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形式:开卷)
2024.5.21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适合题意的答案。每题1分,计25分)
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道:“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归功于他们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2. 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提高效率 B. 强化皇权 C. 控制军权 D. 制约地方
3. 乾隆55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与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以及其他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这说明京剧发展( )
A. 贴近生活 B. 政策鼓励 C. 题材广泛 D. 博采众长
4. 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此材料评述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戊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5. 下而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C. 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6. 纪录片《初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里的“新局面”主要是指( )
A. 工人运动高涨 B. 北伐胜利进军 C. 开展土地革命 D. 全民族抗战开始
7. 民谣亦能证史。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吴起镇会师
B. 井冈山会师
C. 会宁会师
D. 遵义会师
8. 下面是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
A. 工农红军长征 B. 工农武装割据 C. 根据地建设 D. 统一战线建立
9.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社论指出,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社论中的“结果”是指( )
A.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D.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港珠澳三地能够亲密合作与哪一构想是分不开的( )
A. 完成三大改造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实施一国两制 D. 开展中英国际合作
11. 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的首创者是( )
A. 屋大维 B. 凯撒 C. 图拉真 D. 西塞罗
12. 下图所示的古希腊作品共同体现了( )
A. 文学创作与神话传说的统一 B. 雕塑作品与宗教信仰的融合
C. 体育竞技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 爱好和平与文明交往的理念
13. 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14.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1378—1464)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神权思想 D. 写实主义
15. “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据此可知,可可树被移植到其他大洲开始于( )
A.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 “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阻碍社会发展的绝对君主制。”这一“全新的政体”是( )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联邦共和制 D. 民主共和制
17. 某法律文件的问世与颁布,在法国乃至欧洲的法律史上起了一个分水岭的作用,它“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效仿。该法律文件是( )
A. 《大宪章》 B. 《1787年宪法》 C. 《独立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8. 下列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中,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主要责任的机构是
A. 联合国大会 B. 联合国秘书处
C.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D. 国际法院
19. 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 蒸汽机的改良 B. 火车的诞生 C. 内燃机的应用 D. 电灯的发明
20. 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材料中“拯救联邦”的含义是( )
A. 摧毁英国殖民统治 B. 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C. 维护国家统一 D. 解放黑人奴隶
21. 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成为“万里和亲第一人”。这件事发生在
A. 汉武帝时期 B. 唐太宗时期 C. 元世祖时期 D. 明太祖时期
22. 《春江花月夜》被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它的作者是
A. 张若虚 B. 欧阳修 C. 苏轼 D. 秦观
23. “男儿生逢乱世,当挥三尺剑,立不世功,继承古哲先贤之志。大丈夫能马革裹尸,实为无尚光荣。”立此誓言的是
A. 郑板桥 B. 阮元 C. 盛白沙 D. 汪曾祺
24.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博物馆,它位于扬州( )
A. 三湾景区 B. 瘦西湖景区 C. 邵伯古镇景区 D. 东关街景区
25. 1997年,中外考古专家云集高邮,对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确立的江淮地区的史前文化是
A. 龙虬文化 B. 卸甲文化 C. 临泽文化 D. 三垛文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是在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了科技、贸易和手工业的繁荣……迄今发现的古代窑址分布在近二百个县,宋窑占据了总数的80%左右。其中有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也有面对商品市场的民间瓷窑。如果说唐代的工匠以质地粗糙但却色泽艳丽的低温彩釉来表现其粗犷素放的时代风尚,那么宋代的艺人则以质地细腻而色泽淡雅的高温瓷器来抒发那飘逸委婉的审美趣味。
——陈焱著《大美中国(两宋卷)》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社会的特点,并概述宋代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都城商业布局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概括上述两则材料之间联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越过不断变化的“急流险滩”时,“惊涛骇浪”也跟着一波接着一波,一个获得独立的新生政权,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恢复国民经济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这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大实践难题。
——摘编自赵明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时代历程》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由原先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脫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制度、经济方面破解“重大实践难题”的创新探索。
(2)据材料二,提取关联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于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先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奏响了世界互联互通的新乐曲,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
材料三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和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自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国际格局呈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请针对如何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自相矛盾的两难局面”提出合理的建议。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形式:开卷)
2024.5.21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适合题意的答案。每题1分,计25分)
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道:“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归功于他们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提高效率 B. 强化皇权 C. 控制军权 D. 制约地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权分六部,加强皇权,故B正确;君主专制背景下,提高效率、控制军权、制约地方只是表面现象,排除ACD项。故选B项。
3. 乾隆55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与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以及其他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这说明京剧发展( )
A. 贴近生活 B. 政策鼓励 C. 题材广泛 D. 博采众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乾隆年间,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材料中“与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以及其他地方民间曲调”体现出京剧发展特点是博采众长,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京剧贴近生活、政策鼓励以及题材广泛,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4. 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此材料评述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戊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清朝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没有涉及制度层面的变革,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A项正确;辛亥革命了推翻清朝专制帝制,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改革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 下而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C. 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可知反映的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是民国初年,为了反对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群众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验制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而此时已经是民国初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A排除;“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也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B排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是在1927年,此时应该是北洋军阀政府时期,C排除。故选D。
6. 纪录片《初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里的“新局面”主要是指( )
A. 工人运动高涨 B. 北伐胜利进军 C. 开展土地革命 D. 全民族抗战开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后,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全国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排除A项;开展土地革命处于第一次国共分裂时期,排除C项;全民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当时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
7. 民谣亦能证史。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吴起镇会师
B. 井冈山会师
C. 会宁会师
D. 遵义会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可知,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指的是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8. 下面是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
A. 工农红军长征 B. 工农武装割据 C. 根据地建设 D. 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3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A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指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的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根据地建设指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在193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9.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社论指出,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社论中的“结果”是指( )
A.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D.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题干描述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B项正确;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召开的,排除A项;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排除C项;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港珠澳三地能够亲密合作与哪一构想是分不开的( )
A. 完成三大改造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实施一国两制 D. 开展中英国际合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前景。所以港珠澳三地能够亲密合作与一国两制构想是分不开的。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
【点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11. 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的首创者是( )
A. 屋大维 B. 凯撒 C. 图拉真 D. 西塞罗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公元前27年,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A项正确;凯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排除B项;图拉真是第一位在亚平宁半岛之外出生的罗马皇帝,在位期间,对内巩固了经济和社会制度,对外发动战争,立下显赫战功,将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张到历史上最大范围,曾经建立“图拉真纪功柱”记载自己的功绩, 其功绩卓著,获得了罗马元老院赠予的“最佳元首”“最佳领袖”的称号,排除C项;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演说家和法学家,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下图所示古希腊作品共同体现了( )
A. 文学创作与神话传说的统一 B. 雕塑作品与宗教信仰的融合
C. 体育竞技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 爱好和平与文明交往的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掷铁饼者》与摔跤图样陶盆,体现出希腊人将体育运动加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反映了体育竞技与艺术审美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学与神话,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外交往,排除D项。故选C项。
13. 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故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排除A;《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50左右,排除B;《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文献,排除D。故选C。
14.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1378—1464)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神权思想 D. 写实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4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发现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故A符合题意;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思想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写实主义是一种美术思想,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 “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据此可知,可可树被移植到其他大洲开始于( )
A.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和17世纪早期的殖民扩张促使美洲的物种流向世界各地,这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对可可被移植到其他大洲没有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6. “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阻碍社会发展的绝对君主制。”这一“全新的政体”是( )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联邦共和制 D. 民主共和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阻碍社会发展的绝对君主制。”和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B项正确;君主专制已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排除A项;联邦共和制是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政体,排除C项;民主共和制是法国大革命确立的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17. 某法律文件的问世与颁布,在法国乃至欧洲的法律史上起了一个分水岭的作用,它“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效仿。该法律文件是( )
A. 《大宪章》 B. 《1787年宪法》 C. 《独立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某法律文件的问世与颁布,在法国乃至欧洲的法律史上起了一个分水岭的作用,……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效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律文献是《拿破仑法典》。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大宪章》也称《自由大宪章》,它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限制王权的主要文件之一,排除A项;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排除B项;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的文告,排除C项。故选D项。
18. 下列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中,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主要责任的机构是
A. 联合国大会 B. 联合国秘书处
C.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D. 国际法院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故C符合题意;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排除A;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排除B;国际法院为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排除D。故选C。
19. 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 蒸汽机的改良 B. 火车的诞生 C. 内燃机的应用 D. 电灯的发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内燃机的应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伴随着内燃机的研制成功,内燃机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再加上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使得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增加,C项正确;蒸汽机的改良和火车诞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用的能源是煤炭,排除AB项;电灯需要的能源是电,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0. 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材料中“拯救联邦”的含义是( )
A 摧毁英国殖民统治 B. 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C. 维护国家统一 D. 解放黑人奴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美国内战初期,林肯同情黑人奴隶,痛恨奴隶制度,但他不同意采取过激的方式,激化南北矛盾,引起国家的分裂,他主张用和平的方法,逐步限制奴隶制,最终达到废除奴隶制的目的,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据题干关键信息“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拯救联邦”的含义是维护国家统一,C正确;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统治,A排除;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B排除;依据题干可知,林肯所说的最高目标并不是首先解放黑人奴隶,而是维护国家统一,D排除。故选C。
21. 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成为“万里和亲第一人”。这件事发生在
A. 汉武帝时期 B. 唐太宗时期 C. 元世祖时期 D. 明太祖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钦命刘细君公主,和亲乌孙国王,被称为“万里和亲第一人”。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2. 《春江花月夜》被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的作者是
A. 张若虚 B. 欧阳修 C. 苏轼 D. 秦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 “男儿生逢乱世,当挥三尺剑,立不世功,继承古哲先贤之志。大丈夫能马革裹尸,实为无尚光荣。”立此誓言的是
A. 郑板桥 B. 阮元 C. 盛白沙 D. 汪曾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盛白沙是辛亥革命先锋,曾任广州革命军政府海军“肇和舰”舰长,汕头海军临时舰队指挥。矢志报国,百折不挠,1923年被叛军枪击,蹈海殉国,被孙中山追认为海军中将,辛亥革命烈士。盛白沙少时就立誓“男儿逢乱世,当挥三尺剑,立不世功,继承古哲前贤之志。”,C项正确;A项是画家,B项是经学家,D项是文学家,与材料中的军事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博物馆,它位于扬州( )
A. 三湾景区 B. 瘦西湖景区 C. 邵伯古镇景区 D. 东关街景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博物馆”和所学知识可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是一个反映运河主题的文物博物馆,收藏了从春秋至当代的各类运河文物,A项正确;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没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排除B项;邵伯古镇景区是大运河沿线遗产点,与题意不符,题干问的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位置,排除C项;东关街景区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与题意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5. 1997年,中外考古专家云集高邮,对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确立的江淮地区的史前文化是
A. 龙虬文化 B. 卸甲文化 C. 临泽文化 D. 三垛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高邮龙虬文化 距今有着7000多年至5000年前文明史,弥补了江淮东部原始文化和古学文化的空白,以江苏省高邮市龙虬庄遗址命名,龙虬文化誉为"江淮文明之花",A项正确;长久以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卸甲木偶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映出一定时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排除B项;山东临泽不仅养育了善良淳朴的临泽人民,还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排除C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高邮市三垛镇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三垛文化不属于江淮地区的史前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是在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了科技、贸易和手工业的繁荣……迄今发现的古代窑址分布在近二百个县,宋窑占据了总数的80%左右。其中有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也有面对商品市场的民间瓷窑。如果说唐代的工匠以质地粗糙但却色泽艳丽的低温彩釉来表现其粗犷素放的时代风尚,那么宋代的艺人则以质地细腻而色泽淡雅的高温瓷器来抒发那飘逸委婉的审美趣味。
——陈焱著《大美中国(两宋卷)》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社会的特点,并概述宋代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都城商业布局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概括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答案】(1)特点:宋朝时期科技发达;海外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等。
特征:瓷窑分布广泛,数量多;面向市场;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制造工艺高超。
(2)变化: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城市格局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时间的限制被打破,出现了早市、夜市以及瓦子等娱乐设施。
原因: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都市商业繁盛,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等。
(3)联系:材料一手工业的繁荣为材料二城市经济繁荣和布局的变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材料二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又促进了材料一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宋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是在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了科技、贸易和手工业的繁荣”分析可得出宋朝时期科技发达;海外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等。
特征:根据材料一“迄今发现的古代窑址分布在近二百个县,宋窑占据了总数的80%左右”可得出瓷窑分布广泛,数量多;根据材料一“也有面对商品市场的民间瓷窑”可得出面向市场;根据材料一“那么宋代的艺人则以质地细腻而色泽淡雅的高温瓷器来抒发那飘逸委婉的审美趣味”分析可得出,宋代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制造工艺高超。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唐长安城”可得出坊市界限分明;“北宋东京图”可得出城市的发展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和晓市;“南宋临安城”商业繁华地区出现在市中心,可得出商业布局的变化是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城市格局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时间的限制被打破,出现了早市、夜市以及瓦子等娱乐设施。
原因:结合所学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从坊市结构、政府对商业的管控、海外贸易、工商业市镇、纸币的出现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都市商业繁盛,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等。
小问3详解】
联系:根据材料一“迄今发现的古代窑址分布在近二百个县,……那么宋代的艺人则以质地细腻而色泽淡雅的高温瓷器来抒发那飘逸委婉的审美趣味”可得出反映的是宋朝时期手工业繁荣;材料二涉及的是唐宋都城布局的变化,因此可得出材料一手工业的繁荣为材料二城市经济繁荣和布局的变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材料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材料一手工业的发展。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越过不断变化的“急流险滩”时,“惊涛骇浪”也跟着一波接着一波,一个获得独立的新生政权,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恢复国民经济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这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大实践难题。
——摘编自赵明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时代历程》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由原先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脫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制度、经济方面破解“重大实践难题”的创新探索。
(2)据材料二,提取关联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探索: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2)示例:观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论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使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对外开放上,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后中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由此可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应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开放。
其他观点: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等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恢复国民经济并走上工业化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突破了制度方面的重大难题;为了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制定一五计划或进行三大改造,从而突破经济方面的重大难题。
【小问2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要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可结合改革开放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相关知识进行论述,可拟定的观点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论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使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对外开放上,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后中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社会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而得出结论:由此可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应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其他观点: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等等。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于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先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奏响了世界互联互通的新乐曲,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
材料三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和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自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国际格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请针对如何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自相矛盾的两难局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特点:欧洲称霸全球,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原因:政治上,开展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经济上,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其他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2)趋势:经济全球化;因素:科技的进步;全球性市场化改革;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全球经营;贸易环境的新变化等。(任答两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3)启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建议:①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战略或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②坚持科技创新,打造新技术、新产业;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发展之路;④加强国际合作,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⑤扩大开放,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全球化;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生态保护。(任答两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于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可知,20世纪初国际格局呈现的特点是:欧洲称霸全球,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6—19世纪,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在亚非拉美地区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因此,20世纪初欧洲称霸全球,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的原因是:政治上,开展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经济上,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其他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小问2详解】
趋势:根据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先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奏响了世界互联互通的新乐曲,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因此,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因素: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因此,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的进步;全球性市场化改革;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全球经营;贸易环境的新变化等。(任答两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小问3详解】
启示:根据材料三“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和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自相矛盾的两难局面。”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建议:针对如何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自相矛盾的两难局面”,合理的建议是:①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战略或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②坚持科技创新,打造新技术、新产业;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发展之路;④加强国际合作,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⑤扩大开放,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全球化;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