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综试题-初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

罗江区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Ⅰ、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全卷闭卷考试,答题时间为100分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3.本试卷满分6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选出,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24分。
1. 考古资料显示,到了龙山时代,宗族制度明显和财富分化结合起来,例如,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中,葬具的好坏、墓坑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寨,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这说明龙山时代( )
A. 出现阶级分化 B. 实行分封制度
C. 进入奴隶社会 D. 初具国家形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考古资料显示,到了龙山时代,宗族制度明显和财富分化结合起来,例如,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中,葬具的好坏、墓坑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寨,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可知,龙山时代出现阶级分化,A项正确;实行分封制度是西周时期,龙山时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的龙山时代出现阶级分化,夏朝进入奴隶社会,排除C项;初具国家形态与题意不符,题干中未出现国家形态的信息,如公共权力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 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这体现了( )
A. 尊崇自然 B. 仁德为先 C. 学以致用 D. 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可知,颜渊认为道德比知识更重要,即仁德为先,B项正确;尊崇自然是道家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学以致用”的说法与题干“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不符,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 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宣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A. 君主专制加强 B. 科举制度完善
C. 儒家地位提升 D. 图书出版发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下令废除“非臣子所宣言”内容,以树立皇权威严,反映了明朝初期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A符合题意;题干现象与科举制度完善无关,B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对儒家地位的提升,C排除;材料未反映图书出版发达,D排除;故选A。
【点睛】
4.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历史文化名人出现最晚的是
A. 曹雪芹
B. 玄奘
C. 王羲之
D. 苏轼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清朝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著名作家的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项符合题意;唐朝与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B项不合题意;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被后人称为“书圣”,C项不合题意;苏轼是北宋的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5.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A.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 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 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 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分析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远离普通民众,革命派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到革命运动中,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进行有效的理论准备和深入持久的思想启蒙,甚至在资产阶级内部思想也极不统一,脱离群众基础等。而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 如下表可见( )
人物 籍贯 活动
康有为 南海 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孙中山 香山 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
杨匏安 香山 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A.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 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C. 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D. 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孙中山、杨匏安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出生于广东,都在宣传新思想,由此可得出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D项正确;题意中有三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孙中山宣传民主共和,杨匏安介绍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根据题意杨匏安在广州介绍马克思主义,但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排除B项;题目中没有提及革命团体,排除C项。故选D项。
7.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 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 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 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 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中“《劳动界》”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该刊物成为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并不是工人,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间是1921年7月,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8. 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税率(%)
A.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 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 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1999年,我国不断自主地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表明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市场不断扩大,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未涉及城市改革深入展开,排除B项;20世纪80年带我国经济特区相继建立,排除C项;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9.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这可以用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 强调公平公正 B. 宣扬君权神授 C. 重视经济发展 D. 体现人文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可知,这可以用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体现强调公平公正的信息,反映的君权神授的思想,排除A项;重视经济发展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统治权的问题,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排除C项;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题干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文件,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B.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 绘画艺术蓬勃发展 D. 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因此会出现“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B项正确;租地农场的出现和文化无关,排除A项;绘画艺术与文学无关,排除C项;近代自然科学奠基是16世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11. 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B.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 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 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变成现实”可知,材料表明创新意识推动了技术变革,故D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领域,排除A项;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确立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与题干“1825年”不符,排除B项;工业革命中,在生产领域首先使用瓦特蒸汽机,后来扩展到交通运输领域,排除C项。故选D项。
12.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全球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从1989年的620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万亿美元,全球期货交易所的日交易额从1988年的4820亿美元上升到 1994年的1.4万亿美元,各国金融外汇市场瞬间沟通,资金在全球快速流动。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 )
A. 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B. 世界多极化日益明显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国家间贫言养距拉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全球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从1989年的620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万亿美元,全球期货交易所的日交易额从1988年的4820亿美元上升到 1994年的1.4万亿美元,各国金融外汇市场瞬间沟通,资金在全球快速流动。”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没有体现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日益明显是政治格局的趋势,题干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B项;国家间贫富养距拉大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体现相关信息,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6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及其子秦二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蔑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
材料二: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 120 钱减为 40 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奏朝的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省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出现天下大乱的因素。(不能照抄材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答案】(1)原因:秦二世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旧贵族的反击。
(2)原因: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延续了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皇帝倡导节俭,关爱百姓;废除严刑峻法;在民族关系方面推行和平政策;广大人民辛勤劳动。
(3)认识:统治者要居安思危,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及其子秦二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蔑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可以概括出秦朝出现天下大乱的因素有:秦二世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旧贵族的反击。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 120 钱减为 40 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奏朝的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省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因此,“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是: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延续了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皇帝倡导节俭,关爱百姓;废除严刑峻法;在民族关系方面推行和平政策;广大人民辛勤劳动。
【小问3详解】
认识:综合秦二世的暴政,汉文帝汉景帝创造的盛世“文景之治”的史实和影响,对国家治理的认识是:统治者要居安思危,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度。
——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频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这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来被窗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某,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 年)
材料三: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为实现其思想主张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并结合史实说明其主张是否得以实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案】(1)活动:创办汉阳铁厂,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创办湖北织布局,旨在推动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发展。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的前身,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2)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说明:没有实现,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3)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特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践活动:根据材料一中“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度。”可知,张之洞的思想主张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学习西方。结合所学可知,张之洞为实现其思想主张的实践活动有:创办汉阳铁厂,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创办湖北织布局,旨在推动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发展。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的前身,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小问2详解】
主张:根据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频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这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来被窗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某,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可以概括出孙中山的救国主张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说明: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孙中山的救国主张没有实现,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小问3详解】
内容:根据材料三“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因此,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特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路线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城市中与国民党斗争。由于城市中国民党力量强大,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 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窗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营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美国表面上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实际上权力更加分散,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质而言是减弱了。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一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单极的世界”出现的背景,并说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和国际关系的认识。
【答案】(1)表现:物种的传播、三角贸易、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原因: 1500—1800年间:新航路的开辟;1990年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背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原因: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冲击。
(3)认识:文明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国际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
【解析】
【小问1详解】
表现:根据材料一“大约在 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可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有:物种的传播、三角贸易、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因此, 1500—1800年间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因此,1990年后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小问2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单极的世界”出现的背景 是: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原因:根据材料二“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美国表面上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实际上权力更加分散,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现象。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质而言是减弱了。”结合所学,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是: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冲击。
小问3详解】
认识:综合上述材料中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可以得出人类文明交流和国际关系的认识是:文明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国际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国时期,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在位时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变革官制和律令,推行汉化措施……措施推行后,北魏政治、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摘编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上》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论述: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因此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
【解析】
【详解】观点:根据材料中“战国时期,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在位时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变革官制和律令,推行汉化措施……措施推行后,北魏政治、经济发展,实力增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两次改革: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可以提炼出观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论述时,围绕观点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和影响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因此,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罗江区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Ⅰ、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全卷闭卷考试,答题时间为100分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3.本试卷满分6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选出,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24分。
1. 考古资料显示,到了龙山时代,宗族制度明显和财富分化结合起来,例如,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中,葬具的好坏、墓坑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寨,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这说明龙山时代( )
A 出现阶级分化 B. 实行分封制度
C. 进入奴隶社会 D. 初具国家形态
2. 颜渊曾说,学了满身本领,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宁肯藏而不用。这体现了( )
A. 尊崇自然 B. 仁德为先 C. 学以致用 D. 以法治国
3. 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宣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A. 君主专制加强 B. 科举制度完善
C. 儒家地位提升 D. 图书出版发达
4.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历史文化名人出现最晚的是
A. 曹雪芹
B. 玄奘
C. 王羲之
D. 苏轼
5.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A.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 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 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 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6. 如下表可见( )
人物 籍贯 活动
康有为 南海 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孙中山 香山 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
杨匏安 香山 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A.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 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C. 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D. 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7.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 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 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 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 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8. 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税率(%)
A.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 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 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9.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这可以用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 强调公平公正 B. 宣扬君权神授 C. 重视经济发展 D. 体现人文主义
10. 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B.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 绘画艺术蓬勃发展 D. 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11. 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B.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 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 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12.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额从1989年的620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万亿美元,全球期货交易所的日交易额从1988年的4820亿美元上升到 1994年的1.4万亿美元,各国金融外汇市场瞬间沟通,资金在全球快速流动。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 )
A. 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B. 世界多极化日益明显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国家间贫言养距拉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6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及其子秦二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蔑视民生,迷信严刑峻法,农民起义频发,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
材料二: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 120 钱减为 40 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奏朝的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省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出现天下大乱的因素。(不能照抄材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度。
——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频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这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来被窗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某,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 年)
材料三: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为实现其思想主张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并结合史实说明其主张是否得以实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 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窗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营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美国表面上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实际上权力更加分散,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质而言是减弱了。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一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单极的世界”出现的背景,并说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和国际关系的认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国时期,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在位时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变革官制和律令,推行汉化措施……措施推行后,北魏政治、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摘编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上》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综试题-初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