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隋朝建立 B.隋灭陈,完成统一 C.隋炀帝登基 D.开凿大运河
2.“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
A.他主张对外开放 B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3.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4.有一位同学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武周政治得发屐,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5.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归纳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下列哪一项(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屮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屮外贸易的发展
6.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安史之乱的结果 B.澶渊之盟的影响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南宋偏安的屈辱
7.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下列关于宋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稻在宋朝居于粮食产量的首位 B.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C.广州、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D.大都是世界上第一大商业都市
8.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根据所学知识,1279年( )
A.隋朝灭陈,完成统一 B.金破开封,北宋灭亡
C.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D.明朝建立,西洋归附
9.“(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中央政府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10.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立
11.12世纪时,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间混战不已,同时又受到金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使得蒙古草原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忽必烈 D.成吉思汗
12.根据下图所示,指出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行省制度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13.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
A.苏轼 B.关汉卿 C.汤显祖 D.辛弃疾
14.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5.明代文人冯梦龙作品《三言》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扰乱五十秋”这首诗描述的是( )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两晋时期 D.五代时期
16.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农业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湖区的圩田、山区的梯田面积不断扩大
B.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在这一时期引进并得到推广
C.玉米和棉花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D.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技术,边疆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17.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这里说的“城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临安 D元大都
18.《金史》中有“其声如雷……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又飞火枪…”的战争场景描绘,下列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战争场面激烈 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的使用导致元朝统一了全国 D.火药威力巨大
1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万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瓦舍”的出现 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20.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
A.关汉卿 B.苏轼 C.白居易 D.李清照
21.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
A. 华佗《千金方》 B.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李时珍《黄帝内经》 D. 李时珍《本草纲目》
22.吴江县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了清朝前期,已经是“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从盛泽镇的繁荣可以看出,清朝前期(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人口数量的增长
23.“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在历史上设置和废除丞相的皇帝分别是( )
A.秦始皇、武则天 B.隋文帝、唐太宗 C.隋炀帝、明太祖 D.秦始皇、明太祖
2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 )
A.荡平倭寇 B.赶走荷兰殖民者
C.击退沙俄侵略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5.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农政全书》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窦娥冤》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儆做官。唐朝吋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一一中国的“笫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
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屮国的科举制
2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材料二 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2)材料二中“三次和议”后,各政权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在与金的“战争状态”中,哪位汉族将领后来被人们尊崇和怀念?
材料三
图一 平等准噶尔图卷(局部) 图二 五世达赖觐见顺 图三 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
治皇帝(布达拉宫壁画)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1)图中的人物他为研究佛经,历尽艰险,最终到达哪个古老国家?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著作是什么?
材料二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2)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当归。”
——郑成功
(3)材料三中“贵国”是指哪一个国家?郑成功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从唐朝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5BDBDB 6-10CDCCD 11-15DABDD 16-20CDCBA 21-25DCDAC
26、(1)①隋朝;②殿试;③文;④武;⑤八股文。
(2)“合理内核”: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公正、公平;机会平等,报考条件限制少;录取公平,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3) 评价: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但科举制后期发展成为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
27、(1)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
(2)北宋与辽、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岳飞。
(3)军事平定或武力进攻,册封,设置机构。
(4)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相处,友好往来,共同繁荣。
28、(1)天竺;《大唐西游记》。
(2)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3)荷兰;(2分)收复台湾。
(4)变化:从友好交往到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