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强化训练(含解析)--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
1.[2023·吉林高三模拟预测]据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沛公(刘邦)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现实中郦食其、陆贾等儒生均获得了刘邦的尊重并受到重用。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刘邦性情洒脱但喜怒无常B.沛公务实且知人善任
C.汉初治国理念变化的产物D.《史记》主观色彩浓重
2.[2023·山东青岛高三期末]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
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3.[2023·江苏苏州高三二模]《后汉书·樊宏传》中记载:“(樊)重……世善农稼,好货殖……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该材料说明东汉时期(  )
A.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展B.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
C.地方豪强威胁君主权威D.田庄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4.[2023·福建宁德高三模拟预测]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记述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这表明《史记》的宗旨是(  )
A.探索古今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B.总结“通史入门”的治史方法
C.恢复已经被人遗忘的远古历史D.仅仅展示秦代至西汉王朝历史
5.[2023·安徽亳州高三模拟预测]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任官赐印制度,无论朝廷大臣还是地方小吏皆是如此。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秦《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官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说明秦朝(  )
A.官印成为权力唯一凭证B.中央权力趋于强化
C.官员任免程序十分复杂D.法律制度比较严苛
6.[2023·湖南郴州高三二模]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  )
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
7.[2023·福建漳州高三三模]据学者研究,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名的“诸妇”多达204位,这些女性贵族可参与祭祀、军事等国家管理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出征,战功赫赫。这表明,在商代(  )
A.阶级分化尚不明显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存在母权制度残余D.奴隶制度日渐成熟
8.[2023·江西南昌高三模拟]黄帝故事是中国传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又有很多不同的主题,如黄帝与蚩尤及炎帝大战;黄帝制定种种文物制度的文化英雄形象;黄帝为五帝之首,是各代王室的共同祖先。总之,不同部族(群),有不同的黄帝传说。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B.黄帝是古人虚构的人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萌芽D.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
9.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摘要一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摘要二 各国变法 摘要三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摘要四 百家争鸣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0.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开创出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其(  )
A.统一了六国 B.建立皇帝制度
C.推行郡县制 D.设置三公九卿
11.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派人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陆上交通由驰道、直道等各种规格不同的道路组成,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秦朝此举旨在(  )
A.集国家大权于皇帝   B.巩固国家统一
C.发展关中地区经济   D.防止匈奴南下
12.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汉武帝之所以采用该制度,是因为该制度有助于(  )
A.控制地方 B.终结相权
C.恢复经济  D.加强皇权
二、非选择题
13.[2023·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材料三 《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诣。水雨,除兴。”意思是说为国家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
(1)依据所学,判断材料一中①②③史料类型。(9分)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进行阐释。(9分)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
1.[2023·吉林高三模拟预测]据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沛公(刘邦)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现实中郦食其、陆贾等儒生均获得了刘邦的尊重并受到重用。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刘邦性情洒脱但喜怒无常B.沛公务实且知人善任
C.汉初治国理念变化的产物D.《史记》主观色彩浓重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沛公(刘邦)不好儒,……与人言,常大骂……现实中郦食其、陆贾等儒生均获得了刘邦的尊重并受到重用”可知,刘邦开始不喜欢儒生,常常大骂儒生,而即位之后,儒生帮助他整理了统治秩序。从憎恶到任用儒生,体现了高祖为了统治的需要而转变自己观点的务实与知人善任,B项正确;沛公的喜怒无常只是针对儒生,排除A项;汉初的治国理念为黄老之学,不可能有什么变化,排除C项;司马迁是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有太多的主观色彩,与材料表达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山东青岛高三期末]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
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一方面说皇帝代表天意,要人民服从皇帝,即所谓“君权神授”,这就为汉代统治的永恒合理性作论证和辩护;另一方面要皇帝尊天保民,实行仁政,借用“天”的权威来限制皇帝的私欲;故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A项正确;汉政权后来依然覆灭,说明该思想没有保障西汉政权的稳固,排除B项;限制君权的思想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排除C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属于其影响,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江苏苏州高三二模]《后汉书·樊宏传》中记载:“(樊)重……世善农稼,好货殖……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该材料说明东汉时期(  )
A.精耕细作农业不断发展B.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
C.地方豪强威胁君主权威D.田庄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世善农稼”“好货殖”“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等可知,东汉时期,田庄内多种经营,能够做到多种经营于一体,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具有自给自足特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田庄的自给自足,并非强调农业上的精耕细作,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了樊重对家族产业的管理和经营情况,并未体现出土地兼并造成的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政治层面,无法得出威胁君主权威,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福建宁德高三模拟预测]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记述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这表明《史记》的宗旨是(  )
A.探索古今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B.总结“通史入门”的治史方法
C.恢复已经被人遗忘的远古历史D.仅仅展示秦代至西汉王朝历史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其宗旨是探索古今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A项正确;材料表明《史记》的宗旨是探索古今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未涉及治史方法,排除B项;材料表明《史记》的宗旨是探索古今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史记》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
5.[2023·安徽亳州高三模拟预测]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任官赐印制度,无论朝廷大臣还是地方小吏皆是如此。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秦《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官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说明秦朝(  )
A.官印成为权力唯一凭证B.中央权力趋于强化
C.官员任免程序十分复杂D.法律制度比较严苛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在全国实行任官赐印制度,无论朝廷大臣还是地方小吏皆是如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官赐印制度将官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朝廷大小官员均由中央任命,说明秦朝中央权力趋于强化,中央集权得以加强,B项正确;“唯一凭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官员任免程序并不复杂,只是官吏任职必须凭官印上岗,排除C项;因“法律制度比较严苛”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中央权力趋于强化”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湖南郴州高三二模]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  )
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齐国管仲变法中,通过建立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建立统一的税收体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体现了齐国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D项正确;齐国建立统一的税收体系,但这一税收系统是否完备,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齐国建立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实施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的郡县制,不能概括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市场的控制,不能体现官府垄断工商业,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福建漳州高三三模]据学者研究,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名的“诸妇”多达204位,这些女性贵族可参与祭祀、军事等国家管理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出征,战功赫赫。这表明,在商代(  )
A.阶级分化尚不明显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存在母权制度残余D.奴隶制度日渐成熟
解析:根据材料“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名的‘诸妇’多达204位,这些女性贵族可参与祭祀、军事等国家管理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出征,战功赫赫”并结合所学可知,商朝女性贵族地位较高,说明母权制度残余仍然存在,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朝的阶级状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朝女性贵族地位较高,与王权和神权的结合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奴隶制度日渐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江西南昌高三模拟]黄帝故事是中国传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又有很多不同的主题,如黄帝与蚩尤及炎帝大战;黄帝制定种种文物制度的文化英雄形象;黄帝为五帝之首,是各代王室的共同祖先。总之,不同部族(群),有不同的黄帝传说。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B.黄帝是古人虚构的人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萌芽D.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皇五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黄帝传说系列的来源不止一个,组合方式不止一个,涉及领域也不止一个,这说明黄帝可能是不同文化中的英雄,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具有多种不同的文明,进而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的特征,A项正确;“黄帝是古人虚构的人物”表述绝对,排除B项;当时尚未产生国家,更谈不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萌芽,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黄帝传说有不同版本,体现的是不同,排除D项。故选A项。
9.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摘要一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摘要二 各国变法 摘要三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摘要四 百家争鸣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上战争不断,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逐步瓦解,封建经济开始形成,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故选A项。
10.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开创出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其(  )
A.统一了六国 B.建立皇帝制度
C.推行郡县制 D.设置三公九卿
【解析】“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是指秦始皇对地方统治管理得到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选C项。
11.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派人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陆上交通由驰道、直道等各种规格不同的道路组成,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秦朝此举旨在(  )
A.集国家大权于皇帝   B.巩固国家统一
C.发展关中地区经济   D.防止匈奴南下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加强水陆交通建设,旨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材料与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发展关中经济并非主要目的,排除C项;防止匈奴南下的举措是修建长城,排除D项。
12.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汉武帝之所以采用该制度,是因为该制度有助于(  )
A.控制地方 B.终结相权
C.恢复经济  D.加强皇权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有助于加强皇权,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材料三 《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诣。水雨,除兴。”意思是说为国家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
(1)依据所学,判断材料一中①②③史料类型。(9分)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进行阐释。(9分)
答案:(1)类型:①属于实物史料,②属于文献史料,③属于口传(神话传说)史料。
(2)阐释:通过对比发现,《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的是陈胜吴广等人起义的原因:征发服徭役,因为大雨超过了期限,按照当时秦朝的法律都应该斩首。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国家征发徭役因为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时间相对久远,同时又带有贬低秦朝的色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的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可信度较高,更能体现历史的真实。①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是秦朝的徭律,是对徭役的规定;史记中的记载是陈胜吴广被征发戍守长城。是戍役,也就是兵役。秦民一生既要服徭役,又要服兵役,徭役、戍役在法律上是不同性质的服役,处罚有差别是正常的。②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是秦始皇时期,陈胜吴广起义是秦二世元年。据史料记载:四月,二世还至咸阳……用法益刻深。秦二世时法律更加严苛。时间是二世元年四月,陈胜吴广起义是在夏季,很有可能法律规定出现了变动,秦二世时期的法律比秦始皇时期变得更加严苛了。
解析:(1)类型:①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头盖骨属于实物史料,②结合所学可知,《史记》属于文献史料,③结合所学可知,盘古传说属于口传(神话传说)史料。(2)阐释: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时间相对久远,同时又带有贬低秦朝的色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的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可信度较高,更能体现历史的真实。阐释陈胜吴广起义这一事件时,要综合考虑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强化训练(含解析)--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