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 1年模拟真题汇编
1.(2024·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0~11世纪时,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逐渐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市民阶层形成,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城市里还有各种市政组织和行会组织,这些组织基本上是封建性的。11~12世纪,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束缚进行了斗争,最终大多数得到国王、主教和诸侯的特许状,形成了自由城市。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19世纪英国,日渐深入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口的地理分布,城市形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引力。工业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为增加,城市集中了市场、金融机构、公共设施和文化教育机构,有利于实现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给现有城市住房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增加了环境对健康造成的威胁,由此带来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引发了城市的公共卫生危机。
——摘编自《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及公共卫生危机》
材料三“二战”后,随着交通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镇)发展,实质上是城市功能规模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张,小城镇与大城市实现了同城化。
——摘编自《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的城市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二战”后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
2.(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货币种类繁多,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商朝仿制海贝出现铜贝开始,到战国后期,货币经历了千余年发展,战国后期,形成了以七雄为主的货币体系,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著名……铁钱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统称为数字货币,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货币替代物的价值的数字表现。
——摘编自《中国货币发展史》
材料二 将历史伟人作为货币头像是对伟人功绩的缅怀。
图一:美洲巴哈马1992年发行的纸币,纪念被发现500周年 图二:英国50英镑纸币,右侧人物为瓦特 图三:1美元纸币正面印的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反面印的是美国国徽
材料三 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最令人称道的举措之一,就是建立欧元区,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欧元区内由欧洲中央银行出台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欧元区的利率与货币供给等进行统一管理。
——摘编自周颖、潘海燕《欧洲一体化面临共同治理难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货币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货币演变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上三种货币分别是为了纪念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欧元”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3.(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早已超越了种族、地域和国界的藩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4月27日,临夏市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红石榴”系列活动力——“石榴花开同心筑梦”主题书画作品捐赠活动在人民红园举行。近年来,临夏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材料二
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2024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指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两岸同胞一路走来,始终一脉相承、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摘自林肯演讲《裂开的房子》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制度。依据材料一,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2)今年(2024年)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多少周年 中国政府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使澳门得以顺利回归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3)依据材料三,归纳林肯的主张。最终结束“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之间的内在联系。
4.(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纵观历史,人类在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路既踏在脚下承托现实,又伸向远方指导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的东方国家,既神秘又富庶,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地圆学说的流行,使得一些人试图环绕地球进行航行。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传到了欧洲。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
——摘编自教育部审定《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编自《列宁选集》(第四卷)
材料三 2023年5月30日消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入驻“天宫”。此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圆满完成4次出舱活动任务。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多项科学实(试)验,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摘编自“学习强国”官网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不能“直接过渡”的情况下,列宁提出的对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作用。
5.(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请对下列表格中的所有历史人物依据其主要事迹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组分类不得少于2个人物;分类要符合人物事迹特点,理由说明须简明扼要、准确、符合史实。)
中国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简表
序号 人物 主要事迹
① 商鞅 秦孝公任用他主持变法,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② 张仲景 东汉名医,撰写《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③ 郑成功 1662年率军驱赶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④ 康有为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动“公车上书”,请求变法图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⑤ 邱少云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一发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了不暴露目标,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⑥ 袁隆平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6.(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一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材料三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外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呼吁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普京在讲话中还表示,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北约的战车正在朝着俄罗斯边境移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应对“北约”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名称及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并指出导致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期”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出现的新“力量中心”。
7.(2022·甘肃天水·中考真题)中俄两国在曲折的历史经历中,彼此影响相互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据不完全统计,1825——1855年共爆发农奴暴动674次,其中1845——1854年就达348次……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
——摘编自严鋕钰《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洋务运动在背景上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及产生的后果。
(3)材料三中的“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指的是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取得了哪些成效?
(4)从材料二三反映的史实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8.(2022·甘肃平凉·中考真题)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列强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9.(2021·甘肃天水·中考真题)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外国篇》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述两段材料,谈谈科技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10.(2021·甘肃定西·中考真题)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
——傅莹《看世界》
材料二 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在博鏊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确立的国际体系是什么?美苏“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争霸没有引发新的大规模战争的原因。并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3)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在21世纪,应建立怎样的大国关系?
11.(2020·甘肃平凉·中考真题)人类社会的真正改变是由思想的改变引导的,并且是由思想确立的原则塑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在《神曲》中写道:“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拉伯雷在其作品《巨人传》里,相信人类可以用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武装成巨人,这样的巨人能够摧毁黑暗势力,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史》
材料二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摘自习近平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阅读下列图片
(1)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其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反映的三位伟人为实现让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而提出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12.(2024·甘肃陇南·模拟预测)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说:“长期以来,天下战乱不断,老百姓饱受苦难,就是因为有诸侯。凭借祖先的恩赐,如今完成统一。如果天下刚刚安定,又建立诸侯国,就是在制造战乱;再想让国家安定,就太难了。”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白话文版)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编自《从百年党史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战乱不断,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了不重蹈覆辙,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建立的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13.(2024·甘肃平凉·三模)在人类发展史上,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参照示例,将下列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凝练一个主题。
(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类不得少于2项历史事件,分类不得少于3组;主题凝练须简明扼要、科学合理,符合史实;照抄示例不得分)
历史事件:
①明治维新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郑和下西洋④拉美独立运动⑤瓦特改进蒸汽机⑥遣唐使来华
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⑧王安石变法
示例
分类 主题
①⑧ 社会改革
作答区
分类 主题
14.(2024·甘肃平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中国……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为了实现继续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日本皇廷组织大型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并随派大批留学生、留学僧,以便长期从事学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吸引日本遣唐使的因素。分析“遣唐使”在世界文化史上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简述“农民变市民”使中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5.(2024·甘肃陇南·三模)中国近代史既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掀起了维新运动,并主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革新运动。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动了辛亥革命。
——摘编自刘奎杰、王公伟《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用了二十八年的时间,解决了之前八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步。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三中的相关信息,指出“二十八年”的起止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步”的历史事件。
16.(2024·甘肃天水·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崭露新曙光】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由于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重大问题,从而……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李匀、李羚《毛泽东思想研究》
(1)请写出图中会议召开的地点,材料一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哪次会议?
材料二:1927年8月,……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年9月……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人教版八上教材
(2)1927年8月的起义名称是什么?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叫什么名称?此农村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开辟新纪元】
材料三
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探索新道路】
材料四: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4)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或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一例即可)
【踏上新征程】
材料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5)图中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材料五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指的是什么?
(7)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格局?该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焕发新气象】
材料六:……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8)据材料六指出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17.(2024·甘肃兰州·模拟预测)古代中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杰出人物,以其卓越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鼓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摘编自《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材料二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从而促进了丝绸之路畅通,史称“张骞凿空”。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 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哪项措施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目的是什么?张骞两次西域之行虽然没有达到既定目的,但产生的实际意义更大。请根据材料二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8.(2024·甘肃兰州·模拟预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古代中国科技发明情况表
年代 世界科技发明(件) 中国
件 占世界科技发明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公元401— 1000年 45 32 71%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三 新冠疫情爆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1)材料一中“儒学”的创始人是谁?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
(2)分析材料二表格,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在什么时间以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3)材料三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三分析,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19.(2024·甘肃酒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矿山,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欺诈性的贸易,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这一时期,北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亚洲则仅有若干沿海据点被占领,广大内地暂时还没有遭到殖民侵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富尔顿……1807年,他使自己的“克莱蒙脱号”汽船在哈得孙河下水。1833年,“皇家威廉号”汽船从新斯科舍行驶到英国。5年后,“天狼星号”和“大西方号”汽船分别以16天半和13天半的时间朝相反方向越过大西洋,行驶时间为最快的帆船所需时间的一半左右。1840年,塞缪尔……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预先宣布轮船到达和出发的日期。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2)材料二中汽船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除汽船外,列举一例19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使用该动力机的新交通工具。
材料三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些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3)依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2024·甘肃定西·三模)战争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等《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四: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西欧各国不得不寻求联合之路,通过经济合作,以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简要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的是哪部文件?该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什么?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并指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60年代和90年代出现的组织名称。
(4)对战争的反思,是一种良知的拷间,也是一种人生態度的重建。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人类避免战争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21.(2024·甘肃定西·三模)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变化表
行业 1953年 1957年 1953-1957年平均年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摘编自来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在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政府不敢干预经济也就无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福利,于是,人民对胡佛失望了,甚至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也产生了动摇……(罗斯福)于危难之际大胆启动新政……这些新政一方面开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福利主义的大门,政府要直接地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负起责任。
——摘编自郑连根《柔软而坚硬的自由——读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各行业数据变化的原因。这一变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新型现代化途径”的特点并指出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大胆启动新政”的背景。作者是如何评价“新政”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22.(2024·甘肃天水·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宋一朝,武运、国势的萎弱,与经济上的繁荣、富庶,形成极其鲜明的对照,貌似不和谐地并存于一体
——葛剑雄主编《千秋兴亡——文盛武衰宋》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它们在战略目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1969年尼克松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会谈时说:“我还是认为,要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继续处于孤立状态,亚洲就不能前进,宣告了二十二年的对峙结束。
(1)请以史实说明材料一中“两宋历史的最大特点”。
(2)分析材料二中,美苏出现“矛盾和分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其政策变化的原因。
23.(2024·甘肃天水·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A)相(齐)桓公,霸诸侯,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宪问》
材料二: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质疑,争斗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 高帝纪下》
(1)材料一中A处应填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促成秦国成为东方霸主的“变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4.(2024·甘肃金昌·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曾这样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得到了和会参与国的认可。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联盟盟约》宣称,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雅尔塔会议中与会各方对于战后建立一个拟称作联合国的国际组织取得了一致意见,大家都为此感到满意。在罗斯福看来,能够说服苏联人接受国际组织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他深信,在联合国的框架之内,只要几个大国实行合作,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便能够维护日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诺曼底登陆加快二战结束的依据。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共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两次世界中发挥的作用有何不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特点:以工商业为中心,市民阶层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封建性明显;出现了自由城市。
(2)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挑战;引发城市公共卫生危机。
(3)因素: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2.(1)演变:由海贝到铜贝、由金属货币到纸币再到数字货币。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
(2)事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新航路开辟);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3)影响:促进欧洲的联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欧洲各国经济的交流;便于欧洲推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周年:25周年;构想:一国两制;因素: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等。
(3)主张:维护国家统一;事件: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4)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1)原因: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急需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欧洲人向往东方;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贸易通道。条件:地圆学说盛行,指南针得到运用,造船技术大大提高。
(2)对策:新经济政策。
(3)作用:便于科学实验;增强国防安全与实力 、增强侦察能力 、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言之有理即可
5.改革家:①④,理由: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开创者:②⑥,理由: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爱国者:③⑤,理由: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统一,邱少云的英勇牺牲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贡献,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6.(1)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2)原因:西方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列强要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或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且尚未开发。
(3)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4)趋势:多极化趋势;新“力量中心”:欧盟、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日本等。
7.(1)相同点:都是封建王朝内忧外患、统治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为维持统治而进行的改革;都是为了顺应19世纪世界形式的发展而求变、求强。
(2)弊端: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后果: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8.(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3)原因: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冲击。
9.(1)变化: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或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和国防的巩固。
(3)启示:言之成理即可。主要采分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造就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领重视科技创新。
10.(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解体。
(2)冷战维持了暂时的世界和平;一超多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
(3)平等协商、共商、共建、共享,和平相处,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11.(1)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了指导思想;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1)制度:分封制。 郡县制。
(2)名称:君主立宪制。 基本特征: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3)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②⑤技术变革;③⑥中外交往;①⑧中外改革;④⑦反抗殖民斗争
14.(1)因素: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留学生优待。
作用:传播了先进的文化;成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各个文明的进步。
(2) 变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使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农奴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受先进生产方式吸引;先进文化的吸引;市场调节因素;政府政策的引导;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
15.(1)①1840②甲午中日战争
(2)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近代政治运动;都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为重要目标;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时间:1921年——1949年。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6.(1)上海;遵义会议。
(2)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和平解放。
(4)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邓小平。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由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1)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奖励军功。
(2)目的:联络西域政权夹击匈奴。意义:传播了汉朝的情况(或先进文化),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或促进了对西域各国的了解),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推动了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3)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8.(1)孔子。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
(2)公元1500年以前。原因: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奋努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者重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比较频繁;1500年前(新航路开辟前)中国政治制度先进;农耕文明发达等。
(3)张仲景。中医药研究要与时俱进;要加强中西医结合;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等等。
19.(1)特点:以直接的暴力掠夺为主;积极影响: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2)动力机:蒸汽机。新交通工具:火车(或蒸汽机车)。
(3)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或科学性)。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4)科技发展能够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要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
20.(1)标志: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文件:《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3)格局:两极格局。名称:1967年,成立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
(4)建议: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建立国际组织,加强文化交流,推动经济一体化等。
21.(1)原因:一五计划的开展。
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特点:利用国家力量,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工业化资金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
积极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背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胡佛政府无力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的危害。
评价: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建立起了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等。
(4)认识: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经济政策的制定要注重维护人民的利益等。
22.(1)武运、国势萎弱、富庶、发达。
(2)在战略目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3)由封锁禁运(包围威胁、对抗等)到改善(友好);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3.(1)管仲。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24.(1)开辟了欧洲大陆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实行国际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虽没有派军队直接参战,但派出十几万劳工到欧洲战场。中国劳工在前线挖战壕、运弹药,吃苦耐劳,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甘肃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1年模拟真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