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比较异同类选择题
比较异同类选择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两者都”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目也有反映程度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比较异同类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包括四步:
1.定时空:审题干,注意题干中各个人物、事件或历史现象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2.审立意:看设问,判断考查的是比较项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区别还是联系。
3.抓关键:对比较项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同中找异,异中求同。
4.析选项:最常用的是排除法。把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表述错误或者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1.(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 )
A.早期文明的产生 B.青铜文明的辉煌
C.中外文明的交流 D.中华文明的灿烂
2.(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
3.(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表1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表1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统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尊崇儒术
4.(2023·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5.(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岳飞、辛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是( )
A.豪迈的报国之情 B.浓郁的思乡之情
C.飘逸的山水之情 D.凄婉的惜别之情
6.(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某老师在上课时列举的史实。这些史实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遣唐使来华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A.经济交流 B.海上交通 C.民族关系 D.对外交往
7.(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秦朝修筑驰道、汉朝发行五铢钱、元朝设立宣政院、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客观上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维护国家统一 B.削弱地方权力 C.抵御外来入侵 D.加强君主专制
8.(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9.(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10.(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都坚持( )
A.三民主义 B.君主立宪 C.反帝反封建 D.人民民主
1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70多年前的那一场战争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罗盛教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 )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抗美援朝精神
12.(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1951年,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五一节前后,全国有2亿多人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3.(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如图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图8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在分到的土地上插界标 图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14.(2023·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15.(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共赴九天,再探苍穹。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科技成就中,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C.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6.(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是古代亚非地区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览表。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大河流域 文明成果
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城和恒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
A.多样性 B.开放性 C.交融性 D.全球性
17.(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了一片灿烂的星云。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了崭新的近代文化。这些人文主义者活跃在( )
A.古典文明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18.(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 )
A.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
19.(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A.英国资产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C.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20.(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下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人物 内容
彼得一世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 D.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21.(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废除农奴制 B.提倡“文明开化”
C.建立新式军队 D.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2.(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C.摆脱了殖民统治 D.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
23.(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B.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有利于社会进步
C.都是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4.(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最早对上述问题作出科学解答的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瓦特 D.达·芬奇
25.(2023·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统考中考真题)“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下列战争性质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美国的独立战争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6.(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出现了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的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终结了欧美列强侵略 B.取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C.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D.导致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27.(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表2是历史上的部分改革。这些改革都( )
表2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1868年 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1933年 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取得了一定成效
28.(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美国、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C.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 D.重视科技发展
29.(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际关系学界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就国际格局做出了“一超多强”的判断。在变局中,美国“一超”的地位动摇了,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对“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30.(2023·河南·一模)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出唐代( )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唐代蜀锦缠枝宝花团窠花卉纹锦半臂
A.丝织业兴盛 B.民族交往频繁 C.手工业发达 D.娱乐活动丰富
31.(2023·山东青岛李沧区·二模)明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戚继光 郑成功
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
32.(2023·河南南阳卧龙区·一模)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下列属于“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33.(2023·河南商丘虞城县·三模)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大运河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加强了经济联系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巩固了国家统一
34.(2023·山东东营·二模)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B.以法治国,稳定秩序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35.(2023·山东济宁嘉祥县·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风格
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
36.(2023·河南焦作·一模)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A.使世界连成为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37.(2023·河南焦作·一模)中国古代与水利有关的成就中,都江堰和筒车的相同点是( )
A.大型防洪灌溉工程 B.大一统国家的成就
C.推动古代农业进步 D.“重农抑商”的措施
38.(2023·重庆·押题(三))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有意义更有意思,可以更好地寓教于乐。20世纪30、40年代的重庆文艺创作十分活跃,如《天国春秋》《屈原》《法西斯细菌》和《捉汉奸》等,这些作品的共性不包括( )
A.都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B.都反映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C.都反映国共合作共赢 D.都抨击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
39.(2023·广东佛山九江镇·一模)如图,下列历史图像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民国剪辫 民国金陵女子学院体育院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交通方式的变革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学艺术的繁荣
40.(2023·山东济南历下区·二模)“扶清灭洋”“变法图强”“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这些口号、主张和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
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发动革命,实现共和
C.革故鼎新,变法救国 D.学习西方,挽救危机
41.(2023·湖南永州·一模)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追忆120年多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42.(2023·河南商丘虞城县·三模)下列史实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外交成就
43.(2023·河南南阳镇平县·二模)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面两段材料描述的事件的共同点是( )
“新政”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和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新政”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A.注重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改善 B.借鉴学习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C.改变了各自国家的社会制度 D.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探索
44.(2023·江苏连云港·一模)小红对于建国后党的建设成就很感兴趣,在他收集的成就材料中,历史时代明显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一汽投产 B.863成就展 C.香港回归 D.青藏铁路开通
45.(2023·山东济南槐荫区·一模)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涌现出了“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46.(2023·湖北武汉·一模)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实现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中美关系友好 D.团结一致抗击法西斯
47.(2023·河南南阳镇平县·二模)下列图片和文字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金字塔铭文上刻着“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的铭文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
A.发源于大河流域 B.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高超的建筑技艺 D.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48.(2023·辽宁实验·一模)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颁布《十二铜表法》想象图
A.都是成文法典 B.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
C.使用相同文字 D.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49.(2023·山东济宁嘉祥县·一模)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50.(2023·江苏南京·一模)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共同点是( )
A.追求并模仿中国文化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D.传承并融合东西方文化
51.(2023·河南洛阳偃师·一模)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52.(2023·湖北鄂州·五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在于( )
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了革命爆发
②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③革命都以暴力斗争方式进行
④革命后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53.(2023·河南商丘虞城县·三模)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上述两个文献内容体现的相同目的是( )
A.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B.约束统治者的权力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宣扬自由平等思想
54.(2023·辽宁实验·一模)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两次远洋航行的共同点是( )
①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 ②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
③都具有开拓冒险精神 ④都给当地带去了友谊与和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5.(2023·江苏徐州沛县·一模)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637年初刊时不受士大夫待见,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上述科技成果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是( )
A.研究的领域不同 B.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C.生活的时代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56.(2023·辽宁鞍山立山区·一模)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科技引领时代进步。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B.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D.都最先开始于欧洲国家
57.(2023·山西大同·一模)歌曲是时代的心声,每一首歌曲后面都有一段鲜活的历史故事。小华同学搜集到了与近代法国相关的两首歌曲《马赛曲》和《国际歌》。这两首歌曲的共同点是( )
A.展现了法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B.歌颂了近代巴黎人民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C.印证了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政治力量
D.记录的历史活动最终都取得了彻底胜利
58.(2023·山东青岛莱西·二模)对下面两幅图片中的措施所体现的共同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图1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图2 工资付酬的美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了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59.(2023·河南南阳镇平县·二模)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了( )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冲突 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2022年全球人口突破80亿
A.人类面临的挑战 B.世界的安全问题
C.激烈的地区冲突 D.全球的生态问题
60.(2023·河北石家庄十八县·一模)一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由此可见,促使美、日崛起的共同因素是( )
A.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B.重视国内政策调整
C.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D.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
()
()
专题06 比较异同类选择题
比较异同类选择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两者都”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目也有反映程度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比较异同类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包括四步:
1.定时空:审题干,注意题干中各个人物、事件或历史现象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2.审立意:看设问,判断考查的是比较项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区别还是联系。
3.抓关键:对比较项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同中找异,异中求同。
4.析选项:最常用的是排除法。把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表述错误或者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1.(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 )
A.早期文明的产生 B.青铜文明的辉煌
C.中外文明的交流 D.中华文明的灿烂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青铜器到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再到明代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这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说明中华文明的灿烂,故选D项;明代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不能体现早期文明的产生、青铜文明的辉煌,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明的交流,排除C项。
2.(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
【答案】B
【详解】商鞅、韩非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即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具体情况制定法令。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即法律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国家就能治理好;治理方式因时制宜,就能收到实际效果。因此,二者均强调立法与治国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因势而变,故选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排除A项;兼爱非攻为墨家的主张,排除C项;尊卑有序为儒家的主张,排除D项。
3.(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表1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表1
人物 主张
孔子 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统
墨子 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尊崇儒术
【答案】C
【详解】据“孔子”“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可知,孔子强调重视人民利益,关注民生。据“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减轻人民负担”可知,墨子主张厉行节俭,减轻人民负担,积极关注民生。故孔子和墨子主张的共同之处是关注民生;故选C项;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B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属于西汉武帝时期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
4.(2023·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选项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往,是中华民族本民族内部的交流,甘英出使大秦、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行天竺都属于中国与外国的交往,由此可知,D项的性质与其他三项不同,符合题意,选择D项;A、B、C三项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5.(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岳飞、辛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是( )
A.豪迈的报国之情 B.浓郁的思乡之情
C.飘逸的山水之情 D.凄婉的惜别之情
【答案】A
【详解】岳飞和辛弃疾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和爱国词人,这些词句中透露出作者为收复失地、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坚定的报国决心,A选项正确;根据提供的词句,岳飞和辛弃疾的词作并没有明显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更多关注的是为国征战的豪情,排除B选项;材料词句中并没有明显的描绘山水景色或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排除C选项;本题材料词句中并没有明显表达惜别之情,而是强调了报效国家的豪情,排除D选项。
6.(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某老师在上课时列举的史实。这些史实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遣唐使来华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A.经济交流 B.海上交通 C.民族关系 D.对外交往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与日本的交往,玄奘西行反映的唐朝与古印度的交往,郑和下西洋反映的是明朝与东南亚甚至非洲地区的交往,这些都是中外交往,故选D项;上述史实反映的是政治文化的交流,主要不是经济交流,排除A项;玄奘西行与海上交通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是民族关系,是中外交往,说法错误,排除C项。
7.(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秦朝修筑驰道、汉朝发行五铢钱、元朝设立宣政院、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客观上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维护国家统一 B.削弱地方权力 C.抵御外来入侵 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A
【详解】据“共同意义”可知,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维护了国家统一;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维护国家统一;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维护国家统一;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故选A项;题干主旨和削弱地方权力无关,也不是共同意义,排除B项;只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抵抗外来入侵,排除C项;题干和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
8.(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所以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学习西方治国,故选A项;《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它的最突出的特点并不是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的平均分配方法,所以,平均分配土地不是《资政新篇》的主张,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中无论是土地的分配还是选官都体现了男女平等,排除D项。
9.(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清政府,义和团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二者的主要斗争对象不同,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阶级基础都是农民阶级,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相同,都采取了武装起义的暴力方式,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相同,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走向失败,排除C项。
10.(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都坚持( )
A.三民主义 B.君主立宪 C.反帝反封建 D.人民民主
【答案】C
【详解】分析题干信息“打倒列强”“外争主权”都体现了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特征,“除军阀”“内除国贼”都体现了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特征。可见,二者都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C项;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君主立宪是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目标,排除B项;题干所述“打倒列强除军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并不能体现“人民民主”,排除D项。
1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70多年前的那一场战争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罗盛教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 )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抗美援朝精神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70多年前”“黄继光”“罗盛教”可知,材料体现这的是抗美援朝。结合所学,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故选D项;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长征精神是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是灵活机智、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勇往直前、无坚不催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抗战精神主要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2.(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1951年,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五一节前后,全国有2亿多人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答案】B
【详解】根据提供的材料,在1951年,中国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是指中国在1950年代对抗美国军队入侵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了这场战争,捍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同时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因此,与提供的材料所描述的情况相比,抗美援朝战争是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B选项正确;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仪式和庆祝活动,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排除A选项;土地改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对农村进行的一项重要政策,目的是实现农村土地的平均分配,消除封建剥削关系,排除C选项;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实施的三个重要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完成,排除D选项。
13.(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如图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图8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在分到的土地上插界标 图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答案】B
【详解】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图1、图2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选B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但不是两次土改的共同之处,排除A项;1950年的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也不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C项;材料中的两次改革,都是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并没有确立土地公有制,排除D项。
14.(2023·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可知王进喜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故选B项;“坚持真理、英勇斗争”与“拿下大油田”事实不符,排除A项;“科研”“治学”与王进喜的石油工人的身份不符,排除C、D两项。
15.(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共赴九天,再探苍穹。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科技成就中,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C.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D
【详解】据“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可知,其属于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也是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故选D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属于军事领域的成就,排除A项;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有利于增强国防实力,属于军事领域的成就,排除B项;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属于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排除C项。
16.(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是古代亚非地区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览表。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大河流域 文明成果
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城和恒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
A.多样性 B.开放性 C.交融性 D.全球性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金字塔”“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印度河流城和恒河:流域梵文、佛教”“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甲骨文、青铜器”可知,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成就,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故选A项;不同地区的文明不能说明人类文明的开放性,排除B项;交融性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亚非文明,无法体现全球性,排除D项。
17.(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了一片灿烂的星云。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了崭新的近代文化。这些人文主义者活跃在( )
A.古典文明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伏的黎明期”“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崭新的近代文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的资产阶级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因此这些人文主义者活跃在文艺复兴时期,故选B项;古典文明时期与“崭新的近代文化”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首先兴起于德国,排除C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不符,排除D项。
18.(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 )
A.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
【答案】C
【详解】提取材料关键信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14世纪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要思想潮流,被称为发现了“人”的事件;15世纪前后,西方殖民者探寻新航路,被称为发现了“世界”的事件。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可见,题干所述两个“发现”促进了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仅是文艺复兴的表象,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神权至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没有涉及“文艺复兴”,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开始于17世纪,排除D项。
19.(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A.英国资产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C.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答案】B
【详解】据题干“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结合所学可知,1815年往前推30年,大概是18世纪80年代,这个时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1794年),而英国这个时候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故B项正确;英国资产级革命在17世纪,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在19世纪初,排除C项;美国不是欧洲国家,排除D项。
20.(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下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人物 内容
彼得一世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 D.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表信息,从“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为了发展手工工场强化了农奴制,从“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可知,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由此可知,两次改革的焦点之一都是农奴制,故选C项;彼得一世改革的确强化了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的确废除了农奴制,但A、D两项均无法概括俄国两次改革和图表内容的共同点,排除A、D两项;彼得一世改革的确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但图表内容无法反映这一史实,排除B项。
21.(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废除农奴制 B.提倡“文明开化”
C.建立新式军队 D.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故选D项;废除农奴制是1861年俄国改革,不是日本的,排除A项;提倡“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不是俄国的,排除B项;建立新式军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不是俄国的,排除C项。
22.(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C.摆脱了殖民统治 D.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俄国进行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可见,美国、俄国和日本采取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方式应对国内危机,其共同作用是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故选D项;只有日本面临民族危机,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排除A项;只有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排除B项;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均与殖民统治无关,排除C项。
23.(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B.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有利于社会进步
C.都是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在面临内忧外患情况下学习西方的改革。两次改革都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B项;俄国的改革与民族危机无关,排除A项;两次改革都是统治者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排除C项;废除农奴制的是俄国,排除D项。
24.(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最早对上述问题作出科学解答的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瓦特 D.达·芬奇
【答案】A
【详解】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解释了“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等问题,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故选A项;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排除B项;瓦特在工业革命时期制成改良型蒸汽机,解决了生产的动力问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排除C项;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排除D项。
25.(2023·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统考中考真题)“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下列战争性质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美国的独立战争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间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战争,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性的,C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美国当时属于正义的一方,南北战争期间,北方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北方相比南方属于正义的一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各国人民团结协作反抗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日寇、纳粹等法西斯是邪恶的非正义一方,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联合国家属于正义的同盟,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26.(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出现了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的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终结了欧美列强侵略 B.取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C.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D.导致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答案】C
【详解】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之久,大大削弱了英国、法国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使其对殖民地的统治力不从心。题干所述,一战后亚非拉地区均出现了反抗欧洲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这些民族独立运动虽然反抗形式、结果不尽相同,但共同作用在于动摇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世界殖民体系,故选C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冲击了欧美列强的侵略,但并未终结列强的侵略,排除A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觉醒,但并未获得成功,也没有使其获得真正的民族独立,排除B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并未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世界殖民体系宣告了彻底崩溃,排除D项。
27.(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表2是历史上的部分改革。这些改革都( )
表2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1868年 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1933年 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取得了一定成效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还是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实现了富国强兵,又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选D项;王安石变法和罗斯福新政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目的是为了解决经济大危机,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危机,没有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
28.(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美国、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C.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 D.重视科技发展
【答案】D
【详解】据“欧洲、美国、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都积极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政府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故共同的原因是欧洲、美国、日三国都重视科技发展,D项正确;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发展,排除A项;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排除B项;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是西欧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
29.(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际关系学界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就国际格局做出了“一超多强”的判断。在变局中,美国“一超”的地位动摇了,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对“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答案】A
【详解】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故选A项;新的国际格局还未形成,处于形成中,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无关,反映的是政治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我们在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D项。
30.(2023·河南·一模)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出唐代( )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唐代蜀锦缠枝宝花团窠花卉纹锦半臂
A.丝织业兴盛 B.民族交往频繁 C.手工业发达 D.娱乐活动丰富
【答案】C
【详解】材料中所提及的唐三彩、瓷器和蜀锦均属于手工业领域,且其工艺精美,反映了唐代时期的手工业发达,故选C项;“舞俑”“彩色瓷”属于陶瓷业,与丝织业不符,排除A项;题中彩色瓷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内容,无法体现民族交往频繁,排除B项;题干举例蜀锦主要说明其手工精湛,与娱乐活动内容无关,排除D项。
31.(2023·山东青岛李沧区·二模)明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戚继光 郑成功
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他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抗击外来侵略,故选A项;材料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抗击外来侵略,和民族关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抗击外来侵略,不是友好往来,排除C项;材料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抗击外来侵略,未涉及君主专制强化,排除D项。
32.(2023·河南南阳卧龙区·一模)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下列属于“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且以才能为选拔依据,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故选A项;以文治国是一种治国理念,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项;分科考试为科举制的考试形式,不能反映“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排除C项;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文化理念,与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
33.(2023·河南商丘虞城县·三模)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大运河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加强了经济联系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巩固了国家统一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有利于巩固统一,故选D项。抵御了匈奴的侵扰是长城的作用,排除A项;加强了经济联系,促进了南北交流是大运河的作用。排除B、C两项。
34.(2023·山东东营·二模)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B.以法治国,稳定秩序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答案】A
【详解】据“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可知秦代的“禁”是焚书坑儒,汉代的“尊”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目的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加强皇权,故选A项;题干主旨体现的是秦汉加强思想控制,与以法治国,稳定秩序无关,排除B项;顺应自然,保障民生是汉初为了恢复经济而采取的措施,题干并未涉及,排除C项;题干主旨主要阐述秦汉加强思想控制,与战争无关,排除D项。
35.(2023·山东济宁嘉祥县·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风格
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
【答案】A
【详解】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样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故选A项;春秋战国货币种类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图中两种货币风格与春秋战国时期有所不同,排除B项;半两钱和五铢钱币外形相似,货币种类多样化,不利于经济交流,统一货币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区经济交流,排除C项;秦汉时期主要发展农业,重农抑商,适应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说法不对,排除D项。
36.(2023·河南焦作·一模)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A.使世界连成为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是构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A项;丝绸之路属于友好交往,没有加速殖民扩张的步伐,排除B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反映的是中外交往,排除D项。
37.(2023·河南焦作·一模)中国古代与水利有关的成就中,都江堰和筒车的相同点是( )
A.大型防洪灌溉工程 B.大一统国家的成就
C.推动古代农业进步 D.“重农抑商”的措施
【答案】C
【详解】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流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成都平原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唐朝发明的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便利了农民灌溉。因此都江堰和筒车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了古代农业的进步,故选C项;都江堰是大型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A项;都江堰是大型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灌溉工具,和大一统国家无关,排除B项;都江堰是大型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灌溉工具,不能反映古代的“重农抑商”,排除D项。
38.(2023·重庆·押题(三))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有意义更有意思,可以更好地寓教于乐。20世纪30、40年代的重庆文艺创作十分活跃,如《天国春秋》《屈原》《法西斯细菌》和《捉汉奸》等,这些作品的共性不包括( )
A.都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B.都反映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C.都反映国共合作共赢 D.都抨击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
【答案】C
【详解】据“《天国春秋》《屈原》《法西斯细菌》和《捉汉奸》”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以上作品,其目的在于弘扬爱国精神,致力抗日救亡,未反映国共合作共赢,C项符合题意要求,选择C项;抗日战争时期的这些作品都高弘扬爱国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A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的这些作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斗争,反映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B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的这些作品弘扬了爱国精神,抨击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D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项。
39.(2023·广东佛山九江镇·一模)如图,下列历史图像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民国剪辫 民国金陵女子学院体育院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交通方式的变革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学艺术的繁荣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民国剪辫”“民国金陵女子学院体育院”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割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实行男女平等,女子同样享有受教育权,体现了辛亥革命影响下的社会生活的变迁。故选A项;“民国剪辫”“民国金陵女子学院体育院”属于社会生活,未涉及交通方式,排除B项;材料主旨体现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未涉及科学技术,排除C项;材料主旨体现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未涉及文学艺术,排除D项。
40.(2023·山东济南历下区·二模)“扶清灭洋”“变法图强”“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这些口号、主张和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
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发动革命,实现共和
C.革故鼎新,变法救国 D.学习西方,挽救危机
【答案】A
【详解】“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主张,“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这些口号、主张和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故选A项;发动革命,实现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B项;革故鼎新,变法救国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C项;学习西方,挽救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41.(2023·湖南永州·一模)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追忆120年多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因此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选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不是要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戊戌变法并未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D项。
42.(2023·河南商丘虞城县·三模)下列史实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外交成就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九二共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对港澳台地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做法,其目的是促进国家统一,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问题和国防建设,排除A、C两项;台湾地区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属于内政,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属于“外交成就”,排除D项。
43.(2023·河南南阳镇平县·二模)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面两段材料描述的事件的共同点是( )
“新政”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和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新政”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A.注重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改善 B.借鉴学习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C.改变了各自国家的社会制度 D.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探索
【答案】B
【详解】据“新政”“国家干预”“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即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属于计划经济的一种。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可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的作用,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即市场经济。由此可知,中美两国都借鉴学习了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没有改变各自国家的社会制度,排除C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探索,排除D项。
44.(2023·江苏连云港·一模)小红对于建国后党的建设成就很感兴趣,在他收集的成就材料中,历史时代明显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一汽投产 B.863成就展 C.香港回归 D.青藏铁路开通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一汽投产的历史时代背景是一五计划时期,B、C、D三项均是发生在改革开放背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故历史时代明显与另外三张不同的是一汽投产,故选A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863成就展的历史背景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B项;1997年香港回归历史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C项;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其历史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
45.(2023·山东济南槐荫区·一模)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涌现出了“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铁人”王进喜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参与到了大庆油田的石油大会战中,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带病工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由此可知,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故选B项;A项中的同仇敌忾、国际主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体现的时代精神,C项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精神,D项中的崇尚法治、健全民主是新时代的时代精神之一,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
46.(2023·湖北武汉·一模)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实现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中美关系友好 D.团结一致抗击法西斯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表明林肯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建交的前提,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故选B项;实现民族独立是抗击外来侵略,不符合林肯的主张和中美建交,排除A项;中美关系友好只符合《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排除C项;团结一致抗击法西斯只符合《开罗宣言》的规定,排除D项。
47.(2023·河南南阳镇平县·二模)下列图片和文字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金字塔铭文上刻着“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的铭文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
A.发源于大河流域 B.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高超的建筑技艺 D.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答案】D
【详解】据“(法老)建造”“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可知,古埃及、古巴比伦神化王权,利用宗教维护统治,故选D项;题干涉及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明内容,未涉及文明的具体起源,排除A项;题干强调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未涉及具体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建筑内容的体现,未反映高超的建筑技艺,排除C项。
48.(2023·辽宁实验·一模)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颁布《十二铜表法》想象图
A.都是成文法典 B.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
C.使用相同文字 D.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成文法,因此两部法典都是成文法,故选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典,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使用楔形文字写成,《十二铜表法》是用罗马文字写成,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刻在石柱上,《十二铜表法》刻在十二块铜牌上,排除D项。
49.(2023·山东济宁嘉祥县·一模)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答案】D
【详解】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组织编撰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因此,两者相同点是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故选D项;古印度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A项;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中心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B项;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有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排除C项。
50.(2023·江苏南京·一模)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共同点是( )
A.追求并模仿中国文化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D.传承并融合东西方文化
【答案】D
【详解】据“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共同点”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故而,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D项正确;两个帝国都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营养,但追求并模仿中国文化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罗马民法大全》,属于拜占庭帝国的法学成就,排除B项;创造了完整代数学的是阿拉伯帝国,排除C项。
51.(2023·河南洛阳偃师·一模)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答案】D
【详解】据“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可知,西欧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同样据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D项;中世纪西欧庄园和古代中国的土地均为私有,排除A项;材料强调生产的“自主性”,与农民是否自由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农业领域,与司法无关,排除C项。
52.(2023·湖北鄂州·五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在于( )
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了革命爆发
②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③革命都以暴力斗争方式进行
④革命后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都是以暴力斗争的方式进行的,在其中起领导作用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阻碍美国的并不是封建统治,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两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结果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53.(2023·河南商丘虞城县·三模)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上述两个文献内容体现的相同目的是( )
A.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B.约束统治者的权力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宣扬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等内容可知,《权利法案》和1787年美国宪法都在想办法约束统治者的权力,故选B项;《权利法案》和1787年美国宪法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不是在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权利法案》和1787年美国宪法都确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最终的确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这是这些文献的内容和影响,不是它们颁布的目的,排除C、D两项。
54.(2023·辽宁实验·一模)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两次远洋航行的共同点是( )
①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 ②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
③都具有开拓冒险精神 ④都给当地带去了友谊与和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学之处,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建立直接的经济联系,往来日益密切,因此①②正确。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哥伦布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两者都具有开拓冒险精神,因此③正确,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在进行航海活动,征服新大陆的时候,进行的是掠夺、侵略和杀戮,因此④错误,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在进行航海活动,征服新大陆的时候,进行的是掠夺、侵略和杀戮,因此④错误,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在进行航海活动,征服新大陆的时候,进行的是掠夺、侵略和杀戮,因此④错误,排除D项。
55.(2023·江苏徐州沛县·一模)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637年初刊时不受士大夫待见,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上述科技成果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是( )
A.研究的领域不同 B.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C.生活的时代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天工开物》受政府冷遇,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引起轰动,结合所学可知,宋应星生活在明朝末年,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以及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1687年正值当时的英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形成了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因此,科技发展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发展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的领域不同不是两人科技成果受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发展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不是两人科技成果受到不同境遇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发展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生活的时代不同不是两人科技成果受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56.(2023·辽宁鞍山立山区·一模)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科技引领时代进步。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B.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D.都最先开始于欧洲国家
【答案】D
【详解】据“两次工业革命”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但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自于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美国属于北美洲,并非欧洲国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两次工业革命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动力分别是蒸汽机、内燃机,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7.(2023·山西大同·一模)歌曲是时代的心声,每一首歌曲后面都有一段鲜活的历史故事。小华同学搜集到了与近代法国相关的两首歌曲《马赛曲》和《国际歌》。这两首歌曲的共同点是( )
A.展现了法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B.歌颂了近代巴黎人民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C.印证了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政治力量
D.记录的历史活动最终都取得了彻底胜利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国歌《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创作的歌曲,而《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曲,二者都歌颂了近代法国巴黎人民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故选B项;《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歌曲,是一首自由的赞歌,不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歌曲,排除A项;《马赛曲》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无法印证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排除C项;《国际歌》所记录的巴黎公社运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排除D项。
58.(2023·山东青岛莱西·二模)对下面两幅图片中的措施所体现的共同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图1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图2 工资付酬的美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了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答案】A
【详解】据“共同作用”可知,图1是苏联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图2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工程规划署印发了一张海报:“工作付酬的美国”,其宣传的是罗斯福新政,所以两幅图片中的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项;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其背景是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苏联的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此时经济大危机还未开始,排除B项;苏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是轻工业发展缓慢,但题干并未体现,且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也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C项;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是1926年,美国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完成了工业化,排除D项。
59.(2023·河南南阳镇平县·二模)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了( )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冲突 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2022年全球人口突破80亿
A.人类面临的挑战 B.世界的安全问题
C.激烈的地区冲突 D.全球的生态问题
【答案】A
【详解】俄乌冲突严重干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反映的是生态问题,2022年全球人口突破80亿反映的是人口增长过快,这些问题都是人类面临的挑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积极面对,故选A项;世界的安全问题与“2022年全球人口突破80亿”关联不大,排除B项;只有俄乌冲突反映了激烈的地区冲突,排除C项;俄乌冲突不能反映全球的生态问题,排除D项。
60.(2023·河北石家庄十八县·一模)一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由此可见,促使美、日崛起的共同因素是( )
A.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B.重视国内政策调整
C.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D.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
【答案】D
【详解】据“一战结束时……美、日崛起的共同因素”可知,美国、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大发战争横财,促使国家迅速崛起,故选D项;题干中涉及到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是日本,排除A项;题干意在说明美日两国利用有利国际环境从而崛起,重视国内政策调整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项;发展科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项。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06 比较异同类选择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60题)(答案)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