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样卷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样卷分为监测卷(1—4页)和答题卡两部分。监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学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测教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是否正确。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监测卷上答题均无效。
4.监测结束,监测教师必须将监测学生和未监测学生的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身丧国灭,实自取之。”材料反映了炀帝“身丧国灭”的原因是( )
A. 经济萧条 B. 战乱不断 C. 统治残暴 D. 人口锐减
2. 如表摘自某书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
百废待兴(618—683年) 篡位、叛乱与腐败(684—712年) 黄金年代(713—755年) 动荡时期(756—804年) 恢复时期(805—860年)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武周政治 D. “开元盛世”
3.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鉴真将佛学、建筑、雕塑、医药、绘画、书法、文学、语言、印刷、饮食等唐代先进的文化带到了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推动了民族交融 D. 实现了科技创新
4. 黄巢率领起必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并宣布要“洗涤朝廷”,把贪污的地方官吏处斩。黄巢起义的直接后果是( )
A. 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B. 使唐朝的统治由盛转衰
C.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D. 形成五代十国分立乱局
5. 王安石认为:“先王以农卫兵,今欲公私财用不匮,为宗社长久计,当罢募兵,用民兵。”为此,王安石变法中提出的措施是( )
A. 保甲法 B. 设通判 C. 重文轻武 D. 募役法
6. 七年级某班同学们想编排历史课本剧《郾城大捷》,以下情景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
B. 文天祥组织南宋余部顽强抵抗元朝军队
C. 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大败金军主力
D.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入北京城内
7. 宋朝时“蜀民以铁钱重,难于转输”。为解决这一困境,“蜀民”( )
A. 减少税收 B. 发明“交子” C. 打破市坊界限 D. 发明活字印刷术
8. 他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并于1279年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他”是( )
A. 铁木真 B. 忽必烈 C. 阿骨打 D. 元昊
9. 某剧组围绕“宋代都市生活”编排历史剧,下列可以出现在剧本里的情景是( )
A. 瓦子里表演蹴鞠 B. 杂剧演出遍及南北 C. 店铺里售卖玉米 D. 阅读小说《水浒传》
10. 《明太祖礼法之治研究》中提出:“明太祖在充分吸取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制度改革,以期实现更为稳定的皇权。”为此他( )
A. 兴文字狱,文化专制 B. 废丞相制,权分六部
C. 设立东厂,特务统治 D. 设军机处,承命办事
11. “由于郑和下西洋影响……‘祖法儿以下诸夷,多有自古未通者’,出于对中国的敬慕,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材料意在强调郑和下西洋( )
A. 促进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 B. 促进了中外交往
C. 最远可以到达地中海沿岸 D. 规模空前浩大
12. 如表描述的著作是( )
成书时间 记载药物 收录药方 附药物形态图 对世界的影响
明代 1800多种 11000多个 1100多幅 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A. 《资治通鉴》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13. 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对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藩镇割据与武将专权 B.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4. 郑成功被尊称为“开台尊王”“开台圣王”等。后人如此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
A 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 掌管澎湖巡检司,经营台湾
C. 领导雅克萨之战,维护主权 D. 任职台湾府,促进闽台联系
15. 据梁廷相的《粤海关志》记载,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于1757年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表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外来侵略 B. 增加关税收入 C. 禁止对外贸易 D. 提高军事实力
16. 清朝时期戏曲得到了较大发展,全面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成为“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的是( )
A. 川剧 B. 昆曲 C. 豫剧 D. 京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8题各14分,第19题、20题各12分,共52分)
17. 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代科举制彻底消灭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弟子都被允许应试入仕,录取名额也大量增加,且增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中者均为“天子门生”,直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天圣八年,才亲试武举十八人。
——摘编自李道涛《试论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
材料三 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对新疆地区 对西藏地区
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还设置地方机构实行有效管辖
清朝 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反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进行管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管理西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政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
18. 经济发展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为社会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迁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整理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发明的新式灌溉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9. 2024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展现了中国历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大运河》
材料二 下面两幅画作均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材料三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图三居庸关 相关史事 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唐朝与当时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并分析《清明上河图》最有可能反映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3)根据材料三、从相关史事和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写出明朝修建长城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对于今天来说具有的象征意义。
(4)综上所述,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谈谈你的建议或想法。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元时期,与前代相比,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元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两宋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由于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欧亚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全一册)2003年第1版
根据材料,选择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选择两个事例对你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