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1年模拟真题汇编

(河北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 1年模拟真题汇编
1.(2024·河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色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 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文物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建立新社会制度两大成就的见证
图一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
图二 1956年的公私合营股票凭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新道路”和“新社会制度”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取得上述两大成就的共同原因。
(3)展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你最想实现的愿景是什么?(提示:请从科技、环境、交通三个方面任选一个作答)
2.(2024·河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材料一 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56年10月 三艘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
1858年5月 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还击。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6月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 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
1860年10月、11月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是对两国“被动模仿”成效的一次大检验。自此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衰落,半殖民地化更加严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大事年表所述的战争名称。并指出该战争期间割占中国领土的两个国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再次割让了大片领土。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从清政府方面探究晚清时期中国领土不断丧失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2023·河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朵黄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国故事;一条泱泱大河,承载了一部中华春秋。
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八路军“渡黄河东进”作战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
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据材料二,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哪些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完成的历史任务。
4.(2023·河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前,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开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潮流”主题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有同学搜集整理了体现两个国际组织作用的相关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一这个国际组织自1948年5月设立观察团以来,先后在四大洲组织了近40次维持和平行动,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在刚果、塞浦路断、埃及、黎巴嫩的活动。90年代在前南斯拉夫地区、柬埔寨,索马里、纳来比亚进行了更为困难的维和行动。 ——摘编自徐天新梁志明《世界通史(当代卷)》 材料二经过多年谈判,这个国际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一年后取代了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它使贸易和投资日趋规范化、机制化,极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规模从1990年的34380亿美元扩大到1998年的52250亿美元——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个国际组织的名称。
【思维共鸣】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以上两个组织采取协调相关各方通力合作的做法去解决二战后一些全球性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个组织以上做法共同体现的历史潮流。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的结构,举出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顺应上述历史潮流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中的“面临的问题”须是全球性问题,且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
5.(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班级开展“回望百年史,奋进新征程”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举行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和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 在抗日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的前夜,为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计755人,代表着全党121万名党员。 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 的中国。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七大召开时与中共一大召开时相比全党党员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一中“ ”处是中共七大确定的革命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将此目标内容补充完整。并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目标提出的主要背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上述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试用所学知识,列出“中华人民共和用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结论得出的主要理由。
6.(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1万米处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爆炸中心区域及附近区域立即被摄氏7000度的高温吞没,造成约14万人死亡。 翌日,日本当局敦促科学家去广岛实地调查,及至获知真相,深深为之战栗。 8月9日,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弹,造成约7万人死亡。
原子弹轰炸后的广岛一片瓦砾
——摘编自《日本通史》
材料二 苏联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在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领导下建成了原子反应堆…… 1949年8月29日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美国为了重新占有核优势,加紧研究核聚变技术,1952年11月1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威力比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大800多倍,美国氢爆炸9个月后,1953年8月12日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实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使用了哪一新式武器。 其杀伤力如何?
(2)据材料二,归纳这类新式武器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3)综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这类新式武器研制上取得的成果。
7.(2021·河北·中考真题)探究问题。
材料
——摘编自李大光《从大刀长矛到神五上天一看我军现代化建设历程》
(1)材料表述了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过两次历史性跨越,跨越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并说明这次跨越对当时世界的重大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提供了哪些保障。
8.(2020·河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义和团同清军一起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入侵。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例是在直隶廊坊一带对八国联军的阻击。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2000多人,乘火车由天津向北京进犯,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顽强阻击。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等地将之围困,发起攻击。据一些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义和团都是“朴实农民”“其中很多是孩子”。他们手持大刀、长矛、抬枪进攻,“没有一点害怕或犹豫”“面对着来复枪和机关枪秋风扫落叶似的射击,还是勇猛冲锋”。在中国军民的阻击下,西摩尔联军给养完全断绝,“进京之路,水陆皆穷”,被迫夺路回逃。义和团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令侵略者震撼,西摩尔事后心有余悸地承认:“如果义和团所用的武器是近代枪炮的话,那么我所率领的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摘编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表述的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距今多少周年?
(2)据材料,指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使用的武器,并归纳其表现出的战斗精神。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方式是什么?
9.(2024·河北邯郸·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技术进步同样重要的是对军队、科学研究者和企业经营者的一体化。这是一个高度有效的联合体,可以形成所谓的“按需发明”。实战的经验刺激了将现有武器改造形成新型武器的需求,诸如(一战时期)坦克、毒气和潜水艇,都是为适应战争需求而发明的新武器。这种需求与科学研究者——军队——企业经营者的三部曲联系起来往往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以至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材料二:虽然早在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爱因斯坦就曾警告说“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无法平衡的大灾难边缘”,但是军备竞赛却仍是愈演愈烈,每一项新的军事发明都带来一项防御和抵抗这一发明的军事技术……这种军备竞赛的最终结果就是积累了一个全球 50000颗核武器的大火药库。在各国科学家的联合之下,这种僵持状态背后隐藏着的危机渐渐浮出水面。1983 年 11 月来自几个国家的科学家们指出,即使现存核武器只有一小部分被引爆,都势必将引发一个“核冬天”……“全球环境的变化足以引起地球上一些主要动植物物种的灭绝。在这样的大灾难中,智者的逝去也是无法避免的。”
(1)据材料一,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的原因。
(2)材料二中,国际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产生了怎样影响?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10.(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预测)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物卡片: 邓稼先 人物卡片: 诺贝尔
邓稼先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时,缺乏相关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又都严格保密。他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后来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 夜以继日地工作, 终于成功。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极其艰难,他的工厂在生产炸药时爆炸,为了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他只好到湖中的船上进行实验,最终研制成功。他逝世后的大部分财产遵照遗嘱被用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 这就是诺贝尔奖。
材料三
(1)材料一是人类历史上代表性科技成果的图片,请你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中两张人物卡片,归纳科学家对人类社会进步发挥的共同作用。
(3)假如请你做解说员,对材料三中的科技成果进行解说,请围绕活动主题,从材料三所示的科技成果中任选一例,撰写80字左右的解说词。(不能答示例)
【示例】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医药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1.(2024·河北廊坊·三模)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这场运动的名称。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当时不加紧工业化是不行的。从1933年起法西斯的威胁就在迅速增大。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实力粉碎了法西斯。要是没有工业化,我们面对法西斯就会手无寸铁。
——戈尔巴乔夫
(2)据材料二,面对法西斯迅速增大的威胁,苏联采取的应对方案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方案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开始全面铺开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设。经过数年奋战,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深圳被人们称之为崛起的“一夜城”,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一批批外来及本地的建设者,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用勤劳和汗水为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火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哪些重要因素?
12.(2024·广东河源·二模)石家庄市作为一个近代新兴城市,曾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石家庄,在20世纪初原是一个小村庄,人口仅600余人。至1925年人口扩至33077人。1937年,石家庄已成为晋冀两省之间物资集散地和交通、邮政、通讯中心,人口增至72100人。1937年10月,日军占领石家庄后将其作为长期占据华北的军事基地。1947年,国民政府设立石门市(今石家庄,见下图),成为河北省仅有的两个建制市之一。
——据李国芳《初进大城市》整理
材料二 1947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了石家庄。石家庄成为最早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此后,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长期建设”城市的方针。1949年7月至8月,石家庄在全国各城市中第一个使用“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名称,选举产生了该市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召开了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并推举产生了该市“人民政府委员会”。
——据李国芳《初进大城市》整理
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之市政府委员统计表
成分 革命职员 工商界 工人 农民 本地老革命工作者 中西医生 工程师 教育界 妇联会 少数民族 合计
人数/人 6 5 4 2 2 2 1 1 1 1 25
占比/% 24 20 16 8 8 8 4 4 4 4 100
——据《石家庄市政府呈“秘字第2号”》(1949年8月18日,档案文件)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家庄城市空间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期建设”城市方针形成的背景,并分析石家庄市新政权的特点。
(3)简要说明1949年石家庄市在政治方面的探索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意义。
13.(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承办万国工业博览会
国家 主办国 中国
展品 蒸汽锤、机车发动机、蒸汽机组、棉纺织品、毛纺织品,纽扣…… 丝绸、棉花、茶叶、药材、瓷器……
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百年庆典博览会
国家 主办国 中国
展品 发电机、电话、留声机、电报机、缝纫 机、打字机、自行车…… 丝绸、茶叶、银器、瓷器、药材、景泰蓝……
材料二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国家 主办国 中国
展品 灯光秀、飞机秀、赛车秀、福特汽车流 水装配线、洲际电话、电梯、印刷机、 蓄电池、战舰、潜艇 丝织品、茶叶、瓷器、银器、景泰蓝;汉冶萍钢铁厂的钢铁、张 裕酿酒公司的葡萄酒、大生纱厂的棉纱
材料三 1900年巴黎世博会还丝毫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一百年后,2000年的汉 诺威世博会的主题则是“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在可持续性的条件下共存的重要理念,揭示了人类、自然、科技协调发展的新关系。
——摘编自陈开和《世博会的价值变迁和国家形象》
材料四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从高端装 备制造到新能源汽车,从先进医疗器械到创新药物……前5届进博会共有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约2000项;通过进博会肯尼亚鲜食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成千上万的当地种植户受益,一条阿富汗羊毛地毯在中国销售,四五个地毯编织工人家庭增收;摩洛哥的铜质手工艺摆件、智利的马普切部落银制装饰品等精美国礼纷纷亮相,进博会生动描绘着美美与共的画卷。
材料五 亚运会开幕式采用了数字烟花呈现精彩;杭州的高架路上,园林绿化尽量减少鲜切花和一年生花卉植物的使用;亚运特许商品零售店内,低碳版的吉祥物减少非必要 的纸盒外包装。杭州奥体中心国博壁球馆,由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原4D展厅临时改建而成,赛后可以快速拆卸,恢复原有展厅的功能;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场馆,由废弃矿山开发 建设而来,赛后将变身攀岩运动主题公园。
(1)根据材料一,1851年英国、1876年美国的世博会展品分别反映人类步入什么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通过哪一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与材料一中的伦敦、费城博览会相比,材料二中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中国展 品类型有什么新变化?这一变化折射出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世博会的价值追求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进博会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怎样的平台?
(5)材料五中杭州亚运会的各种举措共同体现了哪一新发展理念?(只能写一种) 践行这种理念的依据有哪些?
(6)据上述材料及史实推断上述盛会给举办国带来什么影响?
14.(2024·河北沧州·模拟预测)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要把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放在必须做好的中心任务的位置上,为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比起旧社会来,要有利益获得。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严正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要失败。”
——摘编自寿思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向人民负责》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抗得到了缓和以及世界经济相互联系,世界格局发生了新变化,短时间内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出现了较为和平的世界局势。与此同时,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把发展的目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世界发展的局势,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摘编自张佩、王常柱《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内涵及其新时代价值》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认为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并概括确立该中心任务的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全球性战略问题的国际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上述主张的共同作用。
15.(2024·河北廊坊·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它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
——摘编自《毛泽东著作选读》
材料二 经过国际社会的努力和它自己的反抗,它最终于1990年获得了独立,成为了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它曾经先后被8个国家占领和殖民过,它的独立也经常被很多人视为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个“它”的名称。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两个事例所体现的时代主题。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事例-一反抗方式——影响”的结构,举出一个世界近现代史上类似上述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
16.(2024·河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时间 事件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建立
1905年 清政府委托其编新教科书
1921年 茅盾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加入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也成为商务印书馆的第一位党员
1927年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运动指挥部在此建立
1933年 中国共产党在此编写文化类书籍,促进文化发展,抵抗日军侵略
1954年 公私合营
1981年 分辑刊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建立时中国兴起了哪些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救国思想?
(2)商务印书馆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请运用材料涉及的重要历史信息论证这一结论。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商务印书馆分辑刊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时代背景。
17.(2024·河北唐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3年1月1日,在法国新总统蓬皮杜的欢迎下,英国议会决定加入洲共同体。不过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英国对欧共体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1988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演讲时说道, “独立主权国家的意愿和积极合作是建立成功共同体的最好方式……紧密的合作不需要将权力集中到欧共体或其任命的机构。”确实,在欧洲共同体成立后,一直在往“单一化”的方向发展,给欧共体带来了许多美好但不切实际的任务,甚至还幻想建立一个“欧洲帝国”。而英国并不想在货币政策、农业政策、移民等问题上受制于欧共体的统一行动,因此一直与欧共体龃不断。
——摘编自邢莉《不可不知的英国史》
材料二 1991年12月,在德国和法国的倡导下,欧共体12个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欧盟正式诞生。1999年1月1日,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正式诞生。对于 21 世纪出生的德国青少年来说,“马克”就像中国的粮票一样,已经成为历史名词。2003年,德国与法国一起大力反对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十几年后的中东乱局证明了德国的正确性。现在,德国已经是一个不依附于美国、能够进行独立政治判断的欧洲大国。
——摘编自杨义成《不可不知的德国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与欧共体的关系特征。并概括导致这一特征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述德国为提高欧共体国际地位作出的努力。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欧洲一体化的因素有哪些
18.(2024·河北保定·二模)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799年11月9日,雾月政变爆发的当天晚上,拿破仑便下令起草民法典。龙谢、罗马法学家马尔维尔、政府司法行政长官普雷阿梅纳和海军法院推事波塔这四位法律专家开始起草民法典。拿破仑对这部民法典相当重视,曾多次亲自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在具体制定法典的过程中,几位法学家在他授意下,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
材料二
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民法典》制定实施的有利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示历史文献最主要的不同之处。
(3)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材料一二中的两部法律文献颁布相距多少年,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哪一发展大势。
19.(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基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指的是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据此,我国同苏联、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对外政策,中国积极走向世界,成功的践行了多边外交,建立了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中国逐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的外交模式,中国成为了促进世界发展的坚定力量,为国际发展贡献了巨大的中国力量。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战略。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战略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调整对外政策的国际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积极走向世界”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事业历程呈现的特点。
20.(2024·河北邢台·三模)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周年热点——2024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次民族觉醒的运动中国外交代表在国际会议上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说“不”,这在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一个敢于对帝国主义国家现有秩序抗争的先例。从中国近代革命史角度说,五四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将从旧民主主义时期转入新民主主义时期。
——摘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950年2月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 ①
1955年4月 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
1971年10月 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 ②
1979年1月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摘自李志永、袁正清《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之论》等
材料三: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材料四:今年(2023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把表中①②两处的外交事件补充完整。
(2)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综上所述,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变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做出正确的抉择。
(3)愿景:科技强国,国家富足,交通便利,百姓安居乐业。(言之有理即可)
2.(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国家:俄国、英国。
(2)《马关条约》;
(3)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领土主权意识较弱;武器装备水平落后;学习西方不彻底。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坚定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
3.(1)对象:日军(或日寇)。
史实:开辟了敌后战场(或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取得平型关大捷;发动百团大战;开展反“扫荡”斗争;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率先发起局部反攻等。
(2)背景: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
作用: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或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建立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前进基地;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3)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1)材料一;联合国 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
(2)合作共赢(或和平发展)
(3)示例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示例二:妇女权利和地位问题——落实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妇女地位得到提高。
示例三: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杂交水稻——世界粮食增产效果明显。
5.(1)党员数量大增。
(2)新民主主义。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6.(1)原子弹;可造成大面积杀伤和核污染。
(2)威力和杀伤力越来越大。
(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1)跨越:从“小米加步枪”到“飞机坦克加大炮”;从“飞机坦克加大炮”到“两弹一星”。从“飞机坦克加大炮”到“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战略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国际地位显著改观。
(2)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1)周年:120周年。
(2)武器:大刀、长矛、抬枪。
战斗精神: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大无畏等精神。
(3)方式:武装反抗(或革命斗争)。
9.(1)原因:科技革命的兴起;军事技术不断发展;军事、科研、企业紧密联合;两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2)影响:国际军备竞赛加剧;世界和平安全受到威胁;全球环境和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对军事科技的理性思考。
(3)主题:军事技术的利与弊。
10.(1)【示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图1、图3;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图2;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图4。
(2)①科学家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潜心研究,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③科学家的精神和成就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事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示例】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这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内容至少包括:科技成果本身,时间(或时期)、发明家、结果、意义等。
11.(1)运动:洋务运动。
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只学先进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外国侵略势力的挤压;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2)方案: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意义: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因素:改革开放政策,特区人民艰辛劳动。
12.(1)原因:近代铁路交通兴起;石家庄位于南北铁路交通枢纽;日军侵华,将石家庄作为重要军事基地,大规模修改军事设施(封锁沟);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国民党重视其军事、政治价值等。(任答2点即可)
(2)背景:解放战争节节胜利(或三大战役等);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性质;人民当家作主;各阶层的联合;各民族的团结等。(任答2点)
(3)意义:孕育了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对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人民民主提供了范例;为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提供了借鉴;为我党开展城市工作提供了样本和基本经验等。(任答2点)
13.(1)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战争:鸦片战争。
(2)变化:中国展品新增了近代工业产品。
历史信息: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3)变化:从单纯展示工业成就转变为强调人类、自然、科技的协调发展。
原因: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全球化趋势让人们意识到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寻求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4)展示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5)理念:“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依据:通过数字烟花、减少花卉使用、低碳吉祥物包装以及利用废弃矿山建设场馆等措施来践行。
(6)影响:推动科技与工业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增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地位,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14.(1)中心任务:恢复和发展生产。
目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巩固人民政权。
(2)国际局势缓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各国都重视本国经济受展。
(3)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5.(1)名称:新中国的成立;纳米比亚的独立。
(2)时代主题: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3)示例:1952年,埃及爆发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16.(1)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思想;②实业救国的思潮。
(2)革命时期:①1921年中共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
②1924—1927年掀起国民革命,进行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国家统一。
③1931—1945年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壮大。(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西文化的交流增多。
17.(1)关系特征:若即若离(龃龉不断);原因:英国出于现实主义考虑,反对欧共体的“单一化”,在一些政策上不想受制于欧共体的统一行动。
(2)作出的努力:倡导签署条约,促成欧盟成立;促成欧洲统一货币的流通;反对伊拉克战争,摆脱美国控制。
(3)因素: 国家利益、政治理念和目标、 经济因素、国际形势、 历史文化传统等。
18.(1)因素:拿破仑的专制独裁;法律专家的贡献;拿破仑的重视;拿破仑的聪明才智;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等。
(2)不同之处:社会性质;代表的阶级利益。
(3)相距时间:150年。趋势:民主、法治。
19.(1)战略:“一边倒”。
影响:中国: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避免外交孤立;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获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世界: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2)因素: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恶化。
表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3)特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顺应时代发展;实事求是。
20.(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民族觉醒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或尼克松访华或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2)由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到超越意识形态的和平外交;由政治对抗结盟到经济合作的战略伙伴;由被孤立封锁到深度融入世界舞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迅速崛起;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推动。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旧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专用)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综合材料题- 5年(2020-2024)中考真题+1年模拟真题汇编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