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1年模拟真题汇编

(山西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 1年模拟真题汇编
1.(2024·山西·中考真题)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伦理 生态主张
“仁” 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人 ——《春秋繁露》
“义”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资治通鉴》
“礼”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砍伐工具),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罢(gǔ,捕鱼的网),以咸鱼鳖之长。——《逸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
材料二
机器时代的“享受”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颁布的法律法规(部分) ·1847年《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的水源 ·1848年《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1855年《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负责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75年《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覆盖面广、内容完善,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系统建立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治理的特点,并分析英国制定此类法律法规的原因。
材料三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从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农业地区灾难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
——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3)材料三中,美国中西部由“荒漠”变“天堂”的原因有哪些?并简述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1930年代的困境的。
2.(2024·山西·中考真题)历史人物·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张謇和孙中山大事记(部分)
·1895年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思想,回乡创办大生纱厂 ·1899年大生纱厂正式开始生产棉纱 ·1903年开始筹建分厂,一战期间发展迅速,获利丰厚,并投资公益事业 ·1905年创办国内第一家自建公共博物馆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 ·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
材料三
时代 偶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英雄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革命英雄江竹筠(江姐)、邱少云、保尔·柯察金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使数学家陈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崇敬的对象,并引导年轻人对科学产生极大的热爱八十年代,在世界大赛上创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成为偶像。
——摘编自刘钰雯《偶像时代变迁及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一,对比张謇和孙中山在时代大潮中的救国实践有何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事例,说明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代偶像崇拜的特点。
(4)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个人理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3.(2023·山西·中考真题)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李老师以“时代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解读历史文献——倾听时代呼声】
(1)思想引领时代发出革命的呼声。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反映的思想分别发出了怎样的时代呼声?这些时代呼声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地狱里,教皇尼古拉三世像根木桩,倒插在岩石的夹缝中,双脚燃烧着火焰。但丁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风日下,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摘编自《神曲》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任务二【走近历史场景——见证时代变化】
(2)革命揭开时代变化的恢宏序章。下面图片场景反映的两场革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时代变化?

图一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 图二 五四运动(绘画)
任务三【阐述历史史事--谱写时代华章】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时代洪流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开创了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开创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中共一大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新中国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2023·山西·中考真题)实现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历史堪称全球现代化的经典模式。以1500年为开端,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的历史浪潮终于把英国推上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型。
——周穗明《现代化:历史、深化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完成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领土的扩张,西部的开发,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经济能量的空前增长,国内市场的拓展,推动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材料三
1982年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
2020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87倍。
——据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英、美两国现代化进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例具体举措,并简述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从中西方现代化历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5.(2022·山西晋中·中考真题)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九年级(1)班同学们以“创新的力量”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在分组承担项目任务时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活动一起解决问题。
任务一 【绘制历史图示——体会科技创新】
(1)一组同学聚焦中外科技的创新发明,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请你简述他们选取①②处相关科技发明的理由。(要求:各举一例)
任务二【摘抄历史文献——感受改革创新】
(2)二组同学阅读有关中苏改革创新的历史文献后,摘抄了如下片段。你认为这些摘抄片段分别体现了两国改革有何创新之处?并简述其共同影响。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任务三【查阅历史资料——感悟创新力量】
(3)三组同学查阅了中外历史上有关“创新”的资料后,整理归类形成如下提纲,他们准备展示学习成果。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以“创新·发展”为题,为其撰写150字左右的发言稿。
改革创新——商鞅变法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道路创新——井冈山道路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6.(2022·山西晋中·中考真题)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
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中划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
7.(2021·山西·中考真题)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晋华中学的同学们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开展党史宣讲活动。请你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启航.新征程】
(1)下面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分别简述其“新”在哪里?
任务二【开创.新局面】
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曾提议“上山”……“上山”意味着毛泽东主张将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边界偏远农村地区转移
——《精准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
(2)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寻新道路的?
——《沿海部分城市经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1984年5月)
实行对外开放政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3)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任务三【肩负.新使命】
(4)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请结合共和国史,以“筑梦,圆梦"为题,从图中任选个方面,写-篇150字左右的宣讲稿。
8.(2021·山西·中考真题)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巴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 《地狱之行: 1914- 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 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二在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石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
——《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材料三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被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二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直在涌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面对当前世界变局提出的新理念,并举出一例具体举措。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9.(2020·山西·中考真题)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利器之器。
——李鸿章
材料三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 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摘编自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分析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主张是什么?列举其主张付诸实践的一例具体举措。
(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苏两国工业化建设的联系与区别。
(4)综上所述,归纳工业化发展的共同因素。
10.(2020·山西·中考真题)心系民生福祉,凝聚民族力量,胸怀家国天下。根据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心系民生】人民幸福是国家发展的目标。概括下面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治国理念,并分别列举一例具体举措。
(2)【凝聚力量】民族力量是国家强大的保障。结合图文信息,从不同角度解读“长城”的内涵。
(3)【走向世界】开放包容是国家崛起的途径。观察上图三、四,简述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11.(2024·山西太原·模拟预测)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对全球稳定与和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长津湖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作战,无论志愿军九兵团还是美陆战一师,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两支劲旅的遭遇也充分展示了两军士兵的荣誉感和意志力。志愿军为什么在自身后勤的匮乏、通信的不畅、攻坚火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与世界上第一流的部队对抗?如果说双方在作战能力上有什么差别的话,其实只有两个很抽象的名词,那就是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美军在战后的评价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获胜,“联合国军”成功撤退。
——何楚舞风鸣陆宏宇《血战长津湖》
材料二 在将近40年前的今天,我有幸受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委托访问北京,与这个国家重新建立联系……
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给美国人民展现一个和平前景。当时的中国虽然在严格意义上仍是苏联的盟国,但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北京也在寻求回旋空间。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自1979年建交以来,合作与矛盾长期并存才是常态…在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美合作的贡献,而美国不仅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获益者……40年来,从推动地区热点妥善解决到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中美开展了广泛合作。
——人民日报《中美建交40年,这4点启示很重要》
(1)写出材料一中,中国军队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原因。分析当时中美“对抗”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中美双方能够“重新建立联系”的原因是什么?尼克松访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不少于100字)
12.(2024·山西大同·三模)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宛(在今中亚地区)左右以蒲陶(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一种植物)。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史记·大宛列传》 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国裁种。由现有的资料看,最早是明朝时期由福建晋江人苏得道从苏禄国带回番薯,从那时算番薯传入中国已经600余年。—摘编自苏文著、黄云龙《<金薯传习录>与番薯在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与两则史料中物种交流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其共同影响。
材料二 法德关系向来是欧洲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法德这对充满世仇而又不得不毗邻生活在同一块大陆的老冤家,一直斗得相当厉害……法德由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关系逐渐又回到德国对法国的侵略状态……二战以来合作始终是法德关系的主流,并且这种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发生较大改变,法德关系将继续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刘永杰《一战后法德关系的内在演变及动因分析》
(2)材料二中法国和德国的关系有何变化 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礼尚往来”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讲求公平合理的施报平衡原则,二是要求自我和他人之间交往平等,三是主张来往双方保持相互尊重。……中国共产党赋予“礼尚往来”的外交意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其在新中国外交的奠基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也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创新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陈康令《作为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的“礼尚往来”》
(3)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谈谈你对材料三中“礼尚往来”这一理念的理解。
13.(2024·山西长治·三模)大国崛起道路各具特色,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九年级同学以“大国崛起历程”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任务一 【绘制导图——梳理崛起线索】
(1)根据图示,简述英国率先实现大国崛起的历程以及图中①②处史实之间的联系。
任务二 【解读史料- 感悟大国智慧】
(2)根据下列材料,简述两国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智慧应对严峻的现实问题。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任务三 【阐述史实——回顾崛起历程】
(3)大国崛起之路波澜壮阔,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启迪今天,影响未来。从右图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4.(2024·山西晋中·模拟预测)“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愿景。李老师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1)分别简述材料反映的史事在实现各民族“和谐共进”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作用。
文成公主入藏时所带物品极为丰富,包括食品、金玉饰品、耕作之书等……唐蕃建立了甥舅关系……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和亲也为西藏最终归于祖国版图奠定良好基础。——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叁·隋唐五代两宋》 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普遍原则。坚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切方面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促使了各民族的日趋接近与民族隔阂的逐渐消除。——摘编自杨英杰《中国政治制度为什么行?》
(2)根据“法德关系”演进脉络图,简述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
(3)请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三个史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5.(2024·山西晋城·模拟预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文明开放包容且因交流而多彩,并推动着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九年级同学以“文明繁荣·交流互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任务一 【阅读文献——了解社会风貌】
(1)体育文化见证东西方文化的繁荣。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尚?简述它们弘扬了哪些相同的价值观念?
材料一 据说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做是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及古希腊罗马的体育运动》
材料二 唐初,马球运动从西域等地传入国内,遇有重大节日,常会举办马球赛活跃气氛;女子和男子一样进行打球、骑马、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唐朝有的皇帝还在军队中用马球训练军队。唐代墓葬中出土了类似罗马人的拳击俑和摔跤俑,而东罗马则吸收唐朝马球这项体育运动。
——《中国马球史》
任务二 【参观遗址——感知时代变化】
(2)历史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图片中的革命遗址反映的历史史事分别带来怎样的时代变化?
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主碑造型含义: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视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任务三 【阐述史事——畅谈文明交流】
(3)推动文明传播和交流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也丰富着人类历史的内涵。请从下面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16.(2024·山西晋城·模拟预测)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在凡尔赛体系没有涵盖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了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它有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后盾,战后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并列举美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表现。
(3)结合材料三,分析当前“多极化方向”与前两次格局有何不同?并归纳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
17.(2024·山西吕梁·三模)教育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期,诸子百家学说流行。汉武帝继位后,在国都长安设立太学。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余人。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学为教学内容,太学生通过严格的考试方可毕业,并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
——摘编自樊克政《学校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学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创办的背景。
材料二:中世纪时期,德国大学教育权掌握在教会手中,大学以培养神职人员为主要目标。14、15世纪,教会的地位受到动摇之后,大学教育的掌控权逐步向国家转移,服务于世俗政权。同时,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成为这一时期德国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迎合不断壮大的工商业阶层,德国大学还开设了商贸、造船等学科讲座。
——摘编自高雪梅《德国现代大学发展研究》
(2)根据材料二,比较14、15世纪前后德国大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经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推动和发展,到洋务运动后期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救国思想,开展了教育救国实践的初步尝试,诸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创办了近代第一批新式学堂……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代表着向上的、前进的趋势”,故“能不胫而走,迅速发展,广泛传播”。
——摘编自吴春苗《近代以来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教育救国”的实践事例,并简述近代以来教育发展的历史影响。
18.(2024·山西朔州·模拟预测)国家治理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国家是运用宪法资源实现国家治理的先行者。1689年的《权利法案》等宪法性文件……实现了对各种利益群体的有效整合,提升了英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濒临毁灭的邦联政府已不能有效地治理这个政治共同体了……正是在1787年宪法设置的治理框架下,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迅速提升。这两个国家的宪法都促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改善,与本国的国家治理相得益彰。
——摘编自喻中《论中国法的精神》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萌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完善于建设与改革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制定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是认识这个伟大政党的密码,也是解开中国何以能从近代遭外强欺凌、积贫积弱的边缘走向现代化强国的一把钥匙。
——摘编自罗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意义,并据此归纳影响国家治理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简述英美两国的法律是如何促成本国国家治理体系改善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19.(2024·山西太原·三模)发现身边的历史。学习历史的途径很多,某校李老师与初三九班同学共开了“学历史用历史”的实践研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读名著——了解历史事件】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1)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任务二【研民俗——分析历史原因】
灶神贴于家家户户灶壁正中。腊月二十三张贴,以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决定对文化教育进行改革,改造灶神就是其中之一。
图1 民国二十四年(1943年)发行的历头灶神
说明﹔旧灶神中,正中间为灶婆、灶公正面神像,灶公神像作为主神略宽干灶婆,两人官袍加身,神光护,。肃穆祥和,注视观者,充满整个空间。梁柱之侧剩余的两个狭窄空间,是灶璧后的厨房内室,各有一妇人半侧身,于案头忙活炊事。地面居中摆养一座聚宝盆,左右两侧分别站着持荷仙童和宝盒,童子两侧是财神。上方正中绘一座云端宫殿,左名三道神光。两旁各有一童子挥舞双臂,骑马飞奔,甚为欢快。左右各有一条神龙飞升。整幅画充满神秘宗教气息。
图2 建国初发行的《民主家庭》新历头灶神
说明:新灶神《民主家庭》正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半身像取代原来的灶神形象,两人胸前分别佩戴“生产模范”劳动英雄”字样的红花。两人头顶门楣正中有“民主家庭”四字。
左右梁柱上题有“民主自由新世界,劳动读书好人家”的对联。两人背后各有一个身穿朴素制服的公务人员。最下方有个童子肩抗锄头、斧头,都在持书阅读。历头部分居中的是五角星,左右斜插五星红旗。旗帜斜下角空白处各有一位挑水农民朝一簇庄稼走去、左右边角处有两个青年在割麦,两人之下是两个老者精神焕发,寒暄正浓。
(2)对比两幅灶神图片与文字说明,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革发生的原因。
任务三【看春晚——感受时代变迁】
央视春晚体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
1984年 节目首次出现小品形式: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作为港台歌曲首次亮相。
1993年 央视春晚开始实行导演招标制。小品:《市场速写》;《春天的故事》引发全民传唱。
1997年 《公元一九九七》,演唱:韩磊、孙楠、彭羚(香港)等九位歌手
2000-2008年 反映北京申奥、抗震救灾、神舟上天等国家大事以及“空巢老人”“大忽悠”等社会现象也以各种形式呈现。
2011年 首次推出网络春晚。
2016年 出现许多反映中国梦的节目,如《丝绸之路》等。
2019年 技术创新是晚会亮点,实现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4K高清视频结合VR技术向全国转播分会场节目。
2021年 《向祖国报告》,嘉宾: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四位总设计师;“2020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个人及组织代表
(3)请根据上表中历年春晚特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150-200字;格式完整,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生态价值观:关爱动物,热爱自然;对自然不过度开发,取之有度,有节制;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等。
(2)特点:加强立法,用法律保障环境的治理;环保法律内容广泛,覆盖面广,形成法律体系;先发展后治理等。
原因: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大量使用,煤炭燃烧导致污染严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人口增长,给环境造成负担;英国民主政治建设、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等。
(3)原因:南北战争期间颁布《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带来大量劳动力;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应对: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危机;颁布《农业调整法》,加强对农业指导,促进了农业经济恢复;实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植树造林,增加了就业;调整劳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等。
2.(1)异: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民族企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孙中山主张政治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等。
同:都发生在甲午战争失败后;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都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解放了国人思想等。
(2)说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向农村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长征途中,湘江战役红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建议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对革命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战胜利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维护了一定时期的和平。
(3)特点:五六十年代崇拜领袖和英雄,为国家独立和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七八十年代崇拜热爱科学和为国争光的人等。
(4)看待: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要树立和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个人理想要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流;时代发展为个人理想的规划提供了机遇等。
3.(1)《神曲》呼声:人文主义或抨击教会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和理想等。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共产党宣言》呼声: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影响: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图一: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图二: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具有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等。
(3)示例:
开创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开创宏图伟业。
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此后领导中国革命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实践到理论,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每个时代都以自身的智慧开创新的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也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绘就更加灿烂的时代画卷。
4.(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实现政治民主化,为工业化发展扫清障碍;通过殖民扩张,掠夺资金原料,占据海外市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随着工商业发展,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等。
(2)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等。
(3)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制度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要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改革开放等。
5.(1)示例:①处: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制作工艺流程易于推广,纸日益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流传,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改变了作战方式,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等。
②处: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共同影响:都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对本国的现有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等。
(3)示例:创新·发展
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在创新中得到发展。
如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县制,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废除井田制等,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通过颁布法令,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933年,美国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了经济形势,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复苏,同时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民族振兴的力量源泉。
6.(1)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敌对;二战后:由于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中日两国分属两大阵营,两国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两国邦交正常化,此后两国既合作又有摩擦。
(2)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柏林危机”等。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表现在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正式建交等。
7.(1)图一: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一无产阶级:新的奋斗目标一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等。图二: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主人等。图三: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等。图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等。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起义过程中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逐步深入,稳步推进;立足国情等。
(4)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筑梦.圆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上,党和政府先后进行土地改革、完成三大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精准扶贫等,不断满足人民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实现了生活富裕梦。大力发展重工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实现国家富强梦奠定了基础。军事上,发明“两弹一星”,建立五大军种,形成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筑成捍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多次主办国际盛会,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能实现。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要肩负起新使命,筑梦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8.(1)变化: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
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
(2)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倡导不结盟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在资本主义阵营中,欧洲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到20世纪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在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利,导致国内政局不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两极格局下呈现多极化趋势。
(3)新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等。
(4)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
9.(1)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工厂制度,引起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农村人口比例下降。
(2)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城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联系:苏联工业化建设为中国“一五”计划提供借鉴;中国仿效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区别:苏联继续实行高速度、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直到国家解体。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进展迅速。
(4)科技的推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向先进国家学习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0.(1)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唐太宗: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等。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等。
(2)长城在古代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纽带,见证了古代建筑技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唤起民族觉醒共同抗击外来侵略。长城是国防力量的象征,是高科技武器与人民解放军整强意志的结合;共同铸就了捍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
(3)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海外贸易范围广泛,连接亚洲和非洲等。意义:“一带一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加强了亚非欧各洲的联系;为沿线合作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等。
11.(1)原因:志愿军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历史背景: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出兵侵略朝鲜。美军飞机入侵中国的领空,轰炸中国边境,派军舰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原因: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给美国人民展现一个和平前景。影响: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认识:中美两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合作共赢;中美两国应该增进互信,相互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和平相处,友好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双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大国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大国责任等。
12.(1)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开通);新航路开辟。
共同影响:都开通了东西方的商路;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都扩大了当时世界上的交往范围;等等。
(2)变化:由敌对走向合作。
原因:一战后,《凡尔赛条约》签订,加深了法德矛盾,因此在二战中德国再次对法国宣战;二战后,西欧丧失了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中,西欧与苏联格格不入,同时又受到美国的控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促进经济发展,法德走向合作,推动了欧共体的建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3)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立后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70年代,中日、中美建交,出现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等等。
13.(1)历程:文艺复兴促进英国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积累了丰富的资本;英国通过殖民争霸扩张逐渐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
联系: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纷纷走向殖民扩张之路,明中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美国内战爆发,北方军队在战场上处于被动局面,《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调动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由于受到姓“资”还是姓“社”思想的束缚,改革开放受到严重阻碍;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3)示例:观点1:改革或革命是大国崛起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论述: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对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明治政府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改革,成为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通过立法,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了一些了举措,使美国不仅摆脱了危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加强了联邦政府发权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启迪今天,影响未来。
观点2:法律保障国家的民主政体,巩固统治。
论述:(略)
14.(1)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等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等等。
(2)一战前,法德两国分别加入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扩军备战,冲突不断;一战中,法德交战;一战后,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通过《凡尔赛条约》大大限制了德国的发展;二战初期,法德交战,德国占领了法国;二战后,法国与联邦德国等国家走向合作,成立了欧共体;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3)示例观点一:团结合作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1945年,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面对帝国主义的阴谋破坏和各国的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2023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参与国相互尊重,充分沟通,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发展,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国与国之间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观点二:构建和平、和谐的世界秩序,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15.(1)社会风尚: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城邦定期举行体育竞技活动,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的社会风尚;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多、阶层广,妇女可以骑马、射箭、下棋等。
相同的价值观念:崇尚体育精神;倡导竞技精神和强健的体魄。
(2)图一: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等。
图二:拉开了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等。
(3)示例: 杰出人物促进文明传播。
阐述:杰出人物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汉时期,张骞不畏艰险,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世纪初,麦哲伦及其船队环球试航成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综上所述,文明交流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世界各国要不断深化交流,丰富通向对方的桥梁。
16.(1)相同: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或都是一战后建立起来的国家秩序;都体现了战胜国的意志或都具有大国强权的性质;操纵国都有英美两国;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都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的新秩序等。
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持了暂时的稳定与和平;也产生了新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2)变化: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走向美苏两极格局。
表现:美国本土远离战争破坏,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综合实力最强;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的开始;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给予欧洲经济援助,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科技上,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
(3)不同:“多极化方向”建立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不是将战胜国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建立的;多极化格局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世界在新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家环境形势的变化。
17.(1)特点:国家主导;办学规模大;以儒学为主要学习内容;与官吏选拔相关等。(任意一点)
背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在长安兴办太学。
(2)变化:大学的掌握权由教会向国家转移;教育目标由培养神职人员转向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原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传播了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进步等。
(3)事例: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任意一例)
影响: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培养了人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任意一点)
18.(1)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等。
因素:政治制度的完善;有效的地方管辖:统治者的重视等。
(2)过程: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它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形成了议会主权、法律主治的国家治理结构,推动了英国国家治理的民主化以及民主法制进程;面对美国独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的现实,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3)宝贵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立足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等。
19.(1)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只,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只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2)重大变革:男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重视教育;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婚姻自由打破旧俗的新风尚;人们拥护支持共产党和新政权。
原因: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革提供制度保障;建国后新中国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建设为实现习俗观念方面的变革提供思想文化条件;建国后开展土地改革,从而为赢得民心和崇尚劳动提供经济动因。
(3)观点:春晚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不断解放。这一时期央视春晚关注个人情感的节目受到重视。1992年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促进央视春晚市场化的运作和反映市场社会的节目内容的涌现:香港回归等重大事件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中国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增强。这一时期春晚节目国家、社会、个人主题交织,市场化趋势明显,倡导服务社会、开放性趋势明显。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反腐倡廉,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中国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普及。这一时期春晚节目国家主题上升,科技化趋势明显,春晚承担了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功能,也包含着凝聚人心、交流情感与传播正能量的社会价值,实现了个人价值、社会效应和国家情怀的统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1年模拟真题汇编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