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2023-2024学年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孙权 C.杨坚 D.杨广
2.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起止点是(  )
A.洛阳、江都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江都、余杭
3.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京剧 B.传奇 C.歌剧 D.诗歌
4.(2分)书法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唐朝书法家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欧阳询
④王羲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以下是唐朝某位皇帝统治时期采取的举措,这些举措产生的影响是(  )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A.边疆得到巩固 B.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C.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D.国力进入鼎盛时期
6.唐朝诗人裴说的诗作“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宸。又看重试榜,还见苦吟人……分明一枝桂,堪动楚江滨”描写的是(  )
A.长安城的节日盛况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科举及第后的心情 D.开元盛世的繁华
7.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诗中的“城”最有可能是(  )
A.隋都长安 B.隋东都洛阳
C.唐都长安 D.隋江都扬州
8.如表是755年和764年户数与人口数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公元(年) 户数(户) 人口数(人)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09 52919309
代宗广德二年 764 2933125 16920386
A.安史之乱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修建大运河
9.日本向中国派遣十几批使者来华学习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0.《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众多国家使臣)拜冕旒(唐朝天子)”,形象地描绘了唐代(  )
A.战争纷扰频仍 B.民族关系融洽
C.对外交流频繁 D.经济繁荣发展
11.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对社会基层组织进行了大力改革,他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户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并进行训练。这一措施(  )
A.大大增强北宋军事力量
B.消除了农民起义的根源
C.扩大了禁军的兵员数量
D.平衡了农户的赋税负担
1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史料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下列属于研究北宋、辽、西夏时期历史史料中最真实可靠的是(  )
A.《大宋提刑官》历史剧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
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13.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从诗句中能体会到文天祥(  )
A.廉洁正直 B.英勇不屈 C.自强不息 D.克己奉公
14.宋辽边界“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见干戈”。材料说明(  )
A.重文轻武国策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澶渊之盟维持了宋辽边界的和平
C.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
D.北民南迁促进了宋辽人口的增长
15.某校举办的“诗词大会”系列活动掀起了一股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某次活动中主持人反复提到“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文化名人,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是(  )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16.1260年他继承汗位,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行汉法”,广开言路,注重农桑。他是(  )
A.成吉思汗 B.元昊 C.忽必烈 D.阿骨打
17.《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基于疆域空前辽阔这个现实因素,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设置了(  )
A.司农司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中书省
18.如图图示“?”处应该补充的内容是(  )
A.地方控制的加强 B.思想控制的增强
C.选官制度的完善 D.中外交流的扩大
19.隋唐时期,按规定从事工商业的子弟不得入仕为官。但是进入北宋后,官员中出身工商子弟的不在少数。这一变化(  )
A.赋予了商人以政治特权
B.增强了科举制的开放性
C.清除了抑商政策的影响
D.加剧了政治腐败的问题
20.纵观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三次大分裂,一次是战国,一次是魏晋南北朝,一次是唐末至两宋时期,后两个时期都有很多共同点,下面不属于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点的是(  )
A.出现民族融合
B.国家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C.民族政权并立
D.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人南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5分)
21.(11分)创新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地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
﹣﹣摘编自赵家冀等《中国教育通史 隋唐卷》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教材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举制创立的朝代。(1分)与以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2分)
问题二: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1分)并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海路航线最远到达哪里?(1分)宋朝为管理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问题四: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22.(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北宋时期,在政坛上存在着突出的“文不换武”现象,即文臣一般不愿改换武职,武将又通常难于跻身文官之列。于是,不仅昔日“出将入相”之说在北宋消失殆尽,而且士人群体也遗弃了“投笔从戎”的观念。
材料三:时代特征是指与特定时代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以及所反映的基本特征。因此中国古代史的每一个王朝或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关于隋朝的历史,有人这样概括:“昙花王朝:短暂与辉煌”;关于宋代历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关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关于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关于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等等。
(1)材料一中的“太祖”是谁?(1分)他“得天下”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2)依据材料一,说一说唐末以来“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1分)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中央集权?(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宋代的哪一政策?(1分)该政策的积极影响有哪些?(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的一个王朝或时期的时代特征,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4分)(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3.(11分)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让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这种变化在何时完成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二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4分)
2023-2024学年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5分)
21.【答案】问题一:隋朝;士子自由报考,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等。
问题二: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等;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的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问题三: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市舶司。
问题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敢于创新,等等。
22.【答案】(1)人物:宋太祖赵匡胤;事件:陈桥兵变。
(2)原因:藩镇割据。措施: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对地方知州实行3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政策:重文轻武。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4)隋朝,昙花王朝:短暂与辉煌。论证: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618年,隋朝就灭亡了,实属昙花王朝,非常短暂。但是隋朝也有其辉煌,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全长2000多千米,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此外,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23.【答案】(1)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③南方自然环境优越;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措施。
(2)商业繁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旅店业兴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兼商业的瓦子。
(3)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