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六中学联片教研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这证明元谋人( )
A. 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B. 已经过定居生活
C. 已经知道用火 D. 已经会人工取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的用火遗迹说明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C项正确;粗糙的石器属于打制石器,而不是磨制石器,排除A项;题干体现不出元谋人已经过定居生活,且过定居生活是原始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排除B项;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排除D项。故选C项。
2.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内容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
A. 青铜器和甲骨文 B. 青铜器和冶铁业 C. 铁制农具和牛耕 D. 冶铁业和甲骨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晚商至西周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因此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青铜器和甲骨文,A项正确;冶铁业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排除BD项;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才出现,排除C项。故选A项。
3.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所给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引发了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实行变法改革,通过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是远古人类时期的时代特征;C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需熟悉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过程和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发生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通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4. 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长城 B. 郑国渠 C. 灵渠 D. 都江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灵渠的兴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C项正确;长城不是水利工程,排除A项;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排除B项;都江堰在岷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C项。
5.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 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 “文景之治” D. 奖励耕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C项正确;西汉的赋税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奢靡之风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奖励耕织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 )
A. 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 B. 秦始皇南服越族
C.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 三国鼎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公元前60年,汉代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项正确;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没有管辖新疆一带,排除A项;越族在南方,排除B项;三国鼎立与新疆一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 隋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重新统一南北 B. 改革制度
C. 发展生产 D. 开通大运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南北,创制科举制度,实行三 省六部制,另外还开通了大运河,但此题要求是最重要的贡献,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ABC三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如大运河的影响深远,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8. 下列国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的是( )
A. 日本 B. 罗马 C. 新罗 D. 大食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C项正确;日本学习了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等,但是物产进口首位的不是它,排除A项;唐朝建立之时罗马已经灭亡,排除B项;唐朝时,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余次,但在物产进口上比不上新罗,排除D项。故选C项。
9. 据统计,北宋和辽之间战争持续40余年,而和平维持100多年;北宋和西夏之间大规模战争不过10年,和平也持续100多年;南宋和金之间打了大约14年的仗,和平持续了近100年。这表明两宋时期( )
A. 汉族政权间混战不断 B. 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
C. 和平依然是时代主流 D. 王朝并立且政权对峙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北宋和辽之间战争持续40余年,而和平维持100多年;北宋和西夏之间大规模战争不过10年,和平也持续100多年;”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时战时和,而和平的时间长,民族之间以和为主;根据材料“南宋和金之间打了大约14年的仗,和平持续了近100年。”结合所学可知,南宋与金之间,时战时和,而和平是时代的主流。依据以上所述,题干材料表明两宋时期和平依然是时代主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族政权间的混战,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统一的主流,排除B项;王朝并立且政权对峙,不是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 唐朝关中地区 B. 北宋四川地区 C. 南宋江南地区 D. 元朝中原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交子的相关内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北宋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商业繁荣与海外贸易兴盛·交子
11. 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
A. 削弱了六部权限 B. 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C. 完善了行政体制 D. 行使丞相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因此材料体现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六部的权限,排除A项;“完善了行政体制”的说法与题干材料“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不符,排除C项;明朝已经废除了丞相,排除D项。故选B项。
12.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国家是( )
A. 俄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 1918年教育部制定公布了《请推广女子教育案》,于是中高等学校招收女生逐渐蔚然成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高等院校的创办 B.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辛亥革命的推动 D. 新文化运动兴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18年教育部制定公布了《请推广女子教育案》,于是中高等学校招收女生逐渐蔚然成风”概括可知,二十世纪初女子受教育权得到社会认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民主科学,提倡男女平等。D项正确;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与题不符。排除A项;科举制度的废除说明中国近代人才选拔方式的变化,和女子受教育权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题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伟大精神的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以下体现伟大抗战精神的是( )
A.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C. 独立自主、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艰苦奋斗
D.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勤俭节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B项正确;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独立自主、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勤俭节约与抗战精神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其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的是( )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里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的是实现了民族独立,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时,西藏没有解放,排除A项;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时,国家还没有实现富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6.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 中心转移 B. 解放思想 C. 平反冤假错案 D. 拨乱反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故D符合题意;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排除AB;我国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底基本结束,排除C。故选D。
17. 自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这些努力表明( )
A. 中国战略核威慑力量增强 B. 空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
C. 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D. 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自2016年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五大战区是指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兵种进行改革,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的五大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8. 种姓制度出现在(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巴比伦 D. 古代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因此种姓制度出现在古代印度,B项正确;古代埃及出现金字塔等,排除A项;古巴比伦出现《汉谟拉比法典》,排除C项;古代中国出现长城、故宫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9. 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上述两个文献都体现了( )
A. 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B. 建立民主政治诉求
C. 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D. 反对殖民压迫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可知,这两个文献都体现了防止最高统治者专权,建立民主政治的诉求,B项正确;题干内容强调是《权利法案》和《1787年宪法》都是防止最高统治者专权,体现了建立民主政治的诉求,与宣传自由平等思想无关,排除A项;英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与美国无关,排除C项;美国反对殖民压迫要求,与英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重新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其法理依据是( )
A. 波茨坦会议 B. 《开罗宣言》 C. 雅尔塔会议 D. 《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即:开罗会议),三国首脑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B项正确;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的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与题干中法理依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的会议,与题干中法理依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的文献,宣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与题干中法理依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3分)
21.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 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三: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 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谁 分析图一人物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什么 图一和图三的两位人物在治国主张方面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1)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不同:图一:以德治国,图三:依法治国
(2)促进了思想与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3)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物: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一是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原因: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因此被人称之为“万世师表”。
不同:图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孔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在治国方面主张以德治国;
图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依法治国。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二“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小问3详解】
趋势:根据材料二“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等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流传了众多的学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促进了思想统一,因此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发展趋势。
22. 在中国近代史上,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中国人在阵痛中的觉醒。
材料一: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常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二: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材料三: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康有为的上书推动了光绪帝开展什么政治运动?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主要宣传西方什么思想?
【答案】(1)戊戌变法
(2)事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新文化运动;思想:民主、科学
【解析】
【小问1详解】
政治运动:根据材料“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常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作为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他的上书推动了光绪帝开展戌变法运动。
【小问2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因此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可知,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小问3详解】
运动:根据材料“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陈独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是说我国各种政治主张都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治争斗,而国民对这些漠不关心,熟视无睹。陈独秀重点强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改造国民性,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警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因此材料反映的是陈独秀为促进国民思想解放而进行的新文化运动。
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以民主与科学为主要旗号,促进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前工业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生产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商业经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成员一起工作变得不常见了,工人每天离开家,平均在工厂中工作14个小时,家庭成员越来越过着彼此不同的生活。
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早期的制造商雇用的女工,在人数上超过了男性,到19世纪中期,女性成为劳动大军的主力。
19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开始通过法律限制童工,最终在工业劳动中禁止使用童工。从长期来看,工业社会对消除童工,甚至在家庭内消除儿童劳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部分的动机是道德层面的,另一部分是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
——改编【美】杰里·本特利等着,魏凤莲译《新全球史》
(1)材料中捉到工业化时代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概括这种“工业化生产”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答案】(1)工厂;工业革命;
(2)改变了家庭成员的关系(改变家庭观念)雇佣(使用)女工;禁用童工或重视教育(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以)。
(3)发展经济同时注重亲情的培养;重视教育;发展科技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组织:根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成员一起工作变得不常见了,工人每天离开家,平均在工厂中工作14个小时”可知,材料中提到工业化时代生产组织形式是工厂。
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由于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成员一起工作变得不常见了,工人每天离开家,平均在工厂中工作14个小时,家庭成员越来越过着彼此不同的生活。”可归纳出改变了家庭成员的关系(改变家庭观念);根据“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早期的制造商雇用的女工,在人数上超过了男性,到 19世纪中期,女性成为劳动大军的主力。”可归纳出雇佣和使用女工;根据“19世纪40 年代,英国议会开始通过法律限制童工,最终在工业劳动中禁止使用童工。”可归纳出禁用童工;根据“一部分的动机是道德层面的,另一部分是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可归纳出开始重视教育等。
【小问3详解】
注意:开放题,可围绕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发展经济同时注重亲情的培养;重视教育;发展科技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六中学联片教研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这证明元谋人( )
A. 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B. 已经过定居生活
C 已经知道用火 D. 已经会人工取火
2.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内容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
A. 青铜器和甲骨文 B. 青铜器和冶铁业 C. 铁制农具和牛耕 D. 冶铁业和甲骨文
3.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4. 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长城 B. 郑国渠 C. 灵渠 D. 都江堰
5.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 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 “文景之治” D. 奖励耕织
6.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 )
A 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 B. 秦始皇南服越族
C.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 三国鼎立
7. 隋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重新统一南北 B. 改革制度
C. 发展生产 D. 开通大运河
8. 下列国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的是( )
A. 日本 B. 罗马 C. 新罗 D. 大食
9. 据统计,北宋和辽之间战争持续40余年,而和平维持100多年;北宋和西夏之间大规模战争不过10年,和平也持续100多年;南宋和金之间打了大约14年的仗,和平持续了近100年。这表明两宋时期( )
A. 汉族政权间混战不断 B. 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
C. 和平依然是时代主流 D. 王朝并立且政权对峙
10.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 唐朝关中地区 B. 北宋四川地区 C. 南宋江南地区 D. 元朝中原地区
11. 清代,凡诏令密旨,由军机处拟就,经皇帝裁定后直接密封发出,不再经过内阁,称为“廷寄”;而内外各官重要章奏绕过内阁,由军机处审定直送皇帝,称为“奏折”。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
A. 削弱了六部权限 B. 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
C. 完善了行政体制 D. 行使丞相权力
12.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 俄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13. 1918年教育部制定公布了《请推广女子教育案》,于是中高等学校招收女生逐渐蔚然成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高等院校的创办 B.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辛亥革命的推动 D. 新文化运动兴起
1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伟大精神的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以下体现伟大抗战精神的是( )
A.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C. 独立自主、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艰苦奋斗
D.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勤俭节约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其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的是( )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16.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 中心转移 B. 解放思想 C. 平反冤假错案 D. 拨乱反正
17. 自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这些努力表明( )
A. 中国战略核威慑力量增强 B. 空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
C. 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D. 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
18. 种姓制度出现在(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巴比伦 D. 古代中国
19. 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上述两个文献都体现了( )
A. 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B. 建立民主政治的诉求
C. 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D. 反对殖民压迫的要求
2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重新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其法理依据是( )
A. 波茨坦会议 B. 《开罗宣言》 C. 雅尔塔会议 D. 《联合国家宣言》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33分)
21.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 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三: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 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谁 分析图一人物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什么 图一和图三的两位人物在治国主张方面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什么趋势
22. 在中国近代史上,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中国人在阵痛中的觉醒。
材料一: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常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二: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材料三: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康有为的上书推动了光绪帝开展什么政治运动?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主要宣传西方什么思想?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前工业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生产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商业经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成员一起工作变得不常见了,工人每天离开家,平均在工厂中工作14个小时,家庭成员越来越过着彼此不同的生活。
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早期的制造商雇用的女工,在人数上超过了男性,到19世纪中期,女性成为劳动大军的主力。
19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开始通过法律限制童工,最终在工业劳动中禁止使用童工。从长期来看,工业社会对消除童工,甚至在家庭内消除儿童劳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部分的动机是道德层面的,另一部分是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
——改编【美】杰里·本特利等着,魏凤莲译《新全球史》
(1)材料中捉到工业化时代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概括这种“工业化生产”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二十六中教研联片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