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中考预测押题卷01(题型综合练)(答案)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历史预测押题卷(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给如图拟定标题,合适的是(  )
A.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图片中的原始先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屋,会使用火,由此可见该原始先民是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这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该图片的合适标题为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故选C项;北京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当中,排除A项;山顶洞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当中,排除B项;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排除D项。
2.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社会政治治理上,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反映了孔子较早地、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故选B项;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不是孔子,排除A项;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
3.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  )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答案】A
【详解】据“东晋南朝时期”“草市”“军市”“互市”“星罗棋布,遍布各地”等可知,市场的丰富体现出民众需求的丰富,反映当时的商业贸易活动频繁,故选A项;东晋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排除B项;“星罗棋布,遍布各地”与“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商业发展的繁荣,与重农抑商不符,排除D项。
4.宋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设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救济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贫困人口等诸多无法自立的群体。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建立(见如图)可见,宋朝(  )
A.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完成 B.儒家学说和传统节日备受欢迎
C.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受到重视 D.民族交融和科举取士范围扩大
【答案】C
【详解】据“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救济的对象包括诸多无法自立的群体”可知,宋朝有社会福利制度;据“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建立”可知,宋朝社会管理得到重视,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民生政策实施的具体分布地区,无法体现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南移,排除A项;儒家学说和传统节日属于思想文化领域,与“民生政策”不符,排除B项;“关注民生的政策”“社会福利机构”与民族交融、科举取士无关,排除D项。
5.为缓解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并推广了高产农作物。主要有(  )
①马铃薯 ②占城稻 ③玉米 ④胡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详解】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故①正确,③正确;占城稻由越南传入,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故②错误;胡豆是汉朝时期传入中国,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6.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到1859年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故选D项;《资政新篇》没有付诸实施,也没有打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资政新篇》没有付诸实施,也就没有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太平天国最后还是失败了,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满足农民阶级的需要,《资政新篇》与“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无关,排除C项。
7.下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被撕裂说明了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这一现象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故选C项;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与瓜分中国无关,排除A、B两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漫画无法体现出这种情形,排除D项。
8.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为医国,从变法改革到投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民主民族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建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结合题干材料“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可知,意在说明孙中山已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故选B项;孙中山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排除A项;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黄兴,排除D项。
9.为迎接建党102周年,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之旅,若是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反抗,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七大召开,指明方向
【答案】A
【详解】据题干信息“建党102周年”、“上海实地参观”,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故选A项;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排除B项;1935年遵义会议,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1945年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排除D项。
10.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铁人”精神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答案】C
【详解】据所学可知,①红船精神形成于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地点由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红船见证了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②特区精神形成于1980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③长征精神形成于1934年到1936年之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期间形成长征精神;④“铁人”精神形成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因此,题干中的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④②,故选C项,排除A项、B项、D项。
11.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日军出国作战…….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可知,二战时期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军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作战策略的相关信息,且始终坚持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可知,中国战场不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盟军援助大量先进武器装备的信息,排除D项。
12.观察下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222 92169
1909 52348 1560270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双百”方针的提出
【答案】A
【详解】据图表可知,相比于1904年,1909年的新式学堂总数和学生总数都迅速增加,其主要是因为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了科举制,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故选A项;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排除C项;“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于1956年,排除D项。
13.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如图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图8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在分到的土地上插界标 图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答案】B
【详解】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图1、图2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选B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但不是两次土改的共同之处,排除A项;1950年的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也不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C项;材料中的两次改革,都是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并没有确立土地公有制,排除D项。
14.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这件文物可以作为研究三大改造的(  )
A.口述史料 B.间接史料 C.音像史料 D.实物史料
【答案】D
【详解】据“批准书”可知,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这张“批准书”是三大改造时正式下发的批准书,是当时产生的实物史料,故选D项;口述史料主要体现在当事人的回忆口述,排除A项;“批准书”是三大改造时期产生的,能直接反映当时的历史,属于直接史料,排除B项;“批准书”以纸质版的形式呈现,不是通过音频影像记录下的音像史料,排除C项。
15.20世纪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
A.经济特区 B.经济开放区 C.经济开发区 D.特别行政区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和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根据“ 一国两制”构想,分别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对两地进行管辖,坚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香港、澳门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故选D项;1980年,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在这四个地区,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85年,中央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不实行特殊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84年,中国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6.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
【答案】B
【详解】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故选B项;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排除A项;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排除C项;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排除D项。
17.因为阿拉伯人,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人(  )
A.排斥外来文化 B.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
C.传播东方文化 D.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西方重新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可知,材料评价的是阿拉伯人通过百年翻译运动保存大量古希腊古罗马典籍,传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进而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故选B项;阿拉伯帝国在鼎盛时融汇东西,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阿拉伯人的确传播了东方文化,但材料中的“西方重新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与此贡献不符,排除C项;阿拉伯人的确在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但材料表现的不是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排除D项。
18.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壮举。某同学要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历,最可信的资料是(  )
A.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 B.“维多利亚号”船员的航海日记
C.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 D.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
【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如考古文物、遗迹遗址、档案、碑刻等;二手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如史书、文献、评论等。“维多利亚号”船员的航海日记属于当事人航海时所记录的文献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故选B项;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是制作者的艺术创作,不是一手史料,排除A项;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是作者对麦哲伦一生的研究著作,属于二手史料,排除C项;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带有后人的加工处理,属于二手史料,排除D项。
19.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统而不治,国家最高权力属于议会,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故选B项;17世纪后期时,美国还没有独立,排除A项;17世纪后期时法国国王拥有最高权力,不符题意,排除C项;17世纪后期时,日本还处于幕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
20.“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B.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工业部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材料可知,从1820年开始,英国手摇纺纱机工人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劳动,B项正确;从题干材料中的“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人能否适应的问题,但没有提及工人是否有抵触情绪,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与材料描述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工人工作环境的恶劣,排除D项。
21.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取消武土垄断军事的特权,实行义务兵役制,与此同时,继续向军队灌输“忠节”“武勇”等武士道精神,培养官兵对天皇的迷信。这表明,明治维新(  )
A.缺乏民众的支持 B.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C.发展了近代教育 D.保留了旧制度残余
【答案】D
【详解】日本明治维新虽取消了垄断军事特权,但保留了武士道精神,用来培养官兵对天皇的迷信,体现出明治维新保留了旧制度残余,故选D项;材料强调明治维新运动的局限性,与民众支持无关,排除A项;殖产兴业属于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举措,排除B项;灌输武士道精神属于封建旧制度参与,与近代教育无关,排除C项。
22.林肯发表演说:“……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言论自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上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有自由的工人。”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大力推行地税改革 B.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C.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D.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上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有自由的工人” ,根据所学可知,这是林肯1858年的总统竞选演讲内容,表明林肯“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说明林肯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故选D项;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大力推行地税改革,排除A项;北美独立战争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法国拿破仑战争沉重地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排除C项。
23.图4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新生儿的诞生。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
图4
A.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答案】D
【详解】据漫画结合所学可知,在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故选D项;萨拉热窝事件是1918年发生的,是一战导火线,材料反映的是二战,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时间是1917年,且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挤,美英不会庆生,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开始实施,此时美国已经度过经济危机,排除C项。
24.下表列举了中国近一年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会议及主题最能说明(  )
会议 主题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科学向新,共创未来”
世界互联网大会 “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 “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A.网络安全日益凸显 B.科技交流合作加强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科技成就硕果累累
【答案】B
【详解】据材料会议名称中的“世界”“全球”“科学家”“互联网”“6G技术”等信息可知,科技交流合作加强,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网络技术交流,没有体现网络安全问题,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材料主旨是强调科技交流,排除C项;材料重点不是体现科技成果如何,体现的是科学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排除D项。
25.“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哪一趋势?(  )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
【答案】B
【详解】据“小国会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可知,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已无法左右联合国大会,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多极化趋势,故选B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排除A项;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排除C项;文化多样化是指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排除D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1分,27题10分,28题13分,29题16分,共50分)
26.(11分)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图⑥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1)图⑥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⑥中字母即可,2分)
活动二 【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图⑦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图⑧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图⑨
(2)将活动二中图⑦、图⑧、图⑨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3分)
考古发现 推论
图⑦ 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图⑧ 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图⑨ 推论3:出现了人工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活动三 【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襄汾,距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 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刻画符号的陶壶。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 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2分),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2分)。
(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2分)
【答案】(1)B;A(2分)
(2)图⑦对应推论3;图⑧对应推论2;图⑨对应推论1。(3分)
(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任答2点,2分)
重要意义: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2分)(4)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任答一点1分,2分)
【详解】
(1)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可知,其主要和A处元谋人遗址有关。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位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据“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直立人遗址”可知,其主要和B处北京人遗址有关。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据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2)据图1北京门头沟遗址出土的东西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和骨耜对比可知,当时已经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出现了原始农业等,连接推论3。据图2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干栏式建筑对比可知,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连接推论2。据图3半坡遗址的陶瓷和江西仙人洞的陶罐、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可知,其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连接推论1。
(3)共同点:据“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外”“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可知,其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据“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可知,其都发现了墓葬。据“制作精美的玉礼器”“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可知,其都发现了礼器等。
重要意义:据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出现、文物的出土等可知,证明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
(4)主题:综合题干中原始人类的遗址和早期国家的遗址等可知,其主要和我国早期人类起源有关,可拟定一个主题为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或中华文明探源等。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千山万水,创造了足以让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事件示意图(部分)
(1)写出材料中“千山万水”的起点。(2分)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答案】(1)起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2分)
(2)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2分)
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在中共一大上,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12月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使我国的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分)
结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2分)
【详解】
(1)起点:“千山万水”的起点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开天辟地”有关。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作答时,从时间入手,选取自己熟悉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从所选择历史事件的影响入手,拟定观点,并进行论述,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观点可从所选事件之间的共同点进行总结,论述则从各个事件产生的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再对观点进行重申或延伸。
可参考以下示例: 事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 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在中共一大上,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12月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使我国的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
28.(13分)历史大河奔腾不息,科技光芒熠熠生辉,人类构建了文明发展的共同理念和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邮票《殷代铜器》
(1)材料一中的铜器属于哪个朝代?概括这一时期铜器的特点。(3分)
材料二:
① 珍妮纺纱机 ② 汽车 ③ 蒸汽机车 ④ 电灯
(2)将材料二中的科技成果对应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分类(写出序号即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变化。(4分)
材料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组建国家实验室,分批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的原因。(2分)
(4)作为新时代中国少年,请谈谈你能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4分)
【答案】
(1)商朝;(1分)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2分)
(2)工业革命:①③;(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②④。(1分)
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2分)
(3)国家重视科技创新;国家和社会加大科研投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任意2点,2分)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积极关心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学习科技工作者精神,培养良好品格;放眼世界,了解国际科技创新动向等。(任意2点,4分)
【详解】
(1)朝代:据材料一“四羊方尊”可知,材料一中的铜器属于商朝。
特点:结合材料一所示器具形状、种类、用途等可知,其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
(2)材料二的①珍妮纺纱机③蒸汽机车属于工业革命时期,材料二②汽车④电灯则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变化: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影响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3)原因:据材料三“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组建国家实验室”“分批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可知,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据材料三“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可知,国家和社会加大科研投入;可结合经济支撑、综合国力、科技人才国家政策等角度阐述,如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
(4)从新时代中国少年的身份特征,可从日常学习、交流合作、爱国情怀、创新意识等角度进行阐述,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积极关心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学习科技工作者精神,培养良好品格;放眼世界,了解国际科技创新动向等。
29.(16分)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说,美国建国以来,仅有16年没有打仗,是“世界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美国发动或参与的200多场战争中,对美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主要有:独立战争、美墨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美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表格。(6分)
名称 发生时间 性质
A 1775年 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南北战争 1861年 内战、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全面爆发) C
越南战争 1961年 侵略战争
(2)在“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选一个,指出其历史影响。(4分)
(3)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日本和德国在美国支持或默许下,大力提高军力。对此,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直接提醒当今美国政府:德国和日本都在重建军队,这对美国来说不是好事。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4分)
(4)参与“美国热衷于发动战争原因探讨”活动。(2分)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说:美国之所以要在世界的范围内制造各种麻烦,甚至于发动战争,核心原因就是战争能给美国带来收入。
王兵同学说:战争能够助力美国经济发展。
你说:__________
【答案】(1)A—独立战争;(2分)B—1914年;(2分)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分)
(2)南北战争: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4分)
(3)史实:为了摆脱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德国和日本纷纷组建军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法西斯道路,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日本轰炸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4分)
(4)美国拥有大量的军工企业,战争能够为这些军工企业带来大量的军事订单,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2分)
【详解】
(1)A: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使北美成功脱离英国独立;
B: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①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结合材料“内战、资产阶级革命”关键词,可以得出,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并结合所学补充历史影响,如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结合材料“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关键词可以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争霸战争,并结合所学补充历史影响,如历时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史实:分析材料可知观点是“德国和日本都在重建军队,这对美国来说不是好事”,结合题目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可以列举二战期间德国、日本的侵略史实如,为了摆脱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德国和日本纷纷组建军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法西斯道路,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日本轰炸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4)参考题目上述两位的言论,合理说明共同观点——战争促进美国经济收入,如美国拥有大量的军工企业,战争能够为这些军工企业带来大量的军事订单,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
()

2024年中考历史预测押题卷(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给如图拟定标题,合适的是(  )
A.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B.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
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
2.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3.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  )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4.宋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设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救济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贫困人口等诸多无法自立的群体。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建立(见如图)可见,宋朝(  )
A.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完成 B.儒家学说和传统节日备受欢迎
C.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受到重视 D.民族交融和科举取士范围扩大
5.为缓解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并推广了高产农作物。主要有(  )
①马铃薯 ②占城稻 ③玉米 ④胡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7.下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8.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9.为迎接建党102周年,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之旅,若是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反抗,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七大召开,指明方向
10.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铁人”精神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11.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12.观察下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222 92169
1909 52348 1560270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双百”方针的提出
13.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如图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图8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民在分到的土地上插界标 图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14.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这件文物可以作为研究三大改造的(  )
A.口述史料 B.间接史料 C.音像史料 D.实物史料
15.20世纪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
A.经济特区 B.经济开放区 C.经济开发区 D.特别行政区
16.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
17.因为阿拉伯人,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古老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材料主要说明阿拉伯人(  )
A.排斥外来文化 B.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
C.传播东方文化 D.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
18.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壮举。某同学要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历,最可信的资料是(  )
A.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 B.“维多利亚号”船员的航海日记
C.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 D.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
19.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20.“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B.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工业部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
21.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取消武土垄断军事的特权,实行义务兵役制,与此同时,继续向军队灌输“忠节”“武勇”等武士道精神,培养官兵对天皇的迷信。这表明,明治维新(  )
A.缺乏民众的支持 B.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C.发展了近代教育 D.保留了旧制度残余
22.林肯发表演说:“……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言论自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上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有自由的工人。”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大力推行地税改革 B.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C.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D.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23.图4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新生儿的诞生。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
图4
A.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4.下表列举了中国近一年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会议及主题最能说明(  )
会议 主题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科学向新,共创未来”
世界互联网大会 “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 “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A.网络安全日益凸显 B.科技交流合作加强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科技成就硕果累累
25.“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哪一趋势?(  )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1分,27题10分,28题13分,29题16分,共50分)
26.(11分)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图⑥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1)图⑥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⑥中字母即可,2分)
活动二 【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图⑦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图⑧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图⑨
(2)将活动二中图⑦、图⑧、图⑨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3分)
考古发现 推论
图⑦ 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图⑧ 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图⑨ 推论3:出现了人工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活动三 【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襄汾,距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 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刻画符号的陶壶。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 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2分),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2分)。
(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2分)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千山万水,创造了足以让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事件示意图(部分)
(1)写出材料中“千山万水”的起点。(2分)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28.(13分)历史大河奔腾不息,科技光芒熠熠生辉,人类构建了文明发展的共同理念和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邮票《殷代铜器》
(1)材料一中的铜器属于哪个朝代?概括这一时期铜器的特点。(3分)
材料二:
① 珍妮纺纱机 ② 汽车 ③ 蒸汽机车 ④ 电灯
(2)将材料二中的科技成果对应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分类(写出序号即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变化。(4分)
材料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组建国家实验室,分批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的原因。(2分)
(4)作为新时代中国少年,请谈谈你能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4分)
29
.(16分)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说,美国建国以来,仅有16年没有打仗,是“世界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美国发动或参与的200多场战争中,对美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主要有:独立战争、美墨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美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表格。(6分)
名称 发生时间 性质
A 1775年 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南北战争 1861年 内战、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全面爆发) C
越南战争 1961年 侵略战争
(2)在“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选一个,指出其历史影响。(4分)
(3)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日本和德国在美国支持或默许下,大力提高军力。对此,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直接提醒当今美国政府:德国和日本都在重建军队,这对美国来说不是好事。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4分)
(4)参与“美国热衷于发动战争原因探讨”活动。(2分)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说:美国之所以要在世界的范围内制造各种麻烦,甚至于发动战争,核心原因就是战争能给美国带来收入。
王兵同学说:战争能够助力美国经济发展。
你说:__________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中考预测押题卷01(题型综合练)(答案)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