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模拟卷(十九)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故宫《良渚大展》中展出的“琮王”,为良渚玉琮之首。约1000年以后,在良渚1000多公里以外的古蜀金沙,也有一件与良渚文化“同宗同源”的十节玉琮。对此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我国古代( )
A.中原文化遥遥领先 B.经济文化交流互鉴
C.长江文化辐射全国 D.南北文化高度统一
2.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制成各式各样的陶器。观察如图可知,原始陶器(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鬶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
A.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
B.具有浓厚生活气息
C.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附近
D.体现贫富分化现象
3.孟子提出“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以德治国 B.重用贤才 C.兼爱非攻 D.推行仁政
4.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同时也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联合国将“谷雨”日定为“联合国中文日”,在今年的国际中文日,中国驻英大使馆举办了“汉字演变”主题展,旨在讲述几千年汉字发展的历史。已知最早的汉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钟鼎文 C.大篆 D.小篆
5.“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6.云梦秦律《封诊式》有25个文书样式,都是各种性质案件的勘察、检验、审讯的标准文书格式,用作各级官吏的法学教材。据此可知,当时( )
A.郡县制度推广 B.皇权得到强化
C.注重法制规范 D.法律异常严苛
7.陈寅格先生认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据此可知,“新机重启”得益于( )
A.民族交融 B.文化发展 C.疆域扩大 D.制度创新
8.《旧唐书 李密传》对于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有如下描述:“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这一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唐末朝政腐败
C.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D.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
9.“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据此可知( )
A.南宋临安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
B.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宋代城市坊市界限被逐渐打破
D.宋代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10.如图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确立的过程,①时期应该是( )
A.五代十国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1.清朝政府未在西藏地区设立行省,而是通过设置驻藏大臣和册封达赖、班禅,来管理该地区的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了清朝的边疆治理( )
A.比较重视订立盟约 B.具有因俗而治特点
C.以军事征服为依托 D.主要依靠和亲联姻
1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同耕。”下列选项中,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B.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D.列强开始资本输出为主
14.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割让土地和开放商埠都是重要内容,但《辛丑条约》却没有此类条款。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清廷外交政策演变 B.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
C.列强在华利益冲突 D.清政府国际地位提高
15.黄埔军校校内有两副著名对联,一副是:“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另一副是:“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这两副对联说明黄埔军校( )
A.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B.重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
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厚植英勇无畏的革命情怀
16.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认为历史教育应有“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的态度。30年代初,他开始主张历史教育要“致用”,要使青年知道国家深受外国压迫。顾颉刚态度的转变反映了当时( )
A.国民教育受舆论影响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家经济形势的转变 D.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1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起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
18.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第一个小故事《前夜》讲述的是开国大典前夕,作为升旗设计师的林治远,排除万难安装电动升旗装置,最终保障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顺利升起的故事。在开国大典上,伴随着五星红旗升起的音乐是( )
A.《黄河大合唱》 B.《毕业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歌唱祖国》
19.1954年,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和他的选民们告别,班禅额尔德尼从日喀则出发,内蒙古草原牧民欢送自己选出的代表胡赫勒泰等人,他们都奔向北京。这反映了( )
A.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
B.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
C.各族人民欢呼新宪法
D.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20.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1.2020年夏,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他在金星镇金花园社区,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 )
A.重视巩固国家统一
B.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确保少数民族自治
D.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22.《乔的笑》,它拍摄于1971年11月15日。照片上,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前面放着标有“CHINA”字样的桌签,仰头大笑。这张照片被世界各国媒体竞相刊载,人们称这笑“震慑议会大厦的玻璃”。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23.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至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千克。这表明我国( )
A.成为了世界粮食第一出口国
B.粮食安全得到极大提升
C.完全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D.生物科技居于世界第一
2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曾这样描述近代时期的事件“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动、_____,浪翻波连,……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据此推断,横线处应该是( )
A.武昌起义 B.军阀割据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关于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刘又辛《汉字发展史纲要》
(1)材料一中两件文物有什么共同的价值?
(2)依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判断材料一中图一的文字属于汉字发展的哪一阶段?
(3)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两种文字的“命运”怎样?对比两种文字的“命运”你认为中华文明具有怎样的特征?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出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实施的策略是:第一,因地制宜……第二,利用宗教,修其教而不易其俗,……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所实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协调了民族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对东北、蒙古、新疆、西藏、西南以及台湾等民族地区与边疆的统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所示王朝的历史地位。这一王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在西北、东南地区分别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统治者实施的策略”。结合所学,举一例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统治的举措。据材料,归纳清朝民族政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上述两个王朝实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
27.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解除内忧外患,作为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单一的局部的经济、军事变革运动。显然,“不能凸显‘国民国家’这个近代化历史课题”是这次运动难以收到实效的一个根本原因。
——摘编自刘学照《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1)材料一中这一“变革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运动的积极作用。
(2)请将材料二中①补充完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探索共同体现的时代主题。
28.报刊用文字的形式留存下历史印记;歌曲用美妙的旋律记录着时代心声。下面是八年级同学设计的学习成果展板,请完成其中的问题。
任务一:解读报刊史料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中国)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20世纪)继……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摘编自《人民论坛报》社论(波兰)
(1)新中国的成立开启时代征程,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及标志。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任务二:获取音乐价值
图片一:《望土改》地主剥削几千年,农民受苦不敢言,尝尽人间那辛酸苦,没吃没喝没衣穿。地主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田地要我耕?一年到头呀做牛马,望着他吃我没份。地下黄土是我开,田里青秧是我栽,我打粮食呀归地主,这个道理哪里来?河里行船靠水深,种田的人靠田为生,土地如果不改革,穷人永远难翻身。 图片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2)阅读上面一组歌曲的歌词(部分),说出哪部法律实现了图片一中农民的愿望?该法律的实施对农民有什么影响?图片二体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
(3)根据任务一、二的学习内容为展板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参考答案
1-10 BBBAB CAADC
11-20 BCBBD BBCAD
21-24 BCBA
25.(1)共同价值:人类古代文化和文明的宝贵见证,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2)阶段:第一阶段。
(3)命运:甲骨文不断发展,连续不断,持续发展,流传至今,楔形文字消失。特征: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传承悠久、不断创新等。
26.(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行省制度;北庭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
(2)因地制宜;利用宗教,修其教而不易其俗。举措:设置机构(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影响:协调了民族关系;加强了清朝对民族地区和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3)维护统一;巩固统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任意1点即可)
27.(1)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等等。
(2)百日维新。
(3)新文化运动。
(4)救亡图存。
28.(1)时间:1949年10月1日;标志:开国大典;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任答两点)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任写一点)
精神面貌:高度的爱国主义、浓烈的家国情怀、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等。(任答两点)
(3)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