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升学仿真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文科综合开卷考试,考生须独立作答,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6.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三国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商约,规定进口货物运销中国内地时,除按货值的2.5%征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这一规定( )
A.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崩溃 B. 便利了列强商品在中国倾销
C. 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说明清政府不了解国际形势
2.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近代中国救国理念发生的变化是( )
A 由进行改革到主张革命 B. 对清政府由信任到推翻
C. 由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D. 由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转移
3. □□□□期间,红军战略决策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所有变化的目的都是一个——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的光辉地位永存,因为它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决策变化灵活而快速。□□□□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秋收起义 B. 湘江之战 C. 百团大战 D. 四渡赤水
4. 抗战初期,美国《民族周刊》登载过一篇有关中国抗战的文章。该文章写道:“几千人一组的游击队深入日军后方活动,实在比津浦、平汉线的主力大军还易使日军感到棘手。近年来最善运动游击战术的,恐怕算是中国的共产党。”该文章重点介绍的应是( )
A. 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 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成果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 D. 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
5. 观察1949—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变化图,据此可知( )
A. 粮食产量的增减同国家的政策紧密相关 B.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呈现增产趋势
C. 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增产的决定因素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6. 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1.76万亿元,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3年的14%,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材料内容充分显示了(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C.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果
D. 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颇具成效
7. 将“enlightenment”单词拆分,即可初步明白它的内涵。“en”大概意思是“使 ”,“light”即为“光明”的意思,“ment”意为“……的行为”,整个单词最终呈现的意思为:使人们看到光明,感受到光明,进而驱散黑暗。这一解读有助于学习(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8. “以德里为中心的起义的胜利,推动了全国各地的反英斗争。起义烈火迅猛燃遍印度北部和西北部,一个月内,有40个地区发生了起义。接着南部和东南部广大地区也相继爆发了起义。”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 )
A.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印度的统治 B. 印度民族大起义最先由农村开始
C. 印度大起义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 印度民众反抗殖民统治规模庞大
9. 中国参战,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应付日本,为了在战后和会上占一席之地;但从长远看,则是为了加入国际社会,为了国际化,为了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有发言权。这里的“战”指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美苏冷战
10. 下表内容显示了1967年英、法两国政要关于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表态。对此解读恰当的一项是( )
政要 表态
英国首相威尔逊 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将极难恢复
法国总统戴高乐 英国有朝一日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
A. 英国和法国存在严重利益分歧 B. 这一时期欧洲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
C. 法国领导人决定着欧共体的命运 D. 合作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基本潮流
11. 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上述内容体现的是( )
A. 多极化趋势下各国的首要任务 B.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积极意义 D. 多极化趋势发展需获得各国认同
二、非选择题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前,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主题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有同学搜集整理了以下相关人物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一 他的改革是符合历史规律的,这是由改革前俄国国内的发展、矛盾和俄国处境的艰难决定的。他保持和发扬了俄国宝贵的军事理论,同时也吸收了西欧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成果,再对其批判地加以改造。他善于利用国际形势,能妥协,也能以进攻来缔结协定。1697—1698年,他为建立反瑞典北方联盟作了准备,并最终促使联盟形成。于是在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俄国获得全胜,从而得以与西方建立直接联系。俄国开始跻身欧洲列强之列。
材料二 在法国面临形势严峻的国内外背景下,他通过政变登上法国政治舞台。1800年,他大力整治了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政治,削弱了地方各级议会的权力。他执政后面对复杂的局势采取了以下策略:稳住普鲁士的中立地位,接着争取俄国退出反法同盟,然后全力摧毁奥军,最后集中力量打击英国。最终迫使英国同法国进行和平谈判。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学勤《世界简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则材料中的“他”分别是谁。
【思维共鸣】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在以上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带领下,俄国和法国都摆脱了面临的困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中二人通过改革取得的相似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历史人物——相关事件——取得结果”结构,举出一个世界近现代史的改革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创始成员国包括1996年建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据世界银行评估,202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加上伊朗)的经济总量达到23.5万亿美元,而同期欧盟的经济总量约17 万亿美元。
材料二 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中,既有新兴工业化国家、世界能源强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也有人均GDP很低的欠发达国家和人口稀少的小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在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甚至有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很深的历史矛盾。但是上海合作组织还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这个成功的国际合作框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田德文《撒马尔罕峰会示范“新型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除中国外的上海合作组织创始成员国都与20世纪90年代的哪一史事有关。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基本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组织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总量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目的。
14.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国家安全方面积极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材料一 帝国主义在旧中国拥有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对中国主权的损害最大,是中国沦于半殖民地的象征。1949年10月,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0年1月至9月,北京、天津、上海的军管会先后宣告收回或征用外国兵营。1950年7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关于统一航运管理的指示,规定外国轮船未经批准不能在中国内河航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的具体问题。并分析在短短的一年内新生的共和国就取消了外国在中国大陆特权的原因。
材料二 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著名诗人闻一多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和表达的澳门同胞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期盼,在这一刻成为现实。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从此”和“这一刻”的具体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香港、澳门回归产生的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列举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史实。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升学仿真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文科综合开卷考试,考生须独立作答,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6.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三国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商约,规定进口货物运销中国内地时,除按货值的2.5%征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这一规定( )
A.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崩溃 B. 便利了列强商品在中国倾销
C. 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说明清政府不了解国际形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三国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商约,规定进口货物运销中国内地时,除按货值的2.5%征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可知,通过战争英、法、美三国降低了销往中国货物的关税,这便于列强商品在中国倾销,B项正确;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崩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题干事件在洋务运动之前,排除C项;降低关税是被迫的,与了解国际形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近代中国救国理念发生的变化是( )
A. 由进行改革到主张革命 B. 对清政府由信任到推翻
C. 由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D. 由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民报》《劳动音》结合所学可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劳动音》是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书籍,故题干图片信息反映的救国理念的变化是:由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C项正确;《民报》主张革命,排除A项;《劳动音》出版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B项;由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转移在秋收起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3. □□□□期间,红军战略决策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所有变化的目的都是一个——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的光辉地位永存,因为它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决策变化灵活而快速。□□□□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秋收起义 B. 湘江之战 C. 百团大战 D. 四渡赤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红军战略决策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所有变化的目的都是一个——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的光辉地位永存,因为它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决策变化灵活而快速。”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的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作出进逼贵阳的姿态,不仅取得了遵义战役歼敌20个团的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而且迫使蒋介石调动滇军援黔,红军却乘虚直入云南,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D项正确;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排除A项;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长征中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作战,排除C项。故选D项。
4. 抗战初期,美国《民族周刊》登载过一篇有关中国抗战的文章。该文章写道:“几千人一组的游击队深入日军后方活动,实在比津浦、平汉线的主力大军还易使日军感到棘手。近年来最善运动游击战术的,恐怕算是中国的共产党。”该文章重点介绍的应是( )
A. 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成果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 D. 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几千人一组的游击队深入日军后方活动,实在比津浦、平汉线的主力大军还易使日军感到棘手。近年来最善运动游击战术的,恐怕算是中国的共产党。”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游击队进行敌后战争,C项正确;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战争与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无关,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题干信息强调的是敌后斗争,不是民主政治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5. 观察1949—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变化图,据此可知( )
A. 粮食产量的增减同国家的政策紧密相关 B.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呈现增产趋势
C. 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增产的决定因素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49—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变化图”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1953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产量不断提升;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急于求成,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困难,粮食产量下降;18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粮食产量逐步回升;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这说明粮食产量的增减同国家的政策紧密相关,A项正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趋势,排除B项;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增产的决定因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1978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
6. 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1.76万亿元,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3年的14%,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材料内容充分显示了(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C.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果
D. 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颇具成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3年的14%,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可知,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颇具成效,D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但没有涉及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7. 将“enlightenment”单词拆分,即可初步明白它的内涵。“en”大概意思是“使 ”,“light”即为“光明”的意思,“ment”意为“……的行为”,整个单词最终呈现的意思为:使人们看到光明,感受到光明,进而驱散黑暗。这一解读有助于学习(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 ‘enlightenment ’单词拆分,即可初步明白它的内涵。‘ en ’大概意思是‘使……的’,‘ light ’即为‘光明’的意思,‘ment ’意为‘……的行为’,整个单词最终呈现的意思为:使人们看到光明,感受到光明,进而驱散黑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解读有助于学习启蒙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强调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8. “以德里为中心的起义的胜利,推动了全国各地的反英斗争。起义烈火迅猛燃遍印度北部和西北部,一个月内,有40个地区发生了起义。接着南部和东南部广大地区也相继爆发了起义。”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 )
A.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印度的统治 B. 印度民族大起义最先由农村开始
C. 印度大起义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 印度民众反抗殖民统治规模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起义烈火迅猛燃遍印度北部和西北部,一个月内,有40个地区发生了起义。接着南部和东南部广大地区也相继爆发了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涉及印度很多地区,说明印度民众反抗殖民统治规模庞大,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印度人民的反抗,不能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印度的统治,排除A项;印度民族大起义最先从城市“德里”开始,排除B项;题干仅仅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涉及很多地区,并未说明其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9. 中国参战,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应付日本,为了在战后和会上占一席之地;但从长远看,则是为了加入国际社会,为了国际化,为了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有发言权。这里的“战”指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美苏冷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中国外交失败,与题干材料“中国参战,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应付日本,为了在战后和会上占一席之地”相符,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与题干“中国参战,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应付日本”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排除C项;美苏冷战并未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表内容显示了1967年英、法两国政要关于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表态。对此解读恰当的一项是( )
政要 表态
英国首相威尔逊 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将极难恢复
法国总统戴高乐 英国有朝一日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
A. 英国和法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 B. 这一时期欧洲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
C. 法国领导人决定着欧共体的命运 D. 合作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基本潮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将极难恢复”“英国有朝一日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可知,法国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说明英国和法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排除A项;1993年,欧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B项;法国领导人决定着欧共体的命运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分歧,而不是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上述内容体现的是( )
A. 多极化趋势下各国的首要任务 B.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积极意义 D. 多极化趋势发展需获得各国认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可知,题干信息强调了多极化对发展的影响,体现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积极意义,C项正确;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格局还未形成,排除B项;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多极化趋势发展需获得各国认同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前,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主题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有同学搜集整理了以下相关人物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一 他的改革是符合历史规律的,这是由改革前俄国国内的发展、矛盾和俄国处境的艰难决定的。他保持和发扬了俄国宝贵的军事理论,同时也吸收了西欧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成果,再对其批判地加以改造。他善于利用国际形势,能妥协,也能以进攻来缔结协定。1697—1698年,他为建立反瑞典北方联盟作了准备,并最终促使联盟形成。于是在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俄国获得全胜,从而得以与西方建立直接联系。俄国开始跻身欧洲列强之列。
材料二 在法国面临形势严峻的国内外背景下,他通过政变登上法国政治舞台。1800年,他大力整治了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政治,削弱了地方各级议会的权力。他执政后面对复杂的局势采取了以下策略:稳住普鲁士的中立地位,接着争取俄国退出反法同盟,然后全力摧毁奥军,最后集中力量打击英国。最终迫使英国同法国进行和平谈判。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学勤《世界简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则材料中的“他”分别是谁。
【思维共鸣】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在以上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带领下,俄国和法国都摆脱了面临的困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中二人通过改革取得的相似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历史人物——相关事件——取得结果”的结构,举出一个世界近现代史的改革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
【答案】(1)彼得一世;拿破仑。
(2)成果:打败了主要对手,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了主动。
(3)【示例一】明治天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示例二】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1697—1698年,他为建立反瑞典北方联盟作了准备,并最终促使联盟形成。于是在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俄国获得全胜,从而得以与西方建立直接联系。俄国开始跻身欧洲列强之列。”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故“他”指的是彼得一世。根据材料二“在法国面临形势严峻的国内外背景下,他通过政变登上法国政治舞台。1800年,他大力整治了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政治,削弱了地方各级议会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1799年11月,拿破仑 波拿巴发动政变,在法国上台,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国家机器。故“他”指的是拿破仑。
【小问2详解】
成果:根据材料一“他善于利用国际形势,能妥协,也能以进攻来缔结协定。1697—1698年,他为建立反瑞典北方联盟作了准备,并最终促使联盟形成。于是在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俄国获得全胜,从而得以与西方建立直接联系。俄国开始跻身欧洲列强之列。”及材料二“他执政后面对复杂的局势采取了以下策略:稳住普鲁士的中立地位,接着争取俄国退出反法同盟,然后全力摧毁奥军,最后集中力量打击英国。最终迫使英国同法国进行和平谈判。”可知,彼得一世和拿破仑的改革都打败了主要对手,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了主动。
【小问3详解】
举例: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历史人物——相关事件——取得结果”举例说明相关的历史事件即可。如选项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明治政府时期发起的一场改革,通过改革,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或俄国的1981年改革,该改革由亚历山大二世发起,通过改革,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创始成员国包括1996年建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据世界银行评估,202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加上伊朗)的经济总量达到23.5万亿美元,而同期欧盟的经济总量约17 万亿美元。
材料二 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中,既有新兴工业化国家、世界能源强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也有人均GDP很低的欠发达国家和人口稀少的小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在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甚至有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很深的历史矛盾。但是上海合作组织还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这个成功的国际合作框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田德文《撒马尔罕峰会示范“新型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除中国外的上海合作组织创始成员国都与20世纪90年代的哪一史事有关。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基本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组织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总量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目的。
【答案】(1)史事:苏联解体。
(2)基本状况:各国国情不尽相同,既有新兴工业化国家、世界能源强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也有人均GDP很低的欠发达国家和人口稀少的小国,且各成员国在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
原因:各国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各国间的通力合作;发展环境相对稳定;等等。
(3)目的: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各国综合国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史实:根据题干“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结合所学可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都是苏联的成员国。因此,这些国家都与苏联解体有关。
【小问2详解】
基本状况:根据材料二“既有新兴工业化国家、世界能源强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也有人均GDP很低的欠发达国家和人口稀少的小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在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甚至有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很深的历史矛盾”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各国国情不尽相同,,既有新兴工业化国家、世界能源强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也有人均GDP很低的欠发达国家和人口稀少的小国,且各成员国在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
原因:根据材料二“但是上海合作组织还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这个成功的国际合作框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也是各国的首要任务,加之中国政府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及其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促使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小问3详解】
目的:根据材料一“202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加上伊朗)的经济总量达到23.5万亿美元,而同期欧盟的经济总量约17万亿美元”及材料二“但是上海合作组织还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这个成功的国际合作框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为了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各国综合国力。
14.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国家安全方面积极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材料一 帝国主义在旧中国拥有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对中国主权的损害最大,是中国沦于半殖民地的象征。1949年10月,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0年1月至9月,北京、天津、上海的军管会先后宣告收回或征用外国兵营。1950年7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关于统一航运管理的指示,规定外国轮船未经批准不能在中国内河航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安全方面面临具体问题。并分析在短短的一年内新生的共和国就取消了外国在中国大陆特权的原因。
材料二 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著名诗人闻一多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和表达的澳门同胞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期盼,在这一刻成为现实。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从此”和“这一刻”的具体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香港、澳门回归产生的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列举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史实。
【答案】(1)具体问题:帝国主义在中国依旧拥有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取消外国在中国大陆特权的根本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及其采取的恰当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等。
(2)“从此”:1997年7月1日。“这一刻”:1999年12月20日。重要影响: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促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的联系和发展。
(3)史实:抗美援朝。
【解析】
【小问1详解】
具体问题:根据材料一“帝国主义在旧中国拥有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对中国主权的损害最大,是中国沦于半殖民地的象征”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在中国依旧拥有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
原因:根据材料一“1949年10月,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0年1月至9月,北京、天津、上海的军管会先后宣告收回或征用外国兵营。1950年7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关于统一航运管理的指示,规定外国轮船未经批准不能在中国内河航行”,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是中国取消外国在中国大陆特权的根本因素;加之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及其采取恰当的措施,广大人民的支持,我国在短短的一年内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大陆的特权。
【小问2详解】
时间:根据材料二“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结合所学可知,“从此”指的是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形势主权,香港回归。根据材料二“抒发和表达的澳门同胞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期盼,在这一刻成为现实”结合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或澳门回归。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促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的联系和发展。
【小问3详解】
史实: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了战争胜利,为我国的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