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八单元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综合练习(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选择题
1.[2023·烟台市高三三模]当代西方“蓝领”“白领”“灰领”代表工人的不同分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严重的滞胀问题
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
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
2.[2023·天津市一模]学者研究指出: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以二战作为分水岭,战前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经济制度只是各国为了缓和劳资关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二战后,则变成了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措施。这种变化有利于(  )
A.杜绝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B.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政权
C.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提升
D.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
3.[2023·泰安市高三模拟]下表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年份 苏联粮食产量
1953 8 250吨
1954 8 560吨
1955 10 370吨
1956 12 500吨
1957 10 260吨
1958 13 470吨
A.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
B.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制形式
D.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4.[2023·威海市高三二模]下图为1950~1975年苏联各级预算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比重。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市场经济成分比重增加
B.经济管理体制有所调整
C.传统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D.地方经济地位日益提升
5.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
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
6.下图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A.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
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C.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
D.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
7.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397 582
1949年 145 765
1950年1~6月 41 268
上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8.如图“欧洲站立”摘自《扩张》(1986年12月),站台上显示的是1970年各方的购买力数额。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
D.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9.1964年,夏季奥运会在东京举办。日本为此大举投资约1万亿日元,其中新干线建设约3 800亿日元,东京地铁建设约1 895亿日元。这说明(  )
A.国际社会已经原谅日本的罪行
B.日本由此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
C.日本坚持交通优先的发展理念
D.日本对社会经济实施国家干预
10.(2024·广东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表。表中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76— 1980 1981— 1985 1986— 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1.0% -3%
A.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缺陷
C.军备竞赛带来负担并拖垮经济
D.用行政命令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
11.西方主流媒体热议中国的形象,如崛起与霸权的政治形象、腾飞与泡沫的经济形象、灿烂和扩张的文化形象、稳定与动荡的社会形象、新潮与贫穷的国民形象。这是基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D.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12.(2024·珠海高三月考)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农民的家庭自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却提供了全国牛奶产量的五分之一和生肉产量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大量水果和蔬菜。这表明当时苏联(  )
A.农业改革有明显成效 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C.农业集体化面临困境 D.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
●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选择题
1.[2023·烟台市高三三模]当代西方“蓝领”“白领”“灰领”代表工人的不同分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严重的滞胀问题
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
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
解析:题干内容所述及的时间段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该时间段之内,美国的工业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出现了减少的现象,同时,与英国和法国相比,“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说明美国工业产量的提高,其主要依靠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故选C项。
2.[2023·天津市一模]学者研究指出: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以二战作为分水岭,战前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福利经济制度只是各国为了缓和劳资关系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二战后,则变成了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的长远措施。这种变化有利于(  )
A.杜绝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B.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政权
C.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提升
D.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
解析:A项表述中“杜绝”太过绝对,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引发的,是无法杜绝的,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得到改善,并非意味着积极参与政权,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中“根本上消除”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
3.[2023·泰安市高三模拟]下表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年份 苏联粮食产量
1953 8 250吨
1954 8 560吨
1955 10 370吨
1956 12 500吨
1957 10 260吨
1958 13 470吨
A.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
B.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制形式
D.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对比表格数据明显可以看到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故选B项;由材料不能直接得出当时苏联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的结论,故排除A项;当时苏联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故排除C项;粮食产量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排除D项。
4.[2023·威海市高三二模]下图为1950~1975年苏联各级预算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比重。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市场经济成分比重增加
B.经济管理体制有所调整
C.传统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D.地方经济地位日益提升
解析:根据题干柱状图可知,苏联在1950年到1975年之间(大致处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从整体来看,中央预算支出呈下降趋势,而加盟共和国预算支出呈增长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苏联在此时间段内,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选B项。
5.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
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
解析:据材料可知,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德国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故选A项;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减缓老龄化进程的措施有延迟退休、放开计划生育等,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以上措施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说法错误,排除C项;缩小贫富间差距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6.下图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A.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
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C.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
D.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
解析:据材料“美国报纸上……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和漫画中“麦克阿瑟操纵日本”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对日本进行扶植和控制的政策,故选D项;漫画中“麦克阿瑟操纵日本”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且二战后日本处于凋敝状态,排除A项;漫画中“麦克阿瑟操纵日本”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两国关系没有正常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美国操纵日本,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嘲讽日本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
7.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397 582
1949年 145 765
1950年1~6月 41 268
上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解析: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二战后,受冷战的影响,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减少。而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出口由增加到减少,则反映出西欧在站队资本主义阵营后,减少了对东欧与苏联的出口,故能反映出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启动,表格中的材料不能作为背景,排除A项;滞胀出现于70年代,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于1944年,排除C项。
8.如图“欧洲站立”摘自《扩张》(1986年12月),站台上显示的是1970年各方的购买力数额。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
D.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解析: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原因在于日本经过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故选B项;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经济”,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
9.1964年,夏季奥运会在东京举办。日本为此大举投资约1万亿日元,其中新干线建设约3 800亿日元,东京地铁建设约1 895亿日元。这说明(  )
A.国际社会已经原谅日本的罪行
B.日本由此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
C.日本坚持交通优先的发展理念
D.日本对社会经济实施国家干预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日本以国家力量为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创造条件,由此可知,日本对社会经济实施国家干预,故选D项;材料主旨与国际社会原谅日本罪行无关,排除A项;仅从奥运的投入来看不能得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排除B项;日本发展交通是为了服务东京奥运会,据此不能推知实行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排除C项。
10.(2024·广东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表。表中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76— 1980 1981— 1985 1986— 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1.0% -3%
A.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缺陷
C.军备竞赛带来负担并拖垮经济
D.用行政命令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
解析:选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76—1990年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三项数据都逐渐下降,至1990年呈现负增长,从时间上可以断定,其直接原因是苏联的几经改革,但究其根源却是苏联模式的弊端,即用行政命令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D项正确。A项从属于用行政命令来进行资源配置,排除;B项并非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主要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经济停滞的原因,排除。
11.西方主流媒体热议中国的形象,如崛起与霸权的政治形象、腾飞与泡沫的经济形象、灿烂和扩张的文化形象、稳定与动荡的社会形象、新潮与贫穷的国民形象。这是基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D.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解析:选C。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开始了从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到在新体制下实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转化,所以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故选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排除A项;“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是对材料内容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只是外部因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12.(2024·珠海高三月考)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农民的家庭自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却提供了全国牛奶产量的五分之一和生肉产量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大量水果和蔬菜。这表明当时苏联(  )
A.农业改革有明显成效 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C.农业集体化面临困境 D.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解析:选C。20世纪50年代初,即赫鲁晓夫改革前夕,苏联个体农民生产效率远高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表明当时苏联农业集体化面临困境,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的农业改革尚未开始,排除A项;材料体现农民在自留地上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苏联的农业技术取得了突破,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
●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示例一
观点:二战后西方仍处于支配状态。
论证:在政治上,西方通过构建战后国际政治体系,操纵了联合国;在经济上,西方通过内部经济体制的调整(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断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对外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构建起货币、金融和贸易的主导优势;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高新科技领先世界;军事上,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造地区冲突,影响地区稳定;冷战结束后,苏联和东欧社会性质的剧变,消除了西方战后最强劲的对手。
结论:二战后的西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仍旧保持支配地位。
示例二
观点:二战后,西方不断走向衰落。
论证:在政治上,殖民体系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壮大、第三世界兴起,不断冲击着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在经济上,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本矛盾未能解决,经济危机时有发生;社会主义国家深入探索现代化新模式,新兴民族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冲击西方的经济优势地位;社会问题,失业、贫富分化加剧、毒品、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国际因素,冷战后,伴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力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西方的霸权地位进一步走向衰落。
结论:二战后,西方在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的挑战下不断走向衰竭。
示例三
观点:二战后,西方虽然保持了优势地位,但其优势地位被不断削弱。
论证:参见示例一与示例二。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八单元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综合练习(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