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答案】C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所以材料评价的是西藏和平解放,C符合题意;
设置宣政院在元朝时期,排除A;
设置驻藏大臣在清朝时期,排除B;
册封达赖喇嘛在清朝时期,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面对当今世界的局势动荡,冲突频发。回首历史,对1950年毛主席曾说过的:“只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著名论断,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年( )
A.改革的果断与创新 B.探索的曲折与创举
C.复兴的自信与蓬勃 D.抉择的艰难与伟大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只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著名论断"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信息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195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全面估量国内外形势,既清醒地看到了面临的困难,又深入地分析了出兵作战的必要和可能,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因此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年抉择的艰难与伟大,D符合题意;
改革的果断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排除A;
探索曲折性体现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与题不符,排除B;
复兴的自信与蓬勃,与题干内容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的抉择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950年,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 )
A.国家土地公有制 B.人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公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排除AC;
人民土地所有制,说法错误,排除B。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土地改革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到1956年,中国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其中,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 190.3亿千瓦, 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这些数据源于(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大跃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根据题干“1956年……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可知,到1956年我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C符合题意;
题干数据截止到1956年,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与发展是在1952年底,排除A;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工业成就,不能说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排除B;
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才开始的,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贯彻国家政策,进行了改造。改造后该企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是( )
A.所有制形式 B.企业的规模 C.经营的方式 D.工厂的地址
【答案】A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A符合题意;
企业规模在公私合营情况下没有改变,排除B;
经营的方式与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无关,排除C;
工厂的地址还是原来的地址,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公社合营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坚持创新 B.忧国忧民 C.无私奉献 D.执政为民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结合所学所学知识可知,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C符合题意;
坚持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科研工作者敢于探索,雷锋精神重点是助人为乐和全心全意奉献,排除A;
雷锋所处时代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雷锋身上学习的主要是助人为乐、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忧国忧民精神,排除B;
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体现了其助人为乐的精神,他没有执政,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雷锋精神。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 掌握雷锋的基本事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下图史实演进反映的历史特征是我国( )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1984年的沿海开放城市,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的体现,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B项正确;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对外开放的内容。
8.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 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答案】D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材料反映了1984年造纸厂实行承包制后,企业的利润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故选D;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不是乡镇企业,故排除A;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没涉及到多种所有制经济,故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9.对外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批准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沿江、沿边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等。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0.“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是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对封面人物邓小平的高度评价。这一评价围绕的中心是( )
A.支持恢复高考 B.发表”南方谈话”
C.领导改革开放 D.领导拨乱反正
【答案】C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C项正确;
支持恢复高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发表”南方谈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78年领导拨乱反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民绝对贫困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
C.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A:依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我国经过八年的努力,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A项符合题意;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材料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并未涉及取得成果的因素,C项不符合题意;
D:我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幼。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梦”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2.广西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它们的设置与我国一项政治制度有关,这项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题目给出河池市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等,它们的设置与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设问考查这项制度。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这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CD,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熟记并灵活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2019年10月1日,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一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B.脱贫攻坚取得丰硕成果
C.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D.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迅速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9年10月1日,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这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C项正确;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脱贫攻坚取得丰硕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迅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维护民族团结的相关史实。
14.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1982年,我国政府作出收回香港的决策,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一国两制”的方针为香港回归开辟了道路,D项正确;
改革开放后建立经济特区,排除A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香港回归无关,排除B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与香港回归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和香港回归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各项制度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
15.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自此海峡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 B.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从此打破
C.港澳回归为此次交流奠定基础 D.这成为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轰金门,自此海峡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从此打破,故B正确;
1987年港澳尚未回归,排除C;
1992年“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七十五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3.42 1.3 0.66 1.35
1957年 195.05 1.64 1.31 5.31
材料三 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2分)
(2)材料二中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建设的认识。(2分)
【答案】(1)意义: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变化:大幅增加。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
(3)失误:图一:“大跃进”运动。图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三:“文化大革命”。
(4)国家建设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关注民生;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根据材料一“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知识。根据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出 ,从1952年到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棉花产量和煤、钢产量都在上升和发展,特别是煤和钢产量增幅较大,因此主要工农产品产量从1952年到1957年大幅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到1957年间对于工农产品发展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有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事实,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改造,促进工农业发展。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时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工农业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
(3)本题考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知识。根据材料三“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肥猪赛大象体现了“大跃进”的失误,图二“人民公社大食堂”则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三狂热的红卫兵则体现的是文化大革命,这些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带来重要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因此,图一:“大跃进”运动。图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三:“文化大革命”。
(4)本题考查对国家建设的认识。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都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则忽视经济发展规律,急于求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给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灾难,从而得出启示:国家建设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关注民生;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故答案为:
(1)意义: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变化:大幅增加。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
(3)失误:图一:“大跃进”运动。图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三:“文化大革命”。
(4)国家建设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关注民生;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家建设的认识等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熟悉教材插图,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判断、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带着这种要为国家承担压力的高度责任感,来到了大庆。当他看到……就要开发的一望无边的大油田的时候,浑身充满了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
材料二 焦裕禄从一九六二年调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决心为改变兰考县的面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直到他今年五月因病临终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兰考人民,念念不忘改变兰考的面貌。
----《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0日)
材料三 雷锋精神必须发扬,但是怎样学雷锋,又必须适应今天的新情况。……要学习雷锋的基本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扬光大。
---《做新长征中的新雷锋》(《解放军报》评论,1980年2月28日)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王进喜和焦裕禄分别被誉为什么 (3分)
(2) 以上材料中的人物,体现了哪些时代精神 请结合其中一位人物的主要事迹简要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弘扬这些时代精神?(3分)
【答案】(1)被誉为:“铁人”,党的好干部
(2)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主要事迹:①王进喜率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制服了井喷,体现艰苦创业精神;②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以身作则,展开调查研究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体现一心为公的精神;③雷锋坚持做好事,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做法:①要学习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②要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这些时代精神发扬光大。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王进喜被称为“铁人”;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他们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等。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这体现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模范人物的主要事迹:①王进喜率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制服了井喷,体现艰苦创业精神;②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以身作则,展开调查研究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体现一心为公的精神;③雷锋坚持做好事,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雷锋精神必须发扬,但是怎样学雷锋,又必须适应今天的新情况。……要学习雷锋的基本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扬光大。”可知,我们传承弘扬时代精神应该:要学习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要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这些时代精神发扬光大。
【点评】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时代精神。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英雄模范人物。
18.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 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宝剑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 年10月9日)
材料二:中美国关系变化表
新中国成立后 美国敌视新中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政策
20世纪50年代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我国内政; 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隔绝与对峙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打破坚冰,全面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今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18年,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挑起了两国贸易战 冲突与合作并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史实。(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的发展。(3分)
(3)根据材料二,围绕”中美关系”这一主题,提炼一个” 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的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
【答案】(1)性质:中国的内政。
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必定会实现完全的统一。
史实:从1979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7 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 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5 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005 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见; 2015 年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等。
(2)变化: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处于隔绝与对峙: 20 世纪70年代开始,中美关系开始打破坚冰,全面发展: 20 世纪80年代至今,中美关系冲突与合作并存。
(3)[示例一]观点:社会形态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政策: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论:不同的社会形态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示例二]观点:台湾问题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论述: 1950 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结论:承认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部分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的前提。[示例三]观点:国际地位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论述:美国敌视新中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政策: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结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推进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中美建交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宝剑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可知,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中国的内政。
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必定会实现完全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史实:从1979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7 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 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5 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005 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见; 2015 年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等。
(2)根据材料二,可知中美关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处于隔绝与对峙: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美关系开始打破坚冰,全面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美关系冲突与合作并存。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二提炼的观点为:社会形态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观点的论述使用: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最后得出结论:承认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的前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等相关史实。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2.面对当今世界的局势动荡,冲突频发。回首历史,对1950年毛主席曾说过的:“只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著名论断,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年( )
A.改革的果断与创新 B.探索的曲折与创举
C.复兴的自信与蓬勃 D.抉择的艰难与伟大
3.950年,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 )
A.国家土地公有制 B.人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公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
4.到1956年,中国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其中,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 190.3亿千瓦, 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这些数据源于(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大跃进”运动
5.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贯彻国家政策,进行了改造。改造后该企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是( )
A.所有制形式 B.企业的规模 C.经营的方式 D.工厂的地址
6.“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
A.坚持创新 B.忧国忧民 C.无私奉献 D.执政为民
7.下图史实演进反映的历史特征是我国( )
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8.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 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9.对外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0.“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是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对封面人物邓小平的高度评价。这一评价围绕的中心是( )
A.支持恢复高考 B.发表”南方谈话”
C.领导改革开放 D.领导拨乱反正
11.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民绝对贫困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
C.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广西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它们的设置与我国一项政治制度有关,这项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13.2019年10月1日,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一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B.脱贫攻坚取得丰硕成果
C.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D.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迅速
14.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是( )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5.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自此海峡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 B.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从此打破
C.港澳回归为此次交流奠定基础 D.这成为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七十五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年 163.42 1.3 0.66 1.35
1957年 195.05 1.64 1.31 5.31
材料三 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2分)
(2)材料二中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建设的认识。(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带着这种要为国家承担压力的高度责任感,来到了大庆。当他看到……就要开发的一望无边的大油田的时候,浑身充满了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
材料二 焦裕禄从一九六二年调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决心为改变兰考县的面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直到他今年五月因病临终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兰考人民,念念不忘改变兰考的面貌。
----《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0日)
材料三 雷锋精神必须发扬,但是怎样学雷锋,又必须适应今天的新情况。……要学习雷锋的基本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扬光大。
---《做新长征中的新雷锋》(《解放军报》评论,1980年2月28日)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王进喜和焦裕禄分别被誉为什么 (3分)
(2) 以上材料中的人物,体现了哪些时代精神 请结合其中一位人物的主要事迹简要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弘扬这些时代精神?(3分)
18.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 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宝剑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 年10月9日)
材料二:中美国关系变化表
新中国成立后 美国敌视新中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政策
20世纪50年代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我国内政; 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隔绝与对峙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打破坚冰,全面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今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18年,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挑起了两国贸易战 冲突与合作并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史实。(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的发展。(3分)
(3)根据材料二,围绕”中美关系”这一主题,提炼一个” 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的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南宁版 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二)(教师版 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