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
历 史
注意事项:共25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5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出土了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发现表明( )
A.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打制石器 B.我国广袤大地孕育着最早的人类
C.古人类起源的研究缺乏实物史料 D.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2.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按照生活的年代排序,“郧县人”应当位于( )
A.元谋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山顶洞人
C.半坡人、 、山顶洞人 D.北京人、 、河姆渡人
3.考古发现为人们探究史前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下列选项中,能够为研究北京人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是( )
A.电影《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 B.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C.北京人复原头像 D.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4.考古学家发现我国早期人类都是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的,过着群居生活,比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
A.自然环境恶劣 B.生产力水平低下 C.远古时期猛兽多 D.人们不会人工取火
5.在黄河流域,考古学者在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或者芥菜的种子;在长江中下游,青莲岗、屈家岭、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据此可知( )
A.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唯一粮食产区 B.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普遍种植水稻
C.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 D.我国是最早具备农业生产能力的国家
6.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陶寺都城遗址
7.距今约7000-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下图所示的是仰韶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
A.彩绘陶器制作技术已出现 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 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8.距今5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原始居民有了私有财产,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百余件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
A.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 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9.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不等的制作精美的玉器。该遗址( )
A.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 B.能够有力印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C.显现出早期国家和文明社会特征 D.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10.《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与材料相关的战役是( )
A.商汤灭夏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涿鹿之战
11.距今约5000-4000年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在考古学上称为龙山文化,考古发现证明,龙山文化时代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的“邦国时代”。龙山时代的都城遗址中,山西襄汾的陶寺都城遗址被学术界认为很有可能是尧都平阳。下列可能发生在该时代的是( )
A.“国人暴动” B.盘庚迁殷 C.商汤灭夏 D.尧舜禅让
12.有学者认为,大禹治水的传说,记录了远古先民治理黄河水患改造自然的重大工程;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记载了人类学会利用火的重大进步。该学者的观点表明( )
A.神话传说纯属虚构 B.考古发现是唯一历史依据
C.传说都是真实历史 D.传说中有一定的历史信息
13.下面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共同反映了( )
“芒芒禹迹,画作九州。”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远古的传说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类的起源
14.王室贵族争夺王位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内部矛盾激化,生产荒废,加上水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王朝统治。对此,盘庚采取的措施是( )
A.赐给贵族土地 B.把都城迁到殷 C.进行经济改革 D.废除奴隶制
15.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下列选项中,与这些省的简称有渊源的制度是( )
A.行省制 B.均田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16.下表所列内容是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由此可见( )
《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清华简(出土的战国竹简)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中侯联络犬戎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的内容,其中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A.文献记载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发现史料价值最高
C.历史事实没有统一的定论 D.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17.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姬林(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姬延被称为赧王……他寄居东、西二周,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逃债台。”这反映出东周( )
A.礼崩乐坏 B.王室衰微 C.政治腐败 D.赋税沉重
18.《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这则材料强调的是( )
A.诸侯争霸促进民族交融 B.礼崩乐坏导致思想混乱
C.诸侯崛起操纵国家政治 D.战争惨烈引发巨大灾难
19.春秋初期,列国对吴国以“蛮”“夷”视之。直到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拉拢吴国抗楚,吴国才真正进入中原人的视野,列国也逐渐承认其“诸夏”的身份。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 )
A.导致了政局动荡 B.推动了文化繁荣 C.推动了民族认同 D.削弱了周王威信
20.据《国语·齐语》的记载,管仲曾对齐桓公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鉬(通‘锄’)、夷、斤、斸,试诸壤土。”这可用来印证春秋时期( )
A.王室衰微 B.礼崩乐坏 C.铁制农具出现 D.牛耕得到推广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五千年!每一块基石都镌刻着文化自信》
(1)材料一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位于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遗址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哪些特点。(2分)
(3)请你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主题。(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材料二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多疾病……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夏族在形成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1分)在华夏族形成过程中有两位首领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指出其中体现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一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2分)
(3)据以上材料概括远古人类具有的共同品质。(1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形成的认识。(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摘编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1)据材料一说明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首领传位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2分)
(2)据材料二,简要概述周初推行分封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积极作用。(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2分)
24.(6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你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十几个大国、强国。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春秋战国史》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两种生产工具的作用。(1分)
(2)材料二体现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现象?(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种现象的积极影响。(1分)
(3)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关系。(2分)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
历史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C 6.C 7.A 8.A 9.C 10.D 11.D 12.D 13.A 14.B
15.C 16.D 17.B 18.C 19.C 20.C
21.(6分)
(1)A;B。(2分)
(2)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丰富多样;不断传承。(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2分)
22.(6分)
(1)特点:各族在不断接触交流中逐渐交融。(1分)
尊称:人文初祖。(1分)
(2)变化;开始人工取火。(1分)
远古人类:山顶洞人。(1分)
(3)共同品质: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能为老百姓谋幸福;有创新精神。(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创新促进社会发展。(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3.(6分)
(1)变化: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分)
不同之处:禅让制是传贤;世袭制是王位、爵位等作为一家的私产,在一家一姓中传承。(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原因:西周的疆域辽阔,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1分)
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加强了不同地区经济和文化联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政治制度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政治制度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4.略
25.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