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综合复习卷(一)
1.结束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哪个政权( )
A.西晋 B.北魏 C.南朝 D.东晋
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
3.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你认为中国首座国家级文字博物馆建在哪里( )
A.河南安阳 B.陕西西安 C.湖南宁乡 D.四川广汉
4.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5.西汉文帝、景帝、东汉光武帝等调整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导致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6.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 D.奴隶的辛勤劳动
7.如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
地点:云南元谋县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出土文物:头盖骨、牙齿化石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
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8.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9.出土文物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河姆渡遗址 猪纹陶钵 大汶口遗址 三角纹彩陶壶 马家窑遗址 舞蹈纹彩陶盆
A.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B.会制作精美的石器
C.都生活在大河流域 D.开始进行农业种植
10.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有扈氏战败被灭。“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指的是( )
A.王位世袭,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
C.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
D.与民争利激化了社会矛盾
1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人类,其生活在( )
A.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以前
B.距今约18000年
C.距今约6000年左右
D.距今约170万年
12.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诗词描述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挟迫天子令诸侯,横槊赋诗慨而慷。——曹操
B.幸亏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关张。——诸葛亮
C.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大火漫长江。——孙策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
13.“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图片能反映山顶洞人生活状况的是( )
A.骨耜 B.玉器
C.陶器 D.骨针
14.“栉风沐雨”形容的是人经常在外不顾风雨的辛苦奔波,它最初指的是我国古代一位传奇人物,“劳身焦思,过家门而不敢入”。请问,这个成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传说?( )
A.炎帝的传说 B.黄帝的传说
C.禅让的传说 D.大禹治水的传说
15.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
A.董仲舒 B.卫青 C.主父偃 D.霍去病
16.《三国演义》中“刮骨疗伤”的故事,讲述了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而关羽仍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而小明同学在史书《三国志 关羽传》中读到“羽尝为流矢所中(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这说明了( )
A.《三国演义》的内容更生动具体可信
B.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区别
C.《三国演义》的内容都是凭空杜撰的
D.《三国志》的描述单调乏味凭空杜撰
17.“它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材料所评价的重要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D.巨鹿之战
1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9.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20.如图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尧 B. 黄帝
C. 舜 D. 大禹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是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史记》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
(1)材料一中空白处是哪个朝代?
(2)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江南地区什么样的变化?形成这一变化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3)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哪一事件对这一特点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4)材料四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位农业科学家的哪本著作?
(5)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哪些因素为新的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造纸、凿井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还有狮子、犀牛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1)材料一中的“商贸大道”指的是什么贸易之路?这条贸易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归纳出这条“商贸大道”的开通有何意义?
材料二:中国的对外交往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汉代时就已经非常兴盛。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对话赋予了中国独特的跨文化视野,让中国得以提出“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可信且可行,中国秉持的和而不同、互利互赢的对外交往传统从未改变。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世界意义》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从秦汉到新时代,对外交往的原则有哪些?
2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知所从来,文明所往。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建立 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任务一 以史 启迪未来
任务二 阐释 兴起灭亡
材料一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人之亡,非在外力——摘编自《过秦论》
(1)历史人物影响历史的发展和走向。简述任务一中人物的共同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2)请从任务二的材料一“大一统的框架”中任选两个,指出其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3)公元前209年哪一重大事件的发生预示着秦王朝“短命而亡”?根据任务二中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10 BBACD ABAAA
11-20 DADDC BBCDD
21.(1)西晋。
(2)江南从经济落后到经济发展。(意思相近即可,但必须写出变化)北方人的南迁,给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3)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4)贾思勰,《齐民要术》。
(5)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江南地区的开发;科技文化的进步;区域的开发;区域的统一。(写出任意2点)
22.(1)丝绸之路;长安。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打破了东西方文明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和而不同、互利互赢、共商共建共享。
23.(1)共同点:都是亡国之君,都是昏庸的暴君。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实行仁政等。
(2)政治大一统: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郡县制);经济大一统: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交通大一统: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文字大一统:统一文字(小篆)。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3)事件: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综合复习卷(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