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步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是 ( )
A.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B.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
C.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1933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1934年进一步通过法案把黑麦、亚麻、牛等纳入限制生产的“基本农产品”范畴。这些做法( )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B.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
C.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 D.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
3.图①一图④为不同时期的德国疆域示意图(实线为国界线),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4.1945年,瑞典、荷兰与中国签订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事件的条约;1946年,法国与中国签署互换了《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可以印证中国( )
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 B.实现了社会发展方向的根本改变
C.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5.在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后不久,26个在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上不尽相同的国家共同签署了一份文件,于是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这份文件的名称是( )
A.联合国宪章 B.波茨坦公告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6.1931年9月,英国宣布停止英镑自由兑换黄金的政策,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因此大幅度贬值;同年,日本也放弃了金本位制:不久后,德美等国也纷纷宣布放弃金本位制,使本币大幅贬值。这些举动( )
A.导致英国失去金融霸权 B.旨在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C.使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的地位 D.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7.雅尔塔会议上,美苏有如下协定:“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由此可知,雅尔塔体系( )
A.导致中国被列强共同宰割 B.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C.奉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D.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8.读如表,表格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表明( )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9.1935年3月,罗斯福的顾问诺曼·戴维斯表示,美国不应就德国重整军备一事提出抗议,因为协约国和德国都应对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局面负责,德国宣布重整军备有一定的正当理由,而法国认为能够永远使德国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想法非常愚蠢。这表明当时美国对于德国扩张( )
A.保持严格中立态度 B.采用姑息纵容政策
C.秉持客观公正立场 D.奉行大陆均势原则
10.1929年1月,众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了新的关税法议案,对农产品和若干种工业品的进口税率作了新的提高……达到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水平。该法案于1930年经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旨在( )
A.加强国家的于预 B.缓解经济危机造成的压力
C.制衡总统的权力 D.提高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
11.英国史学家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一书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下列选项能够解释“交叉点”的是( )
A.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B.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2.下表为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下列国家进口贸易中的比重(%),据此可知,丙国是( )
国家 甲 乙 丙 丁
中国 11.7 15.3 19.8 25.2
印度 31.5 9.2 6.4 14.0
印尼 8.3 8.5 10.2 25.4
巴西 12.1 23.9 23.1 1.6
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13.有学者指出:“从国际关系的理论和战后的实践来看,雅尔塔体系是近代以来最能经受实践考验的一个国际体系。”这是由于雅尔塔体系( )
① 抑制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公平和公正 ②确立民族自决原则,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
③提倡和平合作,建立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④确定大国一致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法西斯势力猖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时代现象。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该现象( )
①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②反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
③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 ④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发展迅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国际联盟盟约》中规定:“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十五会员国……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以上变化( )
A.体现了强权政治色彩 B.避免了新战争爆发
C.使和平解决争端更具操作性 D.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塔斯社领导的《塔斯之窗》成立。《塔斯之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作,采用苏联境内各民族语言制作,成为一种席卷苏联全国的艺术现象。《塔斯之窗》采用油画、水彩画、素描画、水胶画、木版画等多种方式。为了扩大宣传范围,创造性地发明了“投影塔斯之窗”“灯光塔斯之窗”、动画短片、灯光报等多种形式。上至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国家政策,下至前线后方反法西斯的真实事件,都成为《塔斯之窗》的创作素材。《塔斯之窗》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宣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类型上看,讽刺画和英雄主义主题的宣传画是主旋律,讽刺画在战争初期占据主导地位,英雄主义主题在战争结束阶段更占优势;从内容上看,军事题材和政治题材的宣传画占总数的82%,国民经济主题约有90幅,这一主题在战争末期有所增加,游击队员主题的宣传画数量由战争初期的7%下降至1%。
——摘编自陈余《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宣传——以〈塔斯之窗〉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苏联《塔斯之窗》进行宣传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苏联《塔斯之窗》进行宣传战的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9月,美国国务院已开始考虑战后世界安排计划,认为应该“建立美国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美国在策划战后世界新秩序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打着“不寻求领土扩张”、反对殖民主义、主张民族独立的旗帜。随着美国参加二战,美国认为:“现在自己有权利就印度问题向英国施加压力。”1942年,日本挥戈南下,势如破竹。德、意在欧洲战场也处于优势,盟国特别担心日本攻占印度后与德国军队在中东会师。而此时印度国内的局势也十分紧张,国大党和其他民族组织意见不统一、因此如何调动印度人民参加抗日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国大党提出的先答应给予印度独立地位才支持盟国抗击日军的条件,英美意见不一。英国坚持反对立即给予印度独立权利,主张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罗斯福则建议丘吉尔:“是否英国能够参照美国1783-1789年十三州的情况,在印度采取类似的做法,先成立一个临时政府,这个政府有多数代表领导,其中包括不同阶级、职业、宗教和地区,战后再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政府。”
——摘编自韩枫、杜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在印度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在印度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出现的原因。
1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0年6月18日,正当法国处正“山河已经破碎,民族存亡未卜”的紧急关头,戴高乐成立自由法国,在伦敦发出“6.18”号召,庄严宣告“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国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6月25日,《申报》和《新华日报》等报刊全面地报导了相关消息。1940年6月26日,《申报》报道: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在此成立后,即有大批志愿兵纷纷前来该会报名投效”。《国家社会报》报道:“我们的真理是与其屈辱,无宁死亡。我们中国现在为自由独立而战,不能不对戴高乐将军和他的同志们表示敬意。”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揭开欧洲最后决战的序幕。《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第二战场开辟了》,指出“我们要以胜利迎胜利,使东西捷报能互相辉映”。对戴高乐反对盟军控制法国行政的原则性立场表示赞赏。1944年11月25日,各大报纸刊载了戴高乐宣布“法国将参加对日作战。我们已经准备执干戈以共同戮力。”
——摘编自戴成钧、吕一民《戴高乐与自由法国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发起自由法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和“自由法国”在中国引起广泛的反响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略理论及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观点
英国麦金德 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麦金德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地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而世界的中心则是亚洲中部和东欧,即所谓的“心脏地带”,根据这种地理现实,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谁控制了欧洲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美国战略学家马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海权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
美国斯派克曼 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他提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控制心脏地区,进而控制世界
——摘编自《世界大战略经典》
(1)分别概括表格中的理论观点,并分析其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海权观念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据本题材料“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早的战役,因而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B项正确;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不战争的爆发,无法成为二战爆发的标志,排除A项;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发生于九一八事变之后,是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排除C项;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发生于1939年,是二战中欧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推行这些农业措施的直接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这些做法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调整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农业生产过剩,并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排除A项;这些做法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未体现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排除C项;“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德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图①中的奥匈帝国可判断出,此时是一战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因战败而解体;由图②的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和东普鲁士等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一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于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图③中德国分裂且东普鲁士归为波兰等信息,由此可知此时是二战结束且德国分裂之后;由图④中“德意志王国”等信息判断出,此时大致为中世纪时期。由此可知,时间先后顺序是④①②③,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题意可知,1945年和1946年,瑞典、荷兰和法国等国都与中国签署条约放弃在华特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主要是中国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使这些国家放弃在华的特权,A项正确;“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B项;欧洲国家放弃在华特权是因为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不能体现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排除C项;此时中国尚未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面对德、意、日轴心国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地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C项正确;《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波茨坦公告》主要是敦促日本投降,排除B项;《开罗宣言》主要是针对日本法西斯的问题签署的协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让本国货币贬值,这破坏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不利于国际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英国失去金融霸权,源于其经济实力的衰落,并不是英镑贬值导致的,排除A项;本币贬值旨在向外国转嫁危机,并非争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市场,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黄金仍是世界货币,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5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雅尔塔协定》对协调同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行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苏联、美国、英国等国无视弱国、小国的利益,以牺牲中国主权为代价,敦促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反映出大国处理国际关系是以维护大国利益为出发点的,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D项正确;华盛顿体系使中国陷入被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排除A项;20世纪后半期的雅尔塔体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联合国奉行“大国一致”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反映了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到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这一过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D项正确;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国抗战开始,并非是局部反法西斯,美国卷入战争等事件也不是局面反法西斯,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反法西斯的进展,而不是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排除B项;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但材料中其它信息与此关系不大,此结论以偏概全,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35年的世界。根据材料“美国不应就德国重整军备一事提出抗议,因为协约国和德国都应对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局面负责,德国宣布重整军备有一定的正当理由,而法国认为能够永远使德国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想法非常愚蠢”及所学可知,1935年德国宣布重整军备,1936年进军莱茵区,撕毁了《凡尔赛和约》。美国对此并未提出抗议,说明美国对于德国扩张采用了姑息纵容政策,B项正确;美国并不是保持严格的中立态度,排除A项;“客观公正立场”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英国长期奉行大陆均势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30年的美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美国提高农产品和若干种工业品的进口税率,目的是增加进口产品的成本,保护本国产品的销售,从而缓解过剩的产销问题,缓解经济危机造成的压力,B项正确;提高关税的目的不是加强国家的干预,而是国家干预的手段,排除A项;提高关税是得到总统认可,不会制衡总统的权力,排除C项;提高关税的目的是提高外国产品的价格,从而促使本国产品的销售,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故“交叉点”代表的历史事件是指德国占领苏台德等地区,A项正确;1933年1月,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后,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B项;1939年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排除C项;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37年(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属于抗战时期,日本对华侵略,其在对华出口数量最多,因此丁国是日本;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甲国是英国;二战全面爆发之前,德国和巴西经贸关系密切,超过美国,因此乙国是德国,丙国是美国。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日本是丁国,排除A项;英国是甲国,排除B项;德国是乙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45年后(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国际关系的理论和战后的实践来看,雅尔塔体系是近代以来最能经受实践考验的一个国际体系,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维系了战后秩序与和平,原因在于联合国宪章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同时建立了联合国,确定大国一致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②④正确,选D项;①错在,美苏对战后势力范围的划分,仍体现了强权政治的影响,排除A、C项;③错在,国际秩序的构建仍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排除B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法西斯势力以“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为理论基础,打着“灭绝低级人种”的旗号与人类为敌和打着“夺取生存空间”的旗号意图称霸世界,体现出极端民族主义,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①③符合题意;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德国等国家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号召,发动对外战争以转嫁危机,极端民族主义得到迅速发展,④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法西斯势力并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说法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二战后(欧洲)。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从国联到联合国,二者的决议方式经历了由“全体一致”原则到“大国一致”原则的变化,这使和平解决争端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C项正确;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其遵循的“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联合国建立后,还是有战争爆发的,如两伊战争等,排除B项;材料国联和联合国决议原则的不同,没有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全国范围进行宣传;采用各民族语言制作;方式多样;素材丰富;不同阶段宣传侧重点不同
(2)对苏联军队起到激励作用;有利于战胜德国法西斯;为战争后经济恢复发展起到动员作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苏联。根据材料“《塔斯之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作”得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根据材料“采用苏联境内各民族语言制作,成为一种席卷苏联全国的艺术现象”得出勇各民族语言进行制作。根据材料“《塔斯之窗》采用油画、水彩画、素描画、水胶画、木版画等多种方式”得出方式多样。根据材料“上至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国家政策,下至前线后方反法西斯的真实事件,都成为《塔斯之窗》的创作素材”得出素材丰富。根据材料“《塔斯之窗》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宣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得出不同阶段宣传侧重点不同。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苏联。根据材料“讽刺画和英雄主义主题的宣传画是主旋律,讽刺画在战争初期占据主导地位”得出对苏联军队起到激励作用,有利于战胜德国法西斯。根据材料“国民经济主题约有90幅,这一主题在战争末期有所增加”得出为战争后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动员作用。
17.(1)英国坚持反对立即给予印度独立权利,主张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美国要求英国允许印度独立,组建临时政府,最终完全独立。
(2)美国希望在战后夺取世界霸权,因此需要打击殖民势力;印度国内民族独立浪潮高涨;美国希望利用印度,抵制日本的扩张;英国需要维持旧有殖民帝国。(任答3点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时期(英、美、印度)。主张:根据材料“英国坚持反对立即给予印度独立权利,主张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可得出英国坚持反对立即给予印度独立权利,主张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根据材料“罗斯福则建议丘吉尔能够参照美国1783—1789年十三州的情况,在印度采取类似的做法,先成立一个临时政府,这个政府有多数代表领导,其中包括不同阶级、职业、宗教和地区,战后再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政府”可知美国要求英国允许印度独立,组建临时政府。
【小题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时期(英、美、印度)。原因:根据材料“美国国务院已开始考虑战后世界安排计划”“反对殖民主义、主张民族独立的旗帜”,联系所学可得出美国希望在战后夺取世界霸权,因此需要打击殖民势力;根据材料“1942年,日本挥戈南下,势如破竹,德、意在欧洲战场也处于优势,盟国特别担心日本攻占印度后与德国军队在中东会师”联系所学,美国希望利用印度,抵制日本的扩张;根据材料“而此时印度国内的局势也十分紧张,国大党和其他民族组织意见不统一、因此如何调动印度人民参加抗日至关重要”,可得出印度国内民族独立浪潮高涨;联系所学,可得出英国需要维持旧有殖民帝国。
18.(1)背景: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沦亡;戴高乐成立“自由法国”,号召抵抗法西斯侵略。
(2)原因:中国人民正在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戴高乐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人民产生共鸣;呼吁中国爱国志士报效祖国,以鼓舞中国抗战军民的斗志;希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戴高乐对日作战的态度,受到中国人民的赞赏。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欧洲。背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40年6月”,以及“法国处正‘山河已经破碎,民族存亡未卜’的紧急关头”并结合所学可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沦亡;据材料“法国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并结合所学得出:戴高乐成立“自由法国”,号召抵抗法西斯侵略。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原因:据材料“中国现在为自由独立而战”得出:中国人民正在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据材料“不能不对戴高乐将军和他的同志们表示敬意”得出:戴高乐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人民产生共鸣;据材料“大批志愿兵纷纷前来……报名投效”“我们要以胜利迎胜利,使东西捷报能互相辉映”并结合所学得出:希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中国爱国志士报效祖国,鼓舞中国抗战军民的斗志;据材料“法国将参加对日作战。我们已经准备执干戈以共同戮力”得出:戴高乐对日作战的态度,受到中国人民的赞赏。
19.(1)①英国麦金德提出陆权理论。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这一时期,西方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②美国马汉提出海权理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经济实力超越了老牌的英国,因而在外交上不再追随英国。③美国斯派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20世纪40年代前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西方大国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寻求新的地带。
(2)积极:利于加强海军力量,维护国家海防安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利于拓展对外交往、促进和平外交。
消极:警惕和防止过度渲染海权至上的观念,损害他国利益,危害世界和平安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至20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可得出英国麦金德提出陆权理论。在阐述其时代特征时,从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可得出19世纪晚期,英国陆权主义者麦金德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地理空间与国际政治联系起来。这一时期,西方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醉心于海权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可得出美国马汉提出海权理论。在阐述其时代特征时,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权优于陆权”“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及所学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经济实力超越了老牌的英国,因而在外交上不再追随英国。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前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可得出美国斯派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在阐述其时代特征时,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前后”“斯派克曼认为西欧,南欧,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及所学可得出20世纪40年代前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西方大国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寻求新的地带。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根据材料“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是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认为英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只要依靠三大要素:强大的舰队,庞大的商船队海上交通要道”可得出利于加强海军力量,维护国家海防安全;结合所学可知,还可以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拓展对外交往;警惕和防止过度渲染海权至上的观念等方面说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