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爆发后,那些往常自称受到上帝特别庇护的牧师和教士们也难逃魔爪。由于教会难以对瘟疫给出一个信服的解释,人们便根据现实和自己的文化观念进行思考并给出了五花八门的解释,以至于当黑死病的阴霾悄然散去之后,人们对命运观也有了一全新的看法。据此推知,黑死病的爆发( )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推动了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C.促进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客观上利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2.1938年武汉沦陷后,鄂西南成为重要的“联络站”。湖北省政府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对鄂西南地区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规划,利用已有乡道先后修建了恩万和利来等驿运线,到1942年基本完成了境内公路干线的建设。当时湖北省政府的做法旨在( )
A.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B.保证战争的物资供应和补给
C.推动国内贸易网络建设 D.改变偏远地区交通落后状况
3.2023年,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冈萨雷斯表示,虽然当前全球贸易额总体尚可,但仍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如不断加剧的大国竞争、贸易限制性的产业政策的复苏,以及令人担忧的补贴竞赛,全球面临走向脱钩、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的道路。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具有曲折性 B.反全球化思潮成为共识
C.多边贸易体制逐渐瓦解 D.自给自足是新发展方向
4.据统计,1816年英国13岁以下工人在棉纺织行业所占比例为20%、1835年为13%、1850年为8%。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时,德国统一之前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儿童入学率达97.5%。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 B.经济发展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C.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劳动力的渠道 D.工业革命使工人劳动日益复杂化
5.中华民国成立后,出台《防疫人员恤金条例》等条例,要求各级防疫机构免费为民众提供疫苗注射、消毒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卫生部明确要求防疫人员必须通过医师考试,获得证书,方有诊治资格。上述措施( )
A.完善了全国医疗保障体系 B.实现了疫苗接种全面覆盖
C.保障了对民众的药品供应 D.推动了医疗卫生的近代化
6.2014年,北京出现“北京实时公交”手机App,可以查询公交车的线路、方向、站点、时间及公交车的拥挤度。北京公交实时查询功能( )
A.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B.导致乘客集中乘车
C.降低了公交运营成本 D.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7.汉代,我国便有对舵的文献记载。宋朝开始将平衡舵应用于船只,可使转舵更加便捷。南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曾记载客舟上使用可升降舵“后有正舵,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据此可知,宋代( )
A.水运沟通了南北交流 B.航海运营受到官府的控制
C.注重航海技术的创新 D.海外贸易连接了世界市场
8.2015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首次以主导方身份筹建的国际金融机构。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国发展到如今来自六大洲的109个国家;G20国家中有14个国家是亚投行成员,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展表明( )
A.中国金融影响力不断扩大 B.世界贸易组织职能被削弱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9.16世纪初,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是个濒临太平洋的小渔村。随着马尼拉帆船贸易的开展,每逢“中国商船”抵达时,该地就会出现大规模的集市贸易。17世纪,阿卡普尔科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枢纽。阿卡普尔科的变化( )
A.源于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B.得益于同中国的朝贡贸易
C.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D.推动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
10.17世纪,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双隶,然后再将奴隶送到美洲的种植园中去劳动。据此可知,当时( )
A.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
C.殖民国家贸易竞争加剧 D.跨太平洋贸易发展迅速
11.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从春秋时期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期、西汉初年的 ( )
A.应运而生—巍然大宗—遭受打击—逐渐复苏
B.孔子创立—受到欢迎—遭受打击—巍然大宗
C.孔子创立—巍然大宗—受到重视—逐渐衰落
D.应运而生—受到冷落—逐渐复苏—受到重视
12.有学者指出,“希腊化时代”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的希腊中心主义色彩的用语并没有充分反映出这一时代文化的特点,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了博采众长的文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希腊文化优于东方文化 B.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C.亚历山大远征的进步性 D.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13.新加坡建国时,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对此,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1965年新加坡独立,我面对新加坡人口虽有75%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李光耀认为汉语未能成为新加坡共同语是因为( )
A.殖民文化占据了主导 B.各种族缺乏文化认同
C.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D.华人政治地位的低下
14.一些俄国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战争,他们并没有因胜利而欢欣鼓舞,反而在看到法国拥有更自由的社会和更富足的生活后,开始反思俄国的落后,成为俄国最早一代的革命者。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A.实现了欧洲社会思潮的转向 B.促进了东西欧文明间的交流
C.推动了进步思想在俄国传播 D.加速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15.南北朝时,北方的儒学已失去官方的政治支持,南方政权也受制于地方势力,没有庇护旧官学的力量,僧侣们则无所顾忌,颇有挥洒余地。据此可知,当时( )
A.佛教逐渐实现本土化 B.政治分裂推动思想繁荣
C.南北方文化日益趋同 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16.“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天竺舞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用敬述所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材料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期(  )
A.政治制度创新 B.文化辉煌灿烂 C.民族关系和睦 D.文化政策兼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5-1850年,伦敦的人口从100万猛增至250万。据不完全统计,1857年,伦敦每天直接将各类生活污水排向泰晤士河的下水道的实例近150条;泰晤士河两岸的大量工厂也大多将其污水直接排向泰晤士河。每逢海水涨潮,污水与垃圾不但无法排海,还会倒灌进伦敦。1858年6月笼罩整个伦敦的“大恶臭”便与此有关。1858年8月2日,伦敦市议会扩大了大都市工程委员会的权力,授权它尽快实施并完成改善伦敦主下水道的工程。工程师依照伦敦地形,顺势设计了三条主干道,从而令污水被引导至泰晤士河出海口排出。此外,出海口加设了水泵站,每日海水退潮时才会打开水闸,令污水顺潮势被海水冲向远处。该工程历时十六年,英国人自豪地称其为“工业革命的建筑奇迹”。该下水管道系统有效缓解了泰晤士河的恶臭现象,并且至今仍然在发挥主要排污作用。
——摘编自苏禾《泰晤士河百年治污启示录》
材料二 苏州河又称吴淞江,20世纪50年代时,沿河两岸集中了近千家企业,至20世纪70年代,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及主要支流终年黑臭,鱼虾一度绝迹。苏州河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成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所面临的突出问题。1988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同志题词“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拉开了苏州河治理的序幕。1993年12月,投入巨资打造的污水合流一期治理工程建成通水,削减了苏州河的污染负荷,但没有使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996年,上海市政府成立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市长亲任组长,这是中国最早的河长制。1999-2011年,上海市实施了3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苏州河实现了向景观河的蜕变——苏州河干流底栖动物生物量和需氧物种明显增加,市区段发现成群的小型鱼类,呈现生态恢复迹象。
——摘编自赵敏华、龚屹巍《上海苏州河治理20年回顾及成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泰晤士河治理与现代中国苏州河治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州河、泰晤士河治理的共同影响和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居民主食在之前土豆、面包基础上,增加了茶、蛋类、鲜肉等,粮食替代品增多,农业劳动力加快了向畜牧业的转变。在发展中,由于环境保护观念不强,造成土地污染,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与英国大趋势相同,该地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但其粮食供应和分配体系的组织性却比不上伦敦等大城市。同时,20多年的英法战争,法国长期经济封锁,切断了英国从国外进口粮食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使曼彻斯粮食供应问题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骚乱。鉴于此,政府在曼彻斯特修筑了多条运河和铁路,方便了粮食供应;19世纪30年代该地成立的反谷物法同盟导致《谷物法》于1846年废除,迎来了英国自由贸易的时代。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二 1846—1865年英国耕地面积扩大了464119英亩。当时经营农业也像经营工业一样,种子、肥料犹如原料,投到土地上正如投到工厂生产上。农业投入的增加也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在国民总收入,农、林、渔业的收入从7550万镑增至11880万镑。19世纪50年中叶,英国每公顷土地小麦和稞麦的平均产量为25公担,比法国多一倍。英国屠宰的牲畜每头得净肉250公斤,是法国的1.5倍。英国的粮食和肉类当时基本上自给有余,它进口的农产原主要是棉花、生丝、羊毛、亚麻和木材,这些主要用以供应日益发展的工业,以便出口制成品。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农业由繁盛转入长期而深刻的危机之中。当时世界市场上出现了有极大竞争优势的外国产品,如美国产品。英国奉行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农业急剧衰退,粮食生产滑坡,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只好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国外粮食的进口。
——摘编自汪建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农业之盛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曼彻斯特粮食问题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曼彻斯特粮食问题的解决。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
——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阐述其意义。结合所学,指出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 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个时代,其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个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转变及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D
6.D
7.C
8.A
9.C
10.B
11.A
12.D
13.C
14.C
15.D
16.B
17.(1)同:原因上来看都是受工厂污染;治理主体来看都是政府主导;治理方式来看都有疏导。
异:泰晤士河治污只是将污水引到海里,苏州河治污注重生态的恢复。
(2)影响:有利于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河流治理提供借鉴。
启示:河流治理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对生态的恢复。
18.(1)背景:工业革命推动居民食品消费多样化,影响粮食生产;土地污染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粮食产量减少;供应市场结构不完善;法国经济封锁影响粮食进口;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带来人口大量增长。
(2)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部分产品自给;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最终并未避免农业的衰落和对粮食进口的依赖等。
19.(1)国子监的地位: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表现:降低入学门槛(资格限制)放宽职业限制;政府提供适当助学措施。
(2)思想:五育并举。
意义:成为民国教育的宗旨;为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和培养近代国家所需人才提供了指导方针;冲击了旧教育领域内的封建主义;适应了民国共和精神的要求;推动教育近代化。
贡献:担任北大校长,延揽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20.(1)转变:从陆上到海上,从北方到南方。
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明朝前期国力强大;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2)影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云南省曲靖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