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2020课标Ⅲ,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2.(2022湖北,3)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考点2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3.(2023浙江1月选考,5)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4.(2021辽宁,5)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5.(2021山东,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三年模拟练
1.(2023辽宁沈阳二模)战国时期各国境内都有他国的货币。燕地出土有赵、韩、魏的布币和齐、赵的刀币;赵地出土有韩、魏的布币和齐、燕的刀币;巴蜀地区还出土过燕国的刀币。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长途贩运的兴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货币统一的缺失
D.货币流通的广泛
2.(2024广东惠州高三月考)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取消郡国铸权币,专令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名为三官钱。他还责成各郡国把以前所铸的钱币一律销毁,所得铜料输给三官。汉武帝此举( )
A.意在打击地方诸侯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适应休养生息需要
D.健全了货币体系
3.(2024广东广州高三月考)《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当时( )
A.物物交换是主要交换形式
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
C.南方政权的整体实力占优
D.北方商品经济一度严重衰退
4.(2024山东潍坊高二期中)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开始发掘货币的流通性与政治宣传间的切合点,铸造了“汉兴钱”等;唐朝在击败关东地区最大割据势力后仍有小股抵抗力量存在的情况下,发行了“开元通宝”。这些做法( )
A.旨在增强国家认同感
B.表明货币铸造走向了规范化
C.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成为古代年号钱发行的开端
5.(2022福建漳州月考)唐宋之后的封建政府对农民的脱离户籍、逃亡等现象逐渐漠视,而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对土地面积登记是否属实,是否存在土地隐报上。这反映出当时( )
A.民本思想得到有效贯彻
B.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
C.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6.(2024江苏盐城高三期中)一条鞭法推行之初,张居正心怀担忧地说:“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强行。”在实行进程中,全国各地适时出台不同的征收标准和税率,改革速度也有快有慢。上述史实表明,明朝在赋役改革时力图( )
A.消除赋役不均现象
B.限制白银流通范围
C.严密控制人丁户籍
D.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7.(2023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有现代学者认为,“摊丁入亩”对清代人口的增长作用是有限的,开始时口号作用和取消丁税后大量隐匿人口的查出,才使人口的表面数字猛增;清代人口增长主要是医学的发展使人口死亡率下降和外来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推广。这说明( )
A.历史越久远研究就越接近真相
B.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有不同解读
C.传统的观点均存在诸多的不足
D.政策的作用不可能有具体结论
8.(2024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期中)厘金是清王朝于1853年对几乎所有商品开征的一种商品贸易税。所谓“厘金”主要是对过境商品进行征收。厘金最滥时期,全国厘卡一万多处,密集地区,几十里地就设置多个厘卡,过境商品层层扒皮。货物逢关抽厘,税率较高且重复征收。厘金的实施( )
A.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
B.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发展
C.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D.冲击了清政府的海禁政策
9.(2023江苏南通一模)1861年,恭亲王奕?上书清朝皇帝,正式聘请英国人赫德接手清朝海关事务。赫德把持海关大权,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使清朝海关税收由500万两上升到13 400万两。由此可知,近代中国海关税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幅提高海关税率
B.晚清政府推行新政
C.实行统一国境关税
D.引入西方管理理念
10.(2023豫南九校联考)1864年8月总理衙门颁布条例:“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做主……各口税务司、总办、扦子手、头目四项,若有不妥,由总税务司一人做主撤退。”这种英人控制中国海关现象的直接影响是 ( )
A.便利了列强对华拓展市场
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导致了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D.削弱了清政府统治地位
11.(2024陕西咸阳高二期中)1947年夏季,解放区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和物资交流日益增多,但各解放区当时流通的货币有300种之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机动作战也带来很大困难。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国民党滥发货币导致币制混乱
B.币制混乱制约了战略反攻
C.解放区货币统一工作的紧迫性
D.经济发展有赖于货币稳定
12.(2023河南濮阳高三月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0年全球货币总储备中,美元占51%,欧洲货币占30%;1998年,美元比重上升至66%,欧洲货币下跌至15%;2002年,美元比重为65%,欧元为19%。这一统计说明 ( )
A.美国仍保持强势的国际经济地位
B.欧洲一体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美元丧失了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美国所控制
13.(2023四川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市舶司(使)是唐、宋、元、明时期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的办事机构。唐代采取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提出对蕃商要优礼相待,“常加存问”,对输入的蕃货“不得重加率税”,十分注意政治影响。宋代市舶司基本沿袭唐制,但较唐代略为完善,其管理职能较近代海关更广。元代仍沿用唐宋旧制,但管理制度更为周密,制定并完善了包括市舶原则、征收关税、市舶刑罚以及从事官营海外贸易等一系列制度。明朝初期,朝廷把发展海外贸易限制在贡舶范围内,对海外诸国朝贡的货物不予征税。随“贡品”带来的贸易货物实行高价收买的“给价收买”制度,这对财政产生了不利影响。明武宗正德年间,朝廷实行抽分制;到隆庆时期,已默允私人下海贸易,海外贸易兴旺。
——摘编自关镜石《市舶原则与关税制度》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清政府在各口岸设立贸易管理官员。但因海关官员经常勾结外商贪污受贿及对近代外贸知识和税务知识的缺乏,海关税收制度混乱不堪。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下,上海海关关税一度出现英、美、法三国领事“越俎代庖”自征自税的局面。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主张建立新海关制度,由“警醒”的“外国分子和中国官员联合起来”共同管理海关。1854年,英、美、法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上海海关组织协定》,由三国领事馆各出一名人员联合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海关事务,中国的关税管理权从此逐步落入外人之手。
——摘编自蒋清宏《中国近代
海关行政制度研究(1854—1869年)》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海关长期由来自英、美等国的外国人担任高级行政长官,称为外籍税务司制度。1949年10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署,统一掌管全国一切海关事宜,结束了洋人控制海关的历史。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海关实行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统制政策,强调“进严出宽”,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1956年,中国实现了贸易顺差。
——摘编自娄万锁《中国海关
治理七十年:历程、经验及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市舶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建立新海关制度的背景。(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海关制度演变的认识。(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五年高考练
1.B 2.B 3.A 4.B 5.A
1.B 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商业初步发展,为便于商品交易使用贝壳做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因而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又便于携带和保存的布币在一些诸侯国流通;西汉为适应“大一统”时期的商业发展,将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因此以上货币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品交易的需要,故选B项。商周贝币不是金属货币,故排除A项。货币形制的变化突出的是实用性,故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并没有实现统一,故排除D项。
2.B 据材料可知,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于是政府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即铸币材料严重短缺导致制定该政策,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且材料强调民间销毁铜钱导致钱荒,排除A项;“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说明铜铅锡专卖是刚制定的新政策,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
3.A 明朝能够推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是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白银自美洲等地大量流入,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故A项正确。在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之下,土地买卖和兼并是其根本特点,封建王朝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清丈全国土地只能缓和土地兼并,排除B项;白银的大量流入,并不能充分解决明朝府库空虚问题,排除C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始终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考场速决
B、C两项表述过于绝对,可以排除。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优势地位,排除D项,得出A项正确。
4.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蠲免政策旨在减轻百姓的负担而非减轻地方财政负担,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赋税沉重,而在灾荒等特殊时期免除百姓赋税显然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从而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故B项正确。实行蠲免政策的目的不是遏制地方官员贪腐,政策本身也起不到遏制地方官员贪腐的作用,故C项错误。实行蠲免政策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并不是为了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故D项错误。
5.A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掠夺中国原料的数量都大幅减少,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的海关税征收额出现下降趋势,而1918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商品输出和掠夺中国原料的数量又急剧增加,导致海关税征收额大幅上升,据此分析只有A项符合这一变化趋势,故A项正确。
三年模拟练
1.B 2.A 3.D 4.A 5.C 6.D
7.B 8.B 9.D 10.A 11.C 12.A
1.B 战国时期各国境内都有他国的货币,这是由于各国之间经济往来频繁,说明了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B项正确。长途贩运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货币统一的缺失、货币流通的广泛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没有说明材料的实质,排除C、D两项。
2.A 汉初地方诸侯拥有铸币权,他们据此蓄积实力,对抗中央,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主要目的是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B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改变了这一政策,排除C项;健全货币体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D 据材料可知,北魏统治下的黄河流域,民间仍使用物物交换,货币的流通受到阻碍,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到北魏时期,北方长期动荡,社会经济受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严重衰退,从而影响了货币的流通,D项正确。北魏既有物物交换,也有货币交换,仅从材料难以断定物物交换是主要交换形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流通受到阻碍,而不是政府的税收情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方政权实力的对比信息,排除C项。
4.A
材料未提及货币铸造的工艺、流程、制度等,无法体现货币铸造走向了规范化,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货币的政治宣传功能,而不是经济功能,排除C项;“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排除D项。
5.C 结合所学可知,唐宋之后,赋税制度从“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发展,符合材料“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对土地面积登记”等信息,C正确;赋税制度的调整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有效贯彻,A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B错误;唐宋调整征税依据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现象的加剧,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6.D 一条鞭法在推行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不一律强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激化社会矛盾,D项正确。“消除”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材料“全国各地适时出台不同的征收标准和税率,改革速度也有快有慢”可知,全国各地出台不同的征收标准和税率,说明仍然存在赋役不均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白银流通范围的限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人丁户籍的严密控制,排除C项。
7.B 根据材料“有现代学者认为,‘摊丁入亩’对清代人口的增长作用是有限的”“清代人口增长主要是医学的发展使人口死亡率下降和外来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推广”可知,有的学者认为清代雍正时期国家实行的赋役政策对人口增长的作用有限,主要是医学的进步和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推广促进人口增长,这说明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有不同解读,B项正确。历史的久远与历史真相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C、D两项说法绝对化,均排除。
8.B
A 外国商品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免纳厘金的特权,厘金反而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商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外国商品的倾销
B 全国设置大量厘卡征税,且税率较高,这样长途贸易就会无利可图,从而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 √
C 厘金的实施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D 鸦片战争使海禁政策走向破产,厘金推行于鸦片战争之后
9.D 1861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管理海关后,引入西方海关管理制度,结果关税大幅增加,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赫德采用西方的管理制度,而不是提高海关税率,排除A项;清末新政是于1901年开始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实行统一国境关税,排除C项。
10.A 中国海关由英国人把持,并且事务均由其做主,这便利了列强对华倾销商品,A项正确;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开始变动,C项错误;D项所述内容夸大了材料现象的影响,排除。
11.C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流通很多种货币,阻碍了经济发展,也给野战军机动作战带来很大困难,说明解放区货币统一工作具有紧迫性,C项正确。国民党在国统区滥发货币,与各解放区货币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解放区币制混乱给野战军机动作战带来很大困难,并没有涉及“制约了战略反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货币统一问题,而不是货币稳定问题,排除D项。
12.A 据材料可知,美元在全球货币总储备中,始终保持超过50%的比重,说明美国仍保持强势的国际经济地位,A项正确。欧洲一体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但与材料主旨不符,且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瓦解,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美元丧失了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13.答案 (1)特点:注重政治影响;在延续中不断完善;管理职能较近代海关更广;管理制度周密;经济功能日益突出;主要维持朝贡贸易。(3分,答出3点即可)
成因:受朝贡体制影响,统治者追求万国来朝;小农经济占主导,海外贸易的规模相对有限;在重农抑商观念下,统治者轻视海外贸易的财政效益;统治者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市舶制度。(3分,答出3点即可)
(2)背景:清政府原有海关管理制度的落后;太平天国运动对上海海关管理的冲击;中外贸易交往日益密切;西方列强寻求扩大在中国的权益。(6分,答出3点即可)
(3)认识:中国古代市舶制度是专制体制和小农经济下的产物,统治者重视其政治影响而轻视其经济效益,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近代由于半殖民地的性质,中国海关长期被外国人控制,使中国利权尽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现完全的独立,关税控制权从外国人手中收回,海关总署的成立促进了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中国现代海关治理应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充分发挥现代海关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功能,推动海关制度不断趋时更新,探索中国特色海关治理新模式。(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十分注意政治影响”“宋代市舶司基本沿袭唐制,但较唐代略为完善,其管理职能较近代海关更广”“管理制度更为周密”“朝廷把发展海外贸易限制在贡舶范围内”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朝贡体制的影响、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2)根据材料二“海关税收制度混乱不堪”“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下”“英、美、法三国领事‘越俎代庖’自征自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近代、新中国成立后海关制度的性质、作用、局限性、经验教训等方面分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拔高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