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小刚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刚让爸爸猜我国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2.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方便了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了南方判乱
3.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4.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5.右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它反映的是唐朝皇帝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
的场景。下列事件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6、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分别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大致管辖今天的:( )
A.西藏地区 B.新疆地区 C.云南地区 D东北地区
7.鉴真和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两位重要的僧人。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加强边疆管理 B.开凿丝绸之路 C.传播中国文化 D.扩大唐朝疆域
8.后晋成德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耶 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
A.五代十国是唐末宦官专权的延续
B.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C.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D.黄巢起义推翻唐朝统治
9.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议和政策D.杯酒释兵权
10.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一契丹族 ②西夏一元昊 ③阿骨打一党项族 ④北宋一赵匡胤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11.一千多年过去,古老的市舶司遗址多已湮没,只有位于泉州的市舶司遗址还存在一部分。参观它,我们可以了解宋代( )
A. 文化发展的历史 B.对外贸易的历史 C.政权兴亡的历史 D. 民族关系的历史
12.穿越时空,神游北宋东京,看杂耍踢球,听说书唱曲,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 )
A.茶楼 B.邸店 C.市舶司 D. 瓦子
13.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 )
A. 五代十国时期 B. 北宋时期 C. 南宋时期 D. 元朝时期
14.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 )
A.南方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南方地理位置重要 C.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南方交通十分发达
15.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
①发明造纸术 ②开凿大运河 ③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用于航海
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6.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17.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18.小明同学在参观南京博物院特展“走进养心殿”后,对“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产生了浓厚兴趣。下列属于“十全老人”功绩的有(  )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台湾府 ④反击沙俄侵略 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②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19.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20.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云:“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戚继光闽广抗倭 B.明朝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1.“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大兴文字狱 B.设置特务机构 C.设立军机处 D.实行八股取士
22.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图1(汉)坐面论道 图2(宋)站议时政 图3(清)跪受笔录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23.下表中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卜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114 495
A.清朝商业的兴盛 B. 清朝土地兼并严重 C.清朝推行垦荒政策 D. 清朝手工业发展
24.“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B.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清朝小说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
D.《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25. 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被誉为国粹的京剧日臻完善于(  )
A. 唐朝 B. 清朝 C. 宋朝 D. 明朝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唐太宗所自诩的“英雄入吾彀中”是靠唐朝的哪一种制度保证的?(2分)该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3)材料三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当时的皇帝是谁?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7、经济的发展带有鲜明的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集市);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散市)
----《唐六典》卷二十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一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清实录》、《清朝通典》等资料统计编制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出现了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的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耕地面积发生变化出现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28.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请回答:
(1)列举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典型史实。
(2)写出元朝对广阔疆域实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
(3)列举明清时期对台湾实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4)列举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
答案
1-5CBCAB 6-10BCCBB 11-15BDCCD 16-20CBACD 21-25ADCDB
26、(1)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2)以人(民)为本的思想;(意思相近即可得分,贞观之治。
(3)“开元盛世”;唐玄宗。
(4)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统治者重用人才,注重节俭等。(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27、(1)严格控制时间。
(2)商品经济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夜市、街市。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政府政策的支持;海外贸易的发展;便利的交通。
(3)耕地面积大幅增加
(4)清朝前期帝王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或积极鼓励民众垦荒)。
(5)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28、(1)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元朝;行省制度
(3)澎湖巡检司;台湾府
(4)西藏①册封达赖、班禅;②设置驻藏大臣③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④制度“金瓶掣签”制度;(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西北边疆:①平定噶尔丹叛乱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设置伊犁将军(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