情况下爆发的。
意义:根据材料三“一二·九运动不仅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推动了抗日,并且给中国共产党准备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可知,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推动了抗日;给中国共产党准备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4)影响:根据材料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可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是:维护 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
(5)内涵: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主题: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二·九运动、抗美援朝、中国梦,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同时期的诉求,但都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23.(11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订立的契约”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订立契约,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材料二 傅高义先生的著作《邓小平时代》该书对邓小平一生和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形式上类似传记。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写一个人,而是要写一个时代。全书以1978—1992年这14年作为重点,着力描画了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称之为“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石广生口述的《中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回顾》2001年11月,石广生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以下是其部分口述内容: “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1983年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申请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战略……当然,那时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也是我们加速谈判的一个重要动因。”
(1)材料一中的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哪一改革举措?(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书把1978—1992年称为“邓小平时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请结合史实阐释说明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至少两例史实)(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决定加快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主要原因。(2分)
(4)史料按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原始资料)和二手史料(间接资料)。请据此标准将三则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写材料序号)(3分)
【答案】(11分)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2)原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2分)
史实:(2分)(答出两点即可)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答出两点即可)
(3)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2分)
(4)一手史料:材料一、材料三;二手史料:材料二。(3分)
【详解】(1)改革:根据材料一“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订立契约,实行分田包干到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因:根据材料二“对邓小平一生和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所以说1978—1992年称为“邓小平时代”。
史实:根据“1978—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说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
(3)原因:根据材料三“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可归纳出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根据“同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可归纳出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
(4)分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二手史料是指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是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材料一“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订立的契约”、材料三“2001年11 月,石广生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等内容属于一手史料;材料二“傅高义先生的著作《邓小平时代》”是后人所著,属于二手史料。
24.(11分)全球化是人类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并日益普遍化和紧密化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险时代】(1500—1750年)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堪称探险时代全球化历史进程的核心环节。地理大发现让地区性的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将新大陆、非洲和亚洲都卷入欧洲资本主义扩散的范围。
【殖民时代】(1750—1870 年)
材料二 18 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的世界市场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确立起来。
【帝国时代】(1870—1945年)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进而向全面现代化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为帝国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股份公司不断涌现,资本和生产日益集中,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操纵政府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
【网络时代】(1945年—)
材料四 作为当前世界系统中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_________已经成为国际外交活动的最重要舞台,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WTO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两者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先“发现”美洲的是哪一位航海家。(1分)
(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哪一国家发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得益于第几次工业革命。(1分)据材料三,指出垄断组织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_____”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1分)并指出WTO是哪一国际组织的简称。(1分)
(5)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倾向,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2分)
【答案】
(1)哥伦布。(1分)
(2)重要标志:18 世纪60年代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殖民帝国:英国。(1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影响: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组织操纵政府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2分)
(4)联合国。(1分)世界贸易组织。(1分)
(5)(2分)(答出一点即可)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贸易自由化;发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等等。
【详解】(1)航海家:根据材料一“16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堪称探险时代全球化历史进程的核心环节。地理大发现让地区性的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将新大陆、非洲和亚洲都卷入欧洲资本主义扩散的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描述的是新航路的开辟。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美洲,发现了“新大陆”。
(2)标志:根据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的世界市场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可得出,18世纪60年代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全球化进入实质形成阶段的重要标志。
国家:根据所学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3)得益于:根据材料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进而向全面现代化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为帝国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及所学知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根据材料三“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操纵政府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概括可知,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组织操纵政府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
(4)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联合国是当前世界系统中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外交活动的最重要舞台,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组织:结合所学知识,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 WTO ),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5)措施:本题属于开放性,围绕着加强国际合作、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理念、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等内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贸易自由化;发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