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新中国的首都是( )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重庆
2.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事件标志看
A.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刘伯承
4.图示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问题。下列一组图片给我们反映的农村问题是(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土地分配严重不均
C.发展速度缓慢 D.自然灾害频发
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发展交通运输业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6.1953年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生产于( )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十年文革期间时期
7.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状况如下图所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无偿没收 B.平均分配 C.公私合营 D.赎买政策
9.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邱少云
10.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①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伟大转折,拨乱反正
11.在邓小平的推动下,1977年底全国约有570多万知识青年参加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直接推动了( )
A.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D.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 )
A.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中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D.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3.在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许多著名的企业都脱胎于乡镇企业。这种变化得益于( )
A.政治体制改革 B.文化体制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 D.住房体制改革
14.1980年,我国创设的首批经济特区分布于( )
A.广东、海南 B.广东、福建 C.福建、海南 D.浙江、广东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海南经济特区
16.下表所示的历史复习课件,其主题应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7.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共享 D.协调
18.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这一举措意在(  )
A.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B.加快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
D.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19.在屈辱的中国近代历史上,香港地区逐渐被英国侵占,沦为其殖民地。随着国家的兴旺发达,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材料主要说明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C.英国经济逐渐衰落 D.国家实力决定国土命运
20.“20世纪80年代末,福建台资企业近500家,投资金额2亿多美元;到90年代末,增至约5856家,投资金额79亿美元。”材料内容主要说明了海峡两岸( )
A.经济交流不断加强 B.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C.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D.统一阻力完全消除
21.它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它是(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22.201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23.2023年,我国领导人先后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全球6G技术大会等。这说明我国致力于( )
A.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拓展多边外交活动
C.超越意识形态的界限 D.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24.下图中,中美贸易额发生变化的关键是( )
A.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B.中美分歧已经消除
C.美国需要中国产品 D.中国消费能力提高
25.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聂海胜 D.王亚平
26.下图漫画《变迁》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农业商品化趋势发展
C.社会购买力的增强 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27.下面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表(部分)。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 )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遵循规律 B.改革开放 C.以民为本 D.理论创新
28.2022年618大促期间,京东平台交易额达3793亿元,超过去年3438亿元的战绩,同比增长率达到10.3%。网络购物的流行,主要得益于( )
A.克隆技术 B.互联网技术 C.航天技术 D.自动化技术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政府从现实出发,调整对华政策,力图改善中美关系,直接影响了一些国家对中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政策。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摘编自马廷中《美国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2)小历同学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是否同意小历同学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摘自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时间及影响。
(2)史料类型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请写出材料二史料所属的类型。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二 讲好中国故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政治制度。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枚邮票,写出图片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邮票背后的“中国故事”。
(3)综合三则材料,分析上述政策的共同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节选)
时间 事件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953年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摘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由题干设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新中国的首都是”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B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新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不是南京、上海、重庆,排除AC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故选A;BCD都与西藏和平解放这一事件的意义不符,排除。
3.【答案】A
【详解】由题干设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A项正确;黄继光、邱少云是志愿军战士,排除BC项;刘伯承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详解】从题干图示可看出,解放初,我国农村人口中,贫农、中农、雇农所占的比例大,但对土地占有的比例却很小,而农村人口中,地主、富农所占的比例小,却占有了绝大部分的土地,这说明农村土地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均的问题,B项正确;从题干图示中可看出解放初我国农村土地的分配情况,但却无法说明当时我国农村存在着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也无法表明当时农村自然灾害频发,排除AC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于1953年制定了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发展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相应发展的目标,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实现农业合作化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详解】由题干设问“1953年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生产于”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产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项正确;1953—1956年属于三大改造时期,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要改造,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1958年是大跃进时期,不符合题干,排除C项;1966-1976年属于十年文革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所给时间段“1953-195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在农业方面的改造是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进行的,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排除C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详解】由题干设问“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项正确;无偿没收不符合三大改造的史实,排除A项;平均分配不是改造的举措,排除B项;公私合营属于改造措施但不是创造性举措,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C
【详解】根据年代尺可知①阶段从1949年—1956年,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顺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所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巩固,社会过渡,C项正确;②阶段的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排除A项;④阶段的特征是改革开放,继往开来,排除B项;伟大转折,拨乱反正属于④阶段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77年底全国约有570多万知识青年参加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文革”结束以后高考的恢复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项正确;材料反映高考制度的恢复,并不能直接推动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在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获得一致通过,标志着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高考制度的恢复,属于教育领域,与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C项正确;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排除A项;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1953--1957年进行的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B项;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1953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在改革放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许多著名的企业都脱胎于乡镇企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C项正确;题干描述的变化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变化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无关,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变化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与住房体制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B
【详解】由题干设问“1980年,我国创设的首批经济特区分布于”并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省、福建省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B项正确;海南建立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排除AC项;浙江省1980年没有设立经济特区,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6.【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是从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排除B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这一系列重大成果,”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A项正确;开放体现在对外开放领域,排除B项;共享主要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排除C项;协调体现在平衡发展结构,排除D项。故选A项。
1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未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
19.【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中国近代史上,香港地区被英国侵占,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结合课本所学,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比较弱,被英国侵略。中国战败,香港被侵占;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增强,中国通过和平方式收回香港。由此可知决定香港得失的是综合国力,国家实力。D正确;“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只说明了香港被侵占的原因,A排除;“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的只说明了香港回归的的原因,B排除;“英国经济逐渐衰落”与题干内容无关,C排除;故选D。
20.【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福建台资企业近500家,投资金额2亿多美元;到90年代末,增至约5856家,投资金额79亿美元”可知,福建台资企业及投资金额增长迅速,反映了这一时期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不断加强,A项正确;文化交流与投资增长关系不大,排除B项;资金往来不代表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该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偷换概念,排除C项;“完全消除”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1.【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它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和所学知识可知,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有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D项正确;陆军主要负责地面作战任务,并非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排除A项;海军主要负责海上作战和防御任务,不是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排除B项;空军主要负责空中作战和防御任务,不是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
22.【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均体现的是我国在积极推动科技强军的步伐,C项正确;材料与核能利用无关,A项排除;材料与外交发展无关,B项排除;材料与航天技术无关,D项排除。故选C。
23.【答案】B
【详解】由材料“我国领导人先后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全球6G技术大会等”说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致力于拓展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B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我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到意识形态的不同,排除C项;题干涉及的不仅仅是睦邻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4.【答案】A
【详解】据题干“中美贸易额发生变化”柱状图可以看出,从1972年到1985年间,无论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还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种增长趋势与中美关系的改善密切相关,随着两国关系的缓和与合作的加深,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促进了贸易额的增长,因此,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与贸易额的变化趋势相符合,A项正确;在国际关系中,分歧和争议是常态,很难完全消除,且图片中的信息也并未直接表明中美分歧已经消除,排除B项;美国需要中国产品描述了中美贸易中的一个方面,它更偏向于一个现象或结果,而非导致贸易额变化的关键因素,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是贸易额变化的唯一或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中国消费能力的提高无疑对国内经济有积极影响,但它与中美贸易额的直接变化关系不大,中美贸易额的增长更多地取决于两国之间的贸易政策和市场环境,并非单一国家的消费能力,排除D项。故选A项。
25.【答案】B
【详解】由题干设问“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并结合所学可知,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开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B项正确;2003年10月, 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排除A项;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排除C项;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以2次出舱活动、2次太空授课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排除D项。故选B项。
26.【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项正确;材料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说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在十九大前后,排除A项;农业商品化趋势发展、社会购买力的增强均是具体原因,排除BC二项。故选D项。
27.【答案】C
【详解】观察题干信息“人民、工作、和平”“人民、生产、社会主义”“人民、发展、改革”“人民、发展、市场经济”可知,这四个不同时期,“人民”出现的频率最高,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未体现遵循规律,排除A项;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不能完全概括材料,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理论创新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28.【答案】B
【详解】由题干设问“网络购物的流行,主要得益于”并据所学可知,网络购物的流行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B项正确;克隆技术是生物领域的高新技术,与网络购物无关,排除A项;航天技术与网络购物无关,排除C项;自动化技术与网络购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9.【答案】(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答案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得分)
(2)【示例一】
判断:同意。
理由: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调整了对华政策,致力于中美关系改善,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
【示例二】
判断:不同意。
理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除了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外,还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不同意小历同学的观点。
(理由两点;结论)
(判断。判断正确,理由错误,给判断分。判断错误,理由正确,给理由分。只有判断,没写理由得判断分。理由:两点;结论。)
【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选择同意观点,理由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美国改善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支持恢复合法席位等方面分析。【示例一】 判断:同意。 理由: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调整了对华政策,致力于中美关系改善,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
或者可以选择不同意,理由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与广大亚非国家友好往来,获得支持,中国人民长期努力,国际形势变化等方面分析。【示例二】 判断:不同意。 理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除了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外,还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不同意小历同学的观点。
30.【答案】(1)时间:1949年10月1日(时间要写完整)
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理由一两点)
(2)类型:第一手史料
(3)关系:新中国的建立是抗美援朝胜利和土地改革完成的前提。抗美援朝胜利和土地改革完成都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理由两点)
【详解】(1)时间及影响:由题干材料“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类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的两幅图片都属于当时拍摄的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
(3)关系: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材料二描述的是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建立是抗美援朝胜利和土地改革完成的前提。抗美援朝胜利和土地改革完成都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31.【答案】(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专有名词错别字不得分)
(2)选择图片序号:图1。中国故事:1980年,中央设立厦门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了中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选择图片序号:图2。中国故事: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写出图片序号,写出图片的事件,事件的影响)
(3)都是符合国情的政策;都促进了国家的发展;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两点)
【详解】(1)政治制度:由题干材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可知,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中国故事:由图1中含有的信息经济特区——厦门,并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设立厦门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了中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图2中的关键信息,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并结合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共同点: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可知,这些政策都是符合国情的政策;都促进了国家的发展;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32.【答案】历史事件
论述(评分说明:可不拘泥于答案,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题,能运用 3 个史实或 事例加以佐证,结论准确,并能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正确即可。)
[答案示例一]
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观点:法律制度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论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 年国家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法律能够为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提供依据,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答案示例二】
历史事件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历史事件2: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观点: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
袁隆平培育成功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对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答案示例三】
历史事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历史事件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观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答案示例四】
历史事件1: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历史事件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观点:外交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示例五】
历史事件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历史事件2: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观点:我国的国防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详解】根据题干要求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法律文献的颁布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所以可以拟定观点为:法律制度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论述:结合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国现代史所学的1984 年国家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知识及其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最后得出法律能够为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提供依据,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的结论。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正确。例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 年国家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法律能够为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提供依据,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结合所学可知,这两项成就都属于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所以可以拟定观点为: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论述:结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相关知识及其影响展开论述,再结合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相关知识及其影响进一步论证,最后得出科技创新对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的结论。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正确。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袁隆平培育成功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对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