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两次鸦片战争
(10分钟 2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3分,共25分)
1.(2023·枣庄高一检测)1843年3月,英国人把第一批从中国勒索到的赔款运到了伦敦。有学者指出:“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却用海盗式的借口经常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来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该论断 ( )
A.分析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
C.认识到战争本质是贸易纠纷
D.反映了中英社会性质的差异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是为了弥补贸易逆差,属于“海盗”行为,揭示了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B正确;材料并未揭示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即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满足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A错误;认识到战争本质是贸易纠纷与“勒索军事赔款,来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不符,C错误; 材料并未说明中英两国社会性质不同,D错误。
2.(2023·青岛高一检测)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 )
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
D.领事裁判权
【解析】选D。根据材料“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可知,这一特权涉及法律审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权指的是领事裁判权,D正确;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开放通商口岸与材料中体现出的司法审判不符,排除A、B、C。
3.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该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 )
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B.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了圆明园,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A正确;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开放通商口岸增多及关税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C、D。
4.(2023·德州高一检测)如图为近代某历史文献及其部分主张。由此可见,该文献表达的重要思想是 ( )
A.变夷为夏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自强求富
D.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解析】选B。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该文献为魏源所编写的《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B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变夷为夏”思想,排除A;“自强求富”和 “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都与材料不符,排除C、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商务监督或领事,将遵本国政府的命令,任意制定规则和章程,并设立法庭,以管理侨华的英国臣民,如有任何英国臣民被控犯罪,他将受监督和总领事为此目的所设法庭审理,如果他讯明有罪,则他的处罚应听由英国政府或它的官宪处理。”
——1840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
致奉命与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公使函
材料二 “关于刑民事案件管辖这一问题,我愿唤起你的注意,最好是能以环境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
——1843年阿伯丁伯爵
致亨利·璞鼎查爵士函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是否相同 依据材料概括,英国想从中国得到什么特权 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代表这种特权 (4分)
(2)从材料一、二的时间上来看,英国为什么两次提及此事 材料二中的“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指的是什么 (9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归纳能力,材料一的中心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的司法主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在华制定的法律为依据,材料二强调了“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由此分析可知两则材料均阐述了英国想从中国获得领事裁判权,材料二的“绝对管辖权”是最好的证明。第(2)题,材料一的时间是1840年,材料二的时间是1843年,由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但没有对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因此1843年再次提出。由材料二中“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结合当时背景,可推断出英国目的是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强迫中国承认其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
答案:(1)相同。领事裁判权。材料二中的“绝对管辖权”。
(2)因为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未能取得领事裁判权,所以在1843年英国政府又指示英国代表向清政府索取这一特权。指强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中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备选习题】
1.清代诗人黄遵宪曾写道:“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诗中描述的情形,主要是缘于《南京条约》规定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 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反映的是领土被割让出去的遗憾,所以应该反映的是《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故A正确;B、C、D与割让土地无关,排除。
2.“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
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解析】选C。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使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C正确。A、B虽然也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D说法本身有误。
(10分钟 2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4分,共20分)
6.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
B.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规定允许鸦片进口
【解析】选B。A、C、D属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B是对鸦片战争的评价,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故选B。
7.(2023·青岛高一检测)鸦片战争后,《瀛寰志略》对英国称呼由英夷改为英吉利,对英国领事的称呼由英酋改为英官。这说明了《瀛寰志略》 ( )
A.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改变了清朝的外交制度
D.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瀛寰志略》对英国称呼由英夷改为英吉利,对英国领事的称呼由英酋改为英官,说明该书作者视野开阔,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正确;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排除B;仅有称谓的变化,不能说明清朝外交制度有所改变,排除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瀛寰志略》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士大夫们开始攻击徐继畬,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更有甚者,断章摘句弹劾他,欲置其于死地。而最终将徐继畬推入绝境的,竟是同为“开眼看世界”的另一晚清官员林则徐。
——王龙《徐继畬:千夫所指的思想先驱》
材料二 林则徐和徐继畬,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畬,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畬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畬被革职。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作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为什么反对徐继畬的观点 (4分)
(2)在乌山事件中,林则徐和徐继畬两人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你更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 (10分)
【解析】回答第(1)题要根据材料中徐继畬“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并结合林则徐的阶级立场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作答即可。
答案:(1)徐继畬“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实际上体现了对传统君主专制的质疑,超出了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范围。
(2)不同: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英人,不惜用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畬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赞同徐继畬。原因:林则徐处理乌山事件时,始终坚持排外,不符合近代国际规则,容易给侵略者以口实招致新的祸端。这种激进的态度同民族主义、爱国之情联系在一起,占据道德制高点,容易煽动民众的盲目排外情绪,与睁眼看世界的潮流背道而驰,于中国的进步也毫无益处。十五 两次鸦片战争
(10分钟 2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3分,共25分)
1.(2023·枣庄高一检测)1843年3月,英国人把第一批从中国勒索到的赔款运到了伦敦。有学者指出:“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却用海盗式的借口经常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来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该论断 ( )
A.分析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
C.认识到战争本质是贸易纠纷
D.反映了中英社会性质的差异
2.(2023·青岛高一检测)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 )
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
D.领事裁判权
3.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该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 )
A.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B.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4.(2023·德州高一检测)如图为近代某历史文献及其部分主张。由此可见,该文献表达的重要思想是 ( )
A.变夷为夏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自强求富
D.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商务监督或领事,将遵本国政府的命令,任意制定规则和章程,并设立法庭,以管理侨华的英国臣民,如有任何英国臣民被控犯罪,他将受监督和总领事为此目的所设法庭审理,如果他讯明有罪,则他的处罚应听由英国政府或它的官宪处理。”
——1840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
致奉命与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公使函
材料二 “关于刑民事案件管辖这一问题,我愿唤起你的注意,最好是能以环境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
——1843年阿伯丁伯爵
致亨利·璞鼎查爵士函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是否相同 依据材料概括,英国想从中国得到什么特权 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代表这种特权 (4分)
(2)从材料一、二的时间上来看,英国为什么两次提及此事 材料二中的“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指的是什么 (9分)
1.清代诗人黄遵宪曾写道:“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诗中描述的情形,主要是缘于《南京条约》规定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 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
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0分钟 2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4分,共20分)
6.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
B.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规定允许鸦片进口
7.(2023·青岛高一检测)鸦片战争后,《瀛寰志略》对英国称呼由英夷改为英吉利,对英国领事的称呼由英酋改为英官。这说明了《瀛寰志略》 ( )
A.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改变了清朝的外交制度
D.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瀛寰志略》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士大夫们开始攻击徐继畬,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更有甚者,断章摘句弹劾他,欲置其于死地。而最终将徐继畬推入绝境的,竟是同为“开眼看世界”的另一晚清官员林则徐。
——王龙《徐继畬:千夫所指的思想先驱》
材料二 林则徐和徐继畬,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畬,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畬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畬被革职。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作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为什么反对徐继畬的观点 (4分)
(2)在乌山事件中,林则徐和徐继畬两人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你更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 (10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十五 两次鸦片战争(含解析) 2024-2025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