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60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1.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核心,是探索各地区社会如何由简单聚落发展为国家形态的过程。以下有助于研究“国家形态”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安阳殷墟遗址
2. 下图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生活在图中历史时期的人物是( )
A. 齐桓公 B. 商鞅 C. 周文王 D. 晋文公
3. 东汉和帝以来,外戚集团竭力使太后临朝成为常态,拖延皇帝亲政,外戚亲属还担任负责皇宫治安的重要官职。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 B. 豪强地主影响增强
C. 社会矛盾彻底激化 D. 外戚力图操控朝政
4.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运输工具的改进
C. 劳动人民的智慧 D. 计算能力的提高
5. 开元二十一年唐蕃赤岭会盟碑文中说:“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已后景龙四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万事休贴。”这反映出唐朝( )
A. 国力日益孱弱 B. 中外交流频繁 C. 民族和谐交融 D. 南北交流加强
6. 清朝时期,京剧剧本有许多涉及日常生活中商业行为的桥段,生活化商品交换的广告也在演员唱词、念白中有所表现。这表明( )
A. 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 B. 社会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C. 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D. 经济发展影响艺术创作
7.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以后的不同时期,这支人民军队拥有不同的名称,其中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八路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8. 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棺,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2)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祭司。此文物信息应属于( )
A. 古代埃及文明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9. 某贵族,出生于15世纪的佛罗伦萨,他童年即熟读但丁和彼得拉克的诗歌,收藏了众多古希腊罗马宣扬人体美的雕塑,该贵族应该是( )
A. 启蒙运动助澜者 B. 文艺复兴的支持者
C. 政治革命的先行者 D. 社会变革的继承者
10. 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
A. 用最具代表性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 B. 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 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 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11.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 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 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的完成
C.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3. 不同视角共同记录历史的关键进程,以下各方反应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
美国通讯社报道"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
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A. 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14. 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创作了如下漫画,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 )
A. 古代雅典的工商业经济 B. 西欧庄园的对外交换
C. 阿拉伯商人的致富路径 D. 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15. 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下列事件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 法国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俄国1861年改革 D. 俄国十月革命
16. 19世纪初,某法律文件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原则,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该文件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下列历史事件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D.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8.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历代政权的发展皆离不开合理有效的国家治理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历史再认识》
材料二 中国古代史部分大事记
朝代 事件
宋朝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元朝 创立行省制度
明朝 戚继光抗倭
明朝 八股取士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 文字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宋代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的史实依据。
(2)选择上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9. 特定的社会群体都是时代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始自1872年容闳倡导的留美幼童,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可见,留学生本身就是中国现代化启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些留学生归国后,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新生力量。
1871—1889年回国留学人员任职一览表
从事行业 外交(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业 教育
人数 16 16 8 16 13 7 7 3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材料二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产生与哪一运动有关?他们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人群体“最早产生”的时间。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这些“社会群体”与时代发展关系。
20.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反思历史以寻求战后维护和平的体制与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国际联盟未能在1939年制止战争的爆发……盟国的政治家长期以来一直都认识到有必要成立一个(可替代国际联盟的)新的组织。
——摘自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经过多年谈判,这个国际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一年后取代了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它使贸易和投资日趋规范化、机制化,极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规模从1990年的34380亿美元扩大到1998年的52250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世界“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政治家反思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组织”及其积极作用。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个“新的国际组织”的做法共同体现的历史潮流。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面临问题—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的结构,举出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顺应上述历史潮流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中的“面临的问题”须是全球性问题,且不得取材于上述材料。)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60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1.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核心,是探索各地区社会如何由简单聚落发展为国家形态的过程。以下有助于研究“国家形态”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安阳殷墟遗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阳殷墟是中国商朝时期的遗址,商朝是我国早期的国家,有助于研究“国家形态”,D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过着群居生活,不可能进入国家形态,排除A项;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处于新石器时代,出现聚落,并未进入国家形态,排除BC项。故选D项。
2. 下图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生活在图中历史时期的人物是( )
A. 齐桓公 B. 商鞅 C. 周文王 D. 晋文公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形势图信息“齐、楚、秦、燕、赵、魏、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战国形势图,商鞅是战国人物,他在秦国主持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B项正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周文王是周朝奠基者,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东汉和帝以来,外戚集团竭力使太后临朝成为常态,拖延皇帝亲政,外戚亲属还担任负责皇宫治安的重要官职。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 B. 豪强地主影响增强
C. 社会矛盾彻底激化 D. 外戚力图操控朝政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东汉和帝以来,外戚集团竭力使太后临朝成为常态,拖延皇帝亲政,外戚亲属还担任负责皇宫治安的重要官职。”可知,这反映了东侯时期外戚力图操控朝政,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宦官把持朝政,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豪强地主的相关内容,主旨是外戚专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外戚专权,没有体现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4.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运输工具的改进
C. 劳动人民的智慧 D. 计算能力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说运输工具的改进、计算能力的提高,排除BD项。故选C项。
5. 开元二十一年唐蕃赤岭会盟碑文中说:“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已后景龙四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万事休贴。”这反映出唐朝( )
A. 国力日益孱弱 B. 中外交流频繁 C. 民族和谐交融 D. 南北交流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远降文成公主入蕃”“金城公主因兹降蕃”,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的史实,这反映出唐朝民族和谐交融,C项正确;“国力日益孱弱”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不是中外交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并非南北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6. 清朝时期,京剧剧本有许多涉及日常生活中商业行为的桥段,生活化商品交换的广告也在演员唱词、念白中有所表现。这表明( )
A. 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 B. 社会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C. 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D. 经济发展影响艺术创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密切的,艺术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为此,题干材料“京剧剧本有许多涉及日常生活中商业行为的桥段,生活化商品交换的广告也在演员唱词、念白中有所表现。”体现了经济发展影响艺术创作,D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贫富分化,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
7.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以后的不同时期,这支人民军队拥有不同的名称,其中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八路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C项正确;A项中国工农红军属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排除A项;B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排除B项;D项中国人民志愿军属于抗美援朝时期人民军队赴朝作战时的名称,排除D项。故选C项。
8. 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棺,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2)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祭司。此文物信息应属于( )
A. 古代埃及文明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棺,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2)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祭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木乃伊是古代埃及医学领域的文明成就,A项正确;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古希腊文明主要体现在民主政治、哲学、神话等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主要成就种姓制度和佛教,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9. 某贵族,出生于15世纪的佛罗伦萨,他童年即熟读但丁和彼得拉克的诗歌,收藏了众多古希腊罗马宣扬人体美的雕塑,该贵族应该是( )
A. 启蒙运动的助澜者 B. 文艺复兴的支持者
C. 政治革命的先行者 D. 社会变革的继承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出生于15世纪的佛罗伦萨”“熟读但丁和彼得拉克的诗歌”“收藏了众多古希腊罗马宣扬人体美的雕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和彼得拉克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古希腊罗马宣扬人体美的雕塑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该贵族应该是文艺复兴的支持者,B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政治革命的信息,排除C项;该贵族是社会变革的践行者,而不是继承者,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历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是( )
A. 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 B. 把社会制度的变革当作划分各时代的标准
C. 将各时代的先进思想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D. 根据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划分各个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的划分方法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A项正确;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排除B项;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排除C项;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的历程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
11.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 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 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获得市场和原料,发动对外战争,因此鸦片战争具有不可避免性,C项正确;手工工场兴起仅仅是工业革命的前奏,排除A项;世界贸易总额骤减,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
1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的完成
C.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B项;1958年党中央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出现的失误,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是在1978年之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不同视角共同记录历史的关键进程,以下各方反应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
美国通讯社报道"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
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A. 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可知,这是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三世界国家起了重大作用,C项正确;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保卫新生政权,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体现了我国合作共赢的方针,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 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的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创作了如下漫画,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 )
A. 古代雅典的工商业经济 B. 西欧庄园的对外交换
C. 阿拉伯商人的致富路径 D. 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前几个月我刚从美洲做生意回来”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欧洲人从美洲得到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所以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D项正确;古代雅典时欧洲人还没有发现美洲,排除A项;题干图片信息没有涉及西欧庄园的信息,排除B项;阿拉伯商人不是欧洲人,排除C项。故选D项。
15. 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下列事件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 法国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俄国1861年改革 D. 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体现了“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C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彻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确立了以平等为基础的新的政治秩序,A排除;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B排除;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排除。故选择C。
16. 19世纪初,某法律文件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原则,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该文件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他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D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颁布,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在1789年颁布,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
1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下列历史事件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D.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战后战败国经济的恢复,他们强烈要求突破凡尔赛体系的限制,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最能体现“焦虑的时代”,C项正确;欧共体成立时间是1967年,不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排除A项;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不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排除B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虽然苏联与西方国家存在意识的差异,但与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相比,并不是让西方国家感到焦虑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8.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历代政权的发展皆离不开合理有效的国家治理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历史再认识》
材料二 中国古代史部分大事记
朝代 事件
宋朝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元朝 创立行省制度
明朝 戚继光抗倭
明朝 八股取士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 文字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宋代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的史实依据。
(2)选择上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史实依据:宋代科技领先,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广泛应用等三大发明;交子出现、城市商业繁荣、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范围广;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宋词成就突出。
(2)选事件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观点: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阐述: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先后消灭两地的倭患,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解决;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综上可知,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和爱戴。
【解析】
【小问1详解】
史实依据:根据材料一“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并结合所学宋代时期的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知,宋代科技领先,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广泛应用等三大发明;交子出现、城市商业繁荣、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范围广;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宋词成就突出。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要求可选事件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基本上肃清了东南沿海地区倭患;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因此可确定观点为: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民族英雄。然后围绕观点,结合两个人物的事迹进行解读即可。阐述: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先后消灭两地的倭患,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解决;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综上可知,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和爱戴。
19. 特定的社会群体都是时代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始自1872年容闳倡导的留美幼童,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可见,留学生本身就是中国现代化启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些留学生归国后,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新生力量。
1871—1889年回国留学人员任职一览表
从事行业 外交(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业 教育
人数 16 16 8 16 13 7 7 3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材料二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产生与哪一运动有关?他们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人群体“最早产生”的时间。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这些“社会群体”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
影响:留学生在海外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回国后积极推动改革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2)时间:19世纪中叶。
原因: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开始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
(3)保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意义和影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关系:新的群体产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小问1详解】
运动:根据材料一“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始自1872年容闳倡导的留美幼童,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产生与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关,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影响:根据材料一“1871—1889年回国留学人员任职一览表”并结合所学洋务运的知识可知,清朝派出的留学生在海外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回国后积极推动改革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小问2详解】
时间:根据材料二“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可知,中国工人群体“最早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中叶。
原因:根据材料二“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可知原因是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再结合所学知五四运动的知识可知,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开始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
【小问3详解】
保证:根据材料三“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并结合所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可知,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意义和影响: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小问4详解】
关系: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留学生群体、工人群体等可知,新的群体产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20.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反思历史以寻求战后维护和平的体制与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国际联盟未能在1939年制止战争的爆发……盟国的政治家长期以来一直都认识到有必要成立一个(可替代国际联盟的)新的组织。
——摘自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经过多年谈判,这个国际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一年后取代了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它使贸易和投资日趋规范化、机制化,极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规模从1990年的34380亿美元扩大到1998年的52250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世界“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政治家反思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组织”及其积极作用。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个“新的国际组织”的做法共同体现的历史潮流。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的结构,举出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顺应上述历史潮流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中的“面临的问题”须是全球性问题,且不得取材于上述材料。)
【答案】(1)国际关系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
主要因素: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等。
(2)主要问题:联合国。
积极作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3)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
(4)事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解析】
【小问1详解】
国际关系格局:根据材料一“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并结合所学一战后和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
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并结合所学国际关系的变化的根本原因可知,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等。
【小问2详解】
主要问题:根据材料二“国际联盟未能在1939年制止战争的爆发……盟国的政治家长期以来一直都认识到有必要成立一个(可替代国际联盟的)新的组织”并结合所学国联的相关知识可知,反思的主要问题是制止战争。
新的组织:结合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可知,“新的组织”是指联合国,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
积极作用:结合所学联合国建立的影响可知,其积极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小问3详解】
历史潮流:根据材料三“经过多年谈判,这个国际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一年后取代了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并结合所学知可知,这个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联合国的建立,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体现的共同历史潮流是和平与发展。
【小问4详解】
事例: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的结构,所举事例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