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8日聚仁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模底考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商朝时期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但周朝分封的诸侯则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并且多被分封到重要的地区。这说明西周(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开始出现家天下的局面
C.形成了封建官僚等级制度 D.强化了天子的专制权力
2.北魏政权将本国置于夏、殷、周、两汉、魏晋之后的历史系列中探讨史体的发展与继承问题,认为“光宅中土”的本国之国史,应采用汉代创立的纪传体。这一做法
A.说明北魏政权实为汉族政权 B.反映出北魏已经统一了全国
C.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D.是当时民族交融的典型例证
3.唐初,皇帝下令禁止弃农从商;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的情形。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赋税制度的演变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重农抑商的消亡 D.皇权的日益衰微
4.公元前132年,汉武帝下诏规定,孝廉四十以上者方可举荐,且需考试合格才能授官,诸生试儒学经术,文官考公文。这表明汉代( )
A.儒学已经成为选拔官员的依据 B.以考试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C.察举制度已经向科举制度转变 D.统治者力图改革和完善察举制
5.面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辽代统治者推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南北面官制 B.猛安谋克制 C.四等人制 D.土司制度
6.下图所示为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材料。据此可判定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彻底击败漠西蒙古准噶尔部 ◎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A.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B.多民族政权的对峙斗争
C.统治危机的初步显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7.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与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这是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期间( )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27年10月,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王明
9.下图是1940年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城市的银行大量发行的“政府公债券”。该公债券可直接用以研究( )
A.日军的“以战养战”政策 B.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
C.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金融抗战 D.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的政策
10.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题为“自力更生造大船”的宣传画,画中船头两字为“大庆”。对该宣传画解读准确的是( )
A.一五计划改变工业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八字方针调整经济政策,激发民众建设热情
C.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指引中国发展方向
D.三线建设提高国防水平,改变国家工业布局
11.毛泽东看到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的报告时说:“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从中可以看出,推动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是( )
A.第三世界的崛起 B.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C.自身实力的增强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12.据统计,1999至2021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3.5%,人均本地生产总值由1.5万美元增至4.4万美元。特别是会展、中医药、特色金融、文创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在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中占比持续上升。这说明( )
A.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B.“一国两制”充满生命力
C.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果 D.中国已经实现了完全统一
13.16、17世纪,在荷兰和瑞士,新教徒创办了莱登大学和日内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由每年只招收100名新生,上升到500多人。大学生从主要来自贵族家庭,扩大到工商业者家庭,贫家子弟也有了入学机会。这一情形的出现反映了( )
A.文艺复兴引发大学规模的扩大
B.宗教改革使大学获得学术自由
C.民族国家崛起助力大学世俗化
D.西欧的社会转型推动教育发展
14.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伏尔泰的主张( )
A.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B.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意在宣传宗教神学思想 D.是理性主义的客观反映
1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科技成就同生产生活相结合
C.科学发明改变了社会结构 D.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16.1947年4月,美国政府研究欧洲复兴政策时认为,德国被占领地区的经济计划应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协调一致。这一政策( )
A.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冲突 B.开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维护了两德的经济合作 D.阻碍了欧洲的复兴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战争问题上大多持有备无患的战略思想。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向东部地区疏散人口,撇迁企业和军工厂,形成强大的战略后方,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美国、瑞典等将重要的军事工业分散布局,部分重要的军工厂甚至建在地下。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对中国的东面和南面构成了军事威胁,苏联对中国的北面和西南构成了军事威胁,中国存在着遭受外敌入侵的危险。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启动,1965-1966年年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完成了全部工厂搬迁计划的40%,建成和部分建成的项目接近在建项目的40%。三线建设是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大调整。
——摘编自王毅《论三线建设决策的形成及其实施》
材料二 1965年,中央成立了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负责川渝地区三线建设的整体工 作。在三线建设中,国家在川渝地区的投资总额达268.89亿元,高于排名第二的湖北110.67 亿元。在大规模投资下,川渝地区兴建了长安机器厂等一大批重要企业,基本涵盖了重工业的所有部门,其中,军工企业及与之配套的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以自贡市为例,三线建设前,盐业在自贡市的工业中占绝对优势;到1976年,自贡市逐步形成多门类产业结构,工业总产值在1965年以后的17年间增长36.7倍。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川渝地 区部分大中型企业多青睐于中小城镇,随着一批三线建设工厂的建成运行,这些小城镇的 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在促进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也改善和提高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王毅钟谟智《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区位选择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开展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及其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川渝地区三线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和商品交换。1921年初苏俄所允许的“商品交换”,则是全新的政策,它是粮食税制的李生兄弟,是允许农民自行处理纳税后产品的必然产物。列宁指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分析了苏俄当时落后的经济状况同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矛盾,阐明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只能是现代化大工业,列宁对此是十分明确而坚定的,是一贯的。列宁指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法律制度并以此来保持和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经济制度。
——摘编自周鹤敏《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材料二 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因经历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亲身实践,其主要内容无论是理论、实践还是层次、复杂性上都比马克思、恩格斯有新的、全面的、具体的发展和发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又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摘编自陈永东《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及其创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这样一种看法,十五六世纪之际,中国和西欧的发展似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后来发展速度和趋势不同,西欧后来居上,跑到前面去了。这是一种单线发展的历史观,把中国历史削足适履纳入西方历史发展轨道。在我看来,当时的中国和西欧并不在同一轨道上前进,也就没有什么同一起跑线。郑和不管向哪个方向航行,恐怕永远也难与达·伽马相遇。
——摘编自罗荣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5世纪中西航海”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根据材料“周朝分封的诸侯则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并且多被分封到重要的地区”“商朝时期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信息可知,通过对西周和商朝分封的对比,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同姓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相对于商朝而言分封宗法色彩更加浓厚,有利于强化西周对地方的管理,故选择A项;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形成标志着家天下局面出现,排除B项;分封制属于贵族制而非官僚制,排除C项;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西周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考查北魏汉化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北魏政权将本国历史融入汉族政权研究系列,而且采用汉代创立的纪传体来编写本国历史,这表明当时北魏对汉文化的推崇,也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交融,故选D项;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北魏并未统一全国,故排除B项;C项表述夸大了这一做法的影响,故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的情形”和所学可知,唐朝中后期,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政府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宋朝时期,租佃关系盛行,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C项;唐朝时期,皇权呈现强化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朝中央对地方举荐的孝廉进行考试,有利于弥补地方举荐官员的不足,体现出统治者力图改革和完善察举制,D项正确;孝廉即依据儒学伦理选拔官员,开始于西汉初期,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以考试为主要选拔方式的是科举制,排除B项;隋炀帝时科举制才创立,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也就是南北面官制,A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制度,排除B项;四等人制是元朝的制度,排除C项;土司制度是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清朝中国。题干中搜集的材料均为清朝时期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这些举措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划分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官员等内容,题干材料为清朝在新疆、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由于这些地区属于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与内地不同的管理措施,属于边疆管理,而非一般的地方行政,排除A项;清朝中央政府与新疆、西藏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非并立的政权,排除B项;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 统治危机初显,表现在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 腐败,贫富矛盾,农民起义屡屡爆发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有显著提升,超过了以往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规模和速度远不及一战期间,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处于艰苦的战争环境,民族工业受到日本侵略、战争破坏等多方面的严重影响,遭受巨大挫折而不是迅速发展,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仍处于抗日战争及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等复杂的历史阶段,民族工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也不是迅速发展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但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这个时期,他已离开了党的领导核心位置,且不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排除A项;周恩来主要从事党的军事领导和组织工作等,但并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排除C项;王明在当时还没有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并且王明后期的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损失,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依据材料,1940年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城市,联系所学,当时这些城市为日军控制,发行“政府公债券”是为了搜刮财富,实行“以战养战”,A项正确;当时东三省地区已被日军控制,与国民党统治无关,排除B、D项;材料显示是满洲政府公债券是由日本发行,与中国共产党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70年代”“自力更生造大船”和所学可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题材年画,展现的是当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说明的是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指引中国发展方向,C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八字方针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现代史1971年。据材料“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可以看出我们在1971年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作用,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是主要原因,C项正确。第三世界的崛起是促进的因素之一,不是主要的,排除A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在当时并没有分化,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也是恢复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1999年 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据材料可知,澳门回归后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斐然,结合所学,澳门的发展得益于“一国两制”所带来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机遇,表明“一国两制”充满生命力,是澳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B项正确;澳门回归后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并未进行大规模、根本性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而非外国,澳门事务属于内政而非外交,排除C项;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祖国完全统一尚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17世纪欧洲处于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新教徒创办了莱登大学和日内瓦大学,与宗教改革推动思想解放和教育发展有关,英国牛津大学招生人数增加,生源扩大到工商业者家庭和一部分贫家子弟,反映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阶层壮大,等级、特权观念受到冲击,平等、科学思潮兴起。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推动了教育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大学规模的扩大是由于文艺复兴,材料还提及新教徒创办大学,大学生源扩大。排除A项;新教徒创办了莱登大学和日内瓦大学,体现宗教改革推动大学建立,不能体现获得学术自由,排除B项;莱登大学和日内瓦大学是新教徒创办的,带有宗教色彩,而非世俗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但他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说明其对宗教的作用理性看待,是理性主义的客观反映,D项正确;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才兴起,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伏尔泰代表的启蒙运动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因果倒置,排除B项;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其目的并不是宣传神学思想,而是理性看到了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A项正确;科技成就同生产生活相结合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排除B项;科学发明改变了社会结构"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但它们并不是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突出特点,排除C项;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已经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7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提倡欧洲联合和经济一体化,必然将苏联排除在外而将西占区德国包括在内,从而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冲突,A项正确;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开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B项;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1949年5月,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模式是美国主导的包括整个欧洲美国势力范围的经济复兴。该政策有助于欧洲的复兴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
17.(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演变:根据材料“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等信息可得出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不同:察举制:根据材料“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得出考试并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科举制:根据材料“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可得出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特点:根据材料“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可得出科举制重要的特点是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18.(1)历史背景:古代中国有备无患的战略思想;其他国家的经验;美苏军事威胁;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中国的工业化成就;60年代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实质:生产力布局的调整。
(2)特点:统一指挥;投资大;以重工业为主;以军工企业为核心。
影响:提高国防能力;改善国民经济布局;优化地区工业结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背景:依据材料“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战争问题上大多持有备无患的战略思想”可知,古代中国有备无患的战略思想;依据材料“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向东部地区疏散人口,撇迁企业和军工厂,形成强大的战略后方,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可知,其他国家的经验;依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对中国的东面和南面构成了军事威胁,苏联对中国的北面和西南构成了军事威胁,中国存在着遭受外敌入侵的危险”可知,美苏军事威胁;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工业布局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布局极不合理;依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启动,1965—1966年年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完成了全部工厂搬迁计划的40%,建成和部分建成的项目接近在建项目的40%”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中国的工业化成就得到巨大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经过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并稳步增长。
实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将国防、科技、工业等重要产业和设施向内地转移和建设,增强了国家的战纵深和国防能力,同时也把生产力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促进内地生产力的发展。
(2)本题是特点类和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特点:依据材料“川渝地区兴建了长安机器厂等一大批重要企业,基本涵盖了重工业的所有部门,其中,军工企业及与之配套的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可知,以重工业为主、以军工企业为核心;依据材料“在三线建设中,国家在川渝地区的投资总额达268.89亿元,高于排名第二的湖北110.67 亿元”可知,投资大;依据材料“1965年,中央成立了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负责川渝地区三线建设的整体工作”可知,统一指挥。
影响:依据材料“川渝地区兴建了长安机器厂等一大批重要企业,基本涵盖了重工业的所有部门,其中,军工企业及与之配套的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可知,提高国防能力;依据材料“以自贡市为例,三线建设前,盐业在自贡市的工业中占绝对优势;到1976年,自贡市逐步形成多门类产业结构,工业总产值在1965年以后的17年间增长36.7倍”可知,改善国民经济布局和优化地区工业结构;依据材料“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川渝地区部分大中型企业多青睐于中小城镇,随着一批三线建设工厂的建成运行,这些小城镇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可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依据材料“在促进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也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可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19.(1)主要内容:实行商品交换;采用粮食税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化大工业;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简评:内容多样;建立在苏俄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指导了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由材料“1921年初苏俄所允许的‘商品交换’,则是全新的政策”可得出实行商品交换;由材料“它是粮食税制的李生兄弟,是允许农民自行处理纳税后产品的必然产物。”可得出采用粮食税制;由材料“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可得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材料“列宁分析了苏俄当时落后的经济状况同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矛盾,阐明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必要性。”可得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材料“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只能是现代化大工业,列宁对此是十分明确而坚定的,是一贯的。”可得出发展现代化大工业;由材料“列宁指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法律制度并以此来保持和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经济制度。”可得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由材料“《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可得出内容多样;由材料“列宁分析了苏俄当时落后的经济状况同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矛盾”可得出建立在苏俄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由材料“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因经历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亲身实践,其主要内容无论是理论、实践还是层次、复杂性上都比马克思、恩格斯有新的、全面的、具体的发展和发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又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及所学可得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指导了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结合所学可知,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20.[示例]
论题:郑和航行与达·伽马航行产生了不同影响。
阐释:15世纪前期,明政府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在强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下,动员强大的国家力量,支持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强化了大一统的皇权专制,维护了天朝上国的朝贡体系,但是明朝没有开放民间海外贸易,仍旧维护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体制,郑和下西洋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商人开拓新市场的愿望强烈。达·伽马的远航开辟了欧洲到达印度的新航路,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东方沦陷于西方的殖民统治。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十五十六世纪的东西方。首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如据材料“郑和不管向哪个方向航行,恐怕永远也难与达·伽马相遇”结合所学得出论题:郑和航行与达·伽马航行产生了不同影响。然后,结合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如15世纪前期,明政府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在强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下,动员强大的国家力量,支持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强化了大一统的皇权专制,维护了天朝上国的朝贡体系,但是明朝没有开放民间海外贸易,仍旧维护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体制,郑和下西洋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商人开拓新市场的愿望强烈。达·伽马的远航开辟了欧洲到达印度的新航路,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东方沦陷于西方的殖民统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