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 B.“革去弊讹”是指废除九品中正制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D.“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2.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学习诗书。这表明 ( )
A.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所为
B.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
C.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D.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
3.“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
4.流寓湖南的文学家及其描写湖南的作品在古代湖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在湖南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他居无定所,来往于今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写诗近百首。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是 (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5.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尚武轻文 B.兵民合一 C.文武并重 D.重文轻武
6.史诗大戏《建元风云》首度大手笔聚焦忽必烈,向观众揭秘元朝建立的过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重视农业生产 C.建立蒙古政权 D.建立元朝政权
7.以下关于元朝统一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局面
B.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融合达到了新高度
D.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造成巨大破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8.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明初某一天早晨,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图片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 )
A. 废除丞相 B. 迁都北京 C.创立内阁 D.设立锦衣卫
10.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1.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下表数据统计出自明朝后期的哪部医学著作 ( )
内容 药物 新药 验方 插图
数量 1892种 374种 11096则 1160幅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2.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 )
A.皇帝独掌朝政
B.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
C.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
D.军机处高于皇权
13.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14.“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15.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B.鼓励商业发展 C.加强思想控制 D.实行闭关锁国
16.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备受人民的尊重。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
A.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镇压了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积极主动开展了对外交流活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7.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摘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材料二中“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节选自(唐)杜甫《忆昔二首》
(3)根据材料三回答:杜甫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盛世局面?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何时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
(3)材料三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19.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高屋建瓴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交往由来历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南宋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在北宋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之后,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发展倾向表现得更为强烈
材料三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四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材料一中“然骞凿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科技条件。写出宋朝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海外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在郑和远航过程中,哪一发明为其指明了航向?
(5)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上述史料,围绕“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自拟一个论题(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开元初……天下大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为唐玄宗年号,唐玄宗前期统治局面被称为开元之治,C正确。开元年间皇帝是唐玄宗,排除A;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排除B;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排除D。故选C。
【归纳总结】唐朝及以前的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亲促进了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C正确。题干不涉及和亲是否为自愿,排除A;题干现象反映的是文化方面,不是经济方面,排除B;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
3.【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后期节度使有很大的自主权,随着实力的增强,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最终演变为叛乱。唐朝节度使实力的膨胀,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故B项正确。唐朝时出现节度使,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吏冗余”“宦官专权”方面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
4.【答案】C
【详解】由“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被人称为“诗史”。故选C。
【知识拓展】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
(1)经济繁荣。
(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3)各民族间、中外间交往频繁。
(4)科举考试的推动。
5.【答案】D
【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北宋时期采取“文人治国”的政治策略,目的就是避免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弊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选D。
【归纳总结】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1)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包括史学、文学、哲学,还有农学、医学、建筑等。
(2)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
(3)造成不熟悉军务的文官势力坐大。
(4)导致宋朝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失败。
6.【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故选C。
7.【答案】D
【详解】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朝以来的分裂割据、政权并立、战乱频繁的局面,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交融达到了新高度、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奠定元明清600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格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边疆的开发,为科技发展创造条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西交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毕昇发明的;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开始于北宋;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是在宋元时期。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故选B。
9.【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加强君权,巩固统治,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他们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故选D。
10.【答案】C
【详解】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弘扬国威,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故选C。
【思维延伸】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③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④前代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⑤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11.【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选B。
1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依据题干信息“(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年间开始设立的中枢机构,它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说明了皇帝独掌朝政。故选A。
13.【答案】D
【详解】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大臣由坐到站到跪,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即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故选A。
14.【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故选D。
15.【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保留广州十三行从事对外贸易。故选B。
【知识提示】闭关锁国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对西方殖民者的慢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而且它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阻碍中国掌握世界先选的科学技术,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6.【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手里收复了台湾。所以他们的共同作用是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A。
17.【答案】(1)原因:隋炀帝奢侈无度,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恤民力(隋炀帝的暴政)
(2)以民为本。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贤才为宰相;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律,减轻刑罚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开元盛世。唐玄宗(或李隆基)。
(4)要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要努力发展经济等。(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可知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奢侈无度,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恤民力。根据所学,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至于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结合所学历史可知,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知人善任,重用人才。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如姚崇等,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依据材料三“开元”可知是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因此开元是唐玄宗。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要努力发展经济等。
18.【答案】(1)图一:耕作;图二:灌溉。
(2)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宋完成南移。主要原因: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政策。
(3)市舶司。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基础;造船业发达;宋代政府的鼓励等。
【详解】(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曲辕犁和筒车,曲辕犁用来耕种,筒车用来浇灌。
(2)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转移到南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许多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
(3)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兴盛提供了基础;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19.【答案】(1)张骞通西域。
(2)指南针;广州、泉州。
(3)民间海上贸易发展起来;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4)和平交往、公平交易;指南针。
(5)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详解】(1)据材料“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然骞凿空”是指张骞出使西域;当前我国“一带一路”与这一事件密切相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发展倾向表现得更为强烈”可知,“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科技条件是指南针广泛运用在航海上,宋朝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是广州、泉州。
(3)据材料三“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可知,宋代海外贸易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丝绸贸易也蓬勃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是宋代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4)据材料四“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是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在郑和远航过程中,指南针为其指明了航向。
(5)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是由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
20.【答案】(1)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和为主流);民族政权并立。(任答一点即可)
(2)示例(说明:示例不作唯一标准,其他合理的论题亦可。如“两宋时期各民族间战和并存,和为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等)
观点:两宋时期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论述: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北宋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签订后,双方保持了长期的和平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促进了民族交融;南宋与金经历了长期战争后,宋金和议,促进了双方的交流。
结论:宋元时期,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详解】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