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八下历史参考答案
1-5DBDCC 6-10CAACA 11-15ADDCC 16-20CBBCD 21-25DCBDC
26.(1)土地改革;意义: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答出一点即可)
(2)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率提升;大型农机数量增加。(任答一点)原因: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3)②;判断理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这一报道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
27.(1)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观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2分)
论述:祖国统一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随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到祖国的怀抱,在统一的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而回归后香港、澳门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是人心所向,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家统一的实现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改革开放后,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强对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深化改革。(4分)
综上所述,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大业的推进,国家统一的推进进一步促进全国各族的共同发展,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化;只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分)
28.(1)不同: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新中国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2分)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2)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求同存异;(4分)
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任选一点2分)
(3)原因: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改善两国关系的可能与必要;;美国需要应对美苏争霸中来自苏联的挑战;中苏关系破裂,我国要应对苏联对我国安全造成的威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实现祖国统一等都需要缓和同美国的关系。(任答一点得2分)
大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日建交;中美建交;70年代出现同中国建交的高潮。(任答一点得2分)
(4)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
意义: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外交理念、展现了中国智慧;指明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路径;顺应和引领了时代
潮流。(2分)
29.【答案】(1)A:鹰厦铁路。B:武汉长江大桥;表现:铁路运输能力提高;配套工业生产能力逐步形成;铁路经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答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2)原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科技不断创新。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业积累。(答出2点即可。)
(3)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改善了当地交通运输环境,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中欧班列开通以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密切了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促进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初二历史试卷
说明:1.本卷为闭卷考试试卷,共二大题,29 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1949 年 10 月 1 日,《人民日报》记者林韦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采访报道工作,采写了通讯《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以下内容可能出现在这篇通讯的是( )
A.工业建设制定五年计划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此确立C.封建土地制度一去不返 D.中国历史新纪元由此揭开
下列标语中与西藏和平解放有关的是( )
我以我心爱祖国,我以我行报祖国 B. 祖国大陆获统一,各族实现大团结
C. 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 D. 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1 周年,弘扬和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八年一班同学以【追忆峥嵘岁月】为主题创办纪念展板,以下最适合作展板内容的是( )
A.四渡赤水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上甘岭战役
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 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实现是在( )
A.1949 年 B.1950 年 C.1952 年 D.1958 年
据 1954 年 9 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 1226 名代表,其中包括 177 名少数民族代表,147 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 是 ( )
中共七大 B. 开国大典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政治协商会议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采取 1949 年的全部没收,一个钱不给…还是拖十五年、十八年,由工人阶级替他们生产一部分利润,而把整个阶级逐步转过来……我们现在采取的这个方法,是经过许多的过渡步骤,经过许多的宣传教育,并且对资本家进行安排,应当说,这样的办法比较好。”“这 样的办法”是( )
A.全部没收 B.合作化道路 C.公私合营 D.阶级转变
下列关于 1956 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①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开启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③明确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④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绘制年代尺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建设成就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①时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②时期——大庆、胜利油田建设起来C.③时期——长春一汽生产出了第一辆汽车 D.④时期——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某历史小组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课题研究,以下搜集的资料反映该主题的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培养建设人才”“五年计划” B. “大包干”“自负盈亏”“乡镇企业”
C. “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 D. “按劳分配”“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 10.右表为上海开放进程表,反映了
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上海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C.我国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上海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11.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 )
A.促进思想解放 B.突出了市场经济 C.平反冤假错案 D.冲破“个人崇拜” 12.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 1984 年的
680.95 亿元增加到 2013 年的 64772 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 63.5 亿元增加到 8436 亿元, 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有利于更好拓展港澳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国家的向心力。此纲要( )
A.反映了深化改革的意愿 B.全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挥了政治协商的功能 D.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容
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 年 9 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阿芙乐尔号 B. 致远舰 C. 辽宁舰 D. 定远舰
15.2024 年 4 月 7 日,马英九在结束大陆行程返回台湾时说,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坚持“九二共识”, 求同存异、彼此尊重,和大陆就可以有共同政治基础,可以尽速恢复交流与对话,这样最符合台湾民众的利益。这表明马英九认为( )
A.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的耻辱 B.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得到缓和C.“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D.“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 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 ) A.军事实力领先世界水平
B.B.军事人才储备充足C.科技强军铸造钢铁长城D.D.国防装备完全自研
17.2024 年“两会”期间,解放军空军和海军高级将领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先后表态,中国的轰 20、第 4 艘航母没有技术瓶颈,很快亮相,很快就会公布。据此我们可以解读出的信息是( )
A.我国已经实现国防现代化 B.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巨大
C.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18.2024 年 1 月 24 日,中国和瑙鲁恢复外交关系。至此,我国同 183 个国家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了友好关系。这体现了我国坚持(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C.“求同存异”方针 D.开展单边外交活动
法国代表在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指出: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其中“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的是( )
A.中美建交 B.中日建交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20.邓小平会见利比里亚国家元首多伊时说:“我们向第三世界朋友介绍的首要经验就是自力更生……这样,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 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C.成功发现青蒿素 D.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21.中国航天人乘“神舟”造“天宫”搭“鹊桥”,引“北斗”导航,护“嫦娥”奔月,送“悟空”探暗……这 些大国重器的命名,是浩瀚太空中的中国式浪漫。由此可以看出( )
A.神话传说预言航天发展 B.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
C.中国综合国力世界领先 D.科技发展彰显文化自信
2019 年 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我国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 钱学森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莫言
微信支付、刷脸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这反映
出 ( )
A.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 D.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已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我们能够 梦想成真的原因是( )
中国教育发展 B. 中国科技发展 C.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D. 中国外交成果显著二、材料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6 题 12 分,27 题 10 分,28 题 16 分,29 题 12 分,合计 50 分)
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12 分)
材料一: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了 大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普遍添置了农具,改善和扩大了自己的经营。
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政策”所反映的史实(2 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政策实施的意义。(2 分)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象 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的社论,其中写道“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
‘活’字来概括。...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
依据材料二,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2 分)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2 分)
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 (填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4 分)
①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 世纪 80 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时 间 事 件
1949 年 《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1992 年 海峡会和海基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九二共识
20 世纪末 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1997 年 7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 年 12 月 2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摘编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内容。(2 分)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 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翻开新篇章。(16 分)
材料一
“凡(辛亥)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1912 年 1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彻底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 年 9 月) (1)依据材料一,比较二者对帝国主义国家态度的不同。(2 分)结合所学,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2 分)
材料二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 ①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5 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在印尼召开的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他提出“ ② ”的方针。
请写出图中①②处应填入的内容。(2 分)从①②中任选其一,说说其意义。(2 分)
材料三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美国看来,美苏对立一直是它所面对的严重问题,要对付苏联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就中国方面来说,要着重对付苏联当时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依据材料三,概括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2 分)结合所学,列举一件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上的大事。(中美关系缓和除外)(2 分)
材料四 2013 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世界愿景,回应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指明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根本路 径,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方案。说说这一方案的意义。(4 分)
铁路发展见证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12 分)
材料一:
原有铁路路线经过不同程度的技术改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工业交通建设主要
造,运输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已能初步满足 成就分布示意图
铁路建设和生产需要。铁路经营管理制度逐
步改善与健全,促进铁路运输水平的提高。
依据材料一,将图中 A、B 内容补充完整。(4 分)概括这一时期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表现。
(2 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于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铁路以市场化为导向,在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同时,铁路发展把科技进步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推动铁路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傅志寰等《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铁路发展的原因。(4 分)
材料三:下表是同学们在整理铁路建设成就时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①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当地运输条件得到改善,来往更加便捷,吸引了很多企业来西藏投资。
②2011 年,首列中欧班列成功开行,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
③2011 年,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作为我国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铁路建设成就,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除外)(2 分)
示例:③2011 年,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密切了北京与上海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我国高铁网络覆盖
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