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专题十二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25届高考历史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含答案)

专题十二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0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10)
考点02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11-15)
一、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二者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如果说东非和西非都……受到了……阿拉伯人贸易的影响,则美洲印第安人完全是在当地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因征服和社会分化而进入文明时代并建立国家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
2.约公元前4500年到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出土于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熠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表明,当时( )
A.进入了文明时代 B.政教合一的国家产生
C.缺乏文献的记载 D.民众深受统治者压迫
3.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人类文明发展均是大河文明的体现 D.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古巴比伦天文学是西方天文学的渊源,其中的太阳运动理论、行星运动理论以及天球坐标、月球运动等内容的踪迹均出现在隋唐的历法中。阿拉伯文学巨著《天方夜谭》以阿拔斯王朝的繁华作为背景,故事多次提及中国,一些故事把中国作为主人公活动的中心舞台。据此可知( )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互动
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 D.世界各地逐渐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
5.《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半段有一幅浮雕,太阳神沙马什把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予汉谟拉比;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靠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之佑统治王国。材料反映两个国家统治的共同点是( )
A.建立了广阔的帝国 B.实行行省制度
C.依靠法律进行统治 D.宣扬君权神授
6.古埃及国王森沃斯列特一世出生名字的写法是是国王的头衔“拉神之子”,国王的名字被框在一个椭圆形中,椭圆的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意谕法老是神佑护下的大地之主。这表明古埃及( )
A.全国土地掌握在国王手里 B.拉神被民众奉为众神之主
C.国王借助神权来维护统治 D.象形文字的发展日益成熟
7.一位古埃及商人将儿子安置进地方官子弟学习的文士学校后,勉励他说:“一个书吏可以指挥所有人工作,他不缴税……世界上除此以外没有职业因为学习而受到尊敬 没有职业不被人监督,除了书吏,他就是自己的主人。”可见,当时( )
A.知识水平决定地位高低 B.商人拥有政治地位
C.等级观念影响职业选择 D.书吏掌控国家实权
8.《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间,《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是中国求法僧法显和玄奘游历印度后所写,分别成书于416年和646年。下表是四大种姓在《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对比。据此可知( )
《梨俱吠陀》 《佛国记》 《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 祭司 净行(祭司)
刹帝利 武士 王种
吠舍 农民 商贾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贱民 —— 恶人
A.社会经济变动影响种姓的划分
B.《梨俱吠陀》的记载更加准确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遭到破坏
D.种姓的变动推动了印度封建化
9.学界一般认为,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轫于古希腊。约公元前6世纪后,古希腊的地理学家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一套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这主要源于古希腊( )
A.民主政治的发达 B.对外贸易的活跃 C.传播宗教的动力 D.地理位置的独特
10.古希腊宗教是多神教,众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导致整个神界比较“混乱”,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其宗教行为由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构成,所以虔诚的雅典人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制定严格的等级。材料可用来说明古希腊( )
A.多神教决定了世俗政治走向 B.民主政治形成有其文化渊源
C.民主政治带有浓厚宗教色彩 D.雅典人对待宗教非常的虔诚
11.“希腊人的早期城市公社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便开始向周围地区移民,广泛建立移民点。这些移民点和许多由之分出的城市公社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这段话可以用来论证( )
A.希腊民主政治增强了国家实力 B.西方早期文明的扩张方式
C.希腊文明扩展以殖民掠夺为主 D.海外移民促成了文化认同
12.在《埃及亡灵书》中,古埃及人想象今世与来世之间有一条大河,这条河被比作为难以战胜的死神,只要死者渡过了河水就等于征服了死亡,获得了重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民众对法老的统治悲观失望 B.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影响深远
C.航运经济是埃及的支柱产业 D.文学艺术起源于对死亡的敬畏
13.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下表为不同地区文化中对斯芬克斯形象的描述,它反映出( )
地区 斯芬克斯形象
古埃及 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雌性,是“仁慈”“高贵”的象征
亚述.彼斯 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
希腊 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
A.古代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特点
C.中东文明与埃及文明一脉相承
D.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嬗变
14.波斯帝国君主居鲁士大帝以及波斯帝国官方信仰琐罗亚斯德教所尊奉的主神阿胡拉—马兹达,分别在圣经与古印度佛经的语境下被塑造成宽厚明君与黑暗之神的不同形象。这反映了( )
A.文化碰撞促使本土文化选择重构 B.帝国军事扩张推动多元文化形成
C.宗教观念差异决定人物形象塑造 D.波斯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居于主导
15.公元9年罗马颁布的《奥古斯都婚姻法》规定:只要被释奴愿意结婚,庇护人不能强迫他们发誓不娶或不嫁。被释奴若只生育一个孩子,庇护人可继承其财产的一半;若生养两个孩子,庇护人可以继承其财产的1/3;若生养三个孩子或以上,则庇护人无权继承其财产。这些规定( )
A.旨在维系帝国的稳定繁荣 B.加速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削弱了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喻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都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即使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地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
——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列举的公职(部分)
职位 数量(每个职位) 产生方式 任期(年)
执政官、雅典娜司库、监契官、收款人、城市法监、商埠法监、稽核人、稽核人助理、祭祀主持、喜剧领班、游行监管 10 抽选 1
主赛人 10 抽选 4
呈案人、路监、派驻外邦代表 5 抽选 1
司库、主议官文书、萨拉米执政官、比雷埃夫斯提督 1 抽选 1
谷物护持 35 抽选 1
狱吏 11 抽选 1
四十人 40 抽选 1
骑兵簿监、神庙修缮人、将军、团队人、部队长官、风纪官 10 票选 1
军队司库、祭祀钱财监管人、井泉监管官 1 票选 4
宣读官、驻莱姆诺斯骑兵将官、帕拉诺斯舰司库 1 票选 1
骑兵将官 2 票选 1
宗教秘典执掌 4 票选 1
材料二:
图1 谷歌Ngram(词汇在图书中的使用频率)中“普选权”一词出现的频率
图2 谷歌Ngram中“妇女投票权”一词出现的频率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绍光《抽签与民主、共和——从雅典到威尼斯》
(1)根据材料一,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选举权扩大的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罗马帝国在各征服地区设置行省,任命官吏,派驻军队,推广罗马法律体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二 汉武帝统治时期,对内强化皇权、财权和中央集权。对外,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城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经过汉武帝的经营,西汉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统治盛极一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帝国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统治时期“盛极一时”的原因及其与罗马帝国统治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的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
——摘编自李金凤《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世界的帝国对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人类文明发展的特点,据材料“二者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可知,非洲和美洲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都经历了原始农业的产生、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阶级产生及国家形成,这说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故B项正确;文明的多元性是强调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并非强调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故C项错误;D项结论由材料无从得出,排除。
2.答案:A
解析:根据“统治者”、“宗教仪式”、“风险产品的民众”等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美人中出现了等级层次和宗教、赋税等类似内容,说明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进入了文明时代,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和民众深受压迫,排除BD项;石碑上的内容也属于文献记载,排除C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最初各文明体及文化“轴心时代”的出现都是在北纬 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各区域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文明体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所致,B 项正确;期人类各文明独立发展,排除A 项;结合所学知识,古雅典文明是海洋文明,排除C 项;地理气候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起决定性的是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程度,排除 D项。故选 B 项。
4.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西亚的古巴比伦与西方的欧洲及东方的中国,西亚的阿拉伯与中国,均有科技或者文学方面的交流,可以体现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与互动,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交流不一定是通过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无法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逐渐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太阳神沙马什把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予汉谟拉比”、“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靠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之佑统治王国”可以看出两个国家均宣扬君权神授思想,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建立了广阔的帝国,排除A项;题干不涉及行省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两个国家宣扬君权神授,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A,材料未体现古埃及全部土地掌握在国王手中,故A项错误。B,材料未体现拉神被民众奉为众神之主,故B项错误。C,根据材料“国王的名字被框在一个椭圆形中,椭圆的右侧有一道象征土地的竖线,意谕法老是神佑护下的大地之主”可知,古埃及国王的名字象征着神权,国王借助神权来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D,材料未体现象形文字的发展日益成熟,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除此以外没有职业因为学习而受到尊敬……没有职业不被人监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书吏是受尊敬的职业,有一定社会地位,因此埃及商人才鼓励儿子学习,争取成为书吏,反映出等级观念影响职业选择,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知识水平不能完全决定地位高低,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商人拥有政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说明书吏有一定社会地位,但不代表其掌控国家实权,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从公元前900年间到公元416年,“吠舍”和“首陀罗”的阶级成分发生了变化,商贾成为吠舍的主体,农民地位下降,且增加了“贱民”种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的印度仍处于奴隶社会,而“416年”时的印度已处于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动,种姓的划分也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孤证不立,没有旁证,无法得出《梨俱吠陀》的记载更加准确,故排除B;材料表明印度种姓在发展演变,而不是在遭到破坏,故C错误;印度封建化推动了种姓的变动,而不是相反,故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可看出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随着古希腊进入到古典时代,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频繁,对地理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B项正确;公元前6世纪后的雅典民主政治尚未达到发达程度,排除A项;当时尚未出现世界性宗教,因此不是宗教传播带来的动力,排除C项;地理位置独特是始终存在的常量,无法解释特定时期发生的变化现象,不构成因果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的多神崇拜使雅典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虔诚的雅典人也未在现实生活中制定严格的等级,这使得雅典在政治上很难形成专制的局面,这说明古雅典的宗教特点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其历史渊源,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宗教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宗教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古希腊的世俗政治的形成与宗教的关联性,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宗教特点和世俗政治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宗教信仰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希腊人的早期城市公社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便开始向周围地区移民,广泛建立移民点”可知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希腊的对外移民,而非民主政治,排除A项;古代希腊的移民与近代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不同,希腊殖民的原因主要是希腊本土资源贫瘠,国土面积狭小,往往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移民活动,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则是为了占领市场和控制原料产地,排除C项;古代希腊时期,海外移民建立的城邦与母邦存在各种联系,是因为新城邦是由母邦迁出的居民建立的,也即文化认同在移民前就已经存在,而非由移民活动促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B
解析:《埃及亡灵书》中古埃及人所想象的今世与来世之间的大河,在埃及人看来就是征服了死亡、获得重生的象征,这说明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自然环境曾经对其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所以会体现在其宗教经文中,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埃及民众对自然环境的关注,而不是民众对法老统治的态度,A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A项;《埃及亡灵书》中所提到的河,应该是指让孕育了埃及文明和让埃及人生存下来的河流,是对埃及至关重要的河流,所以不是讲其航运,而是讲其对埃及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排除C项;《埃及亡灵书》是古埃及祭司为死去的人们作的宗教经文,而不是文学艺术作品,所以据此不能得出文学艺术起源于对死亡敬畏的结论,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传播开来后多个地区文化中都有斯芬克斯这一传说,但是其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和含义,从中可以看出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变,故D项正确;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但各地文化各异并非是多元一体,排除A项;材料中斯芬克斯的形象和地理环境无关,排除B项:材料的重点不在于文明的一脉相承,而是在于发展中的演变,排除C项。
14.答案:A
解析:在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人们对历史人物和宗教观念的理解和解释会产生差异。波斯帝国君主居鲁士大帝和琐罗亚斯德教的主神阿胡拉—马兹达在圣经和古印度佛经的语境下被塑造成宽厚明君和黑暗之神的不同形象,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观念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被视为文化碰撞的结果,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冲突促使本土文化进行选择和重构,A项正确。帝国军事扩张推动多元文化形成与波斯帝国君主和神祇形象的塑造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B项错误,排除;宗教观念差异影响人物形象塑造,C项中的“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波斯文化影响了西方文化,但并没有居于主导,D项错误,排除。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帝国颁布法律,一方面放松了对被释奴婚姻的限制,另一方面鼓励被释奴多生育孩子,这些都是为了增加人口而采取的措施。人口的增长不仅可以保障罗马帝国的兵力来源,也可以为生产提供劳动力,进而保障帝国的稳定与繁荣,所以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帝国法律鼓励生育,无法体现是否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故排除B项。鼓励生育人口与商品经济需要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并不会影响奴隶主的政治地位,且罗马法本质上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故排除D项。
16.答案:(1)差异:古希腊人以经济目的为主,马其顿人以政治目的为主;古希腊人在海外建立独立城邦,马其顿人对被征服地区实施直接统治;古希腊人到达地中海西部,马其顿人控制波斯帝国故地。
(2)影响: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一定破坏(引发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加强了区域内各文明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对后世区域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1)差异:对比材料一、二,依据其中相关信息:“地中海西部殖民”“运入金、银等贵金属”“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建立商贸城市”“政治上基本独立”“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重要的港口”“在埃及”“在巴比伦”“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被波斯毁坏的庙宇”“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等,结合古希腊和亚历山大帝国的相关知识,即可从目的、方式、范围等方面进行“概括”。如:古希腊人以经济目的为主,马其顿人以政治目的为主;古希腊人在海外建立独立城邦,马其顿人对被征服地区实施直接统治;古希腊人到达地中海西部,马其顿人控制波斯帝国故地。
(2)影响:基于材料中古希腊人和亚历山大的举措,结合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的相关知识,即可从冲突破坏、碰撞交流、文明传播、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一定破坏(引发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加强了区域内各文明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对后世区域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17.答案:(1)进步性:在公职分配上体现了参与性与代表性的原则;多人同时或轮流分享某项权威,有利于防止腐败和培养合作、协商精神;绝大多数公职由抽选或票选产生,有利于强化人民主权的信念。
局限性:抽签制无法保证选拔优秀管理者:短任期制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及公职人员的经验积累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削弱政府的管理效能;票选制带有寡头政治的性质;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2)推动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舆论的改变(或思想解放的推动):统治集团变革统治方式:广大人民争取选举权的斗争。
18.答案:(1)特点:依赖军事征服建立帝国;实行奴隶制度;各地经济贸易联系密切;对征服地区的政治经济实施有效控制;压迫和剥削被征服地区人民等。
(2)原因:加强专制皇权,削弱相权;打击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专卖,集中财权;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开疆拓土,打击匈奴,强化边疆管理与稳固;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
不同之处: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高度发达;文化上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3)认识:古代东西方都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都作出了贡献;古代东西方由于自然环境不同,文明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要彼此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文明等。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可归纳出依赖军事征服建立帝国;根据材料“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可归纳出实行奴隶制度;根据材料“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可归纳出各地经济贸易联系密切;根据材料“罗马帝国在各征服地区设置行省,任命官吏,派驻军队,推广罗马法律体系”可归纳出对征服地区的政治经济实施有效控制;根据材料“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可归纳出压迫和剥削被征服地区人民等。
(2)原因:结合汉武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作答即可,如加强专制皇权,削弱相权;打击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专卖,集中财权;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开疆拓土,打击匈奴,强化边疆管理与稳固;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不同:结合汉朝的政治、经济及思想发展的表现进行作答即可,如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和发展;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高度发达;文化上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成
为封建统治思想。
(3)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认识如古代东西方都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都作出了贡献;古代东西方由于自然环境不同,文明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要彼此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文明等。
19.答案:(1)途径:经贸往来,人口迁移,学者游历,国家统一,军事征服。
(2)影响:①积极影响:巩固和扩展了文明的区域,推动了东西方经贸的往来,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②消极影响:古代帝国的征服战争破坏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产,其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征服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损毁或失传,这些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解析:(l)途径:根据材料一“……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可得出经贸往来;根据材料“希腊移民…”可得出人口迁移;根据材料“旅行者或学者……”可得出学者游历;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可得出国家统一,军事征服。
(2)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可得出推动了东西方经贸的往来,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材料二“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可得出巩固和扩展了文明的区域,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帝国的征服战争破坏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产,其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征服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损毁或失传,这些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4 页,共 14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十二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25届高考历史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