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部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前自我检测(2)
历史
单选
1.一位历史学者说:“我们当然清楚,青铜时代有青铜器,但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青铜器的使用,不是在生产技术方面,而是在另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指( )
A.饮食 B.娱乐 C.装饰 D.政治
2.战国七雄中,三个国家的特种部队最有名:齐国的“技击”、魏国的“武卒”、秦国的“锐士”。荀子认为,秦国的“锐士”最厉害。秦国“锐士”厉害主要得益于( )
A.什伍连坐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广 C.军功爵制的实行 D.秦人民风彪悍
3.司马迁在《汉书·主父偃传》中写道“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他对秦始皇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A.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体制 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D.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历史使命
4.《后汉书·伸长统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上述历史现象( )
A.说明东汉民间社会财富充裕 B.对当时中央集权有一定威胁
C.有利于打击北方匈奴的统治 D.反映当时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5.钱穆先生在多种论著中谈到“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 ……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据此可知,北朝胜于南朝在于( )
A.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 B.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
C.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 D.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
6.《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
A.安史之乱的过程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 D.宦官专权的形势
7.“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长安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这是非常荣耀的事。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赋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营造了读书进取的社会风气 B.选拔标准异常严苛
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 D.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8.隋唐时期思想活跃,文学艺术达到新高峰,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D.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
9.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此规定
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 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
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 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
10.唐代,一此内迁的党项人被授以“闲田”,他们开始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据汉文史料记载,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这可以用来说明
A.西夏全面模仿两宋制度 B.西夏农耕经济取代了游牧经济
C.唐宋经济重心转向西北 D.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
11.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太注重职权分配之细密化”,“太看重法制之凝固性与同一性”,以为“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这一论述说明,中国古代
A.专制集权的政治特征凸显 B.官僚制度的设计极为理性
C.政务处理流程趋于程式化 D.政治生活具有民主化色彩
12.宋代法律明文规定,(租佃制下)佃农有权选择土地所有者签订租佃契约;签订租佃契约,必须遵循自愿原则;租佃契约履行完毕,是否续约,由契约双方当事人自主决定;地主对客户不得有任何限制,客户起移也无须地主出具凭由;佃户对租佃契约约定以外的其他义务有权拒绝。这反映了宋代( )
A.人身依附关系宽松 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C.封建经济发展繁荣 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3.北宋时期,白银跻身于流通领域,从而形成了铜钱、铁钱、楮币和银两并行的过渡性货币体系。汴京、临安城内出现了“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即不同货币的兑换处。这反映了
A.商业规模的扩大交易频繁 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白银开始出现货币化趋势 D.城市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
14.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当时被看作是道教化的人物,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一派又被后人视为禅学;程颐说其兄程颢的学术是“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这一现象表明
A.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得以确立 B.民众对儒学的认同感增强
C.儒学积极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D.理学适应了现实政治需要
15.元世祖沿用金国行尚书省的旧例,在朝廷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派中书省宰执带相有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和征伐事务。比如,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等,就是这一类型。这说明元初行省
A.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B.违背了郡县制的精神
C.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D.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16.朱元璋设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时称“殿阁大学士”。其主要目的是( )
A.削弱地方势力 B.应对繁忙政务 C.掌握决策大权 D.打击宦官专权
17.明朝时期,郑和开拓了中国同南洋、印度洋、东非的贸易市场。在交易中,择定日期,对运去的中国丝织品、百货等商品,逐一议定价格,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宣扬了明朝政府的国威 B.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D.冲击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政策
18.“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 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 D.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
19.明清徽州人用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为徽商立传,有很多传记不是记载他们的商业经营如何成功,而是记载他们经商过程中的各种义行,以及经商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徽商立传的倾向( )
A.深受儒家义利观念影响 B.能够证明徽商追名逐利
C.体现出反封建的新追求 D.反映商品经济繁荣景象
20.清初,政府有意劝导福建、四川、广东等省居民发展多种经营,包括推广蚕桑、植棉、植树、畜牧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赖于(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B.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
C.新航路开辟后的白银外流 D.手工业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21.戊戌变法前,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对传统儒家经典重新阐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儒学”体系。譬如:在哲学思想上,引进了进化论,以公羊三世说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在政治思想上,引进了民主观念;在宗教思想上,引入西方基督教的一些形式。康有为此举旨在
A.重新构建儒学体系 B.寻找变法理论依据 C.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D.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22.民国初年,建立党社发表政治要求与见解的做法大受欢迎。据统计“仅上海、苏州、南京、广州、武汉、天津、北京七地,从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成立的党社共计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彻底改变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 B.开创了近代政党政治的先河
C.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3.1912年以来传统节日作为旧时代的象征遭到政府废止,轻则罚款、重则拘留。而民间则屡禁不止,商家更是坚持在传统节日举办活动。这反映了
A.传统节日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B.民国政府缺乏有效管理措施
C.移风易俗需与政治改革一致 D.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4.近代外交家顾维钧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观点来看,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转折点”的含义是( )
A.促进了伟大的民族觉醒和民族救亡运动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爱国学生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 D.中国摆脱了屈辱外交的历史
25.民国20年,国币100元,平均约合日金45元。而在民国23年,国币100元,平均约合日金113元。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将大量农产品倾销中国市场,中国农产品价格日跌,农民购买能力锐减。由此可知,中国农民购买力锐减是因为
A.日本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未惠及农业
C.国民政府滥印纸币、通货膨胀 D.汇价变化和日本农产品的倾销
26.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民主共和国所包含的成分中应该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及--切国内统一民族和民主革命党的分子。这
A.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B.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D.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
27.下图所示战役
①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②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为民族工业内迁赢得了时间④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典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29.《人民日报》1949年12月18日发表社论称: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是中苏两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对于毛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会见,“表示极大的欢欣和兴奋,因为这是中苏友谊伟大前途的象征,这是世界人民反帝国主义斗争伟大胜利的象征”。有关中苏这次外交的正确解读是
A.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结盟 B.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 D.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完全契合
30.1954年9月23日陈云曾指出:“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人民政府
A.加快土地改革 B.实行统购统销 C.兴办公共食堂 D.推广农业合作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 (上门闩),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今陕西西安鄠邑区)、杜(今陕西西安东南)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
材料二 明朝,番薯、玉米、棉花等美洲高产作物由国外陆续传入,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国普遍栽种。而在南宋时流行的俗谚“苏常熟,天下足”,晚明时期已转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晚明以后,湖广的米开始被长途运送至江浙、闽广等地区贩售,使当地农民开始改种经济作物。
——摘编自复旦大学《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千年变局,启程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救国救民之路。农民阶级尝试过“天国梦”、地主阶级尝试过“富强梦”、资产阶级尝试过“立宪梦”,遗憾的是这些梦想都破灭了。破灭的原因,除了时代的因素外,更在于其自身的阶级因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这些起义都保存了一部分武装,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起义的接连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式的“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照顾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请结合材料,概括近代前期“梦想破灭”的原因;简述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的。
答案
1.D
2.C
3.D
4.B
5.B
6.B
7.A
8.B
9.A
10.D
11.A
12.C
13.A
14.C
15.C
16.B
17.C
18.C
19.A
20.A
21.B
22.C
23.D
24.A
25.D
26.D
27.A
28.C
29.C
30.B
31.(1)表现:土地大量开垦,农业产量提高;纺织、造纸等手工业进步明显;商业活跃,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朝政权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
(2)变化:外来高产作物传入;粮食生产基地发生转移;农产品商品化高度发展;出现区域性长途贩运。影响:丰富了明清时期农作物种类,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了明清时期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带动了工商业发展和长途贩运的繁荣。
32.原因:时代因素的制约;阶级的局限性。道路: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放弃“城市中心论”,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广州市部分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入学前自我检测(2)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