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统编八下历史期末必刷卷】模拟B卷
(范围:部编版八下全册 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1.本卷侧重能力提升的考查,涵盖中国现代史核心考点,突出难点,注重知识的迁移,兼顾跨学科考查,且联系时政热点与周年热点。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第Ⅱ卷材料解析题与活动探究等题型。
2.本卷精选近年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典型性试题并加以适度改编,且联系热点编者原创部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关于下面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2.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B.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C.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上述场景的出现( )
A.推动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体现了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改变了我国长期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这样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存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了“脱贫”而实施的政策是( )
A.提出减租减息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提出免除农业税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全国掀起支援长春汽车厂建设的热烈场面。为保障城市工业人口的吃饭问题,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建立
C.“一五”计划任务实现超额完成 D.我国汽车实现全部自主创新
6.申纪兰(1929年—2020年)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 )
A.新民主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7.如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促使a到b段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农业科技取得了进展
C.“八字方针”的调整 D.三大改造完成
8.1978年9月邓小平的东北之行,多次谈到农村问题。他说,所有在一个县、在一个公社工作的同志,都要根据一个县、一个公社的条件,大队也要根据大队条件搞好工作。这表明邓小平强调( )
A.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要同步 B.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
C.各地发展经验要相互借鉴 D.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反映出我国( )
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
10.邓小平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对“深圳敢闯”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A.深圳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先锋 B.深圳最早实行特殊的政策
C.深圳最先实践一国两制 D.深圳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11.下图反映了2001年和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A.揭示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B.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所有制结构
C.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表明加入世贸组织产生的影响
12.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关于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A.主张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13.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的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和壮族文字。这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中国和世界密不可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于建芳回忆道:“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践行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5.李明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年代尺示意图。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
A.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B.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C.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D.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从有着“空中美男子”之称的歼-8IIM战斗机现身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到歼-20、运-20、直-20等航空装备相继亮相,每一届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装备及技术项目都让国人振奋、世界瞩目。这反映了我国(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技术完全自主研发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民航事业
17.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的演讲( )
A.表述了美苏冷战的直接原因 B.侧面反映了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
C.改善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局面的到来
18.基辛格博士曾说,先讨论非洲等国提案“那就几乎可以肯定,在我们的双重代表权提案还来不及交付表决之前,北京几乎就已被接纳加入联合国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席位得益于( )
A.非洲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B.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下降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1958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 B.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
20.下表为1997—2007年中国铁路发展情况表。这体现我国( )
日期 主要路线 全国平均时速
1997年4月1日 京广、京沪、京哈 48.1公里
2007年4月18日 京哈、京广、京沪、京九、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武九、宣杭 70.2公里
A.大众消费观念更为合理 B.人们出行方式多样化
C.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D.交通运输取得新发展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21题9分,第22题17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
材料二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材料一中,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得以颁发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此次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所采取的措施。该措施实施后,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改革的推进,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22.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7分)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阶段 内容 特征
防御型现代化(1860—1911) 物质现代化的起步政治现代化的尝试 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开端, 中国社会变革进入新阶段。
自觉型现代化(1911—1949) 孙中山关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构想思想上现代化意识的觉醒与不断发展 被延误的、局限的、缓慢发展的现代化时期
中国式现代化(1949 至今) 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开启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与拓展 党领导人开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经历几代人努力, 探索出超越西方现代化和苏联现代化道路, 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发展。
——整理自《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历史逻辑研究》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中,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民本、德治” “仁政与法治” “礼之用,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赋予了中国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时代的特点、国情变化和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现代化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摘编自《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物质现代化的起步 ”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现代化的发展(1860年至今)”所经历的变化,并概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1949年至今)”的因素。(10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而具有的中国特色。并归纳21世纪,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中国式现代化方案。(5分)
23.2023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70周年。一个国家的外交和内政存在着彼此联动、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推行“一边倒”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毛泽东前往苏联寻求一项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给予一项军事同盟和3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后来的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政策尽管都包含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但也成为一些周边亚洲国家对新中国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增加驻军和建立军事同盟,这对新中国构成了长期的威胁。……1951年朝鲜战争局部化的趋势出现后,中国领导人在2月间认为,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经过22个月的准备,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在此形势下,过于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牛军《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历史含义》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之初推行“一边倒”政策对我国经济、政治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指出调整后的外交政策与之前的不同之处。(4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77年以来历年高考人数与录取人数对比(部分)
年份 高考人数(万人) 录取人数(万人) 录取率
1982年 187 32 17.1%
1989年 266 60 22.56%
1999年 288 160 55.56%
2009年 1020 629 61.67%
2019年 1031 820 79.53%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连续在锂电池技术、电控技术和5G技术开发等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拥有新能源电车80%以上的专利,实现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迅速崛起,2021年中国8大品牌占全球新能源车总销量的28.23%。
(1)根据材料一,我国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有什么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优势?请再举一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技成就。(4分)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统编八下历史期末必刷卷】模拟B卷
(范围:部编版八下全册 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1.本卷侧重能力提升的考查,涵盖中国现代史核心考点,突出难点,注重知识的迁移,兼顾跨学科考查,且联系时政热点与周年热点。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第Ⅱ卷材料解析题与活动探究等题型。
2.本卷精选近年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典型性试题并加以适度改编,且联系热点编者原创部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关于下面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片“开国大典”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图片“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为了实现全国统一,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经过新中国的努力争取,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由此分析,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D项正确;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是在1959年,与两幅图无关,排除A项;国家至今没有实现统一,“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与题干两幅图都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2.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B.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C.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B
【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可知,国家形象符号体系的合法化、仪式化能够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提及到的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不能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不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起来的标志,也不能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排除ACD项。故选B项。
3.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上述场景的出现( )
A.推动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体现了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改变了我国长期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D
【解析】根据材料“多消灭一个敌人”、“军锹”、“军镐”等军事用品可以知道,与军事有关,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武汉工人和鞍山钢铁厂工人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而进行生产,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是1956年,标志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完成,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工人生产军工产品的热情,与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这样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存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了“脱贫”而实施的政策是( )
A.提出减租减息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提出免除农业税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项正确;抗战期间,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排除A项;2006年我国免除农业税,排除C项;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基础,排除D项。
5.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全国掀起支援长春汽车厂建设的热烈场面。为保障城市工业人口的吃饭问题,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建立
C.“一五”计划任务实现超额完成 D.我国汽车实现全部自主创新
5.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这些成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得益于计划经济的实行,A项正确;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全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申纪兰(1929年—2020年)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 )
A.新民主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6.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结合题干材料“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宪法”“议案”都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因此申纪兰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全国人大代表”无关,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与“全国人大代表”无关,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与“全国人大代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如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促使a到b段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农业科技取得了进展
C.“八字方针”的调整 D.三大改造完成
7.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根据题意,C项正确;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是1957年,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根据题干材料,排除AD项;农业科技取得了进展,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故选C项。
8.1978年9月邓小平的东北之行,多次谈到农村问题。他说,所有在一个县、在一个公社工作的同志,都要根据一个县、一个公社的条件,大队也要根据大队条件搞好工作。这表明邓小平强调( )
A.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要同步 B.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
C.各地发展经验要相互借鉴 D.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D
【解析】依据题干“所有在一个县、在一个公社工作的同志,都要根据一个县、一个公社的条件,大队也要根据大队条件搞好工作”,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农村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搞好工作,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也没有体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搞好当地的工作,没有体现相互借鉴各地发展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
9.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反映出我国( )
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
9.C
【解析】根据题干“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自主权”可知,这反映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根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因此反映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1992年,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不能反映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是在201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0.邓小平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对“深圳敢闯”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A.深圳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先锋 B.深圳最早实行特殊的政策
C.深圳最先实践一国两制 D.深圳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10.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指的是深圳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先锋,率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A项正确;最早实行特殊的政策不只是深圳,还有珠海、汕头、厦门,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国家针对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排除C项;深圳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不是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1.下图反映了2001年和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A.揭示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B.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所有制结构
C.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表明加入世贸组织产生的影响
11.D
【解析】从2001年和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可得出,这一比重在不断上升,反映出中国加入世贸后,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国企改革无关,排除A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有所变化,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在2008年已经基本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2.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关于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A.主张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12.B
【解析】读取图片信息可知,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以及邓小平南方谈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两者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项正确;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不属于二者共同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3.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的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和壮族文字。这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中国和世界密不可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和壮族文字”可知,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国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和世界密不可分,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于建芳回忆道:“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践行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4.D
【解析】据题干“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香港回归,香港的回归证明“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自治权,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5.李明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年代尺示意图。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
A.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B.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C.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D.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5.C
【解析】从“三不政策”“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八项主张”等关键时间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玻举行,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1995年江泽民主席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所以年代尺反映的是海峡两岸关系变化,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概括图片信息,排除;要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联系历史上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的史实等说明,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6.从有着“空中美男子”之称的歼-8IIM战斗机现身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到歼-20、运-20、直-20等航空装备相继亮相,每一届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装备及技术项目都让国人振奋、世界瞩目。这反映了我国(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技术完全自主研发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民航事业
16.C
【解析】根据材料“从有着‘空中美男子’之称的歼-8IIM战斗机现身首届展会,到歼-20、运-20、直-20等航空装备相继亮相”可知,中国航展见证了我国国防力量体系化增强,实力不断攀升,反映了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C项正确;“空中美男子”之称的歼-8IIM战斗机、歼-20、运-20、直-20是我国航空工业取得巨大进步,体现不出重视和平利用核能,排除A项;歼-20、运-20和直-20这三款新型战机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自主研制,歼-8ⅡM除了雷达进口外,歼-8ⅡM还配备了俄罗斯的PGL-40-2K型15千瓦交流供电系统,排除B项;“空中美男子”之称的歼-8IIM战斗机、歼-20、运-20、直-20不都是民航,排除D项。故选C项。
17.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的演讲( )
A.表述了美苏冷战的直接原因 B.侧面反映了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
C.改善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局面的到来
17.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1年”、“尼克松”、“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急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对抗苏联,这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之一。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美国与苏联进行冷战的原因阐述,排除A项;美苏冷战在二战结束之初就已经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是197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基辛格博士曾说,先讨论非洲等国提案“那就几乎可以肯定,在我们的双重代表权提案还来不及交付表决之前,北京几乎就已被接纳加入联合国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席位得益于( )
A.非洲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B.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下降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8.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20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取得民族独立,成为联合国的新成员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作出积极贡献,1971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和人民迎来一个重大的外交胜利,在非洲国家的帮助下,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在联合国的地位下降,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理应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9.1958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 B.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
19.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不断的进行调整,这主要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外交方针,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出发点,排除A项;CD项反映的是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出发点,排除。故选B项。
20.下表为1997—2007年中国铁路发展情况表。这体现我国( )
日期 主要路线 全国平均时速
1997年4月1日 京广、京沪、京哈 48.1公里
2007年4月18日 京哈、京广、京沪、京九、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武九、宣杭 70.2公里
A.大众消费观念更为合理 B.人们出行方式多样化
C.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D.交通运输取得新发展
20.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97—2007年中国铁路发展情况表”可知,新的铁路线出现新的增长,全国平均时速大幅度提升,说明交通运输取得新发展,D项正确;铁路的的快速发展,与大众消费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题干只提到一种交通工具,因此人们出行方式多样化说法错误,排除B项;国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应该主要体现在收入、娱乐等方面,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21题9分,第22题17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
材料二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材料一中,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得以颁发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此次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所采取的措施。该措施实施后,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改革的推进,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分)
(2)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1分)从农民私有制变成了集体公有制。(2分)
(3)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改革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要注重维护人民的利益等。(2分)
【解析】(1)依据:根据材料一“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2)措施:根据材料二“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土地从农民私有制变成了集体公有制。
(3)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改革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要注重维护人民的利益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22.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7分)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阶段 内容 特征
防御型现代化(1860—1911) 物质现代化的起步政治现代化的尝试 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开端, 中国社会变革进入新阶段。
自觉型现代化(1911—1949) 孙中山关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构想思想上现代化意识的觉醒与不断发展 被延误的、局限的、缓慢发展的现代化时期
中国式现代化(1949 至今) 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开启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与拓展 党领导人开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经历几代人努力, 探索出超越西方现代化和苏联现代化道路, 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发展。
——整理自《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历史逻辑研究》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中,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民本、德治” “仁政与法治” “礼之用,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赋予了中国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时代的特点、国情变化和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现代化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摘编自《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物质现代化的起步 ”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现代化的发展(1860年至今)”所经历的变化,并概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1949年至今)”的因素。(10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而具有的中国特色。并归纳21世纪,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中国式现代化方案。(5分)
22.(1)①洋务运动②一五计划(2分)
(2)变化:从局部发展到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被动的现代化走向主动的现代化;从模仿西方发展到中国式新道路的出现;从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从“落后于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发展。(5分)
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要领导人的推动;一五计划的开展;改革开放的影响;对他国经验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民族精神的激励等等。(5分)
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立足于国情。(3分)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表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实现富裕的现代化。(2分)
【解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开端, 中国社会变革进入新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质现代化的起步 ”指的是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1949 至今)”并结合所学知识,“社会主义工业化”指的是一五计划。
(2)变化:本题可根据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现代化的状况,并将其进行比较得出发展变化,例中国现代化的发展(1860年至今)从局部发展到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被动的现代化走向主动的现代化、从模仿西方发展到中国式新道路的出现、从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从“落后于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发展。
因素:根据材料“党领导人开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经历几代人努力......”可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材料“孙中山关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构想思想上现代化意识的觉醒与不断发展”可得出重要领导人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1949年至今)”的因素还与一五计划的开展、改革开放的影响、对他国经验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民族精神的激励等因素有关。
(3)中国特色: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中,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可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材料“ ‘民本、德治’ ‘仁政与法治’ ‘礼之用,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赋予了中国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立足于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方案: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可知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实现富裕的现代化。
23.2023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70周年。一个国家的外交和内政存在着彼此联动、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推行“一边倒”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毛泽东前往苏联寻求一项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给予一项军事同盟和3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后来的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政策尽管都包含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但也成为一些周边亚洲国家对新中国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增加驻军和建立军事同盟,这对新中国构成了长期的威胁。……1951年朝鲜战争局部化的趋势出现后,中国领导人在2月间认为,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经过22个月的准备,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在此形势下,过于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牛军《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历史含义》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之初推行“一边倒”政策对我国经济、政治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指出调整后的外交政策与之前的不同之处。(4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23.(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2分)
(2)原因:为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2分)变化:前者侧重意识形态,后者淡化意识形态。(2分)
(3)观点: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分)
论述: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之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展开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6分)
【解析】(1)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推行一边倒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可知,这体现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原因: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后来的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政策尽管都包含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但也成为一些周边亚洲国家对新中国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在此形势下,过于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可知,这体现出,为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变化: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这体现的是,前者侧重意识形态,后者淡化意识形态。
(3)观点: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观点是,中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战线和强化意识形态的内政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论述: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这表现在,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之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展开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77年以来历年高考人数与录取人数对比(部分)
年份 高考人数(万人) 录取人数(万人) 录取率
1982年 187 32 17.1%
1989年 266 60 22.56%
1999年 288 160 55.56%
2009年 1020 629 61.67%
2019年 1031 820 79.53%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连续在锂电池技术、电控技术和5G技术开发等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拥有新能源电车80%以上的专利,实现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迅速崛起,2021年中国8大品牌占全球新能源车总销量的28.23%。
(1)根据材料一,我国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有什么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优势?请再举一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技成就。(4分)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4分)
24.(1)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逐步提升。(2分)
(2)优势:自主研发,拥有的绝大部分的专利;产量高,市场占有率高;(2分)
成就: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翟志刚完成出舱等。(2分)
(3)国民素质的提升,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教兴国,共同推动了我国的发展。(4分)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 1977年以来历年高考人数与录取人数对比”表可知,1982年,高考人数187万,录取人数为32万,录取率为17.1%;到2019年,高考人数1031万,录取人数为820万,录取率为79.53%。由此得出,我国历年高考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逐步提升。
(2)优势:根据材料二“在锂电池技术、电控技术和5G技术开发等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拥有新能源电车80%以上的专利”可以得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是自主研发,拥有绝大部分的专利;根据材料二“2021年中国8大品牌占全球新能源车总销量的28.23%”可以得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是产量高,市场占有率高;
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技成就有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翟志刚完成出舱等。
(3)认识:结合所学可知,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联系中,使我们认识到国民素质的提升,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教兴国,共同推动了我国的发展。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