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75分)
第Ⅰ卷 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第 1~7课。
5.难度系数:0.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链接教材相关史事】“在海滩高处挖两个 15丈见方的池子,灌上水,然后将鸦片投入池中。浸泡半日后,
将生石灰抛入,顷刻池水便沸腾起来。工作人员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退潮时开启
涵洞,销毁的鸦片随海浪被送进大海。”材料反映的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黄海海战
2.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
还使得香港岛被割占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下列是不同条约的内容,其中最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一观点的是(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4.【时事热点·五首重聚】2023年 10月,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
猪首在时隔 163年后首次与马首重聚圆明园,一起亮相“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
与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国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戊戌政变
5.【国防教育·居安思危】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逐步从广州向北推进到北京;陆上国家则从西
伯利亚向南推进到北京,这种钳形活动掐住了清王朝。其中“陆上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6.“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
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7.观察下表,可推知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中期( )
建厂时间 厂名 建厂官员 主要产品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小火炮、炸弹
1865年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李鸿章、曾国藩 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
1890年 汉阳枪炮厂 张之洞 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
A.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B.维新派组建训练新式的军队
C.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 D.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8.近代以来,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其主要作用是( )
A.抵制了外来侵略 B.传播了西方文化
C.发展了资本主义 D.维护了清朝统治
9.【新素材·图书目录】下面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书名最有可能是( )
第一章 东亚的火药桶:朝鲜
第二章 西方势力在东亚
第三章 洋务与维新
第四章 沉没的“高升”
第五章 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
第六章 中国陆军的惨败
第七章 旅顺屠杀真相
第八章 威海卫的陷落
A.《海国图志》 B.《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C.《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D.《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10.【纵向对比】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
2.3亿美元,此后到 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 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11.【跨学科·素养史料实证】据《中国近代报刊史》记载:《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 4000份左右,半年
后增至 7000份,一年后达到扫码看视频 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
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印刷精美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12.梁启超曾说,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
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他强调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先进性 B.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共和革命的紧迫性 D.文化革新的时代性
13.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
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 )
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C.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D.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
14.【纵向对比】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
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15.【学科素养·唯物史观】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的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
实质问题是( )
A.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的胜负 B.武器装备先进与否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人口的多少决定战争的结局 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 4题,第 16题 11分,第 17题 11分,第 18题 11分,第 19题 12分,共 4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
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
减。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2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
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
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 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
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学科素养· 史料实证】 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4分)
材料三 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
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
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材料三中“废除土地……私有权”“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跟哪一文献有关?
(1分)
(4)【学科素养 唯物史观】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4分)
17.【原创】列强的一次次入侵,使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渐加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条约凡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如下: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港
口,许英商贸易,眷属居住……二、割让香港(注:实为香港岛),听英治理……六、五口进出货物,
中国公布公平划一之税率,贩入内地之英货不得加重课税...
——摘编自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条约的名称,并概括材料中的三项条约内容分别给中国带来
的危害。(4分)
材料二 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人资(借助)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
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
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限制、约束)。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邓力群《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后在中国出现的现象。(2分)
材料三 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
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3)【学科素养·历史解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如何理解“各国使团
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禁城’中的朝廷之上”这句话。(3分)
材料四 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地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历
史经验证明,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变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就是说,只有先争取民族的解
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4)【学科素养·家国情怀】据材料四指出,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改变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
(2分)
18.综合探究题。根据要求,完成探究。(11分)
材料一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
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其目的何在?(2分)
材料二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大冶铁厂选址区域示意图
(2)【跨学科地理】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利用示意图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
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说明理由。(5分)
材料三 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
最终选址汉阳(见下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 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
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 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
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3)因果联系根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2分)
(4)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 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学科素养·时空观念】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简述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2
分)
(2)【思维开放·观点论述】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
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0分)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A D B B C C A B D B C B B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16.(11分)
【答案】(1)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1分)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1分)
(2)变化: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和纺织工业用品;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增加;中国的丝、茶在
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中国的对外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4分,每点 1分)
(3)文献:《天朝田亩制度》。(1分)
(4)影响: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共 4分,每点 2分)
17.(11分)
【答案】(1)条约名称:《南京条约》。(1分)危害: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分)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1分)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1分)
(2)现象: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分)
(3)时间:1901年。(1分)理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4)先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再实现近代化。(2分)
18.(11分)
【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1分) 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1分)
(2)推荐厂址:甲。(1分)
理由:离煤矿、铁矿近,便于获取资源;临近道路,交通运输条件较好;靠近城镇,方便招募劳动力;
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原因:汉阳靠近总督府所在地,便于政府的控制。(2分)
(4)认识:中国近代化起步艰难,受到封建官僚主义的控制,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言之有理即可,
2分)
19.(12分)
【答案】(1)时间:19世纪 90年代。(2分)
(2)示例一
选择的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1分)
观点: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国民族意识觉醒。(1分)
论述: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
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意识觉醒,康有为、
梁启超等领导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6分)
由此可见,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意识觉醒。(2分)
示例二
选择的事件: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1分)
观点:西方列强的侵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
论述: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
列强侵略不断加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
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6分)
由此可见,西方列强的侵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
【评分标准】
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分值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能够 9~10分
1
想深度 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明确 围绕观点展开论述,运用材料中的历史事件,但不够充分或典 7~8分
2
型,条理基本清楚
不够明确 未选择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有论述或说明,但不够充分,或史 5~6分
3
论结合不充分,条理不清楚
4 没有凝练出观点 论述和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事件 0~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