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专题12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60题)(答案)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专题12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一般从给定的材料内容出发,要求列举相关的史实、措施、人物、理论成果、成就、作品、发明创造、战争战役、历史现象等,通常以“列举……”为设问词,要求列举1-2个相关例子,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的解题步骤通常分三步:
1.定时空:阅读题干和材料,把握相关历史时间和空间,横向纵向对比,锁定考试范围;
2.定方向:圈画答题关键词,即设问要求是什么,明确求答的方向,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是列举1例还是2例,要求列举3例的极少见,并且主要是否有其他要求,如题干中已经出现的例子不能再次列举;
3.定答案:根据题干信息,关联所学知识,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按照题目要求列举相关例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漏掉书名号、乱改专有名词等细节。
1.(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
——选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列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历史贵在得法,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
请利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类比归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2)请分别概括上图两位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并授予他们一个共同的荣誉称号。再列举一例清朝巩固祖国东南海防的措施。
4.(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
5.(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来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史实。写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6.(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民族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千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著名战役和抗日英雄各一例,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7.(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朵黄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国故事;一条泱泱大河,承载了一部中华春秋。
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八路军“渡黄河东进”作战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
8.(2023·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全党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探索中,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革命道路。党在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项理论成果。
9.(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各种关系的活动。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近现代史上中国外交官们的工作虽充满了艰辛,但却闪耀着智慧。
材料二 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
——摘自《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2)材料二中“今年”指的是哪一年?根据所学,列举出材料中“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外交事迹。(两点即可)
10.(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他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周恩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的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11.(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实现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82年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
2020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87倍。
——据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整理
(2)根据材料三,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例具体举措,并简述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12.(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天津海鸥表与中国工业化同命运共成长。结合以下时间轴进行探究。
海鸥表发展历程 党和国家政策
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海鸥表前身)在天津诞生
1978年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1981年天津海鸥手表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984年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同年,进一步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5年由于外来表的涌入和电子表的冲击,海鸥表面临临生存危机
1998年海鸥集团向更复杂、更高端的机械表研发进军,次年扭亏为盈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5年海鸥集团自研成功了陀飞轮、万年历等高端表,打破瑞士、德国包搅局面
2006年“海鸥”商标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2015年提出新发展理念
(3)海鸥表和中国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领域科技创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建国以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及其成就。
13.(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②思想理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资料来源:根据颜晓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整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哪些飞跃性的重大理论成果,列举两例图中④时期我们党提出并形成的全局性的战略布局。
14.(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15.(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以“涵养情怀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所学参与其中。
【奋发实干篇】

(3)请运用所学完成时间轴上史实的梳理。中共一大召开于哪座城市?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写出A处的具体时间。列举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B处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处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6.(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
材料四: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
——周恩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列举一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17.(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影响力增强】
材料四
图1 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 图2
(5)材料四图1中C阶段为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阶段我国重大外交成就一例。图2中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写出与此相关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根本原因。
18.(2023·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在工业、外交和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智慧彰显中国力量。振华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以“中国智慧”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2)依据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成就二①②史实补充完整(分别列举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一个史实即可)。
19.(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
20.(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回顾奋斗历程,感受时代发展。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的基本要求提出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摘编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邓小平用“好办法、新办法”取得的成果。列举当今求同存异原则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事例。
21.(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汲取党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浴血奋战】
材料一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我国的重要法宝。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建立的“统一战线”。
22.(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步伐从未停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3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1)阅读材料一,写出一例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古代阿拉伯文学成就。
(2)列举两例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23.(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家通过建构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毫无疑问,这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法家传统也能够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
——选编自钱大军《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家传统及其价值》
材料二 (西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时代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中国古代法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能反映材料二时代精神的作品。
24.(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贸易版图被翻动。轮船逆流而上几乎和顺流而下一样轻松,且一年到头都可在海上航行。承平时期,货运运费直线下降:1815-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赏物,每磅运费约降了80%……陆路运输的改变更大,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翻动19世纪上半叶世界贸易版图的两项交通工具,概述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25.(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
26.(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三例“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的科技成果。
27.(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摘自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主张“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谁?同时期,中国已开始主动吸收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请列举出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举出一例即可)
28.(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但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与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2)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请列举其中一个“联合”的典型事例。
29.(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就是一条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民主革命掌握政权,成为了统治阶级,并主导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下面是邵陵同学编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表格(未完工)”。
国家 时间 事件
英国 1640年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8世纪中期起 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中期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法国 1789年 大革命爆发
18世纪后期起 工业革命开始
美国 1861年 南北战争爆发
1933年 罗斯福新政
日本 1868年 明治维新
1936年 建立法西斯专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列举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两场资产阶级革命。
②指出日本为摆脱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③概述英国实现现代化大致历程。
④邵陵同学编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表格”需要补充,你觉得需要补充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想触及原有的政治体制,所以现代化(又称近代化)的启动遭遇不幸。甲午战败使中国人开始思考制度上的变革,但没有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王朝循环的模式,但资产阶级又没有能力建立起现代政治制度。……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十八大以来,中共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团结带领全体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摘编自《中国的现代化寻路历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840~1919年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寻路历程中的三例重大历史事件。
(3)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了你什么启示?
30.(2023·辽宁盘锦·校考一模)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制度和秩序被破坏,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百家争鸣主要代表。并分析“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意义。
31.(2023·甘肃定西·统考一模)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帝王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列举与“地理空间”“精神空间”相关的史实说明汉武帝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整合与凝聚”。
32.(2023·辽宁盘锦·校考一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往密切,江南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材料二 曹操的兵力有20余万,对方只有5万人。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此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什么战役?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你还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请列举两个)。
33.(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拓片
图二 新乡博物馆藏玉带(以标识官员不同等级)
材料二 服饰自先秦就被纳入“礼”的范畴,其形制与政治、伦理密不可分。西周以后各王朝多以“定正塑、易服色”宣示政权的正统,服饰成为政治权力话语的外化表达。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是较早的改易服饰的事件。北魏孝文帝推尊汉族章服制度,推行汉族衣冠,以期将鲜卑贵族的北魏皇权纳入华夏正统文化序列。明朝在推翻蒙元之后立国,一统河山巾、六合一统帽在全国推行。清朝的灭亡标志着强调王权至上和阶级差异的古代服饰符号功能的终结。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山装凝聚了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旗袍则凸显了新女性的平权意识和自由精神。
——摘编自白岚玲《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的文化折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一例(除材料中的)你所了解的中国服饰现象,并说明原因。
34.(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列举材料一中唐代“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结合所学归纳唐朝对外政策特点是。
35.(2023·湖南岳阳·校联考一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列举一例唐太宗在位期间民族关系融洽的史实。
36.(2023·湖南株洲·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出唐朝的对外开放“大进”“大出”的具体史实各一例。
37.(2023·陕西咸阳·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宋儒学思想中所蕴含的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宝贵的思想财富无论是怀疑批判之风、格物致知之法还是经世致用之学,都有力地证明了宋朝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继承了汉唐以来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其本身的宋儒文化对科技的发展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
——摘编自周远全、赵世庆《宋儒学对宋朝科技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有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朝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38.(2023·陕西西安·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清朝前期,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蒙古诸部……实行盟旗制度。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清朝的边疆治理制度较历代而言最为成熟和完善,体现了清朝治边方略的基本精神,边疆治理也卓有成效。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清朝前期巩固西北(1例)、西南(2例)边疆的史实。
39.(2023·江苏宿迁·统考一模)“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围绕现代化与西方化,非西方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回应西方的影响有三种方式: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而拒绝后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洋务运动艰难地迈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时,朝野士林排外守旧的风气根深蒂固。
——高力克《中西文明与现代化:亨廷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现代化(近代化)的第一步” (答出两点即可)列举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40.(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先进人物及相关史事
代表人物 相关史事
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等。
②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格①②处所对应的历史人物,(各写出一位代表人物即可)并说明这些人物的“相关史事”有什么共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一例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改变“清代中国”的史实,并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1.(2023·云南昭通·统考二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中日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革主张。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上书的失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于是在这一年的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提出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孙中山为实现该梦想而接续奋斗的革命活动。
4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材料三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新认识。并举2例中共将其付诸行动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再次合作”的主要原因,并列举两项中共为“抗日救亡”作出的贡献。
43.(2023·河北沧州·校考一模)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班级开展“创新进行时”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党的第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史事一则(材料一所涉史事除外),并说明其创新点。
44.(2023·陕西咸阳·统考模拟预测)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二,列举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征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些重大事件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45.(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这一结合的实现,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的史实一例(材料二所涉史事除外),并说明其意义。
46.(2023·山东德州·统考模拟预测)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领域。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时刻心系国家安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政安全】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付出了艰辛努力,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图片是哪一事件?请列举一例新中国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为了发展新中国经济,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探索?(至少答出两点)请选择一个说说其意义。
47.(2023·湖南岳阳·统考模拟预测)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超级工程,这些工程不但成为时代的印记,也铸就了非凡的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并于1969年建成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在修建这条著名“人工天河”的过程中,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肖力、邢洪儒《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
(3)根据材料二,归纳“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红旗渠精神”同一时期的两位英雄模范人物。
48.(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二模)人类历史在交流、冲突、合作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7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戏剧性效果。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为什么说材料三中的“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列举一例“小球转动大球”后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的外交成就。
49.(2023·陕西榆林·校考一模)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道路的选择与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三: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指明了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摘编自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功绩。列举两项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50.(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3)根据材料二,列举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大成就。
51.(2023·四川广安·统考一模)亚非地区在数千年前便已诞生了文明,文明在相互交流中愈发多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列举材料一、二、三图示地区的古代文明成果各一项,指出材料三图示是该地区哪一王朝时期的疆域?并分析图示地区古代文明的相似性。
52.(2023·四川广安·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的前沿,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
——朝光利《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及其代表作,并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53.(2023·陕西榆林·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帝国主义的形成……科学技术的革命,凡此种种,无一不带有全球意义,而且其影响都是跨世纪的。人类在随后百年间所发生的一切,几乎都与20世纪之初的这些巨变有关。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史实说明在19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20世纪初发生在俄国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巨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54.(2023·陕西渭南·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这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正如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指出的,“西方的现代化是帝国主义的现代化”。
——摘编自韩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1)将材料一示意图中①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现代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改革。
55.(2023·广东东莞·校联考一模)交通发展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崭新的交通运输设施,集合了工业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一切精华:机械、钢铁、煤炭、蒸汽。它既是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汇报、大展览,也将工业革命推向新高峰。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新式交通工具。
56.(2023·河北沧州·校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二战后,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和对抗”的表现。
57.(2023·陕西咸阳·校考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1662年成立了欧洲第一个正式科学研究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出版了科学技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并从事机械装置和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摘编自李月琴《探因索源——“英国工业革命”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末开始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革命的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的突破,就不可能带动相应的许多新的工业部门的兴起。……股份公司适应扩大企业规模的需要迅速发展,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适应需要而出现。
——摘编自周有光《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利用其他大国及其科技与教育事业受到削弱,一时难以与美国展开有力竞争的良机, 投入巨额资金,大力组织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实施重大的科技工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科技发展迅猛,取得大量重要科技成果,如核物理和原子弹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科技在世界上跃居首位,确立科技优势。
——摘编自吴必康《权力与知识:英美科技政策史》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
材料四 近代以来,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产生了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摘编自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从科技角度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动力机械的发明”。
58.(2023·新疆喀什·统考一模)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法治国是时代的潮流,汲取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步骤一:回顾西方民主与法制建设
材料二 当民众发现他们在有力的政府的管理下生活安定时;……当栽下的幸福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时;当每个人开始品尝自由的果实……所有这些幸事都会被归功于新政府有利的影响。
——华盛顿的私人信件
步骤二:反思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材料三 追溯中国宪政史,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步骤三:感悟中外民主法制的真谛
(2)材料二中为了保障人民权利,美国1776年通过了什么文件?近代社会的发展是民主代替专制、法制代替人治的过程,请列举两例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扩张时期为巩固资产阶级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或改革。
(3)法制建设对资本主义国家度过经济难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举一美国历史上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颁布的法律文件。
59.(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学以致用,探究感悟
背景资料: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The Word Earth Day),今年的主题是“众生的地球”(Earth of All)。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问题。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作为能源,主要应用于哪两种动力机上?请你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交通工具?(各举1例,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共同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3)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请列举网上购票,能够乘坐一种有别于前两次工业革命发明的交通工具,它指的是什么?
(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请你列举相关例子。
(5)阅析背景资料,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为世界地球日撰写1条宣传标语?
60.(2023·江苏宿迁·统考二模)世界历史,既有矛盾斗争,也有合作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为世界上最大乱源的美国,其霸权的衰落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一样不可逆转。西班牙政治分析家马诺洛·莫内雷说:“一个普遍共识是,我们正处于时代转型中,其特点是美国霸权的衰落和新势力的出现,这些新势力在客观上质疑美国定义的秩序,我们正在向多极世界过渡。”
——《光明日报》(2022年5月11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主要史实。
()
()

专题12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一般从给定的材料内容出发,要求列举相关的史实、措施、人物、理论成果、成就、作品、发明创造、战争战役、历史现象等,通常以“列举……”为设问词,要求列举1-2个相关例子,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的解题步骤通常分三步:
1.定时空:阅读题干和材料,把握相关历史时间和空间,横向纵向对比,锁定考试范围;
2.定方向:圈画答题关键词,即设问要求是什么,明确求答的方向,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是列举1例还是2例,要求列举3例的极少见,并且主要是否有其他要求,如题干中已经出现的例子不能再次列举;
3.定答案:根据题干信息,关联所学知识,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按照题目要求列举相关例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漏掉书名号、乱改专有名词等细节。
1.(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答案】(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详解】(1)原因:据材料一“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措施:根据所学,直接概括列举即可: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刺史制度。
2.(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
——选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列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特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开放、兼容并包、中外相互学习等)
史实并说明:
遣唐使。日本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推动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等;
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法,带回大量佛经,后根据其口述,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等;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商人到中国经商,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到中国,促进了唐朝与新罗的交流等。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史实并说明:根据所学,直接列举相关史实即可,如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历史贵在得法,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
请利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类比归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2)请分别概括上图两位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并授予他们一个共同的荣誉称号。再列举一例清朝巩固祖国东南海防的措施。
【答案】
(2)功绩:戚继光抗倭,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保卫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定生活。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称号:民族英雄。措施:设置台湾府。
【详解】
(2)功绩:根据所学分析(2)题的图片,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图一是戚继光,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地当归我”可知,图二是郑成功。根据所学可知,戚继光的功绩的抗击倭寇,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定生活;郑成功的功绩是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称号:根据所学可知,戚继光和郑成功都是抵御外辱,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民族英雄。
措施: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时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4.(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
【答案】
(3)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在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等。
【详解】
(3)史实:根据材料“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及所学可知,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包括: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在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等。
5.(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来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史实。写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答案】
(2)史实: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屈辱求和,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入北京,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北京条约》;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与祖国分离50年;1900年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山东主权被列强强行交给日本。(任举一例,其它符合题意亦可)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详解】
(2)史实:据所学可知,我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外交的史实有: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屈辱求和,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入北京,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北京条约》;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与祖国分离50年;1900年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山东主权被列强强行交给日本。(任举一例,其它符合题意亦可)
外交政策: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民族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千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著名战役和抗日英雄各一例,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答案】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
抗日英雄:正面战场,张自忠、李宗仁等;敌后战场,彭德怀、左权、林彪、杨靖宇等。(只要合符题意均可给分)
【详解】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千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可知,这是说,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役: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可知,这是说,正面战场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战场有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
抗日英雄: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可知,这是说,正面战场有张自忠、李宗仁,敌后战场有彭德怀、左权、林彪、杨靖宇等。
7.(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朵黄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国故事;一条泱泱大河,承载了一部中华春秋。
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八路军“渡黄河东进”作战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
【答案】(1)对象:日军(或日寇)。
史实:开辟了敌后战场(或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取得平型关大捷;发动百团大战;开展反“扫荡”斗争;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率先发起局部反攻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〇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了。故材料中八路军“渡黄河东进”作战的对象是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有: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还有:开展反“扫荡”斗争;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率先发起局部反攻等。
8.(2023·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全党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探索中,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革命道路。党在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项理论成果。
【答案】
(3)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详解】
(3)成果:根据材料三“在全党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探索中,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9.(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各种关系的活动。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近现代史上中国外交官们的工作虽充满了艰辛,但却闪耀着智慧。
材料二 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
——摘自《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2)材料二中“今年”指的是哪一年?根据所学,列举出材料中“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外交事迹。(两点即可)
【答案】
(2)时间:1971年。事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详解】
(2)时间:根据材料“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和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合法席位的,所以基辛格口中的“今年”指的是1971年。
主要外交事迹: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建立后为新中国的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53年接见印度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10.(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他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周恩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的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答案】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晤,促成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详解】
(3)史实及说明:根据材料三“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他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贡献有: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晤,促成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1.(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实现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82年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
2020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87倍。
——据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整理
(2)根据材料三,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例具体举措,并简述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答案】
(2)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等。
【详解】
(2)根据材料三“198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和“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87倍。”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措施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根据所学可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等。
12.(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天津海鸥表与中国工业化同命运共成长。结合以下时间轴进行探究。
海鸥表发展历程 党和国家政策
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海鸥表前身)在天津诞生
1978年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1981年天津海鸥手表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984年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同年,进一步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5年由于外来表的涌入和电子表的冲击,海鸥表面临临生存危机
1998年海鸥集团向更复杂、更高端的机械表研发进军,次年扭亏为盈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5年海鸥集团自研成功了陀飞轮、万年历等高端表,打破瑞士、德国包搅局面
2006年“海鸥”商标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2015年提出新发展理念
(3)海鸥表和中国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领域科技创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建国以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及其成就。
【答案】
(3)科学家及成就: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邓稼先: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详解】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以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及其成就有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邓稼先: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13.(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②思想理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资料来源:根据颜晓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整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哪些飞跃性的重大理论成果,列举两例图中④时期我们党提出并形成的全局性的战略布局。
【答案】
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任举两例)
【详解】
(4)成果:据材料三可知,③时期是1978-2012年。结合所学可知,1978-201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战略布局:据材料四可知,④时期是2012年至今。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形成的全局性的战略布局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任举两例)
14.(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答案】
(2)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东方红一号。
【详解】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15.(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以“涵养情怀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所学参与其中。
【奋发实干篇】

(3)请运用所学完成时间轴上史实的梳理。中共一大召开于哪座城市?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写出A处的具体时间。列举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B处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处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
(3)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1949年10月1日;黄继光(或邱少云等);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详解】
(3)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于上海;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处为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处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16.(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
材料四: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
——周恩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列举一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答案】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美建交等)
【详解】
(4)外交:根据材料四“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可知,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17.(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影响力增强】
材料四
图1 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 图2
(5)材料四图1中C阶段为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阶段我国重大外交成就一例。图2中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写出与此相关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根本原因。
【答案】
(5)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任答1点即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改革开放。
【详解】
(5)成就:根据题干可知,C阶段指的是1970年至1980年,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取得了很多成就,如: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任答1点即可)
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此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18.(2023·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在工业、外交和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智慧彰显中国力量。振华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以“中国智慧”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2)依据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成就二①②史实补充完整(分别列举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一个史实即可)。
【答案】
(2)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详解】
(2)①:根据材料“外交风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关于西藏地方关系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根据材料“科技兴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农业科技上的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
19.(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
【答案】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详解】
(2)成就: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包括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等。
20.(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回顾奋斗历程,感受时代发展。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的基本要求提出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摘编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邓小平用“好办法、新办法”取得的成果。列举当今求同存异原则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事例。
【答案】
(2)成果: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促成香港、澳门的回归。
事例: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详解】
(2)成果:根据材料二中的“一国两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成了香港、澳门的回归,这是他老人家用“好办法、新办法”取得的成果之一。
事例: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国进行特色大国外交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希望团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求同存异,共谋发展,以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汲取党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浴血奋战】
材料一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我国的重要法宝。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建立的“统一战线”。
【答案】(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详解】(1)统一战线: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随着日寇全面侵华,为了团结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期间,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2.(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步伐从未停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3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1)阅读材料一,写出一例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古代阿拉伯文学成就。
(2)列举两例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答案】(1)例:《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2)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到阿拉伯,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数字在中国被广泛应用等。
【详解】(1)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到阿拉伯,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数字在中国被广泛应用等体现了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23.(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家通过建构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毫无疑问,这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法家传统也能够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
——选编自钱大军《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家传统及其价值》
材料二 (西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时代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中国古代法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能反映材料二时代精神的作品。
【答案】(1)历史意义:以法家社会治理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
现实价值:法家的社会治理思想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法治建设;为当今社会的法治化进程提供实践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等。
作品:《神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详解】(1)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中的“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可知,以法家社会治理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法家思想的运用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现实价值:根据材料一中的“这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法家传统也能够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可知,法家的社会治理思想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中国历史上践行法家思想的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这些历史遗产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法治建设,为当今社会的法治化进程提供实践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作品:根据材料二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这一时期产生的作品有《神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从中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24.(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贸易版图被翻动。轮船逆流而上几乎和顺流而下一样轻松,且一年到头都可在海上航行。承平时期,货运运费直线下降:1815-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赏物,每磅运费约降了80%……陆路运输的改变更大,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翻动19世纪上半叶世界贸易版图的两项交通工具,概述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答案】
(2)交通工具:汽船、蒸汽机车(火车);
历史背景:工业革命。
【详解】
(2)交通工具:根据材料“轮船逆流而上几乎和顺流而下一样轻松,且一年到头都可在海上航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根据材料“陆路运输的改变更大,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的机械师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船、蒸汽机车(火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25.(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
【答案】
(2)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电力的广泛应用;规模广泛,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明以重工业为主 等。发明: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或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详解】
(2)根据材料二“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可知特点是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电力的广泛应用;规模广泛,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明以重工业为主 等。根据所学,直接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如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26.(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三例“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的科技成果。
【答案】
(3)成果:汽车、飞机、电力、现代塑料、人造纤维等。(任举三例)
【详解】
(3)成果:据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的科技成果有: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造工业由此诞生; 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任举三例)
27.(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摘自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主张“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谁?同时期,中国已开始主动吸收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请列举出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举出一例即可)
【答案】(1)洋务运动;张謇;蒸汽机车或火车或轮船或汽船或汽车或飞机(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实业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是张謇。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已开始主动吸收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成果有:蒸汽机车、火车、轮船、汽船、汽车、飞机。
28.(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但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与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2)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请列举其中一个“联合”的典型事例。
【答案】
(2)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联合: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
(2)标志:根据材料二“(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事例: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各国“联合”的事例有: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美苏英召开雅尔塔会议,主要是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
29.(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就是一条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民主革命掌握政权,成为了统治阶级,并主导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下面是邵陵同学编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表格(未完工)”。
国家 时间 事件
英国 1640年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8世纪中期起 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中期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法国 1789年 大革命爆发
18世纪后期起 工业革命开始
美国 1861年 南北战争爆发
1933年 罗斯福新政
日本 1868年 明治维新
1936年 建立法西斯专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列举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两场资产阶级革命。
②指出日本为摆脱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③概述英国实现现代化大致历程。
④邵陵同学编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表格”需要补充,你觉得需要补充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想触及原有的政治体制,所以现代化(又称近代化)的启动遭遇不幸。甲午战败使中国人开始思考制度上的变革,但没有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王朝循环的模式,但资产阶级又没有能力建立起现代政治制度。……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十八大以来,中共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团结带领全体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摘编自《中国的现代化寻路历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840~1919年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寻路历程中的三例重大历史事件。
(3)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1)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②建立法西斯专政。
③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开展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④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936年斯大林模式。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运用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①据题干材料一表格可知,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②据题干材料一表格可知,日本为摆脱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1936年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③据题干材料一表格可知,英国的现代化通过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开展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实现。
④据所学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国家还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936年斯大林模式。
(2)据材料二“自强运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想触及原有的政治体制,所以现代化(又称近代化)的启动遭遇不幸。”可知,自强运动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据材料二“甲午战败使中国人开始思考制度上的变革,但没有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可知,甲午战后的探索是戊戌变法;据材料二“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王朝循环的模式,但资产阶级又没有能力建立起现代政治制度。”可知,反映的近代化探索是辛亥革命。
(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运用等。
30.(2023·辽宁盘锦·校考一模)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制度和秩序被破坏,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百家争鸣主要代表。并分析“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意义。
【答案】
(3)主要代表:孟子、庄子、韩非子、墨子(任写2位即可,但不能写老子和孔子)。
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影响。
【详解】
(3)代表:根据材料三“百家争鸣”和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主要代表有战国时期的孟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意义是,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影响。
31.(2023·甘肃定西·统考一模)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帝王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列举与“地理空间”“精神空间”相关的史实说明汉武帝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整合与凝聚”。
【答案】
(2)说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或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因而实现了地理空间的整合和凝聚;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因此实现了精神空间的整合和凝聚。
【详解】
(2)说明: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汉武帝在政治和在思想上的措施分析,如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或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因而实现了地理空间的整合和凝聚;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因此实现了精神空间的整合和凝聚。
32.(2023·辽宁盘锦·校考一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往密切,江南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材料二 曹操的兵力有20余万,对方只有5万人。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此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什么战役?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你还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请列举两个)。
【答案】
(2)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列举两例即可)。
【详解】
(2)战役: 根据材料二“曹军大溃。此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这场战役,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少胜多的战役有: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
33.(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拓片
图二 新乡博物馆藏玉带(以标识官员不同等级)
材料二 服饰自先秦就被纳入“礼”的范畴,其形制与政治、伦理密不可分。西周以后各王朝多以“定正塑、易服色”宣示政权的正统,服饰成为政治权力话语的外化表达。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是较早的改易服饰的事件。北魏孝文帝推尊汉族章服制度,推行汉族衣冠,以期将鲜卑贵族的北魏皇权纳入华夏正统文化序列。明朝在推翻蒙元之后立国,一统河山巾、六合一统帽在全国推行。清朝的灭亡标志着强调王权至上和阶级差异的古代服饰符号功能的终结。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山装凝聚了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旗袍则凸显了新女性的平权意识和自由精神。
——摘编自白岚玲《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的文化折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一例(除材料中的)你所了解的中国服饰现象,并说明原因。
【答案】
(2)如:唐朝时期服饰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这与开放的社会风气、宽容的民族政策有关;近代西装、婚纱在沿海大城市流行,缘于近代西方文化的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苏联的布拉吉、列宁装,缘于苏联专家援华支持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流行牛仔裤等,缘于对外开放。(符合题意,例子恰当、解释合理即可)
【详解】
(2)现象及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例子恰当、解释合理即可,如唐朝时期服饰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这与开放的社会风气、宽容的民族政策有关;近代西装、婚纱在沿海大城市流行,缘于近代西方文化的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苏联的布拉吉、列宁装,缘于苏联专家援华支持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流行牛仔裤等,缘于对外开放。
34.(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列举材料一中唐代“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结合所学归纳唐朝对外政策特点是。
【答案】(1)史实: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特点:开放
【详解】(1)史实:依据材料一“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即把外国的文化带到唐朝。结合课本所学,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学习佛法。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唐文化传播四方”即把唐朝文化传播到外国。据所学,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特点:通过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等对外交往的史实可知,唐朝对外政策特点是开放。
35.(2023·湖南岳阳·校联考一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列举一例唐太宗在位期间民族关系融洽的史实。
【答案】
(3)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详解】
(3)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采取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蕃之间友好往来的事例: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等。
36.(2023·湖南株洲·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出唐朝的对外开放“大进”“大出”的具体史实各一例。
【答案】(1)史实:大进: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玄装西行天竺取经,吸收域外文化等;大出: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各自任答一例即可)
【详解】(1)史实:根据所学可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玄装法师西行天竺取经,吸收域外文化等都是唐朝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史实,反映了唐朝“大进”的特点。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反映了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史实,反映了唐朝“大出”的特点。
37.(2023·陕西咸阳·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宋儒学思想中所蕴含的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宝贵的思想财富无论是怀疑批判之风、格物致知之法还是经世致用之学,都有力地证明了宋朝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继承了汉唐以来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其本身的宋儒文化对科技的发展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
——摘编自周远全、赵世庆《宋儒学对宋朝科技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有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朝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答案】
(2)有利因素:受批判之风、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思想的影响;前代科技文化的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儒文化的影响。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等。
【详解】
(2)有利因素: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宋儒学思想中所蕴含的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宝贵的思想财富无论是怀疑批判之风、格物致知之法还是经世致用之学”可知,这体现的是,受批判之风、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思想的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都有力地证明了宋朝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继承了汉唐以来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可知,这体现的是,前代科技文化的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其本身的宋儒文化对科技的发展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可知,这体现的是,宋儒文化的影响。
成就: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的科技成就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等。
38.(2023·陕西西安·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清朝前期,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蒙古诸部……实行盟旗制度。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清朝的边疆治理制度较历代而言最为成熟和完善,体现了清朝治边方略的基本精神,边疆治理也卓有成效。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清朝前期巩固西北(1例)、西南(2例)边疆的史实。
【答案】
(2)特点:治理举措法制化;治理措施多样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注重笼络边疆上层人士。史实:西北: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清军驻守新疆各地,设置哨所(任选其一即可);西南:册封宗教首领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设置“金瓶掣签”制度(任选其二即可)。
【详解】
(2)特点:从“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可知,清朝前期边疆治理举措法制化;从“蒙古诸部……实行盟旗制度。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可知,清朝前期边疆治理措施多样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从“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可知,清朝前期边疆治理中,注意笼络边疆上层人士。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巩固西北边疆的史实有: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清军驻守新疆各地,设置哨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巩固西南的措施有:册封宗教首领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设置“金瓶掣签”制度。
39.(2023·江苏宿迁·统考一模)“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围绕现代化与西方化,非西方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回应西方的影响有三种方式: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而拒绝后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洋务运动艰难地迈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时,朝野士林排外守旧的风气根深蒂固。
——高力克《中西文明与现代化:亨廷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现代化(近代化)的第一步” (答出两点即可)列举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答案】(1)原因: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了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通过洋务运动,我国引进了西方一些先进的技术,并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性质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促进了我国经济近代化进程,从而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现代化(近代化)的第一步”。
代表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任选两个即可。
40.(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先进人物及相关史事
代表人物 相关史事
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等。
②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格①②处所对应的历史人物,(各写出一位代表人物即可)并说明这些人物的“相关史事”有什么共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一例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改变“清代中国”的史实,并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案】(1)①李鸿章。(符合题意的其他人物也可)②康有为。(符合题意的其他人物也可)共同之处:他们的活动都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探索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举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说明: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举例,说明)
(3)示例:勇于探索,不懈努力;责任与担当;创新精神。(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详解】(1)代表人物:①根据材料“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自强”“求富”可知,开明的官员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由此掀起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代表包括中央的奕 、地方上的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②根据材料“公车上书”“维新人士”可知,发起公车上书的违心人士是康有为、梁启超。
共同之处: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活动都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近代化早起探索活动,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从目的上看,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从结果上看,都已失败告终;从影响上看,他们的探索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举例:根据所学可知,在近代化探索中,除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外,还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说明: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3)根据材料和问题可知,从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探索活动可知,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坚持不懈、开拓创新等精神。
41.(2023·云南昭通·统考二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中日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革主张。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上书的失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于是在这一年的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提出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孙中山为实现该梦想而接续奋斗的革命活动。
【答案】(1)原因:孙中山上书“改革”的主张没有实现;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孙中山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革命活动: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主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起反袁大旗,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等。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得出孙中山上书“改革”的主张没有实现;根据材料“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和平方法无可复施”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孙中山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
革命活动: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可从建立革命政党、提出革命思想、领导革命等角度举例,如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主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起反袁大旗,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等。
4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材料三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新认识。并举2例中共将其付诸行动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再次合作”的主要原因,并列举两项中共为“抗日救亡”作出的贡献。
【答案】
(2)新认识: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或独立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付诸行动:①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②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④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⑤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主要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或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导致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贡献: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百团大战增强了抗日信心;③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日军大量兵力,威胁敌人后方;④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⑤面对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新四军进行“反扫荡”。⑥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主力和人民群众撤退壮烈牺牲。
【详解】
(2)认识:根据材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可知,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或独立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史实: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8年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原因:根据材料“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可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或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导致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增强了抗日信心。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日军大量兵力,威胁敌人后方。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面对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新四军进行“反扫荡”。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主力和人民群众撤退壮烈牺牲。
43.(2023·河北沧州·校考一模)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班级开展“创新进行时”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党的第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史事一则(材料一所涉史事除外),并说明其创新点。
【答案】
(2)创新史事:①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新的方式推进工农革命运动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红年长征,进行了战略转移。④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答出3点即可)
【详解】
(2)创新史事:根据所学可知,①中国共产党吸取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在中共三大上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因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以新的方式推进工农革命运动;②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和军队建设的创新史事,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193年10月开始的红年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创新举措,进行了战略转移,一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二十为了北上抗日。④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指导思想上的创新。⑤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放下两党恩怨,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这是扭转时局的创新之举。(答出3点即可)
44.(2023·陕西咸阳·统考模拟预测)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二,列举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征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些重大事件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案】(1)重大事件: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任举两例即可)
成果: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或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详解】(1)重大事件:根据“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可得出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可得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根据“将革命进行到底”得出人民解放战争。
成果:根据所学,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根据所学,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根据所学,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结合抗战胜利的影响可得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根据所学,概括解放战争的影响,可得出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5.(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这一结合的实现,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的史实一例(材料二所涉史事除外),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
(2)史实及其意义: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史实、意义,答出其中任意一例及其对应的意义即可)
【详解】
(2)史实:根据题干“1921年~1937年”和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6.(2023·山东德州·统考模拟预测)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领域。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时刻心系国家安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政安全】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付出了艰辛努力,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图片是哪一事件?请列举一例新中国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为了发展新中国经济,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探索?(至少答出两点)请选择一个说说其意义。
【答案】
(4)事件:开国大典;
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意义: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详解】
(4)事件:根据图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讲话的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开国大典;
措施: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有:和平解放西藏,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追歼国民党的残余军队等;
探索: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开始进行一五计划;还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7.(2023·湖南岳阳·统考模拟预测)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超级工程,这些工程不但成为时代的印记,也铸就了非凡的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并于1969年建成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在修建这条著名“人工天河”的过程中,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肖力、邢洪儒《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
(3)根据材料二,归纳“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红旗渠精神”同一时期的两位英雄模范人物。
【答案】
(3)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人物:王进喜 焦裕禄。
【详解】
(3)内涵:根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得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人物:结合所学可得出还有王进喜、焦裕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模范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呈现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忘我劳动、奉献为民、勇于创新的精神。
48.(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二模)人类历史在交流、冲突、合作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7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戏剧性效果。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为什么说材料三中的“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列举一例“小球转动大球”后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的外交成就。
【答案】
(3)原因: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政策,两国开始有了交往;成就: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详解】
(3)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材料三中的“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是因为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政策,两国开始有了交往。
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球转动大球”后,中国在中美关系上取得的外交成就有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9.(2023·陕西榆林·校考一模)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道路的选择与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三: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指明了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摘编自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功绩。列举两项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答案】
(3)主要功绩: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宝兰等铁路;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
(3)功绩:根据材料三“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指明了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有: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宝兰等铁路;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任答两点即可)
50.(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3)根据材料二,列举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大成就。
【答案】
(3)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筹建亚投行;承办APEC会议和G20峰会;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等等。(符合题意,一条即可)
【详解】
(3)成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大成就有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51.(2023·四川广安·统考一模)亚非地区在数千年前便已诞生了文明,文明在相互交流中愈发多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列举材料一、二、三图示地区的古代文明成果各一项,指出材料三图示是该地区哪一王朝时期的疆域?并分析图示地区古代文明的相似性。
【答案】(1)古代文明成果:古埃及: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等;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60进制、《汉谟拉比法典》等;古代印度:佛教等。王朝:孔雀王朝。相似性:都产生在大河流域。
【详解】(1)古代文明成果: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孟斐斯”“底比斯”等和所学可知,材料一图示地区是古埃及,其文明成果主要是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等;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幼发拉底河”“巴比伦”等和所学可知,材料二图示地区是古代两河流域,其文明成果主要是楔形文字、60进制、《汉谟拉比法典》等;根据材料三图片“华氏城”“哈拉帕”等信息和所学可知,材料三图示地区是古代印度,其文明成就是佛教等。王朝:根据材料三图片“华氏城”“哈拉帕”等信息和所学可知,材料三图示地区是古代印度,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了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所以材料三图示是该地区孔雀王朝时期的疆域。相似性: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处在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处在古代两河流域,古印度处在印度河流域,所以图示地区古代文明的相似性是都产生在大河流域。
52.(2023·四川广安·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的前沿,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
——朝光利《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及其代表作,并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答案】(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达·芬奇;《蒙娜丽莎》。意义: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步扫清了道路;推动了古典哲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详解】(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的前沿,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列举一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即可,如达·芬奇,其作品是《蒙娜丽莎》。意义:根据材料一“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步扫清了道路;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推动了古典哲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53.(2023·陕西榆林·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19世纪、20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12 列举史实类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60题)(答案)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