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明代贵州罗甸布依族土司编写《黄 ( http: / / )氏宗谱》,首先论述“忠君爱国传家之意”,如“祖训八条,首以忠爱展其端”。云南白族理学家、文学家李元阳曾说:“西南之夷,酋长以百数,赖宗社之威灵,莫不向化(归服)而勋臣。”这反映出,当时西南地区( )
A.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B.对中原王朝的认同
C.民族关系比较和谐 D.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2.下面是高一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 http: / / / )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B.导致白银外流,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
3.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 http: / / )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④①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
4.《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 ( http: / / ),……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贮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是由于21·cn·jy·com
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执法严苛触及权贵
C.阁臣弄权不合制章 D.世俗日下嫉贤妒能
5.内阁成立后,皇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设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反映了明朝www.21-cn-jy.com
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B.通过分权举措强化君权
C.宰相制度实际长期存在 D.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
6.史书记载:“成祖简翰林 ( http: / / )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书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参与机务,批答章书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7.明初,广西思恩府土司岑 ( http: / / )瑛因“筑城池,创廨宇,立学校,建祠庙,政绩大著”,被明政府升任“都指挥同知”,给予流官职位。明朝政府的做法旨在( )www-2-1-cnjy-com
A.扩大儒家学说的影响 B.鼓励少数民族的文人入仕
C.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D.增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8.明朝时,大量海外商贾来华洽谈 ( http: / / )贸易,在店铺、酒肆、旅游名胜区,都能看到很多身穿异服,肤色、面孔大异于中原的西方人。《桃花扇》、《琵琶记》、《拜月亭》被带到西方,表演方式和故事情节让西方人大开眼界、轰动一时。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郑和下西洋 B.设置榷场 C.放开海禁 D.西学传播
9.《明史》卷127记载,明朝开国 ( http: / / )功臣李善长因卷入胡惟庸案被赐死后第二年,五品郎中王国用上书明太祖:“(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籍令欲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上述论断【版权所有:21教育】
A.旨在为丞相李善长开脱罪责 B.有助于挖掘李善长被诛的深层原因
C.质疑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初衷 D.表达了对明太祖滥杀无辜的愤懑
10.中国古代传说中盛世有“麒 ( http: / / )麟”出,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吉兆.但古人谁也没见过这种传说中的神兽,而明代郑和将从非洲带回的长颈鹿描绘为:“麒麟前两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长颈,抬头颈高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骑。”郑和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对外交往范围 B.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丰富中国传统文化 D.迎合统治者的心理需求
11.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由进士通 ( http: / / )过馆选,进入翰林院学习后才能担任。同时实行了进士观政、监生历事的实习制度和从地方现任职官中挑选秘书的“观政进士”。明代的这一制度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力度
B.提高了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C.促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有利于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
12.据《明史》记载:“(郑和下两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21*cnjy*com
A.增加中国的海外贸易 B.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C.炫耀明朝国威 D.加强与外国的友好往来
二、材料分析题
13.《新唐书》记载;“宰相之 ( http: / / )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1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 )图一秦疆域图 ( http: / / / )图二汉朝
( http: / / / )图三元朝
(1)读图一,秦朝是怎样加强对地方的管辖的?这一管理制度有何特点?
(2)读图二,西汉初年地方行政设置与秦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导致了什么问题?
(3)读图三,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地方管理体制的实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 以下三幅图片是中国三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读后请回答:
( http: / / / )
(4)图四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核心特点是什么?与图四相比,图五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21教育网
(5)与图五相比,图六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6)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18世纪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7世纪初 日本江户幕府继续实行锁国政策
17世纪20年代 西伯利亚成为俄罗斯移民中心之一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
1645年 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取得纳比西战役胜利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年 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83年 日本江户幕府统治依然延续,出现“天明饥馑”。原因是关东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散布,造成东日本农业产量受损
1729年 清朝设置军机处
——据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外对比为切入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从史出,史料实证,表述清楚,论题明确,言之成理。)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B C C A B D
题号 11 12
答案 D C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 ( http: / / )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制定族谱、宗谱时把忠君爱国放在首位,同时,理学家也说少数民族首领以吸收中原文化,归顺朝廷,表明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说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说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南地区教育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21·世纪*教育网
2.A
【详解】材料是对郑和下西 ( http: / / )洋的描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对于促进中外交流发挥较大作用,但是也加重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为主,不计较经济利益,排除B项;CD项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排除。故选A项。2-1-c-n-j-y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对照 ( http: / / )题中所给提示信息,说法①说的是唐朝开元盛世;②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③中指向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④中所讲的是南宋定都临安,无心北伐;⑤指的是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⑥说的是元朝政权的奠基人成吉思汗。将历史事件按时间进行排序,即是②③①④⑥⑤,B项正确。其它ACD三项均有排序不正确的地方,是错误的。
4.C
【详解】根据材料“……然 ( http: / / )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可知,张居正虽然治国有方,但不能服人,且使非议四起,最后被抄没家产。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辅助机构,通过票拟、修旨来辅政,一旦阁臣弄权不遵守规章制度,就会“非议四起”,C项正确;材料强调张居正家资很少,不及严嵩二十之一,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执法严苛触及权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俗日下嫉贤妒能”,排除D项。故选C项。【来源:21cnj*y.co*m】
5.B
【详解】题干材料包含两方面 ( http: / / )信息:在中央,议政权和行政权分立;地方设三司,对六部负责。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均实行分权体制,这有利于加强皇权,B项正确;中央直接管理地方事务,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A项;宰相制度在明初已被废除,排除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出处:21教育名师】
6.C
【详解】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参 ( http: / / )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再者结合所学知识,内阁在明朝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故选C。A中的“批答章疏”属于皇帝,B错在参与决策,D中的主管文教不符合内阁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 http: / /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司又称土官,是由西南地区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知府,明初,广西思恩府土司岑瑛因政绩大著,得到明政府的肯定,给予流官职位,明朝政府的做法目的在于维持西南边疆地区政局的安稳,C项正确;明朝政府的做法并非为了扩大儒家学说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选官制度,排除B项;“增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 http: / /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大量海外商贾来华洽谈贸易,在店铺、酒肆、旅游名胜区,都能看到很多身穿异服,肤色、面孔大异于中原的西方人。《桃花扇》、《琵琶记》、《拜月亭》被带到西方,表演方式和故事情节让西方人大开眼界、轰动一时”,可知由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西交流,A项正确;榷场是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排除B项;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排除C项;材料涉及传播的是中学而不是西学,排除D项。故选A项。版权所有
9.B
【详解】据题意可知,王国用认为 ( http: / / )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没有动力去谋反和威胁皇权,所以李善长谋反的原因明显不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所以这一论断有助于挖掘李善长被诛杀的深层原因,B项正确;这一论断不是在为李善长开脱罪责,更不可能是质疑皇帝和表达对皇帝的愤懑,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郑和将非 ( http: / / )洲带来的长颈鹿描绘为麒麟,以此预示明成祖时期为盛世,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心理需求,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郑和对扩大对外交往范围的需求,排除A项;材料与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项;郑和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迎合统治者的心理需求,与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材料是强调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 ( http: / / )秘书的选拔非常严格,这样也就保证了秘书选拔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D正确;材料的措施并不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力度。排除A;明代的这一制度只是保证了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而不能提高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古代中国秘书的地位并不高,排除B;材料涉及秘书选抜的问题而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的问题,C排除。
12.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 ( http: / / )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由“(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属于政治行为,并不是为了增加海外贸易和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排除A、B项;加强与外国的友好往来不是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3.(1)措施:①唐朝采取三省 ( http: / / )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②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③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用权其直接对皇帝负责。
(2)结果: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详解】(1)结合所学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 http: / / ),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等方面说明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而采取的措施。21*cnjy*com
(2)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14.(1)方法: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特点:地方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地方没有独立性。
(2)区别:西汉是郡国并行制(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出现七国之乱。
(3)制度:行省制度意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 ( http: / / )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核心:皇权至高无上。变化:将丞 ( http: / / )相职权一分为三,三省分立,总揽于皇帝。作用: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5)丞相制度被废除。
(6)趋势: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详解】(1)方法:根据秦 ( http: / / )朝疆域图看出,秦朝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特点: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区别:由“北海郡”“胶东国”可知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问题: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王国势力的膨胀,最后造成出现七国之乱。2·1·c·n·j·y
(3)制度:根据“辽阳行省” ( http: / / )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等方面总结回答。
(4)核心:图四反映的是秦朝的三 ( http: / / )公九卿制,核心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变化:图五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变化是将丞相职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作用:结合所学,可从提高办事效率、较少决策失误和加强皇权等角度总结回答。
(5)图六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6)趋势:材料一反映了中央不断加强对地 ( http: / / )方的控制与管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材料二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5.论题:17世纪中英政治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论述:17世纪中英均爆发了革命或起义,但其主 ( http: / / )体和结果有着很大的不同。1627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入北京;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中英两国在表面上看很是相似,革命都是轰轰烈烈的,皇帝、国王或自杀身亡或被送上断头台。但是其革命的主体是不同的,李自成领导的是农民起义军,克伦威尔领导的是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新模范军。其结果更是不同,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但亦是昙花一现,接下来中国进入新的封建王朝;而英国在“光荣革命”以后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社会转型并给整个世界以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英两国在17世纪虽然都爆发了革命(或起义),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两者有着质的不同。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7—18世纪(英国、中国)。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首先,提炼论题,根据材料“644年李自成建 ( http: / / )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1645年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取得纳比西战役胜利。......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可提炼论题:17世纪中英政治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17世纪中英政治 ( http: / / )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和英国在17世界的历史史实进行论述,如:17世纪中英均爆发了革命或起义,但其主体和结果有着很大的不同。1627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入北京;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中英两国在表面上看很是相似,革命都是轰轰烈烈的,皇帝、国王或自杀身亡或被送上断头台。但是其革命的主体是不同的,李自成领导的是农民起义军,克伦威尔领导的是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新模范军。其结果更是不同,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但亦是昙花一现,接下来中国进入新的封建王朝;而英国在“光荣革命”以后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社会转型并给整个世界以深刻的影响。
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 ( http: / / )次明确论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中英两国在17世纪虽然都爆发了革命(或起义),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两者有着质的不同。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达标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