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下期学情调研3
(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如图体现了古代中原人民具有( )
A.扎实的农耕水平 B.朴素的天文学智慧 C.丰富的手工业技术 D.高超的建筑工艺
2.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知中华文化( )
A.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C.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D.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3.学界一般认为“失蜡法”源于印度,因为我国直到唐朝始有“失蜡法”的文字记载。1978年“云纹铜禁”的出土,才实证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失蜡法”的文明。据此可知( )
A.只有考古证实才是真实的历史 B.文献不能作为了解历史的依据
C.考古发现有助于探究历史真相 D.青铜铸造工艺是首创于中国的
4.张仲景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等古代医书,而《素问》中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之语句,对他影响最大。可知张仲景( )
A.勤求古训 B.勇于创新 C.胸怀天下 D.矢志不渝
5.唐代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发生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可知他推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封建制 D.科举制
6.唐代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太湖流域也相对集中;到北宋终于出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南方各地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等。与之相关的是( )
A.君主集权强化 B.政治中心南移 C.民族关系紧张 D.南方经济发展
7.明初,中国已有建造大吨位远洋船舶的能力。船员已懂得将多个指南针结合,更加准确地确定航向;并了解一些海域的季风变化。他们主要依靠大型风帆,同时借助桨楫之力进行远洋航行。可知郑和下西洋的实现得益于( )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杰出人物的努力 C.科学技术的领先 D.和平的外交氛围
8.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制作流程,其记载于某部科技著作中。该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9.“……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这里的“民族思想”主要是( )
A.师夷长技 B.变法维新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1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共同主题是( )
A.封建专制转向君主立宪 B.君主立宪转向民主共和
C.封建专制转向民主政治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11.“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创立民国 B.反对复辟 C.抗日救亡 D.和平民主
12.近代外交官顾维钧回忆他20世纪初以来与京剧演员梅兰芳三次见面的礼节:梅兰芳第一次对他“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第二次鞠躬,第三次是握手。这反映了近代( )
A.外交官地位不断降低 B.艺术家社会地位提升
C.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D.社会风俗观念的变化
13.为保障城市工业人口的吃饭问题,1954年我国对粮油、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建立 B.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4.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媒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C.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的新目标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5.古代埃及历法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古代埃及人已能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并且已经掌握了十进位制。材料表明古代埃及( )
A.自然科学成就显著 B.数学知识领先世界 C.文学艺术风格多样 D.天文历法影响深远
16.希腊化思想和基督教对于法典编纂者无疑是有影响的,而且东方的生活习俗也必然反映在对古典罗马法的更改中。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偏重对古代法律的抄袭 B.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C.贯穿了统治者个人意志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17.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以上材料表明( )
A.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在北美地区的殖民统治
B.法国大革命为美国反对殖民统治提供了思想基础
C.《独立宣言》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
18.英国的就业人口中,无产阶级人口比例在1800年就已经达到了30%左右,1860年则增长到近45%,相关数据远超过同期的法国、美国等。这可以直接说明英国( )
A.殖民地广阔 B.工业水平高 C.城市化迅速 D.人口数量大
19.1913年到1917年之间,俄国面粉的价格翻了三倍,盐翻了五倍,而黄油翻了八倍还多。哪怕很少上街抗议的女性也在1917年3月的国际妇女节组织起队伍浩荡的游行。这种局面主要归咎于( )
A.农奴制改革局限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德战争突然爆发
20.这个定律可以应用于一切物体,无论是巨大的星球,还是从树上掉落的小小苹果;这套理论可以解决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现象,比如,潮汐运动是由月球引力造成的。相关理论的奠基人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法拉第 D.爱迪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唐朝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此外,从巴比伦开始的驿道有两条,分别通向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和中亚以及印度。通向中亚的驿道,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概括相关中外道路建设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原因。(4分)
(2)请再列举促进古代交通的大型工程一例,并阐述其作用。(2分)
22.(6分)陈嘉庚是著名爱国华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嘉庚年谱(部分)
时间 事件
1910-1911年 加入同盟会,汇款5万元支持孙中山
1912-1921年 在集美创办小学、师范、商科等学校;创办厦门大学
1937-1941年 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累计捐款15亿元
材料二 1940年,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对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和中共所在地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据此在战后作出了政治选择。抗战胜利后,陈嘉庚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摘编自方式光《陈嘉庚是怎样寻找救国救民之路的》
(1)根据材料一,表格反映出陈嘉庚投身于中国近代哪些救亡图存的大事?请概括陈嘉庚的救国途径。(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什么?(2分)
(3)综上探究,陈嘉庚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1分)
2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年表(部分)
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1950年冬 全国分批次进行土地改革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材料二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评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开展的具体实践有哪些?(2分)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1分)
2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4世纪末,葡萄牙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并确立了王国的领土。但是,小国葡萄牙并没有足够的领土和金钱给予在收复失地运动中立下功勋的贵族们。此外,葡萄牙也有将收复失地运动扩展到海洋对岸,将基督教传播到全世界的志向。更何况,这个位于半岛、面向大海的国家积累了优秀的航海技术,也不足为奇。1415年,葡萄牙攻占了北非的伊斯兰据点休达,在接下来的15世纪,以“航海王子”恩里克为代表的葡萄牙航海家们,开始沿着非洲西海岸不断寻找通向“东方财富”的航路。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材料二 1500—1800年美洲人口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不断增加,终超过美洲原住民。至1850年,黑人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至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入美洲人口约4800万。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开辟新航路的因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3)任选材料二中的一组数据,简单阐述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原因。(2分)
25.(6分)以下是张建华主编的《世界现代史(1900—2000)》部分目录,请你从中至少选取相关联的两个章节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阐述历史发展的进程与趋势。(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世界现代史(1900—2000)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二章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
第四章 经济大危机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九章 “冷战”的全面展开
第3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国际地位的上升
第4节 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的民族独立运动
2023—2024学年下期学情调研3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CAB 6—10 DCDBC 11—15 DDBCA 16—20 DDBBA
二、非选择题
21.(1)以都城为中心;辐射四方;距离绵长;设有驿站;连接欧亚;与丝绸之路相合等。(符合题意两点即可,2分)。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大;统治者重视;受中外交流频繁的推动。(符合题意两点即可,2分)。
(2)如: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境内,系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秦始皇时期开凿灵渠,促进了岭南的统一。隋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罗马帝国时期修建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事例1分,影响1分,共2分。)
22.(1)辛亥革命、抗日战争。(2分)加入革命组织;用资金支持革命与反侵略斗争;组建爱国团体;用教育途径救国。(符合题意一点即可,1分)。
(2)国民党方面消极抗日;中共始终坚持全面抗战,大力推动根据地建设(实行民主选举;开展大生产运动等)。(2分)。
(3)热爱祖国;追求民主;心怀人民等等。(1分)
23.(1)示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一五计划 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土地改革的进行创造了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示意图设计合理、史实选取有关联1分,理由表述合理2分)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符合题意两点即,2分)
(3)材料一中的“土地改革”说明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材料二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随着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因时制定恰当政策;等等(能够结合材料中的史实分析,得出经验即可,1分)
24.(1)赏赐功勋贵族的财富渴求;传教的信念驱动;航海技术的积累;杰出人物的努力;对东方财富的向往。(符合题意两条即可,2分)。
(2)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被发现,推动了西欧开展殖民掠夺,进而导致了人口迁移。(2分)
(3)如:截至19世纪中期,黑人数量庞大,源于三角贸易,大量黑人被运往美洲。19世纪以来欧洲移民数量增加,源于美国的吸引力、一战的刺激等。(符合题意一组即可,2分)。
25.该题可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美苏冷战)、殖民体系崩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独立等)等角度进行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