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八下历史期末押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历史下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奋斗史,其中包括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下图②处的事件为(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2.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4.下图所示人民代表肩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
A.商讨《共同纲领》 B.修改土地改革法案
C.编制“一五”计划 D.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自负盈亏 C.互助合作 D.按劳分配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8.《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9.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包产到户的推行
C.和平外交的开展 D.国企改革的实施
10.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 ”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是一部从“小兔到大象”的历史。下图中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是由于( )
1981-2017对外贸易总额增长图
A.改革开放成功拉开序幕 B.中共十三大的成功召开
C.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
A.马列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3.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14.下图示①处应填入( )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从严治党 B.生态建设 C.科教兴国 D.民主政治
15.分析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16.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7.图片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下列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8.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辽宁舰” 歼——20战机 坦克方队
A.经济建设 B.外交成就 C.国防建设 D.社会生活
19.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突出。其中,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A.求同存异 B.不结盟运动
C.全方位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亚信峰会
21.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22.这位科学家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而努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位农业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23.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表信息反映了,中医学( )
姓名 时期 主要成就
扁鹊 东周 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李时珍 明朝 编写《本草纲目》,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广为流传
屠呦呦 当代 萃取中医文化的精华,开创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A.成果丰硕,守正创新 B.实验为主,技术先进
C.中西结合,影响深远 D.着眼著书,传播世界
24.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A.海峡两岸的交往 B.航天事业的发展
C.新时代强军之路 D.社会生活的变迁
25.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用于研究( )
口耳相传 邮驿通信
有线电话 互联网
A.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B.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C.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0分)
26.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指出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园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勃兰特、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举出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目的。(4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27.2023年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如图为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组织形式的变化】
材料二
【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三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000斤
(1)指出材料一图一证件得以颁发的主要法律依据,以及此次土地改革产生的影响。(6分)
(2)指出材料二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的农民加入的生产组织名称,以及共同反映的所有制形式。(4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政策名称。(4分)
(4)综合上述探究,请你为农业生产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分)
28.抓住时机,发展才是硬道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分类例举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作用。(6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节选自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淡话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用具体史实说明邓小平淡话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6分)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顺利实施;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使对外贸易更加自由和使利,它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国内的重要支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一带一路”实施提供金融保障。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我国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采取了哪些举措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反映了我国在经济体制上有什么新发展?(6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统编八下历史期末押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历史下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奋斗史,其中包括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下图②处的事件为(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们实现了当家作主,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1921年7月,排除A项;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为国内建设提供了和平的环境,排除C项;1956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B项。
2.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以最广泛地召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人员代表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确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起临时宪法的作用,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通过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排除B项;1950年6月,新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开展土地改革的法律文献,排除D项。故选C项。
3.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D正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创作的,不是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排除A项;“学习雷锋好榜样”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排除B项;“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4.下图所示人民代表肩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
A.商讨《共同纲领》 B.修改土地改革法案
C.编制“一五”计划 D.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反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排除C项。故选D项。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答案】B
【详解】根据“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征求与采纳了广大人民的意见,反映出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这部宪法的类型,排除A项;材料强调宪法制定的过程,而不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宪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自负盈亏 C.互助合作 D.按劳分配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A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排除B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实行互助合作,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改变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B项正确;材料反映铁人精神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坚持真理,英勇斗争”、“献身科研,默默坚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8.《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这场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由此可知,材料在描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过程与意义,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9.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包产到户的推行
C.和平外交的开展 D.国企改革的实施
【答案】B
【详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在农村实行改革,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结合题干“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可以看出,从1978——1984年,农业是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包产到户的推行,B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农业生产方面,与和平外交、国企改革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0.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 ”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第一个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可知,第一阶段的对外开放指的是1980我国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 ”开始于经济特区的建立,B项正确;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属于外交成就,不能代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排除A项;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中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不能反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着“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11.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是一部从“小兔到大象”的历史。下图中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是由于( )
1981-2017对外贸易总额增长图
A.改革开放成功拉开序幕 B.中共十三大的成功召开
C.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表可知,新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开始于2001年之后,而2001年正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由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D项正确;改革开放拉开序幕的标志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A项;中共十三大召开于1987年,会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排除B项;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的时间是1990年,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
A.马列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故D项正确;AB项明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并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C。
13.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此,“这个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项正确;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排除B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百年”目标,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下图示①处应填入( )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从严治党 B.生态建设 C.科教兴国 D.民主政治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根据这些我国的政治制度,可以确定学习主题是民主政治,D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是我国政治制度,没涉及从严治党、生态建设、科教兴国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分析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可知,从2005年至2008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体现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阐述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项正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A项;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中国的国家地位,排除B项;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7.图片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下列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D
【详解】从“《告台湾同胞书》”“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因此,题干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D项正确;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均与香港、澳门的回归无直接联系,也与海峡两岸的交往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辽宁舰” 歼——20战机 坦克方队
A.经济建设 B.外交成就 C.国防建设 D.社会生活
【答案】C
【详解】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分别涉及航母、空军和坦克导弹,它们都属于国防军事领域,最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C项正确;材料是军事成就,不是经济建设,排除A项;材料是军事成就,不是外交成就,排除B项;材料是军事成就,不是社会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19.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突出。其中,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A.求同存异 B.不结盟运动
C.全方位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D项正确;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亚信峰会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排除A项;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是1971年召开的,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亚信峰会是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峰会,1993年3月召开的第一次专家组织会议,是“亚信会议”合作进程的实际启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1.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答案】C
【详解】据图片可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刺激了其他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排除A项;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2.这位科学家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而努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位农业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因此材料中的“他”是袁隆平,B项正确;屠呦呦是医学家,排除A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C项;杨利伟是航天员,排除D项。故选B项。
23.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表信息反映了,中医学( )
姓名 时期 主要成就
扁鹊 东周 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李时珍 明朝 编写《本草纲目》,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广为流传
屠呦呦 当代 萃取中医文化的精华,开创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A.成果丰硕,守正创新 B.实验为主,技术先进
C.中西结合,影响深远 D.着眼著书,传播世界
【答案】A
【详解】根据“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编写《本草纲目》,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广为流传”等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中医学成果丰硕,并不断有所创新,A项正确;材料反映我国中医学以总结为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都是中医学方面的内容,没有反映中西结合,排除C项;着眼著书,传播世界与“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4.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A.海峡两岸的交往 B.航天事业的发展
C.新时代强军之路 D.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D
【详解】分析题干演讲稿提纲可知,该演讲稿反映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该演讲稿的标题应是:社会生活的变迁,D项正确;海峡两岸的交往,指的是祖国和台湾的交往,这与提纲中的“从小瓦房到大楼房”、“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等均无联系,排除A项;“航天事业的发展”与“新时代强军之路”的说法,均与提纲中的“从‘吃饱’到‘吃好’”、“从小瓦房到大楼房”、“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等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25.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用于研究( )
口耳相传 邮驿通信 有线电话 互联网
A.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B.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C.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换,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邮驿通信”再到工业革命后的“有线电话”,最后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互联网”,人类的交流与沟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化,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力量是否增强,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化,无法得出“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化,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0分)
26.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指出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园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勃兰特、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举出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目的。(4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答案】(1)抗美援朝战争。(2分)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分)
(2)成就:两弹一星。(2分)目的:为了打破美苏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2分)
(3)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4分)
【详解】(1)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进行回答。
(2)成就:根据所学可知,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两弹一星。目的: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为了打破美苏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3)作用:根据“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得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根据“举办APEC地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得出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点睛】
27.2023年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如图为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组织形式的变化】
材料二
【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三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000斤
(1)指出材料一图一证件得以颁发的主要法律依据,以及此次土地改革产生的影响。(6分)
(2)指出材料二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的农民加入的生产组织名称,以及共同反映的所有制形式。(4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政策名称。(4分)
(4)综合上述探究,请你为农业生产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分)
【答案】(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影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分)
(2)图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图三:人民公社。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4分)
(3)人均口粮和收入急剧增加。(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4)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政府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农业投资,推行合理的农业政策,时时关注民生等。(4分)
【详解】(1)依据:根据材料一图一“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一证件得以颁发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影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名称:根据材料二图二“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民加入的生产组织名称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图三“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加入的生产组织名称是人民公社。
所有制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共同反映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3)变化:根据材料三“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中的数据可知,小岗村发生的变化是人均口粮和收入急剧增加。
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政策名称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4)建议: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重视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投资等方面进行叙述,言之有理即可。如: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政府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农业投资,推行合理的农业政策,时时关注民生等。
28.抓住时机,发展才是硬道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分类例举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作用。(6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节选自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淡话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用具体史实说明邓小平淡话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6分)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顺利实施;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使对外贸易更加自由和使利,它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国内的重要支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一带一路”实施提供金融保障。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我国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采取了哪些举措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反映了我国在经济体制上有什么新发展?(6分)
【答案】(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2分)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2分)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4分)
(3)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使对外贸易更加自由和使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一带一路”实施提供金融保障;(4分)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分)
【详解】 (1) 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淡话主要内容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顺利实施;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使对外贸易更加自由和使利,它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国内的重要支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一带一路”实施提供金融保障”可知,我国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使对外贸易更加自由和使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一带一路”实施提供金融保障。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反映了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