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黄石八中教联体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如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
A.原始农业 B.青铜铸造 C.纺织业 D.冶铁业
3.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禹治水曾“三年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关于他的事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了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 B.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C.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D.以权谋私、自私自利
4.榫卯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榫卯类型,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的( )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干栏式建筑
C.猪纹陶钵 D.人面鱼纹彩陶盆
5.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6.考古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佐证我国先民(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重庆巫山出土的简形瓶
A.开始使用甲骨文 B.会制作青铜器
C.具有朴素的审美观 D.会打猎
7.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8.“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9.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迁都 B.生产力水平低
C.都出现了暴君 D.出现瘟疫
10.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很多,下图三个汉字采用的是同种造字方法,这种方法是( )
汉字简化字
甲骨文
A.假借 B.形声 C.会意 D.象形
11.“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从材料可以得知,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C.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D.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
12.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下面所列举的战役中,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长平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阪泉之战 ④桂陵之战 ⑤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
13.商鞅的改革措施让秦国上下蔓延着极端的进取氛围,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对外征伐,所向披靡,其军队也被形容为“虎狼之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严刑峻法品 B.鼓励耕织 C.承认土地私有 D.奖励军功
14.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 )
A.商鞅变法符合旧贵族者的利益 B.一切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C.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会推行下去 D.统治者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
15.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的“公天下”和“家天下”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一中,采用“公天下”这种制度的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有哪三个?
材料二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
(3)材料二图片所示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二的图片信息可以告诉我们贵族分成了四个等级,写出材料中①和④对应序号的名称。
1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流程图,当时采用的是什么铸造法?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材料二: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洲。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青铜鼎器有何作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鼎”是什么?同时期的代表作还有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18.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某校七年级同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先民的创造】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农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自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都江堰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时代的智者】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墨子和韩非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次改革贯彻了韩非的思想主张?
19.论述题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所讲的“仁”,涵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孔子强调,“仁”既是人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道德意识,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进而调和社会矛盾。孔子所讲的“仁”,是同“礼”联系在一起,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外在的道德规范。孔子还是一个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总结了教育规律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照抄原文不得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元谋人。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故选A。
2.【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详解】如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可知禹治水有功,并且受到人们的爱戴,可知他不是个以权谋私、自私自利的人,D项关于他的事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禹治水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可知,禹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ABC项关于他的事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图中所示的榫卯结构是指的木建筑的一种建筑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类型是干栏式建筑,所以河姆渡榫卯结构有助于研究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的相关内容,B项正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北方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类型,排除A项;猪纹陶钵是陶器,不属于建筑类型,与榫卯结构无关,排除C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遗址中发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故选A。
6.【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猪纹陶钵”“人面鱼纹彩陶盆”“简形瓶”可知,这些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都非常精美,栩栩如生,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C项正确;材料文物主要是突显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未涉及甲骨文,排除A项;材料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与会制作陶器不符,排除B项;材料文物主要是突显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未能体现会打猎,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商朝建立的时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商朝建立。故选C。
8.【答案】C
【详解】材料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一些诸侯国,让它们作为周王室的屏障,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被分封的诸侯国在封地内有相对独立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故选:C。
9.【答案】C
【详解】A.迁都在一定程度上都巩固了统治,故A项错误;
B.生产力水平低与夏商西周的灭亡无关,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可知,夏朝是因桀的暴政,引起人们反抗而亡;商朝是因纣的暴政,引起人们的反抗而亡;西周是周幽王的暴政,引起人们反抗而亡,因此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实行暴政,导致国家灭亡,故C项正确;
D.出现瘟疫与夏商西周的灭亡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详解】据材料“下图三个汉字采用的是同种造字方法”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是象形造字法,D项正确;假借是六书之一,指借用、凭借、借助,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形声是六书之一。指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有关意义,声旁有关读音,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会意是六书之一,是指会心、领悟、合意、中意、了解、同意,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无力控制各诸侯国。于是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弱小的诸侯国,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诸侯掌控政治局面。因此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展示的是弱小的诸侯被强大的诸侯兼并,不是依赖周天子,排除B项;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是因为诸侯争霸,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进行了长平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牧野之战是公元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大战,商朝灭亡;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桂陵之战是齐国、赵国、魏国之间的战争;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交战,魏国在马陵遭到齐国的埋伏,此后,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①长平之战、④桂陵之战 、⑤马陵之战属于战国时期,D项正确;A项①②③④,牧野之战和阪泉之战不属于战国时期,排除A项;B项②③④⑤,牧野之战和阪泉之战不属于战国时期,排除B项;C项①②④⑤,牧野之战和阪泉之战不属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D项正确。
13.【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其中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的人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刺激了士兵建功立业之心,秦国军队成为“虎狼之师”,D项正确;严刑峻法是政治方面的措施,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排除A项;鼓励耕织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承认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变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会推行下去,C项正确;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者的利益,排除A项;一切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与题干内容“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没有联系,排除B项;统治者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与题干内容“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详解】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和以德治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故①说法正确;②是兵家的主张,而不是道家风范,排除;③是道家的主张,排除;④符合法家依靠法令、权术和威势的思想,说法正确。选择C项。
16.【答案】(1)“公天下”:禅让制;“家天下”:世袭制。
(2)首领:尧舜禹。
(3)制度:分封制;①:天子;④:士。
【详解】(1)“公天下”:根据所学,可得出是禅让制,它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推举人才的标准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家天下”:结合所学可得出是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
(2)首领: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推举人才的标准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3)制度:根据“(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可得出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指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名称:结合所学可得出分封制的内容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分别是①周天子②诸侯③卿大夫④土。因此①:天子;④:士。
17.【答案】(1)铸造法:泥范铸造法。
功能:由食器发展成礼器。
(2)作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鼎:司母戊鼎;
代表作:四羊方尊。
(3)感想: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详解】(1)铸造法: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用泥范铸造法制造青铜器,这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经过制模,翻外范,制内范,合范,浇铸,将融化的青铜溶液沿浇注孔注入,等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内范,将所铸的铜器取出,经过打磨修整,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就制作完成了。
功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的功能主要是,礼器,兵器,储藏器皿,酒具,餐具,由食器发展成礼器。
(2)作用:根据材料“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洲。”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鼎:结合所学可知,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 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代表作:结合所学可知,同时期还有四羊方尊。
(3)感想:根据所学知识,早期商朝时期,我国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如此高超的铸造技术,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18.【答案】(1)重要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影响: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条件;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3)思想主张:墨子:“兼爱““非攻”;韩非:以法治国,赏罚分明;改革:商鞅变法。
【详解】(1)重要标志: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这表现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积极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影响:根据材料“水旱从人”得出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根据材料“时无荒年”得出,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天下谓之‘天府’”得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3)思想主张:墨子:根据材料“若使天下兼相爱,圆与圆不相攻”得出,“兼爱““非攻”;韩非:根据材料“以法为教”“赏善不遗匹夫”得出,以法治国,赏罚分明;
改革: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体现了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主张。
19.【答案】观点: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述: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学说,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详解】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从孔子的地位确立观点,如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述的时候结合其创立的学派、提出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如论述: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学说,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或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就答思想方面的贡献,是一位大教育家就答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还可以答既是一位大思想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从两个方面的贡献来阐述。)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黄石八中教联体2023-2024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