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圣古初级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素养展评历史试题(答案)

2024秋学期八年级历史展评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B A D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D C A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C B A D B A A C
31.(1)口号及运动:自强、求富。(2分) 运动:洋务运动(2分)。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2分)
(2)名称:戊戌变法 。(2分) 方面:思想文化。(2分) 人物:慈禧太后(1分)
(3)主题:近代化探索(2分)
32.(1) 洪秀全。(1分)创立“拜上帝会”、写文章宣传思想、发动起义等。(写出两点即可,2分)
(2)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士地。(2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2分)
(3) 帝国主义列强(外国侵略者)。(2分)扶清灭洋。(2分)
(4)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2分)
33. (1)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事件: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政策:“门户开放”政策。(2分)
(3)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2分)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
(4)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到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答案第1页,共2页八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80分钟 测评范围:1-7课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历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三元里人民抗英”时,发现多种中文对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战果的记述有不同,再查阅英方相关文献,参照互核,得出研究成果。据此可见,历史研究( )
A.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只需查阅国内文献
C.要注重“实物考证”原则 D.只需使用文献资料
2.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商人拒绝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十三行商人在伍乘鉴的带头下,不仅仅捐款救助国难,还帮助清朝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等。这反映出( )
A.民族自觉意识初步荫发 B.鸦片战争影响各行各业
C.商人群体普遍舍利保国 D.清朝战前准备比较全面
3.鸦片战争后,英国对清朝的赔偿要求原文“demand fromthe Emperor satisfactand redress”直译为现代汉语,意为“要求皇帝赔偿并匡正”,而道光皇帝看到的译“求讨皇帝昭雪申冤”。由此可见( )
A.英国的诉求是完全合理 B.天朝上国观念仍然存在
C.取得赔款是战争的目的 D.清朝翻译水平低
4.观察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面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协定关税的影响 D.纺织工业的发展
5.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帕默斯顿认为英国没有从中英贸易中获利,要对中国进行再次打击,必须占领长江的据点,以切断大运河的交通来打击中国。为达此目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1855年,美国公使称:“从遥远的地方无法驾驭中国政府,到了它的身边,它就会变得驯服多了。”首先使美国实现这一意图的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虎门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外国侵略者。在港澳受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罢工,响应返乡者达两万余人,致使香港变成了一座死城。广东民众的行为( )
A.得到清政府有力支持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反映了民主意识觉醒 D.彰显自发的民族情怀
8.1849年10月,左宗棠拜见英雄林则徐,请教抵抗英国等海上强敌的策略,林则徐却郑重地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下面最能证明林则徐判断的是( )
A.俄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B.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C.俄国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北京设使馆、驻使节,日益不甘心以“外夷”身份同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而不再是通过礼部、理藩院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在此背景下,清政府( )
A.设立总理衙门 B.建立外务部
C.签署《南京条约》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10.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这一现象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运动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11.《资政新篇》仅仅成为一纸空谈,除外交和文字改革以外的方案都未能实施,其内容超出了当时疲于应战的将官们的理解范围,而且洪仁玕由于没有立过军功,在太平天国政权内始终无法确立起威信。这反映了( )
A.太平军的盲目排外 B.大同理想难以实现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1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上海接收了来自苏州和南京各地的富商大贾来此避难。自此,南京和苏州未能恢复其商业地位,上海迅速跃升为中国顶级都市。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加剧民族危机 B.影响经济布局
C.瓦解自然经济 D.削弱中央权威
1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从表面上看清政府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但是溃散的太平军很多转入反满的秘密结社,这些反满势力后来成为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队伍。这次运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C.为后续革命积蓄力量 D.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14.1848年刊行的《瀛寰志略》,多次指出西方能在中国火器基础上制造出锐利且易用的枪炮,对此中国既要反思,更要仿效。1866年,清政府刻印此书并送官员参阅。清政府此举意在( )
A.查禁鸦片走私 B.推动洋务运动 C.宣传维新变法 D.抗击八国联军
15.曾国藩以为:“(办洋务)可以剿发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民族工业 B.抵抗外来侵略 C.镇压农民起义 D.维护清朝统治
16.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 自建行栈, 自筹保险”。这表明( )
A.洋务派准备创办军事工业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7.江南制造局共制造车床138台、母机型机器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以及其他机器零件工具110余万件,这些产品除自用外,其余均卖给或调给其他机器局和民用工业厂家。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助推民族工业发展 B.避免了官商利益的冲突
C.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旨在传播西方工业文明
18.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做到“不败”或稍逊一筹,这可表明( )
A.边疆危机彻底得到解除 B.清政府只增强了海防意识
C.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D.近代外交非常成功
19.下图为801班历史学习小组整理的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应为( )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 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左宗棠
A.巩固中央集权 B.推动经济发展
C.加强文化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
20.新材料发现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下图为从沉船“丹东一号”打捞上来的瓷盘底部文字复原图,经专家证实:“这艘沉船就是当年沉没的致远舰。”该材料可用于研究甲午战争中的( )

A.丰岛海战 B.辽东之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之战
21.小明在整理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学习笔记时,看到某条约规定:“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该条约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C.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认识到整个国家出了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当时“整个国家出了问题”主要是指( )
A.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主权 B.各地人民的反抗活动不断
C.关税等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D.面临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3.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已达300多个。此举旨在( )
A.推翻君主政体 B.学习西方技术
C.营造变法氛围 D.纪念“戊戌六君子”
24.“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5.戊戌变法内容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B.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26.有学者指出,甲午延续到戊戌,那场昙花一现式的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然而,当时的人们,依旧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材料旨在说明戊戌变法(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推动了教育改革
C.弘扬了民主科学 D.促进了思想启蒙
2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蒋廷黻意在说明( )
A.义和团对清朝本质认识不清 B.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
C.义和团展现了民众爱国热情 D.义和团不了解列强侵华方式
28.小桃同学收集到如图1、图2两幅历史照片,它们共同佐证了( )

A.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 B.日军侵华的凶恶本质
C.鸦片战争的巨大耻辱 D.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29.由“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的书名《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等,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 )
A.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 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
C.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 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30.1873年,同治帝接见外国使节时,国书由亲王代递至皇帝御案上,1901年,清朝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时,列强用条约形式将清朝觐见礼仪强行西方化,国书须由皇帝亲手接受。这反映了( )
A.文明开化之风的进一步发展 B.清朝政府外交手段日益成熟
C.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D.外国侵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二、材料题(共40分)
31.(本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1898年6月开始,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在短短100多天里颁发了200多件变法诏令,这些诏令大部分都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抵制。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1)材料中图一、图二涉及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分别是在什么口号或主张下创办的?(2分)它们是在哪场运动中创办的(2分)?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涉及的变法的名称是什么?(2分)此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什么方面产生了 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分)材料中的“顽固派”是以谁为首的?(1分)
(3)两则材料涉及的事件可归纳为中国近代史的哪一主题?(2分)
32.(本题13分)在内忧外患中,农民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某历史小组开展“近代史上的农民阶级”探究性学习, 请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天国梦启】
材料一 (他)1848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在广州传教。1844年与冯云山转至广西传教。后来先后写下《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宣传自己的思想。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发动了反清的太平天国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理想社会】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时代呼声】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
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摘编自《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历史反思】
材料四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历史表明,封建皇权主义和笼统的排外主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的两个致命弱点,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任务,自发的农民思想不能拯救中华。
——摘编自钟康模《太平天国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教训》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1分)依据材料写出他通过哪些方式开展“反清”运动的?(写出两点即可,2分)
(2) 依据材料二写出《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文献有何进步意义?(2分)
(3) 依据材料三分析义和团反抗的是哪一势力?(2分)结合所学,写出其斗争口号。(2分)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2分)
33.(本题14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木乃伊一样,一接触新鲜空气就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美国总统麦金莱(1897—1901年任总统)在对国会的咨文中说:“对中华帝国沿海省份的一些地方被几个欧洲强国所控制的非常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袖手旁观者。”
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清朝,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1)材料一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强国所控制的非常事件”是指什么?(2分)这一时期美国提出了什么样的对华政策?(2分)
(3)“八国联军侵清朝”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分)近代史上,列强首次入侵北京与哪一次战争有关?(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圣古初级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素养展评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