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特训】第24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A组(巩固成果,学以致用)
1.(2024·山东聊城模拟)有学者指出,二战期间,美国联手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战胜了德国与日本,但在构筑战后新地缘政治秩序时,美国却在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安插”了两只“离岸平衡手”:一只是传统海权国家英国,它在大西洋起到“搅乱”欧洲旧大陆诸势力的功能;另一只则是具有巨大海权潜力的日本,它在亚洲充当英国的角色,以便美国控制西太平洋。在该学者看来,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 )
A.掌控欧亚大陆 B.打造冷战堡垒
C.壮大海权国家 D.充当世界警察
答案:A
解析:据题干“一只是传统海权国家英国,它在大西洋起到‘搅乱’欧洲旧大陆诸势力的功能”“另一只则是具有巨大海权潜力的日本,它在亚洲充当英国的角色,以便美国控制西太平洋”可知,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把掌控欧亚大陆作为其全球战略目标,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构筑起冷战的堡垒,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的目标是“‘搅乱’欧洲”“控制西太平洋”,而不是“壮大海权国家”,排除C项;世界警察的职责是干预国际事务,而题干述及的仅是“‘搅乱’欧洲”和“控制西太平洋”,排除D项。
2.(2023·山东烟台模拟)有学者对冷战时期美国的发展战略思维逻辑总结道:“任何苏联的优势都会导致苏联方面的侵略和美国方面的退让。如果苏联领先,美国必须用双倍的努力赶超;如果美国领先,还应该用双倍努力扩大这种领先地位。美国的领先意味着稳定。”这种思维逻辑( )
A.缘于美国处于守势地位
B.间接导致苏联产业失衡
C.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D.折射出国际局势的紧张
答案:D
解析:材料“任何苏联的优势都会导致苏联方面的侵略和美国方面的退让”“如果苏联领先,美国必须用双倍的努力赶超”“如果美国领先,还应该用双倍努力扩大这种领先地位”体现出美国千方百计地压倒苏联的发展战略思维,据此可知,这种思维逻辑折射出国际局势的紧张,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之后,西方国家的“冷战”思维就一直存在,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苏联产业失衡的原因是“苏联模式”,而非美国的“冷战”思维,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冷战”思维导致世界局势紧张,而不是维护了世界和平,排除C项。
3.(2024·福建厦门模拟)20世纪50年代,苏联提出以暂缓核试验为基础的裁军计划,并表示允许在苏联领土上设立监测站以便监督。而美国政府对此却持消极态度,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战略冲突加剧 B.冷战思维影响
C.国际协调机制缺失 D.社会制度差异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正值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受冷战思维的影响采取遏制苏联的政策,对苏联提出的裁军计划持消极态度,故选B项;材料“暂缓核试验”“裁军计划”“允许在苏联领土上设立监测站”等信息表明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冲突并未加剧,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联合国成立,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因此20世纪50年代国际协调机制并没有缺失,排除C项;美国与苏联之间主要是国家利益的分歧,社会制度的差异只是双方存在分歧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
4.(2024·山东泰安模拟)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B.美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C.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D.世界多极化轮廓显现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但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势力的崛起,美国全球霸权受到挑战,世界多极化轮廓显现,故选D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势力的崛起,美国全球霸权受到挑战,美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只是美国全球霸权受到挑战的具体表现,“美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说法不全面,排除B项;欧盟正式成立于199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5.(2024·辽宁鞍山模拟)1956年10月,日本不顾美国阻挠,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1960年1月,日本促使美国签署《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一般称为“新安保条约”),废除了旧条约中“美国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1971年6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日本外交政策的转变反映出( )
A.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D.美国丧失霸主地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外交政策不断突破美国的制约,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反映了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故选B项;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而非瓦解,排除A项;材料反映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但20世纪70年代时这一目标尚未实现,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虽然实力相对衰落,但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排除D项。
6.(2023·重庆模拟)1970年共和党人尼克松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1980年民主党人卡特总统在国情咨文中称:“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变化说明( )
A.政党政治影响外交政策
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C.两极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D.国力消长影响对外政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1970年尼克松总统的“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到1980年卡特总统的“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温和到强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苏联实力衰弱,美国实力增强,故选D项;美国的政党政治下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的,所以外交政策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影响外交政策的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是随着欧洲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发展等事件出现的,材料没有涉及,并且多极化趋势发展不是美国外交政策强硬的原因,排除B项;此时两极格局依然存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项。
7.(2023·重庆模拟)据统计,1975年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32.7%,到1983年这一比重降到5.4%。1983年,美国等西方七国达成协议,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这说明到20世纪80年代( )
A.美苏冷战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对苏遏制趋于强硬
C.苏联国民经济开始滑坡
D.经济全球化趋势遭遇逆转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75年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32.7%,到1983年这一比重降到5.4%。1983年,美国等西方七国达成协议,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抵制加重,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企图拖垮苏联,20世纪80年代前期,美国对苏遏制趋于强硬,故选B项;美苏冷战是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资本主义阵营对苏联的政策,不能体现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遭遇逆转,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关系来判断,排除D项。
8.(2022·山东联考)下面的漫画是《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结》。漫画中美国猛力锤击出现核问题的朝鲜和伊朗,但对于同样出现核问题的以色列、印度等国持偏袒态度。这反映出( )
A.霸权主义及强权威胁减弱
B.美国全力打击核扩散的蔓延
C.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政策
D.变革全球发展机制呼声高涨
答案:C
解析:从漫画中美国猛力锤击与其有尖锐矛盾的伊朗和朝鲜,但对与其关系密切的以色列、印度等国在核武器问题上持偏袒态度,可以看出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故选C项;漫画体现的是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的政策,反映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依然存在,排除A项;从漫画中可看出美国对伊朗和朝鲜在核问题上进行打击,但对印度、以色列等国在核问题上采取偏袒态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世界和平问题,不是发展问题,排除D项。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3·山东济宁模拟)20世纪50年代,欧洲最著名、讨论最广泛的著作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完成的《一九八四》。该作品刻画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它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冷战背景下欧洲人的( )
A.孤立无助心态 B.反战情绪
C.悲观主义情绪 D.反苏倾向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作品中认为未来的世界会出现独裁者,致使人们的生活没有希望,二战使得欧洲受到重创,冷战环境又使得欧洲受到压制,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未来充满担忧,这是悲观主义情绪的体现,故选C项;孤立无助是指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材料仅涉及欧洲人对生活局面的担忧,没有明确外界对其支援的相关具体情况,排除A项;20世纪上半叶的战争使得人们对战争产生抵制和反思,但材料仅涉及欧洲人对生活局面的担忧,没有明确显示其对战争的具体态度,排除B项;冷战时期因两极格局的对峙与意识形态的分歧,欧洲人的情绪中弥漫着明显的反苏倾向,但材料仅涉及欧洲人对生活局面的担忧,没有明确显示其对苏联的具体态度,排除D项。
10.(2023·山东威海模拟)下图信息是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的博览会的情况。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 )
●苏联民众惊讶于琳琅满目的展品,特别是速冻食品、精美的收音机、彩色电视机、照相机、洗衣机等家庭消费品
●苏联年轻女性争先恐后地尝试美国造型师免费提供的理发、化妆和修剪指甲服务
●苏联青年人热烈议论着美国的流行爵士乐和高保真照片,大街小巷有时还会传来流行爵士乐的曲调
A.展示物质文化,凸显国家实力
B.借助经济交流扭转冷战劣势
C.通过两国合作扩大商品输出
D.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的博览会的情况”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利用文化宣传、经济展示等手段宣扬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举办的博览会主要是为了展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展示物质文化、凸显国家实力只是表面现象而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中美国处于劣势,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9年正处于美苏争霸的时期,双方均不以对方为经济合作的对象,美国的主要目的是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通过两国合作扩大商品输出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11.(2023·江苏如皋考试)美国的外交倾向往往不受总统更换的影响。1955年初,美国正式在亚洲地区实施海外教育项目,强调“通过分享知识、技能和技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要“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增进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据此可知,该项目( )
A.扩大了北约的势力范围
B.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延续
C.标志着冷战重心转向亚洲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可知美国通过支持亚洲地区的教育发展,向亚洲地区输出美国意识形态,寻求亚洲国家对美国的支持,说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中渗透着冷战思维,是美苏争夺中间地带的体现,故选B项;北约是美国与西欧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亚洲国家不在北约范畴,排除A项;美苏冷战的重心始终在欧洲,排除C项;美国向亚洲国家输出美国意识形态是为了拉拢亚洲国家,服务于自身的全球霸权战略,客观上不利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排除D项。
12.(2023·湖北武汉检测)根据协议,每个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都应当将一笔与外援资金数额相等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对应资金,由两国共同使用。这笔资金的95%留为该国合法的财产,而5%成为美国政府的资产,属秘密经费,进入了中央情报局的腰包。这可用于说明马歇尔计划( )
A.对欧洲的援助没有实质性作用
B.导致欧洲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
C.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为主目的
D.有利于美国对西欧财富的掠夺
答案:C
解析:据题干“5%成为美国政府的资产,属秘密经费,进入了中央情报局的腰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以援助西欧为名,利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欧洲,进而壮大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仅述及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欧洲并未“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以复兴欧洲经济为名来控制西欧的,而不是对西欧的经济进行掠夺,排除D项。
13.(2023·福建厦门检测)1992年9月,第十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强调,不结盟国家要求建立的是基于和平、安全、经济和社会公正的世界新秩序,并要求国际社会通过“公开和建设性的对话”建立新的关系。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加速了两极格局的解体
B.提高了第三世界的政治地位
C.聚焦了发展中国家发展
D.瓦解了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不结盟国家要求建立的是……世界新秩序”可知,冷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并强调建立新关系,体现了不结盟国家对自身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关注,反映了其聚焦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发展,故选C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追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无从体现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地位提升,排除B项;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4.(2023·山东潍坊模拟)下图所示为法国戴高乐总统执政时期(1959—1969年)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
◇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建立法国的核威慑体系,使法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促进法德联合,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A.体现了法国联合苏联对抗美国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旨在加速欧洲军事一体化进程
D.说明美苏间的冷战态势加剧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退出北约”“核威慑体系”“欧洲一体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戴高乐时期法国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扩大国际影响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这些举措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法国并没有联合苏联,只是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排除A项;当时的欧洲一体化主要是经济上的联合,排除C项;北约、华约的相继成立说明美苏冷战态势加剧,排除D项。
15.(2023·湖北高三测评)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29个与会国通过的最后公报特别强调第三世界在原料出口方面进行合作,包括建议在“有关石油的问题”上实行“共同政策”。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石油部长在巴格达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区域经济集团逐渐形成
B.新兴国家联合意识增强
C.国际石油政策实现统一
D.两极格局开始走向瓦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加强经济合作,以石油为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选B项;经济合作组织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A项;国际石油政策没有实现统一,排除C项;材料与两极格局瓦解无关,排除D项。
16.(2023·辽宁模拟)1982年苏联的九年级历史教科书中第二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罗斯( )
A.力图淡化意识形态
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
C.缓和了与西方的关系
D.历史研究视角呈多元趋向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可知,俄罗斯将社会主义革命改为俄国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力图淡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故选A项;结合史实可知,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并没有下降,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俄罗斯的做法,并没有结果,无法得知其是否与西方关系缓和,排除C项;材料展现的是教科书标题名称的变化,并不是研究历史的角度,排除D项。
17.(2023·广东深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法国政治家让·莫内提出将德国的煤钢产地鲁尔区、萨尔州交由法国支配,以便法国工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美国反对将鲁尔区自德国分出。1950年5月,法、美两国发表了由莫内起草的西欧煤钢联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资源为基础,把西欧国家各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共同管理“联营”。1951年4月,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69年,21个拉美国家在智利召开会议,讨论拉美与美国间不平等经贸关系的问题,强调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合作不能附带政治和军事条件等原则。1975年,拉美23国政府代表签署《巴拿马协议》,宣告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成立,以协调拉美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问题上的共同立场。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拉美的国际关系学界围绕拉美国家的核心关切——“自主”来构建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自主理论。
——摘编自赵晖《拉美本土国际关系理论:自主理论及其评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煤钢联营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主理论兴起的背景。
答案:(1)影响:促进法德和解,为欧洲实现长期和平奠定了基础;加剧了两大集团在欧洲的冷战对峙;推动了欧洲的区域集团化进程。
(2)背景:世界多极力量成长,冲击了两极格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拉美国家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拉美学术界积极构建新的国际关系理论。
18.(2023·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漫画不是客观实物的“写真”,它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带有主观和艺术夸张的成分,但仍能反映特定时期的世事变迁与时代内涵,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立场。透过历史漫画,我们可以叙史解史。
请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漫画的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围绕漫画主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图一是我国绘画大师丰子恺先生于1945年9月2日绘制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画面上是一个用炮弹壳做成的花瓶,炮弹壳里头插了一朵荷花,画上题了一句诗“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中国结束了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同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和平曙光出现。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画面形象别致,寓意丰富而深刻:杀人的炮弹成了点缀人们美好生活的花瓶,让读者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勾结美国积极推行反共政策,最终随着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起了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示例二]
图二为1949年美国报纸上的一幅漫画《他终于上道了》。该漫画描绘的是美国拉着欧洲“自立”前进。西欧国家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植之下,迅速走向恢复与发展的道路,但这也预示着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经过二战的破坏,战后欧洲各国经济濒临崩溃;1946年欧洲经历罕见严寒;欧洲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统治面临危机;苏联空前强大,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西欧资本主义受到严重威胁。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恢复欧洲经济,稳定欧洲的政治局势。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实施,美国对西欧进行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至1949年,初见成效:帮助西欧各国恢复了经济,缓和了国内矛盾;遏制了国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用经济手段稳定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同时美国纳税人也乐见其成,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打开欧洲市场,加强美国对西欧各国的控制;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漫画作者用生动、形象、诙谐的图景展示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在“马歇尔计划”作用下的关系:援助与被援助以及受援国被控制的关系。
[示例三]
图三漫画描绘的是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响了“锰”“铜”等矿产资源的大门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1953年,国际局势呈现出冷战局势逐渐展开、两大阵营的矛盾不断激化的特征;国内,我国逐渐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初步发展,社会稳定。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此漫画反映的是面对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资源勘探队员手持“邀请函”开采矿产资源,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场景。
该漫画作者用形象的图景展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者们参与国家重工业资源勘探,讴歌他们不辞辛苦、深入深山,积极投入祖国建设大潮中的工作热情。该漫画增强了我们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使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示例四]
图四是1960年德国的一幅漫画《戴高乐的欧洲之路》。该漫画反映的是在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带领下,西欧国家携手走出一条通往欧洲一体化的欧洲之路。
“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美苏“冷战”现实使欧洲联合与合作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受苏联威胁,西欧要联合御强;受美国控制,西欧要联合自强。法、德的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和基础,西欧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以及地理结构为一体化提供了条件。随着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且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国家逐步联合起来。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加强了各成员国经济的联结,保证了它们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法国和德国等国携手走向欧洲一体化符合成员国的利益,有利于促进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该漫画作者用形象的图景展示了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带领之下的欧洲一体化的道路。这也形象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微专题特训】第24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A组(巩固成果,学以致用)
1.(2024·山东聊城模拟)有学者指出,二战期间,美国联手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战胜了德国与日本,但在构筑战后新地缘政治秩序时,美国却在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安插”了两只“离岸平衡手”:一只是传统海权国家英国,它在大西洋起到“搅乱”欧洲旧大陆诸势力的功能;另一只则是具有巨大海权潜力的日本,它在亚洲充当英国的角色,以便美国控制西太平洋。在该学者看来,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 )
A.掌控欧亚大陆 B.打造冷战堡垒
C.壮大海权国家 D.充当世界警察
2.(2023·山东烟台模拟)有学者对冷战时期美国的发展战略思维逻辑总结道:“任何苏联的优势都会导致苏联方面的侵略和美国方面的退让。如果苏联领先,美国必须用双倍的努力赶超;如果美国领先,还应该用双倍努力扩大这种领先地位。美国的领先意味着稳定。”这种思维逻辑( )
A.缘于美国处于守势地位
B.间接导致苏联产业失衡
C.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D.折射出国际局势的紧张
3.(2024·福建厦门模拟)20世纪50年代,苏联提出以暂缓核试验为基础的裁军计划,并表示允许在苏联领土上设立监测站以便监督。而美国政府对此却持消极态度,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战略冲突加剧 B.冷战思维影响
C.国际协调机制缺失 D.社会制度差异
4.(2024·山东泰安模拟)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公开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的处境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遇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B.美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C.欧盟崛起威胁美国霸权
D.世界多极化轮廓显现
5.(2024·辽宁鞍山模拟)1956年10月,日本不顾美国阻挠,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1960年1月,日本促使美国签署《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一般称为“新安保条约”),废除了旧条约中“美国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1971年6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日本外交政策的转变反映出( )
A.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D.美国丧失霸主地位
6.(2023·重庆模拟)1970年共和党人尼克松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1980年民主党人卡特总统在国情咨文中称:“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一变化说明( )
A.政党政治影响外交政策
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C.两极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D.国力消长影响对外政策
7.(2023·重庆模拟)据统计,1975年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32.7%,到1983年这一比重降到5.4%。1983年,美国等西方七国达成协议,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这说明到20世纪80年代( )
A.美苏冷战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对苏遏制趋于强硬
C.苏联国民经济开始滑坡
D.经济全球化趋势遭遇逆转
8.(2022·山东联考)下面的漫画是《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结》。漫画中美国猛力锤击出现核问题的朝鲜和伊朗,但对于同样出现核问题的以色列、印度等国持偏袒态度。这反映出( )
A.霸权主义及强权威胁减弱
B.美国全力打击核扩散的蔓延
C.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政策
D.变革全球发展机制呼声高涨
B组(发展素能,创新思维)
9.(2023·山东济宁模拟)20世纪50年代,欧洲最著名、讨论最广泛的著作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完成的《一九八四》。该作品刻画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它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冷战背景下欧洲人的( )
A.孤立无助心态 B.反战情绪
C.悲观主义情绪 D.反苏倾向
10.(2023·山东威海模拟)下图信息是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的博览会的情况。美国此举主要是为了( )
●苏联民众惊讶于琳琅满目的展品,特别是速冻食品、精美的收音机、彩色电视机、照相机、洗衣机等家庭消费品
●苏联年轻女性争先恐后地尝试美国造型师免费提供的理发、化妆和修剪指甲服务
●苏联青年人热烈议论着美国的流行爵士乐和高保真照片,大街小巷有时还会传来流行爵士乐的曲调
A.展示物质文化,凸显国家实力
B.借助经济交流扭转冷战劣势
C.通过两国合作扩大商品输出
D.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
11.(2023·江苏如皋考试)美国的外交倾向往往不受总统更换的影响。1955年初,美国正式在亚洲地区实施海外教育项目,强调“通过分享知识、技能和技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要“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增进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据此可知,该项目( )
A.扩大了北约的势力范围
B.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延续
C.标志着冷战重心转向亚洲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12.(2023·湖北武汉检测)根据协议,每个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都应当将一笔与外援资金数额相等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对应资金,由两国共同使用。这笔资金的95%留为该国合法的财产,而5%成为美国政府的资产,属秘密经费,进入了中央情报局的腰包。这可用于说明马歇尔计划( )
A.对欧洲的援助没有实质性作用
B.导致欧洲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
C.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为主目的
D.有利于美国对西欧财富的掠夺
13.(2023·福建厦门检测)1992年9月,第十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强调,不结盟国家要求建立的是基于和平、安全、经济和社会公正的世界新秩序,并要求国际社会通过“公开和建设性的对话”建立新的关系。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加速了两极格局的解体
B.提高了第三世界的政治地位
C.聚焦了发展中国家发展
D.瓦解了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14.(2023·山东潍坊模拟)下图所示为法国戴高乐总统执政时期(1959—1969年)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
◇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建立法国的核威慑体系,使法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促进法德联合,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A.体现了法国联合苏联对抗美国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旨在加速欧洲军事一体化进程
D.说明美苏间的冷战态势加剧
15.(2023·湖北高三测评)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29个与会国通过的最后公报特别强调第三世界在原料出口方面进行合作,包括建议在“有关石油的问题”上实行“共同政策”。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石油部长在巴格达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区域经济集团逐渐形成
B.新兴国家联合意识增强
C.国际石油政策实现统一
D.两极格局开始走向瓦解
16.(2023·辽宁模拟)1982年苏联的九年级历史教科书中第二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罗斯( )
A.力图淡化意识形态
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
C.缓和了与西方的关系
D.历史研究视角呈多元趋向
17.(2023·广东深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法国政治家让·莫内提出将德国的煤钢产地鲁尔区、萨尔州交由法国支配,以便法国工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美国反对将鲁尔区自德国分出。1950年5月,法、美两国发表了由莫内起草的西欧煤钢联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资源为基础,把西欧国家各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共同管理“联营”。1951年4月,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69年,21个拉美国家在智利召开会议,讨论拉美与美国间不平等经贸关系的问题,强调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合作不能附带政治和军事条件等原则。1975年,拉美23国政府代表签署《巴拿马协议》,宣告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成立,以协调拉美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问题上的共同立场。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拉美的国际关系学界围绕拉美国家的核心关切——“自主”来构建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自主理论。
——摘编自赵晖《拉美本土国际关系理论:自主理论及其评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煤钢联营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主理论兴起的背景。
18.(2023·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漫画不是客观实物的“写真”,它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带有主观和艺术夸张的成分,但仍能反映特定时期的世事变迁与时代内涵,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立场。透过历史漫画,我们可以叙史解史。
请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漫画的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围绕漫画主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4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